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争论-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13 、普鲁士的约克军隶属布留赫尔指挥的西里西亚军团,约四万人。作者在此列举的几个战例都是该军团在1813年秋季战局中进行的会战。
114 、仓库供给这种给养方式是在十七世纪后半叶路易十四时代产生的,当时实行一种所谓的“五日行程制度”,作战军队距离仓库不得超过五扫行程,只有建好新的仓库以后,军队才能继续前进。面包房设在军队和仓库之间,距军队两日行程,距仓库三日行程。部队每五日领一次新鲜面包。据说,到十八世纪末欧洲各君主国干涉法国革命时,普鲁土将军不伦瑞克公爵仍坚持实行这种制度。
115 、从阿迪杰河向多瑙河下游的行军,系指1797年拿破仑从北意大利向奥地利施太厄马克的进军( 参见注22) 。从莱茵河向维斯拉河的行军,系指1806年的普法战争中拿破仑率法军从莱茵河出发,在耶纳、奥尔施塔特会战中击败普军,一直追击到维斯拉河( 参见注21) 。
116 、霍亨甫利得堡会战是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中一次著名的会战。1745年6 月2 日腓特烈二世率普鲁士军队进至希维德尼察以北,统率奥地利萨克森联军的洛林公爵误认为普军向奥德河畔的布勒斯劳移动,因此走出山区,进入霍亨甫利得堡东北平原,企图监视普军的动向。6 月3 日午夜普军突然接近联军,并于6 月4 日清晨二时发起攻击,首先击溃联军左翼的萨克森军,然后以优势的骑兵击败奥军主力。奥萨联军遂向霍亨甫利得堡以南退去。
117 、帝国军队指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十三世纪末,神圣罗马帝国各成员邦国开始分离自主,帝国皇位等于虚设。帝国没有统一的军队,“帝国军队”系指各成员邦国的军队。作者在这里则指南德意志诸小邦的联军,这支军队在七年战争中为奥地利的同盟者,曾参加反对普鲁士的战争。
118 、标洛是当时有名的军事理论家,他在1799年出版的《新军事体系的精神》一书中,曾提出十二条战略原则。他根据几何学原理论述了作战线的问题,规定了平行的、离心的和成钝角三角形的作战线,论证了基地弧线包围敌人基地的方法,制定了沿平行的和离心的作战线退却的方案,并提出了与此有关的其他见解( 参见注1 、15、16) 。他的理论当时在欧洲各国军事界影响很大。克劳塞维茨认为他的理论是不切实际的,在本书中曾多次加以批判,在这里是用讽刺的口吻指出标洛的战略原则是没有用处的。
119 、十九世纪,欧洲有些国家,除了正规军以外还有后备军的组织。后备军由地方政府负责组织,平时进行定期训练,战时动员征召。主要用于要塞或国土防御,以后逐渐用于野战或出国作战。关于普鲁士的后备军的情况  。
120 、 1808 年拿破仑诱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七世赴法国并加以囚禁,立约瑟夫(拿破仑之兄)为西班牙国王,借口防止英军在西班牙登陆,派军队继续占领西班牙。西班牙人民群起反对,起义遍及全国,起义军和英国派遣的远征军一起同法军作战,最后终于赶走了法国侵略者。
121 、波兰在十八世纪时成为邻国争夺的对象,1772、1793、1795年三次被普鲁土、俄国和奥地利瓜分。
122 、鞑靼人本来指讲突厥语的民族,十三世纪后,欧洲人用它泛指蒙古帝国及其金帐汗国所属的各个民族。
123 、克里米亚鞑靼国是十四世纪末金帐汗国解体时在克里米亚半岛上建立的汗国。这个国家为土耳其和俄国争夺的对象,在第一次俄土战争(1774 年) 以前臣服于土耳其,第一次俄土战争后名义上独立,不久,便为俄国所吞并。
