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蒙山军-第4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绝难如此周密地策划和行动。”

    “凶手可留下什么物证没有?”

    “查过了,什么也没留下。”

    “那也不能说是军队所为啊。”浙江驻军卷入秋瑾案子不是小事,李钟岳不想将事情搞复杂。

    “县尊,属下不过是推断而已。”李班头不停地摇着脑袋。

    “此事先不要说出去。”李钟岳没有安排四下追捕,沉吟道,“你先将现场勘查与他们四人的口供整理一份材料,我叫莫师爷帮你写。”必须向贵福报告了,至于会如何处分自己,且由他去吧。出于对秋瑾的严重同情,李钟岳竟然没有下令封闭城门搜查。

    先按下绍兴府因秋瑾被劫而引发的混乱。此刻在大运河的一艘粮船上,秋瑾一身男装坐在船舱中,正与一袭长衫变成儒雅之士的王之峰交谈。

    “你们究竟是什么人?”

    “听口音还听不出吗?”王之峰微笑道。

    “你们是山东人?”

    “是的,奉龙谦将军之命,特来营救秋女侠,幸不辱使命,不过,那是女侠福大命大。”

    “山东提督龙谦?镇压湘赣大起义的朝廷鹰犬?”

    “最好不要这样说吧”

    “我不要你们救我!”秋瑾猛然意识到。“是龙谦为了邀功于鞑子朝廷,派你们劫我去北京凌迟吧?”

    “哈哈,想不到秋女侠有如此的想象力。自古艰难唯一死,秋女侠视死如归,谢绝了朋友逃生的规劝,又何必怕那三千六百鱼鳞刀?”王之峰语调里带了讥讽。

    “你们!”秋瑾怒视着眼前这位神态从容的汉子。

    “开个玩笑,女侠勿怪。我家将军久慕鉴湖女侠英名,在统军南下的路上听说了安庆之事,意识到女侠危险。特派我们几个急赴江浙前来营救。哪里有什么解押朝廷邀功之说?女侠勿虑,我们这就去广州。大帅说,女侠怕是在浙江难以立足了。不妨先到广州避一避风头。留着有用之身,且看天地翻覆。”这一段话却是真真假假,令秋瑾难辨。其实,王之峰一行是到了绍兴才知道了秋瑾名震江浙,是个大大有名的人物。也是在绍兴,王之峰获知安庆出了大案。才明白了龙谦营救秋瑾的计划由来。但却被新的迷雾笼罩了,龙司令如何知道秋瑾的身份?又如何知悉徐锡麟谋刺恩铭?为何不管徐锡麟而单救秋瑾?这一连串的谜团令王之峰百思难解。

    清军围大通学堂抓捕秋瑾时,王之峰就在观看的人堆里。目睹秋瑾被押解至县衙再未出来,心知她定是被拘押在县牢了。王之峰对于劫牢救人并不发愁,他带来的都是特别行动队的高手。从一个县级牢房救个把人毫无难处,难的是如何安全撤退。所以。王之峰的人立即行动起来,购买衣服,勘察地形,选找隐蔽房屋,租用船只,高效率地运作起来。

    好在一切顺利,晚上的行动只杀了一个突然出现意图报警的牢子,没有惊动他人,天明时分,报告城门正常的部下接应他们顺利出了城,上了运河边租来的一条粮船。

    从悬崖边上回到安全的地方,即使如秋瑾这样雄豪性格的人心境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对于死亡突然恐惧起来,真有再世为人的感觉了。

    “请女侠放心,我们已做了周密的安排,到前面我们就弃船上岸,大帅说您会骑马,我们骑马走陆路,一路都会有人接应,到了临山卫,我们上海船直赴广州。等浙江官府被惊动,我们就在海船上了。”

    “一切都听王先生安排吧。”

