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内的惊呼惊叫声,混杂着刀剑相交的脆耳声,使得整个大殿里杂乱不堪。
禁卫军也已赶到,将已被擒的黑衣人拿了下来。
漏网之鱼,只剩下一个,已摸到了泰昌帝的身侧,抬起了手上的匕首。
眼瞧着匕首就要落下来,皇后顿时凄厉喊道“陛下!”
然而说时迟,那时快,泰昌帝忽然伸手格挡住了刺客的手臂,另一只手却不知从何时起,已手握短刃,就那么轻松地送进了刺客的胸口。
刘桐刚发出口的惊呼顿时停止,长呼吸了一口气,方才觉得整个胸口跳动得极快。
于泰昌帝等人来说,这一场刺杀算是尘埃落定。
但对于那些刺客们来说,却不算是大势已去。
被挟持着的黑衣人中,有一人见未能取得泰昌帝性命,顿时哈哈大笑道“谋朝篡位的瑞王爷,你逃得过刀斧加身,却逃不过可让你肠穿肚烂的鸩酒!你们所有人,但凡有那资格登基为皇的,都得死!”
殿内顿时一片惊呼哀嚎之声,胆小怕事的宗亲高呼着传御医。
泰昌帝丝毫不见慌乱,他推开已断气的刺客尸体,接过何旦递来的白绸擦了擦手,慢慢坐了下来后,方才冷笑一声,道“拖下去。”
竟是连半句废话都懒得说。
殿内的一片狼藉很快被内侍和宫人们处理好了,只是大家都已没有了团年之心,又生怕再出变故,尽皆看向泰昌帝,等着他下一步的安排。。
第三百二十六章 国法()
见众人多有惊恐之色,泰昌帝提前结束了团年宴。
皇后按捺下仍旧不平静的心,端着国母之态送走了各位内外命妇,方才疾步寻到泰昌帝身边,询问今日宫宴上发生之事。
泰昌帝道“慎郡王联合祁王礼王谋反,想要害朕性命。”
皇后提了口气“那可抓住他们人了?”
“自然。”泰昌帝道“他们行动的人数,远远少于他们准备了的人数。在他们的人进了宫的时候,三座王府就已经被京兆尹围住了。”
“那刺客所说的鸩酒一事,皇上是事先便知道的?”
“嗯。”
泰昌帝道“他们于御膳中下药,再行行刺之事,打算双管齐下,势要取朕性命。”
泰昌帝冷嘲道“雕虫小技,还觉得自己计划周详。”
皇后松了口气,关切道“那刺客近了皇上的身,皇上真的没有事?”
“无事。”
想起皇后拦在自己身前的事,泰昌帝神情一暖,握住她的手道“一切都在朕计划之内,无须担心。”
皇后便点点头,又迟疑道“旧年年根儿底下出了这样的事儿,处理起来可真是麻烦。陛下打算如何处置他们?”
泰昌帝道“此事,自有刑部量刑定罪,朕不需太过干涉。”
皇后讶异地看向他。
泰昌帝坦然回视。
皇后想了想,只能无奈道“皇上,这可是一块烫手山芋哪怕是交到刑部,刑部定了罪,不还得到您这儿过一遍,才能定下罪责吗?”
泰昌帝颔首“的确如此。”
“那若是刑部判抄家问斩,这奏本,您批吗?”
泰昌帝沉吟半晌,反问皇后道“你觉得朕应该批吗?”
皇后无奈道“这是朝事,臣妾虽是皇后,却也知后宫不得干政。”
“朕恕你无罪,你且说说?”泰昌帝含笑道。
皇后便道“依陛下的意思,定然是希望秉公办理的。所以,刑部若是定了罪量了刑,臣妾觉得,陛下多半会准奏。只不过”
皇后忧虑道“陛下登基不满一年,若是在这新年头就诛杀亲兄弟,还一杀便杀三个,恐怕民间会传陛下暴虐残忍之名。”
泰昌帝点点头,道“那依皇后的意思,是觉得朕应该为了名声,放他们一马吗?”