124 、恰斯劳会战又称科图西次会战。1742年5 月17日,腓特烈二世率领的普军同洛林公爵指挥的奥军在恰斯劳和科图西次之间进行了战斗,这是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中最后一次会战。
125 、1810年,拿破仑又派马森纳率法军侵入葡萄牙,企图将威灵顿率领的英葡联军逐出葡萄牙。9 月,法军在布萨科会战中受创。尔后英葡联军退入托里希—佛德腊希营垒,法军屡攻不下,因粮食缺乏和军队中疾病流行,不得不自行撤退。
126 、拿破仑于1806年对英国实行封锁政策,禁止欧洲大陆同英国通商。葡萄牙受到英国的支持,拒不执行这项政策。1807年拿破仑派兵占领葡萄牙,1808年又进军马德里。1808年英军在葡萄牙登陆逐走驻葡法军,西班牙也爆发了全国性的反法斗争。拿破仑亲征西班牙,并于1809年再次派兵攻入葡萄牙。1810年专门组织了一个军团,由马森纳率领在葡萄牙同葡英联军作战,由于兵力已在西班牙受到削弱,终于没有战胜葡英联军( 参见注125),被迫于1811年退出葡萄牙。
127 、1813年秋季战局开始时,反法联盟的军队约为四十九万,拿破仑的法军为四十四万,双方兵力相差不大。10月中旬法军退过易北河,据守来比锡附近的帕尔特河、普来塞河和埃耳斯特尔河地区,当时的兵力约为十六万人,而联军则有二十八万左右,兵力对比已很悬殊( 各种资料对具体兵力的说法不一,这里只是个大概数字) 。
128 、1813年秋季战局开始时,拿破仑法军的主力配置在德累斯顿附近,处于内线,反法联盟的军队分别配置在波希米亚、西里西亚和柏林,处于外线。因此法军从德累斯顿附近出发的出击是由圆心向圆周的运动。
129 、 1813 年8 月博伯尔河战斗后,布留赫尔避免同拿破仑会战,向东撤退。拿破仑派麦克唐纳率军队追击。8 月26日,布留赫尔乘法军渡过卡次巴赫河时立足未稳,将军队分成三路进行攻击,将法军击溃。8 月29日,联军在追击中歼灭了属于法军第五军的庇托师而重新推进至博伯尔河。
130 、在中世纪,西欧封建主将土地分给诸侯,作为采地,诸侯则对领主负一定的义务,主要是军事义务。一旦战事发生,领主即召集诸侯的军队作战。
这种军队的召集往往以完成某一战事为期限,战事告一段落,诸侯的军队就要回去。
131 、1806年耶纳会战( 参见注21) 之前,普鲁士军队配置在耶纳、魏马一带,马格德堡( 当时普鲁士最大的要塞) 恰好在它的退却方向上。10月14日普军在耶纳和奥尔施塔特被法军击溃后,它虽然已经不能按原来的方向退向马格德堡,但仍绕道经奎德林布克向北方退却,于10月20日到达马格德堡,在这里整顿了十分混乱的部队。
132 、阿里木次是十八世纪奥地利的一个要塞,位于苏台德山南面,即背向普鲁士的一面。普军要想围攻阿里木次,必须经过苏台德山,交通线易被敌人切断。1758年5 月22日,普军围攻阿里木次要塞。6 月30日,奥地利统帅道恩派别动队于普军通过苏台德山的交通线上截获大批辎重,迫使普军停止围攻,向波希米亚撤退。
133 、1756年8 月,腓特烈二世进攻萨克森,企图进而占领波希米亚。萨克森军在皮尔纳附近构筑坚固阵地进行防御,等待奥地利军队前来支援。直到奥地利的援军被普军击败后,10月中旬皮尔纳的守军才全部投降。但腓特烈二世也由于冬季临近而未能达到占领波希米亚的目的。
1757年,普军攻人波希米亚,5 月初在布拉格附近大败奥军。奥地利统帅卡尔亲王被迫退守布拉格城,等待道恩所率摩拉维亚军团前来解围。6 月18日,道思在科林击败腓特烈二世,迫使普军放弃布拉格,撤出波希米亚。
134 、1759年( 七年战争的第四年) ,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越过莱茵河,向汉诺威进逼,普鲁土军队节节退却。8 月1 日,普鲁士的斐迪南公爵率领军队在威悉河左岸明登城附近同法军激战获全胜,又把法军逐至莱茵河附近。当时普军在明登附近的阵地面向南方,同联军向汉诺威前进的方向平行,所以是侧面阵地。