    在曹娥市北约十里的一个地方,粮船悄悄靠岸了,换了男装的秋瑾与几个精悍的男子下船,那里已经有人接应了,他们一行十人分作两拨,上了战马,一路向东,天亮时分已过了上虞,在一个小镇打尖后,继续赶路,中午时分便到了曹娥市,一直陪着秋瑾的王之峰安排秋瑾住在一家小店,等待海边的消息。

    曹娥市一片祥和。秋瑾住在单间里,王之峰似乎出去了,左右隔壁各住着两个汉子,这些身形剽悍寡言少语的汉子非同一般,秋瑾打消了逃跑的念头。她隐约感到,在这帮神秘的山东人手里才是安全的。

    傍晚时分,王之峰回来了,带了一包干粮,“秋女侠,将就着用点饭吧,官府已经开始搜捕,你就不要露面了。饭后要化一化妆,以策万全,然后我们即启程出海。”

    秋瑾吃了半张烧饼,喝了一碗开水,跟着王之峰出了小店,踏着薄暮纵马向东,到了一处海湾,那里停着一艘小船,王之峰和两个士兵陪她上了船,另外两个汉子却留在岸上了。

    “他们不跟我们走吗?”秋瑾问王之峰。

    “他们还有其他任务,护送到这里,任务就完成了。”

    “你们大帅不是在山东吗,干嘛去了广州?”

    王之峰粲然一笑,露出一口整齐的白牙,“军事秘密,我也不晓得。我的任务就是保护您到广州。”

    不远处出现隐约的灯火,然后一艘海船的轮廓出现在眼前,小船靠上去,大船上放下了绳梯,一个汉子首先攀援上去,王之峰对秋瑾说,“爬上去,没问题吧?”

    秋瑾没说话,抓住绳梯奋力向上攀登。

    七天后,秋瑾已经在广州沙面了,住进了一家民宅里,她确信这帮人确实是专程来营救自己的,但这一切犹如梦幻一般,让她疑团重重,难以求得答案。

    秋瑾仍然没有绝对的自由,她不能走出院子。王之峰手下的那两个汉子在,又来了一男一女两个人,女人操着山东口音,男子却是一口广东腔,很不好懂。那个女的似乎是医生,而且懂西医,她要给秋瑾检查身体,被秋瑾谢绝了。

    “你们既然救我,为何将我软禁于此?”秋瑾问王之峰。

    “秋女侠勿怪。这是大帅的吩咐。等大帅到来,您去问他好了。”王之峰总是一副微笑模样。

    “他在哪里?”

    “大帅正在回广州的路上,很快就到了。一切的疑问,女侠见了大帅自然明晓。”

    秋瑾希望看到书报,王之峰派人买回来一叠最近的报纸。

    这一看便让秋瑾发了火,“原来龙谦又镇压了钦廉起义!真是人面兽心的东西!我不要他救我!立即放我出去!”

    “你不能这样骂俺们司令!人不可以不懂得知恩图报。”听了广东男子的“翻译”,派来陪伴秋瑾的那个长相妩媚的女人说。

    “龙谦甘愿做鞑子鹰犬,与我四万万汉人为敌,不是人面兽心是什么?你去问问他,可记得自己祖宗是谁?”秋瑾将报纸摔在了女人脸上。

    难怪秋瑾发怒,报上连篇累牍报道了第五镇钦廉之战的消息,黄兴下落不明可能已经战死的消息深深刺激了她。

第二十二节义军() 
黄兴真是命好,自香港登船,沿着海岸线一路向西,风平浪静,550海里的航程,没有任何的风波。这一路上韩策有足够的时间与黄兴及马汉(另一名自日本回国参加起义的广东籍同盟会员)聊天,十几天下来,韩策基本可以听懂马汉的广东话了。

    从武刀寨(在古里寨以东12公里)登岸,顺利地在古里寨找到了接头人。

    从接头人口中,黄兴总算了解了廉州起义的最新情况。

    “王和顺退出廉州后,转而西进钦州,途中打败了跟过去的巡防营,缴获了一批枪械弹药,顺势袭占了防城,在与刘思裕的万人会合兵一处后,北上打下了只有很少清兵守卫的钦州。义军本想着在官军抵达前北上夺取灵山,造成更大的声势,可惜没有成功。损失了不少骨干。现在队伍退回钦州防城一带”