“若以皇上结发妻子的身份而论,把他们千刀万剐了都难消臣妾心头之恨。但若以皇后的本份而论,臣妾却不希望他们三人之性命,威胁到皇上的名声。”
皇后顿了顿,道“毕竟,这世上不还有一个词,叫生不如死吗?留他们的命,全了陛下仁厚的名声,让他们活着,却活得艰难,也算是对他们的惩罚。”
泰昌帝没有接话,皇后便陪着他沉默。
良久,泰昌帝才道“沐之,我从来没有想要做一个仁厚之君。”
皇后顿时讶异地看向他。
泰昌帝淡淡道“犯了错,就要受惩罚。国之法度,不能因为我一个人的偏爱或私恶就有所更改。先祖建国,定大魏律,不是留给后世子孙亵玩的。”
泰昌帝伸手拉过皇后的手,对她笑笑“好了,今儿年三十,不想那些不高兴的事儿。叫上阡儿他们,我陪你守岁去。”
大年三十晚,皇城宫廷内发生了小型的宫变,慎郡王府、祁王府和礼王府,被京兆尹率兵围了起来,火把熠熠,登高了的百姓将之看得清清楚楚。
第二日年初一,街上走动的兵卫多了起来,个个神情严肃。
百姓们私底下窃窃私语,讨论着发生了什么事。
纸终究包不住火,慎郡王谋逆的事情,顿时传开了。
直到上元节后,正月十六,一直围着这三府的兵卫方才有了动作。
从府里,开始一个个拿人。
老百姓们闲磕牙,站在远方看热闹,有那好事者道“咱们这位皇上倒算是有点儿仁心的,等到大年过完了,才把这些罪人给锁了去,好歹让他们过完这最后一个年。”
立马便有人接话道“诶你们说,这些个皇族贵胄的,被抓了去是不是都得砍头啊?这可是谋逆罪啊!他们想谋朝篡位,皇上哪儿能容得了他们。”
“也不会吧,到底是亲兄弟来着,下杀手,这显得咱们皇上不仁厚。咱们赌一把,五文钱,就赌皇上杀不杀他们。”
“这有什么好赌的,国孝一年之期都还没过呢,哪儿能动刀见血?再者新帝登基,本就是要大赦天下的,他们又有皇族血脉,我打赌皇上不会下杀令。”
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泰昌帝不会下令杀人,但刑部审案半月之后,于二月初,上奏本向泰昌帝启奏称,已查明慎郡王等人谋逆案的起因,经过,一应人证、物证俱已搜寻完毕,此案罪证确凿,依大魏律,判首犯慎郡王,从犯祁王、礼王斩首抄家之刑。因其皇家子弟身份,享有一定罪责免除之权,依大魏律附则,其家眷连坐随同问斩之刑免除,改为贬为庶人流放。
刘桐这个奏本一递上去,朝臣们便开始叽咕开了。
内官还在琅琅读着刑部所列的罪状和处置结果,已念到了废除慎郡王等人爵位,剥夺圣旨所赐府宅等一系列经济上的惩罚,朝臣们的议论声已经开始渐渐响了起来。
泰昌帝不动如山,继续认真听着刑部奏本。
内侍念完,舔了舔唇,恭敬地合上奏本,弓腰双手递上去。
何旦取了来,送到泰昌帝的御案上。
泰昌帝打开来看了看,将之放下,环顾一圈阶下朝臣,沉声问道“刑部所奏,尔等可有疑义?”
大臣们面面相觑,心里拿不准泰昌帝是希望他们给他一个台阶下,让他免了慎郡王等人身死之罪,好让泰昌帝表现其仁厚之心呢,还是希望他们落井下石,彻底将慎郡王及其后嗣全都问斩,以绝后患?
