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继妻-第1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呢?”

    “臣弟请旨,希望召律例科人才,编纂新大魏律,于原大魏律的基础上,将之进行修改完善。”

    刘桐看向泰昌帝,犹豫道“就怕此举……有亵渎先祖之嫌。”

    泰昌帝却是笑了,搁下茶盏道“你既有此心,便放手去做吧。”

    “皇兄……”

    “先祖若知你此心,定然也是心怀宽慰的。”泰昌帝伸手拍了拍刘桐的肩膀“从古至今,皇族也好,百姓也好,从没有一成不变的。古人所说,咱们可以听,可以学,却不能墨守成规。大魏律制定之时与现今相隔已百年之久,适合当时之境,却不一定适合今日之景。其中的弊病,是该革除、修正、完善了。”

    泰昌帝又抿了口茶,挑了挑眉道“唔,一盏茶时候到了,走吧。”

    泰昌帝重又出现在了大殿上,看着泾渭分明的两方人,还有些个站得偏远,似乎是不愿意站队的,泰昌帝将这些臣子们大致的面孔记了下来,勾唇笑道“看来诸卿已经选好了。”

    殿内顿时安静了下来,泰昌帝环顾一圈,清晰地言道“刑部所奏,朕,准奏。”

    臣子们一片哗然。

    “陛下……”金老将军愕然地看向泰昌帝。

    他以为泰昌帝本是希望能斩草除根的,所以才给他们一盏茶时间站位。他趁此机会,拉拢了不少臣子到己方阵营,人数上的确要比老王叔那边儿多。

    可没想到,陛下一回来,就准奏了刑部所奏的处罚之法。

    那陛下拿一盏茶时间给他们站位是为了什么?

    陛下你这是不按套路出牌啊!

    泰昌帝自然不会去关心臣子们心里这会儿都在想什么,他从御座上站了起来,低沉却清晰地道“刑部审案,依律进行,尔等非涉案人,有何资格决定案犯伏法之刑?国法大于天,朕希望诸卿都能记住这一点,莫要以为凭己身力量,就可凌驾于国法、律法之上。”

    大臣们心下恻然,顿时都低道“臣等遵旨。”

    泰昌帝也不再多提慎郡王谋逆之事,也不管阶下两方泾渭分明的朝臣,只以下一本奏说事。

    刘桐站在殿上,心里微微意动。

    早朝后,他回了郡王府,将今日泰昌帝“儿戏”地让大臣们站位之事,还有让他重修大魏律之事都说给了常润之听。

    常润之思索一番后道“看来陛下真的希望能以国法治国了。”

    刘桐点头,慨叹道“想起父皇还在时,甭管出了什么事,只要父皇心里有偏向,犯了错犯了罪的人,都有可能得到重惩或轻罚。比起皇兄来,说句大不敬的话,父皇的确不及其万分之一。”

    常润之笑了笑,问刘桐“你希望陛下这样治国吗?”

    刘桐便也笑道“我若是个守法之人,自然希望皇兄如此治国了。有功则赏,有过则罚,不偏不倚……但若真以大魏律治国,那大魏律的重要性,则不言而喻。”

    刘桐顿了顿,心中为泰昌帝将这般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而激动兴奋的同时,却也同样心有忐忑。

第三百二十八章 流言() 
刘桐活到现在,也算是人生坎坷。早年被皇父无视,长大了又经受了婚姻之苦,后来娶妻生子,在朝堂上也有了些许建树,没想到却又遭逢大难,被关进了幽禁所,直到现在,苦尽甘来,成为新帝最为信任的兄弟。

    泰昌帝要做一个名垂史册的明君,明君周围,必然也有与其同样盛名传承的一干名臣。

    刘桐若真能编纂一部大魏新律,哪怕他这辈子就做这么一件事儿,都足以让他在后世史学上,享有盛誉了。

    这样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责任,如今被他握在手里,刘桐如何能不忐忑?