    接头人个子矮小,尖嘴猴腮的,但头脑清楚,几句话就将局势解说的清清楚楚,似乎是受过正规军事训练,在一旁听着的韩策心里琢磨着。

    “总算没有误事,总算赶上了。”黄兴长出了口气。他最怕的就是听到起义失败的消息,对于没有打下灵山并不在意。接着追问道,“义军还有多少人?是刘思裕指挥还是王和顺指挥?”

    “目前大约有1500人左右,但枪弹很少,名义上是王和顺指挥。不过,刘思裕的手下有些不大服气。”

    “我们马上去钦州。”黄兴兴奋地搓着手。“赵声的部队过来了吗?”

    接头人看了眼韩策和马汉。

    “他们都是跟我从日本回来的可靠同志,他叫马汉,肇庆人。那一个叫韩策,山东济南府人氏。”

    “还没有,赵声的广东新军第一标据说早已上路了,还没有取得联系。”老厉低声道。

    “赵声是谁?”韩策插话道。

    “广东新军标统,刚接任的。是我们的同志,他去日本时。你恰好回山东了。”马汉低声道。他当然想不到韩策是潜伏在同盟会卧底,不过不是清廷的卧底。

    “广东组建新军了吗?我还是第一次听说。”韩策问道。

    “目前只有两个标。不过,第二标只是一个空架子,根本拉不出来。赵声是坚定的革命同志,去年曾准备去湘赣指挥起义,可惜没有来得及。这回如果他带的第一标反正,我们就可以彻底占领廉州府,西进南宁也不是不可能。”黄兴对于两广局势比韩策了解的深的多,“老厉。你马上派人卸货,准备交通工具,我押送武器去钦州接管指挥权。但你不要去了。你的任务是联络赵声,这是最当紧的。”

    “好的。”接头人老厉答应了一声,“这一路倒是安全。王和顺已经派人前来接应了。但前日听说了一个消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听说镇压了湘赣起义的山东第五镇来广东了”

    “是真的!这支鞑子的鹰犬与我们有血海深仇!没关系,他们客军远来。水土人情均不服,用不着害怕。”黄兴信心满满,早想着真刀真枪与满清干一场,此刻的黄兴豪气干云。

    “黄先生”老厉似乎还有话要说。

    “我现在姓林。”黄兴微笑道。这两年他回国总要化名。

    老厉点点头,“鞑子第五镇是北洋六镇之一。据说在彰德秋操大出风头,连袁世凯的兵都不是对手。他们是一个镇。足有一万多人,就算加上赵声的队伍,我军满打满算不过三四千人,怕不是鞑子的敌手”老厉有些迟疑,“第五镇显然是来对付咱们的,如果咱们暂时销声匿迹,或许他们很快就退回山东了。到时候再干,把握更大一些。”

    “这个老厉不简单。”韩策在心里想,但是黄兴不会同意的。

    果然“不能这样想。”黄兴看了韩策一眼,因为韩策提过类似的建议,“历数我们策动的起义,大大小小已经六七回了。加上最近黄岗、博罗两次起义,无一成功。如果我们在廉州府的起义自行解散,必定挫伤同志们的锐气,非常不利于总理在海外的筹款,一心支持革命的华侨们定会更加失望我消彼长,革命大业将更为艰难。不用说了,按我说的办,马汉你地形熟,你留下协助老厉联系赵声,韩策你跟我押送武器去钦州。”黄兴做了最后的决定。

    第二天,黄兴与韩策押送着八匹驮马上路了,同去的还有王和顺派来的接受武器的四个汉子,年纪都不轻了。浓重的方言让韩策根本听不清楚他们在说什么。

    钦廉起义的起因是当地百姓抗议官府征收糖捐并抬高粮价,刘思裕的万人会便是借了这个时机,同盟会不过是抓住了机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