大臣们迟疑不定,想等人先出来陈述了观点之后,再决定要怎么做。
一时间,便有些僵持。
倒是武将耿直些,金老将军站出来道“陛下,老臣以为刑部所奏,刑罚太轻。谋逆之罪,岂能就杀三个头领?这也未免太过轻放了。”
皇族的老王叔闻言不悦,虽然也气愤皇族里出了个不尊先帝遗旨,想要篡位的不肖子孙,但到底不忍心皇族血脉凋零,杀三个已经足够了,顿时反驳道“刑部所奏,都援引了大魏律及大魏律附则,毫无半点儿私心掺杂,金老将军的意思是,不应按律令处置吗?”。
第三百二十七章 站位()
两位老人在朝堂上一向德高望重,虽然手上已无实权,但他们的话,在朝堂上也有不小的影响力。
金老将军向来脾气耿直,听得老王叔这般反驳他,心里也不悦,立马回击道“此番慎郡王谋逆,幸得陛下英明,早有防范,否则若等慎郡王奸计得逞,我大魏势必迎来一场血雨腥风。他这般大罪,便是屠其满门,也万死不能赎其罪。老王爷即便看重皇家血脉,难道陛下的安危,大魏江山的稳固,您就可以抛之不顾吗?”
老王叔也听此言火了“此谋逆案,陛下交由荣郡王主审,刑部各司都已呈上各项证据,依律令所定,一一陈列,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刑罚所判借有凭证,处置妥当并无任何偏私。金老将军若是觉得此判词有轻饶之嫌,您倒是先撰写一本大魏新律令出来再说!”
“老王爷这话我可就不爱听,一码归一码,陛下刚刚登基,就有人心怀不轨,想要取而代之。此等罪行,若不严惩,难说没有人群起而效之。便是为了杀鸡儆猴,陛下也不能轻饶放过!”
“嘿我就不明白了,金老将军这是一定要让慎郡王等人断了子绝了孙才高兴吗?陛下要真依着你所说,将慎郡王及其党羽全部满门抄斩,那必然是血流成河之景。金老将军想要陛下留一个残暴之名流传后世不成?!”
……
两人唇枪舌剑地来回了好几次,泰昌帝坐着倒是听得津津有味的。
到底是老人了,说了半晌话,各自都有些吃不消,总算是暂时停了战。
泰昌帝便在这时候道“来人,给金老将军和王叔看座,奉茶。”
两人忙谢恩,老王叔趁机道“陛下宽仁,想必不会使因城门失火,而殃及池鱼。”
金老将军冷哼一声。
泰昌帝笑了笑,示意两人宽坐,方才出声道“诸卿可还有其他见解?”
殿内大臣们面面相觑,都没有言语。
“既然没人出声,那想必,金老将军和王叔之话,便代表了你们大多数人的意见。”泰昌帝道“既如此,同意老将军所说的,站到老将军身后。同意王叔所说的,站到王叔身后。”
金老将军和老王叔分坐在泰昌帝的左右手方,朝臣们本是按照官职、职务所站,泰昌帝这话一说,大殿内顿时静了静。
泰昌帝道“与你们一盏茶的时间。”
泰昌帝起身到了后殿,刘桐犹豫一番,还是跟了上去,留下殿内一通顿起的嘈杂之声。
“皇兄……”刘桐落后泰昌帝半步,皱眉道“皇兄此举,有什么特殊之意吗?”
泰昌帝让人上了茶,示意刘桐坐下,笑道“哦,就是不想听他们吵闹,索性等他们吵闹完了再说。”
泰昌帝润了嗓子,问起刘桐近日在刑部的情况。
刘桐沉吟一番道“先祖所制大魏律,虽然囊括几乎所有刑责,但细节之处,却还是有所疏漏。臣弟查找慎郡王等人罪行说明时,有好些找不着刑律依据。”
泰昌帝点了点头“那你有什么想法?”
“臣弟斗胆,觉得大魏律虽总则、纲要皆是集大成之作,却还需将至丰满填充。若依大魏律,总有力有不逮的时候。”
“所以呢?”
“臣弟请旨,希望召律例科人才,编纂新大魏律,于原大魏律的基础上,将之进行修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