    常润之莞尔道“这样挺好的,不要着急,一步一步来。”

    刘桐搓着手,道“先得广发征集帖,寻求律科人才。编纂新大魏律的事儿可是个苦差事。不过”

    刘桐为难道“这方面的人才,估计不会太多。哪怕是刑部官员,想必也没几个熟读大魏刑律的,之前断案,从人情出发而断的情况不少。”

    “从人情出发?”

    “没错。”刘桐道“比如说某桩案子涉及到了权贵,权贵人家打声招呼,断案判词便写得轻巧些。而有的案子,若是影响颇大,又不涉及什么太多的关系,那从重判,也是有可能的。这些断案,几乎没有按照律令上所写的来。”

    常润之点点头,道“这样啊那以后就得规范起来了,判词要点明是出自哪条律令,不得模糊其词。”

    常润之笑道“想想,这的确是有些不好办的。归结到刑部的案子,倒是可以让人盯着,可大魏幅员辽阔,其他属地上,官员断案,恐怕不会这般周详,多得是徇私枉法、姑息养奸的案子吧。”

    “是啊。”刘桐喟叹一声,只觉得自己任重而道远。

    常润之轻轻笑道“没有关系,便是政令的推行,也得有个长远的过程。陛下的推恩令不也还磕磕碰碰的吗?何况律法即便撰写好了,也得需要时间推广才是。你现在连新律都还没有开始编纂工作呢,何必就忧虑今后的事儿。目前能做到哪一步,就先做到哪一步吧。”

    刘桐默默点头。

    新年一过,慎郡王等人背后的党羽,也开始被泰昌帝一一剪除、分化。直接参与了谋逆之案的,抄家、下狱不在话下,没有直接参与的,也多有被贬官、调职。

    于是,又一批需要处死的名单,放到了泰昌帝的桌案上。这其中,还有一些民间江湖人士。

    泰昌帝拿着这份名单,笑了笑道“咱们大魏,到底还是人才济济啊。只不过,人才走错了道儿。”

    刘桐沉吟道“按律,这些江湖人知晓慎郡王谋逆,却仍旧为其做事的,也逃不过一个死字。只是,一时间杀那么多平民百姓,臣弟唯恐民间有所非议。”

    “依律办事,何需怕人非议。”泰昌帝无所谓地道“朕就是要让朝臣百姓们知道,不管你什么身份地位,触犯国法,就逃不了国法制裁。等这个理念深入人心,所有人犯罪犯法之时,就不得不掂量一二”

    泰昌帝轻轻敲击桌案,问刘桐道“除此之外,民间可还有什么流言传言?”

    刘桐迟疑片刻,方才道“倒也还有,市井坊间有些传言,说皇兄想借着这次机会,清理门户,必定会暗中对慎郡王等人家眷下手。”

    “哦?”

    泰昌帝好笑道“这又是从何传来的?”

    “应当是慎郡王死忠散布的消息。”刘桐道“慎郡王好歹也监国过一段时间,手里有些后路准备,倒也不意外。另外,既然慎郡王知道从江湖人士着手,策划对皇兄的行刺暗杀,臣弟估计,或许他也会安排人劫狱,甚至在秋后问斩之时,让人前来劫法场。”

    “唔,你这个考虑,倒是有可能的。”

    泰昌帝摸了摸下巴“慎郡王舍不得权势富贵,也同样有些个贪生怕死。”

    “臣弟会让刑部的人严密看押,劫狱之法,他们应当做不到。就是法场之上,视野空旷,人群密集,倒时候为防止有人劫法场,还得多做一番准备。”

    “嗯,你瞧着办吧,左右到他们问斩之时,还有那么半年时间。”

    泰昌帝笑了笑,想了会儿又对刘桐道“最近有朝臣上书,提起了立太子之事。朕膝下三个皇儿,阡儿稳重踏实,却有些不够机灵,不懂变通。陌儿书念得好,小小年纪就会作诗词,太傅夸过他很多次,但于治国上,估计比较薄弱。倒是阿隆,年纪虽但朕瞧着,他机敏又能干,脑子转得快,于朝堂关系的分析上,说得也头头是道的,倒是丝毫不逊色于他两个哥哥。”

    刘桐讶异道“皇兄现在就想立储君吗?”

