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登基三年有余,也的确是有些厌了整日看这宫墙。”泰昌帝搁下话本,叹了口气“话说回来,朕治理天下,总要听听百姓们对朕这些举措政策的看法。三年时间,也应当有些成效了。”
刘桐恍然大悟道“皇兄是想要体察民情?”
“嗯,可以这么说吧。”
泰昌帝笑道“朕还记得,那年朕与皇后,你与弟妹,咱们一道去逛庙会的事儿。虽然过程惊险,还碰上了人命案子,不过那日倒的确挺开心的。”
刘桐静默片刻后,道“臣弟明白了,臣弟会安排好的。”
皇帝这是在宫里住腻味了,怀念起从前相对来说更为自由的生活。也可能是最近政事繁忙,皇帝想要放松放松。
不管皇帝是出于什么理由想要出宫,刘桐觉得,自己都应该尽量配合他,给他台阶下,答应他这种危险又无礼的要求。
毕竟皇帝也是人,何况体察民情,本就是一件好事。
见刘桐领会到他的意思,泰昌帝点头笑笑,道“安全问题你可以放心,朕微服出宫不需要带多少人,但身边总会跟着武艺高强的护卫,出不了事儿。”
刘桐颔首,想了想又提起另一桩事。
“皇兄今日怎么忽然就准许了朝臣们所请,打算选秀了?”
以往三年,朝臣们时不时地都会请旨让泰昌帝选秀。
最开始泰昌帝说要守国孝,不宜选秀,朝臣们暂时便歇了下来。后来见泰昌帝登基一年,他连后宫里的宫女都没有宠幸一二,后宫里也没有再添嫔妃和皇子女,朝臣们便又蠢蠢欲动,上疏请旨选秀,泰昌帝仍旧以国孝为名,并以要亲自教导三位皇子为缘由,拒绝了此事。
二十七个月国孝之后,朝臣们再度谏言。之前泰昌帝一直说国孝,现在总不能再拿国孝当借口了吧?
可泰昌帝还是将选秀谏言的折子留中不发,直到今日,方才突然准了此事。
刘桐总觉得这其中有泰昌帝的深意。
泰昌帝闻言却是笑了起来。
“你不觉得,这个时机是最好的吗?”泰昌帝莞尔道“现在他们怕是因为朝政官职要被精简调整之事,而有些自乱阵脚,朕现在答应他们选秀,多少会让他们心安一些,这也算是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
刘桐讶异道“可这选秀之事,总归是后宫之事,并不能波及朝堂啊。”
“所以朕要把这次选秀,办大些。”
“办大些”刘桐蹙眉“皇兄想要充实后宫?”
泰昌帝摇头“非也,朕觉得现在后宫人数虽少,但胜在清静也干净。人还是要选几个进来的,但办大选秀之事,朕可是打量着宗室子弟和各家权贵朝臣家里人少,想要替他们添添人儿,免得他们时刻紧盯着朕的后宫,打量着要送女进宫,好让朕学先帝,多生几个有权贵外祖势力的皇子呢。”
刘桐失笑。
“这次选秀,民间女子、贵族女子,年满十六没有婚约的都要参选。朕倒是要看看,权贵之家有多少人,为了送女进宫,把自家女儿留成老姑娘都在所不惜。”