135 、七年战争中,普鲁土军队于1759年7 月10日在下西里西亚博伯尔河畔的施莫特赛芬附近占领坚固阵地,以阻止道恩所率奥军自波希米亚去奥德河畔与俄军会师。
136 、1760年,普鲁土富凯将军在下西里西亚的博伯尔河东岸的兰德斯胡特城占领阵地,企图阻止奥地利军队通过里森山脉进入西里西亚。6 月23日遭到奥地利劳东将军的进攻而全军覆没。
137 、1796年7 月9 日,莫罗率领的法军和卡尔大公率领的奥地利军队在南德意志黑林山附近的马耳希进行会战。当时一部分法军从山上迂回低处的奥军左翼,奥军被迫后撤。
138 、1796年7 月,奥地利的阿耳文齐将军率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准备解芒托瓦之围。由于他所指挥的军队分两路从山地向芒托瓦前进,联络和协同困难,结果被拿破仑先后击溃。
139 、1799年北意大利的大部分领土重新被奥地利军队占领,仅热那亚一地尚为法军占领,但已被奥军包围。1800年5 月,拿破仑率法军经瑞士分三路越过阿尔卑斯山,突然袭击奥军背后。奥地利的梅拉斯将军没有在法军开出山地之前各个击破敌人。后来法军集中后于马伦哥大败奥军。
140 、这一段原文比较含糊,各种译本的译法也不一样。根据我们的理解,作者是想说明在山地防御并不比在其他地区防御容易。意思是说:如果奥地利抵抗法国的进攻,在意大利( 山地) 进行防御并不比在上莱茵( 平地) 进行防御容易。有些人不相信这一点,但法国人却可能有在山地进攻的自信心,将来很可能从意大利方向进攻奥地利,而且在山地进攻中将会有出色的表现。
141 、1759年战局中,腓特烈二世采取守势。为了阻止奥地利和俄国军队会师,腓特烈二世提拔年轻的将军韦德耳接替多纳任东战区司令官,并赋予罗马独裁官式的权利,以便全权指挥资历较深的将军作战。1759年7 月23日,韦德耳率普军于齐利晓附近的凯村同俄军遭遇。韦德耳由于估计敌情错误,进攻受挫,以及事先没有准备进行防御会战,因而被迫退却。
142 、1809年拿破仑率法军侵入奥地利,于勒根斯堡附近击败卡尔大公后,于5月13 日攻克维也纳。奥地利的卡尔大公于维也纳附近与拿破仑隔多瑙河对峙。5 月21日中午,法军渡过多瑙河的部队达四万人,于阿斯波思和埃斯林格之间占领阵地。卡尔大公见时机已到,率奥军向法军发起攻击,经激烈战斗后大败法军。5 月22日,法军被迫退回多瑙河中的洛保岛。
143 、十七世纪后半期,荷兰为海外贸易强国,竭力抵制法国的扩张政策,法荷矛盾十分尖锐。1672年5 月,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率法军侵入荷兰,六周内即占领半数省分。7 月,奥伦治·威廉三世为荷兰总督和陆海军司令,下令打开阿姆斯特丹水闸,法军前进被阻。
1780—1784年,荷兰因海战失败,丧失大批海外殖民地。奥伦治家族的反对派起而反对威廉五世。1786年,议会决定废止奥伦治家族的总督的世袭权利。1787年12月,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派不伦瑞克公爵率军队侵入荷兰,10月初占领了阿姆斯特丹,奥伦治·威廉五世复位。
144 、十六世纪尼德兰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反对西班牙的统治。1578年1 月23日尼德兰北方七省( 荷兰、西兰、乌德勒支、弗里斯兰、格尔德兰、上伊塞尔、德伦特、格罗宁根) 成立乌德勒支同盟,1581年成立联省共和国,因荷兰省最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