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庄-第5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午考《初级算学》与《药经》

    六大学院,可以说除了医学院之外,连农学院都要考算学的。曾经有人提出过意见,兵学要算学有什么用,李靖大巴掌就扇上去了,不懂算学,你知道你有军粮可以吃几天。你知道你多少兵力可以在多少天跑多少里。

    下午开考的时候,有人拿出早上的《汉语》考卷想请李元兴点评。

    李元兴借口,自己没有阅卷资格,还是看看新的考卷,只当是一个乐子。

    算学。就是数学了。

    大唐盛传。论算学的本事,明月公主可能大唐排第一,秦王殿下弱一些。但也没有人能够达到秦王殿下的十分之一。

    李元兴其实也是自信满满的。

    头一页,李元兴慢吞吞的点上了一支烟,只是一些简单的公式类题,主要就是看考生们对公式的记忆与理解。

    这些公式李元兴可以一个不差的搞清楚,毕竟现代的十二年数学教育不是白教的。

    第二页……李元兴差一点把嘴里的烟给吞了下去。

    这是什么?李元兴几乎就要把眼睛贴到卷上去了,卷上画着有三个圆,七个,可能是八个正方形,已经数不出来有几个三角形了。那诡异的多边形。李元兴认为要分清,需要不弱的眼力才行。

    一道题,要求二十七条答案。

    其中有求角度的,有求某条边长的,也有求面积的。

    “其实这个算学,还是很简单的。只要不被那些多余的图形给误导了,还是容易作出来的,毕竟所有的答案都有可以套用的公式,而且给每个人还发一只算盘。”有位考官一脸轻松的说着。

    当下就有人问了:“此题,怕是会浪费时间的!”

    啪。啪,啪,就听着开口的考官飞速的打着算盘,然后才纸上记录着,还有人给看时间

    。那发下的秒表,现代时间半个小时,搞定。

    “估计,可能一处错误,有条线看走眼了!”

    半个小时,李元兴告诉自己,自己一定是离开学校时间太久了,不够专注。

    长长的吐了一口气,李元兴翻到《算学》第三页,只看了一眼,李元兴就要疯了,密密麻麻的一张纸上,中间有九条线,将卷分成十份。然后每份上至少有四十个数字,短的到五位,长有有十七八位。

    四百多个数字呀,加法。

    在现代,这样的难度至少是珠算六级的水平。

    神呀!李元兴在翻第四页的时候,手都有些发抖。他已经想像不出来第四页会是怎么样的题目了。

    第四页最上面写着,兵学院必答,其余学院可不答。

    仔细把题看了一遍之后,李元兴虚了,他相信自己铁定答不出来,放在后世的现代,一流的高中生也没有几个能答出来了。

    两道题,一道是火炮的弹道落点,一道是床弩吊射对铠甲的破坏力。

    这他娘的连物理学的知识都包含在内了,重力加速度,以及弧度,而且还必须要懂函数。另一个,床弩的角度,等等,比第一题难度大了不知道多少。

    李元兴不想再翻下去了,他怕自己受刺激。

    这东西如果交给电脑,他的电脑之中有数据库,只需要输入最基础的,就可以轻松的计算出来。可让李元兴用手和笔来算,真正是无能为力。

    一天的考试终于结束了,李元兴找了个借口走到了门外。他要看看这些学子在考试之后的反应,要知道现代的考试之后,有多少人的都几乎要哭了。

    现实再一次残酷的刺激了李元兴。

    至少李元兴放眼看去,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在笑,兴奋的讨论着今天的考题。

    刘政会站在李元兴身旁:“秦王殿下,看学子们的反应,明年考试的难度要提高。想前隋科举之时,有多少人是哭着走出考场的。他们竟然还能笑出来,这是下臣的失职,明年一定要让他们知道大唐皇家学院的门,不是那么好进的。”

    李元兴轻咳了一声:“其实学子们也不容易。”

    “殿下仁厚,只是这大唐皇家学院的门,就是龙门,跃过就会鱼化龙,自然不能那么轻松。毕竟大唐每年报考的学子十数万人,那些进入大唐皇家学院的,必须是天之娇子,必须要有过人的才能!”

    行,你行。李元兴心说你们就整吧,反正这考试以后本王说什么都不会再来了。

    当天晚上,李元兴回到长安城,自然要进宫报告大考的情况。

    谁想到,李二正在伏案作那道几何题,旁边的高公公捧着一个沙漏,正在为李二计时。

    李元兴没敢打扰,安静的站在一旁等着。

    “好了,多久?”李二放下笔大声的问道

    。高公公赶紧躬身说道:“圣上,翻了二十三次沙漏,差不多就是您那怀表上的四十八分钟。”

    李二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朕还不知道是否正确,听闻考场之上。最快的学子只用了十一分钟,普通些的也没有超过半小时,最差的有作不出来的,看来朕只能和那些最差的相比了,这一个半时辰的考试,朕怕是名落孙山了。”

    “皇兄不要难过,至少有个人肯定比皇兄差!”

    “谁?”李二很意外的问着。

    李元兴指了指自己:“自然就是臣弟了,这道题你给臣弟三个小时,臣弟怕是也难作出来。所以皇兄自然是高明的,至少比臣弟高明!”