大魏女子一般十四到十六岁就会定亲,十七八岁时出嫁。疼女儿的人家会多留些时候,但婚事总是要提早敲定下来的,毕竟定下了婚事,才能开始筹办陪嫁嫁妆。
泰昌帝颁下选秀诏书的时候,特意提到会预留了一个月时间,准许民间婚配、定亲。
若是不想送女进宫参选,那符合参选条件的人家,就要赶紧着定亲,或者是把婚事儿办了。
而对皇权富贵有所遐想的人家,必然是会将女儿留到参选之日的。。
第三百四十四章 微服()
选秀之事一提,礼部立刻便忙碌了起来,权贵世家们也赶紧开始清点家里适龄的女孩儿,并打点上下,就等着自家孩子进宫,一飞冲天。
刘桐不关心这些事儿,偏生常润之喜欢在他耳边唠叨,说没看过选秀,想要近距离接触接触这些从民间和贵族里选出来的天之骄女们。
刘桐瞧着好笑,却只能回应她说,宫中选秀,有帝后、嫔妃掌眼,她要是想看,可能不合规矩。如果她实在想要看看,他便只能悄声和皇上提一提,看皇上的意思。
常润之想着这不是什么大事,泰昌帝即便拒绝了也没什么,便欣然应允。
过了十天,泰昌帝如约微服出了宫,身边跟着的还有皇后娘娘。
二人装扮成了富贵人家的夫妻,悠闲自得地在京城的街道上来往闲逛。
因为皇后娘娘也出了宫,刘桐便只能拉了常润之一道出来。
陶陶也一定要跟着,十分坚决,刘桐宠女儿,便也把她也一道带上了。
两对夫妻汇合之后,皇后和常润之还去逛了会儿街,去京城里几家绸缎铺子和首饰铺子逛了下。
皇宫里什么好东西没有,但民间的铺子,却还是让皇后觉得新鲜讨巧。
四人说说笑笑地往西行社后来建造的“大剧院”。
皇后没有生女儿,虽说泰昌帝也有公主,但公主年岁渐长,已不是娇娇憨憨的小姑娘了,是以一见到陶陶,皇后便开心得很,到了剧院后坐下,执意将陶陶抱到了怀里。
陶陶虽然先天上有些体弱,但这几年倒也养回来了,肉嘟嘟的,抱着可人儿疼。
常润之告诫过她在外要喊伯伯和伯母,陶陶都乖乖地依照了常润之所说的叫人。
小女孩儿声音娇娇,皇后爱得不行。
“等选秀过后,宫里添了人,想必过一两年,小公主也该有了。”
常润之笑道“姐姐若是喜欢,让御医给你调理下身子,自己生一个小公主好了。”
“我?我哪儿行”皇后失笑道“我都一大把年纪了。”
“娘娘年纪哪儿大了?”
“我比你大足足五岁。”皇后笑着点了点她的额“这个年纪生孩子,岂不是要让人说我老蚌怀珠?说出去多让人害臊。”
皇后的年纪在这个时代的确是有些大了,毕竟连她的长子都已近弱冠年龄,她又能年轻到哪儿去呢?不过她身体一向很好,虽有些高龄,但想来调理妥当之后,再生一胎也并不是不可能的。
常润之也不过提这么一嘴,皇后不赞同,她也便不加深这个话题。
姐妹俩就着陶陶,说起孩子的事儿,聊得热闹。在她们前头坐着的兄弟俩也将他们的谈话听了个全。
泰昌帝失笑,想想自己和皇后只有嫡子没有嫡女,的确是有些遗憾。他摸摸下巴,想着要不再努力努力,生个正儿八经的嫡公主出来?
刘桐则要骄傲自豪得多。他可是有儿有女,儿女双全啊!