    “大臣们总是当心朕某一天暴毙啊,所以总说,储君乃是立国之本,有了储君,朕这个皇帝做得才踏实。”

    刘桐顿时恼怒“哪个臣子如此居心叵测,竟这般诅咒皇兄。”

    泰昌帝无所谓地摆摆手“他们就是忧虑,怕江山有所动荡。”

    泰昌帝顿了顿,问刘桐“依你之见,朕立阿隆为太子如何?”

    刘桐当然不敢妄言立储君之事好还是不好,只道“皇兄看中三皇子,这倒是没什么问题。只是,大皇子、二皇子都是皇兄和皇嫂的儿子,越过他们,直接选定三皇子的话,就怕有些人挑拨离间三位皇子之间的兄弟之情。”

    刘桐停顿了下,道“毕竟皇位,不同玩具可以兄弟共享。”

    “嗯,这一点朕也想过。”泰昌帝笑笑“所以朕现在不打算立储。”

    刘桐松了口气,却又忍不住笑道“儿子太优秀了,也是种负担。”

    泰昌帝闻言顿时哈哈大笑,道“你儿子也挺优秀的,国子监那边儿的教授们都说,你那大儿子做学问踏实,每日学习的习惯那可真的是让所有人都佩服,他没有一条不遵的。”

    刘桐心里自然自豪,嘴上却是谦虚道“也是他娘教得好。”

    “哦?弟妹是怎么教孩子的?”泰昌帝笑问道。

    刘桐回说“孩子启蒙是在中官胡同,臣弟负责给他开蒙,臣妻制了个表格,写明了他每个时辰需要做什么。臣妻总说,学得不好没有关系,后天的努力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但最重要的,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阳阳聪明,又懂事听话,倒的确比那没有规律学习的孩子,学得要更好更扎实些。”。

第三百二十九章 遗旨() 
泰昌帝的印象中,自己的妻妹、弟弟的王妃一直是一个低调沉稳的女子,另外还有那么些不同于寻常女子的聪慧和机敏,也不意外当提起她时,从弟弟眼里看出的纯然的爱恋之色。

    泰昌帝微微一笑,打趣他道“贤妻在旁,宜室宜家,小九有福啊。”

    刘桐毫不客气地接下这个赞美,点点头道“这的确是臣弟的福气。”

    泰昌帝便问他道“之前你在先帝跟前曾强调过多次,说不纳妾,如今这个想法,可有变化?”

    刘桐意外地看向泰昌帝,不知道他为何问此话,却还是斩钉截铁道“没有变化,臣弟和臣妻日子过得不错,不希望改变。”

    “唔,那不知道多少权贵大臣要伤心了。”泰昌帝莞尔“之前便有臣子暗中打听,说荣郡王府只有一个郡王妃和一个侍妾,后院空虚,问朕有没有意向,给你赐个侧妃,赏两个女人。”

    刘桐尴尬道“皇兄没应吧。”

    “朕是没应,不过这提议,朕倒也想过。”泰昌帝笑道“但既然你没有这个想法,那朕自然不会多这个事。”

    刘桐松了口气,起身给泰昌帝鞠躬“多谢皇兄。”

    “不必如此客气,坐吧。”

    泰昌帝示意刘桐坐下,思索一阵后道“非但你的后院让人巴望着,十二弟、十四弟的后院,也有人盯着。甚至朕的后宫,想必他们也有所想法。”

    “那皇兄的意思是”

    “国丧之期还未过,现在说这些倒是早了点儿。你皇嫂也与朕说起过此事。选秀之事,也只是早晚问题,不用太过着急。”

    泰昌帝没有废止后宫的想法,他毕竟已有三个聪明伶俐的儿子,对子嗣的要求自然不高。皇子们多,纷争不止的情况他是自小领略过的,当然也不希望这样的争斗发生在自己的儿子们身上。

    泰昌帝一向认为,作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