    李二听后笑了,挥手示意高公公还有太监宫女们退下。

    书房之中没外人之时,李二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了:“五郎混帐,拿话逗为兄。你一个数学模型,凭人一人之力比四部四个月的计算都精准。”

    “说实话,数学模型又不是我作的,我只是在用罢了。我什么都懂,但什么都不是十分精通。算学特别是那弹道的计算,已经是极难了。那几何题……”李元兴苦笑着摇了摇头:“臣弟不是作不出来,就算静下心来,时间上也绝对超过皇兄了。”

    “当真?”李二有些不信。

    李元兴却是非常严肃的点了点头:“其实皇兄应该高兴,一是术有专精,专心与某件事情的人,必然达到一种极致。二是大唐天下人才济济,如果人才连臣弟都不如,那大唐将来如何大发展。三是仙工之术是专业的术,每一个专业的人研究的深入了,都是皇兄想像不到的,臣弟是连边都粘不上的。”

    李二默默的点了点头。

    李二知道,李元兴的话是大实话。

    从大唐近一年来的情况他也看明白了,那李春在研究桥的方面绝对是超人一等的。可除了桥他其余的完几乎不懂。还有一些二等匠师,他们也只是在自己擅长的方面优秀。

    “五郎,你要想的事情多,自然是无法专注于某事。”

    这话算是安慰了。

    李二又说道:“其实为兄也有错,为兄没有必要去作这道算学题,我们兄弟看的是大唐天下,不是争某种术。”

    “刘政会说题太简单了,大半的学子从考场出来是笑着的。他要明年让考生哭着出来。”李元兴说了一句闲话,立即就把这凝重的气氛打破了。

    李二笑的弯了腰。

    “皇兄,臣弟来是要说关于异邦学子的事情。”李元兴坐在书房的椅子上,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份文书来,打开后说道:“臣弟以为,异邦的学子基础太差,大多都是贵族子弟,虽然有心,但未必在短时间内能够在学识上跟上大唐学子的脚步!所以臣弟提议”

    李元兴将一份表章放在李二的桌上:“皇兄,臣弟提议改年制为学分制。这是详细的表章,他们可以学习,也可以中途离校,但要拿到皇家学院的毕业文书,就要够学分!”

    ps:

    今天周一,有没有惊喜呀!!!

第721节 又到秋收前() 
【求月票】

    关于李元兴学分制的建议,李二草草的看了一遍之后就放在交由天英阁讨论的那堆表章之中了,显然这事情不是李二关心的。

    “五郎呀,夏收的时候为兄收到了一份弹劾。说你把粮食用到了工坊之中,不是吃,而是用掉了。因为只有一份弹劾,却也不是什么大事。反倒是关中、河南的粮仓总是紧张,为兄又担心粮食产量过高,让两地的粮价大跌。”

    粮食,别说是现代,还是古代,永远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民以食为天,自然是百姓吃饱才是重中之重。

    李二话峰一转:“五郎呀,马上又要秋收了。京兆尹的脸都是青色的,御医说这是长久没有好好休息,累的。你华州的粮食,玉米一项听报告说,因为没有足够的肥料,也没有精种,只有五百多斤的产量。”

    “应该是够吃了!”李元兴似乎是没有理解李二的意思。

    李二笑了:“五郎呀,你知道华州种了多少亩玉米吗?”

    “皇兄说笑了,这事情还是重要的,虽然前半年臣弟不在长安,但华州的事情臣弟还是相当关心的。他们还算努力,虽然没有达到臣弟对水力改造,增加良田的数量上的要求,但二百多万亩玉米,他们还种下的。”

    “一百多万吨,就是上千万担。仅仅一个华州,就足以把长安的粮价给砸到让为兄接受不了的程度,上千万担呀!”

    李元兴站了起来,抖了抖身上的衣服:“臣弟身上的丝绸,用到淀粉却可以更好。这个玉米淀粉呀,用处多。比如:纺织、造纸、食品、石油、矿井、医疗、建筑、农业、林业、园艺、铸造、饲料、日用品都能够得上。”

    “怎么用?”李二追问了一句。

    “这个,让专业人去研究吧。臣弟懂的就是,造纸、纺织,特别是将来的棉布上,这淀粉的用处极大,最简单一句话。能让铜变成金的质变,可以造出级精美的纸张来。再说成药,淀粉是一种非常好的混合剂。还有就是那香皂,真正变的精美,还是要用到一些淀粉的。”李元兴知道一些,但不精通。

    李二倒是懂了:“为兄知道,为何有人弹劾你把粮食用了工坊了。”

    “粮食不够吃,自然是不敢用的。但粮食原本也是工业品的一种原料,作成食品也行。玉米饼干还是不错的,长安城酒的价格降了五倍。就是因为粮食足够。可以大批量工业酿酒了。”

    粮食多了。李二还是很高兴的。

    夏收,是在大唐的五月中旬,就是后世的六月下旬。

    这个历法的事情李元兴没有打算改,似乎没什么大的影响。

    将来发达了。自然就会有精通此道的人去提出改变历法,或者是完善历法的建议来,五月收粮与六月收粮,对于李元兴来说是无所谓的。

    而秋收,八月初的时候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收粮了。

    江南道那边已经有电报过来,水稻已经开始收获,采用的良种种植与简单的堆肥技术,亩产大约可以达到平均三石以上,最高亩产大约为四石。

    淮南道也发来电报。他们也是丰产年,最多还有三两日,就要开始组织秋收了。

    江南、淮南两道没有什么粮仓的压力,只是稻米的话这样的丰年还不至于让粮仓装不下。可河南道却是不同了,以洛阳为中心。整个河南道玉米种植、秋季的红薯这两项,预计在八月十五左右,就会收获。

    数量……巨大!

    可就是这样巨大的数量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