西行社的戏目仍旧新颖而逗趣,姚澄西虽然已为官,却还是那个放荡不羁的性子,仍旧是西行社的戏目“顾问”。
西行社的表演方式独特,前来剧院观看的人也不少,京城已经有其他的戏班子开始学他们这种表演形式。
虽然不伦不类,笑点什么的也并不是唾手可得的东西,但不得不说,这表演形式多样化已然成为了一种趋势。
大魏百姓,尤其是京城百姓,娱乐生活比之从前,要丰富许多。
看完了一个半时辰的演出,四人离开西行社。
京城的风景比之几年前,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泰昌帝甚至能从街头巷陌的商铺摊子上,找到他曾经熟悉的面孔。
“我和润之喜欢去一家馄饨摊子上吃馄饨。”刘桐笑道“他们家的馄饨摊子开到现在,也有十年了,我后来从中官胡同里出来之后,去他们家吃馄饨,心里还担心他们生意红火,馄饨就不如从前那样皮薄馅多,汤汁鲜美了,但实际上,他们家生意做得实诚,倒没有赚了银子,就开始偷工减料。”
“哦?听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去吃吃他们家馄饨了。”泰昌帝笑道。
刘桐摇头“人家只开半上午,咱们来得不是时候。”
“这样”泰昌帝沉吟片刻,道“那今儿个到你府上歇一晚,明早上我带你五嫂去吃了之后,再回宫去,也不耽误事儿。”
“明日有小朝会啊”
“没事。”
泰昌帝难得能出宫一趟,刘桐也不想扫了他的兴致,何况他是真的希望泰昌帝能尝一尝民间美味,所以欣然答应了下来,却还是派了人回府去,告知贵太妃有贵客上门,让贵太妃命人拾掇出一处屋宇来。
出了宫的泰昌帝就像是寻常百姓一样,他穿着虽好,却一点儿没有富贵人的架势,甚至和街面上的乞儿也能聊上两句。
路过小老百姓开的摊子,他还会帮人吆喝上两声,问上两句生意可好。
对刘桐来说,这是他原本最熟悉的五哥。
曾经的瑞王在还未沾染上权势的时候,就是这么一个洒脱不羁的人。他喜欢与民间人士往来,不拘一格,虽是闲王不理朝事,身边却不会少了拥簇的人才。
这是他的魅力,被这种魅力折服的人里,刘桐也是其中一个。
虽然坐上皇位后的五哥,平日里瞧着神情淡淡颇有帝王威仪,让他有时候也不免心生惧意怀疑,但此时,刘桐却从未像这一刻这般坚信,他的五哥,还是那个五哥。
只是多了一重身份,让他可以光明正大地忧国忧民。
泰昌帝与乞儿交谈完,嘴角微勾。
刘桐问他笑什么,泰昌帝道“乞儿说,如今行乞也不怕饿肚子了。”
刘桐仔细一想便明白了泰昌帝的意思。
因为百姓富裕,所以才会有余钱施舍给行乞的乞丐,乞丐方才不会饿肚子。
这说明百姓们生活安康,家有余粮。
看来之前几年局部的几场战争所带来的影响,已经平息了。
这对泰昌帝来说,当然是好事。
这一晚,泰昌帝后歇在了荣郡王府,对外自然无人知晓。
但想瞒着荣郡王府内的人,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贵太妃知道皇帝微服驾临,心里担心地不行。偏泰昌帝不以为意,见过贵太妃后,便招来刘桐两个儿子,考校他们的功课。
刘桐坐在旁边,心里紧张,仿佛回到了年少时,他五哥也考校他功课的时候。
要知道,他可是打小就不爱念书的。
第三百四十五章 百姓()
刘桐的心神不宁丝毫没有影响他两个儿子的发挥。
阳阳沉稳,回答泰昌帝时有理有据,一点儿也不怯场。
陵儿虽然跳脱,但每每答问时都会提出些新鲜的观点出来,倒让泰昌帝刮目相看。
待两个侄儿走后,泰昌帝欣慰地拍拍刘桐的肩膀,笑道“你这两个儿子都不错,再过几年他们大了入朝做事,怕是要成为将来的栋梁之才了。”
刘桐心里挺美,嘴上却谦虚道“都还小呢,还需历练。”
“也是,让他们务必将科考之事放在心上,我这个伯父是不会罔顾选官制度提携他们的。”
刘桐点点头。
泰昌帝既然要明确选官制,那必然是得对包括皇族子弟在内的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如果他有偏心的心思,被人知道了难免会损坏他的公正形象。
这个刘桐倒是不担心,他自信自己的儿子不是蠢的,定然能达到泰昌帝的要求,顺利通过科举入仕。
泰昌帝和皇后在荣郡王府歇了一晚,第二日便早早地起了身去光顾刘桐推荐的那家馄饨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