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庄-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畛恋奈艘豢谄缓蟊兆叛劬μ稍谔梢紊希耐铝丝谄唐�

    “你很累吗?”武曌关切的问道。

    真的,李元兴现在的形象真的很高大,不是因为他那个秦王的光环,而是一个真正顶天立地的男人。武曌的心真的有些醉了,一个好男人依然是稀缺物资呀!

    “渭水之盟暂时是解决了!”李元兴缓缓的开口:“贞观元年无大事,至少不会发生那种朝野危机,死人无数的大事。可贞观二年,先有大旱,后有蝗虫。一年时间,这又是一个死局,不要说什么早来一年就好的话,无论什么时候来,都会遇到紧急的麻烦!”

    武曌坐在桌上,一边翻开着笔记本电脑一边说道:“处理紧急事务,才是真本事!”

    “不,麻烦就象是树。树还小的时候,一刀就劈断了。可树长大了呢,用斧头都会累一身汗。所以,本王需要思考的事情还有不少,既然有许多事情,还是提前解决的好些。你来的头两天,我什么也没有说。今天,你听我说几句!”

    李元兴突然语气很严肃。

    武曌也坐直了身体:“你说吧!”

    “我李元兴,来这里不是旅游的,也不是享福的。我没有把自己当救世主,但是,我也是有梦想的。文明是什么?很模糊,抓不住,摸不着的。之前,我一直把文明当作一种能量,一种我需要的东西。”

    “现在呢?”

    “现在,文明其实就是一个梦,很虚,也很实在的梦!”

    “我不懂,但是我会慢慢的适应这里,学习这里!”武曌很认真的回答着。

    李元兴笑了,一挺身从躺椅上站了起来:“给你一个任务,过几天,有一个胖子会被带到这里来,这个人非常的了不起,本王称之为,秦之赵高,说白了就是一个巨大的祸害,他很怕本王,但怕的不够!”

    武曌的小拳头挥了几下:“整他,整的他连爹娘都不认识!”

    “他根本不记得谁是爹娘了,这种人没心没肝的,好好整治一下,然后送到棒子那里。要真是一个祸害的话,棒子和倭人那里,他能代替本王五万精锐!”

    “我喜欢!”武曌笑的连李元兴都一哆嗦。

    “坏丫头!”李元兴将一面玉牌放在武曌的面前:“大唐是可以杀人的,你以后会习惯这个。有些人是需要杀掉的,但有些人却是可以利用的。这是本王的秦王令,到了关键的时候,你就知道这玉牌有多大威力了!”

    武曌用两只手小心翼翼捧起玉牌:“难道说,秦王一怒,千里血流吗?”

    “皇兄可以,我不行。但秦王一怒,百里血流是可以的。所以,玉牌不能轻用,用则就必须见血。这是皇兄交待的!”

    武曌自然知道李元兴所说的皇兄就是大唐皇帝。

    “就象是打狗,你总是弯腰吓狗,但不打。时间长了,狗就不怕弯腰了!”

    “对,所以,玉牌用的时候,就要见血!”李元兴很认真的说道

    真正很荣幸呀,武曌的双手都在颤抖着,也只有在古代,才会拥有这么可怕的信物。

    武曌将玉牌再次放在桌上,然后一拍胸口:“两个月,我让你这些兵都挣上银子,让整个长安城都过个暖冬,然后帮你把所需要的机械造出来!”

    “不错,但记得,学会激发大唐的潜力。”

    “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武曌一字一句的说着,

    李元兴很满意,背着手推开门出去了。

    门外,郑和已经从长安过来了,长安的秦王府不常住,那里将会改造成天策上将府。魏征作为天策上将府的长史,改造之事自然是交给他了。

    “殿下,王家的马车还有半个时辰就到了!”

    李元兴点了点头:“我的安排都作好了吗?”

    “殿下吩咐过的,一点也不敢有疏漏。奴亲自去查看过,老狼将军也去查看过了。”身为太监,那怕是总管。郑和也必须自称为奴,那怕李元兴告诉他可以不用这个贱称,但郑和却一直保持着这个称呼。

    时间久了,李元兴也不会再多说。

    来大唐有多久了?李元兴心中默默的计算着日子,天气已经转冷了。放在现代,中秋节的时间已经快到了,大唐也有这个节日,但是不叫‘中秋’而是叫‘仲秋’。

    仲秋在大唐,又叫八月节,秋节。也是秋月第二季的意思,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大唐其他的农作物都已经开始收获,因为李元兴的玉米种下的时间有些晚,真正收获还有十天左右。

    “准备马车,请王尚书去地头找本王!”

    秦王府的马车分为出行马车,便行马车。李元兴平时在庄里来回跑,就是一个单马的小马车,没有车厢,只有一个棚子。

    秦王庄已经初具规模,围墙还在建,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一。

    屋子真正建成的有三处,一处就是李元兴住的小院,很精致,工匠们下了大功夫。

    另一处就有些简单了,只是为了住,能住就行。最简单的土屋草顶。

    然后就是以巨木为柱,拼木为梁,用竹板作屋顶,还没有铺设瓦片的工匠房了。而占地最大的也就是这个工匠房。

    李元兴的小院在秦王庄正中,活水全是从秦岭山中引的山泉水。

    秦王庄是正方形,四角是亲军居住区,后院的规划是依山而建,此时只有规划,还没有完整的院落出现,这里是花园。也有七个独院分布其中,还有一个李元兴真正用来居住的院子,前面那个只当是秦王书房了。

    后院的设计是由李淳风在李元兴原有的图纸上修改过的。

    依李淳风的意思,李元兴是星君下凡,那么加上七个秦王妃,后院的布局就是七星伴月的布局,这样才合天道。

    后院的两侧,都有护卫营房。

    前院,依大唐皇帝李二的指示,袁天罡在李元兴的图纸上改动,以双星耀世而布局。

    这个布局绝对是大禁忌,但李二却允许李元兴的庄子这样作。

    一星为大唐皇帝李二,另一星则就是大唐秦王李元兴。

    正是让秦王庄的大门,直对大唐长安正南明德门!这是唐皇恩赐,可以说是极大的荣耀。而且是在李元兴出征在外的时候定下了方案。

    正院两侧,又是两处军营,演武场。

    秦王庄正门大道,正在修建的一条直道,笔直的通向大唐长安明德门。遇水建桥,遇山开山。而且不允许有任何的起伏,要是一条笔直的大道。

    这条大道的两旁,正是在规划中,而且大兴土木的商业协会区。

    李元兴坐在单马马车上出了秦王庄,向东边去了,那里是秦王庄最早的一批农户的庄子,这个庄子用的百分百是李元兴从后世带过来的布局图,从地上到地面,包括许多设施都严格按照李元兴的图纸规划的。

    在李元兴出征前,下过命令,那怕秦王庄停工,也要先把农庄建好。

    这里,是李元兴农业的第一个实验田。

第一百四十七节 秦王小农第一庄() 
此时距离午时大约还有一个时辰的时间,李元兴站在一处高坡上,拿着望远镜看着那连绵数万亩的玉米田,李元兴的心中是甜美的。

    李元兴也知道自己错了,是计算上的错误。

    现代的亩产的标准,是不能拿来放在大唐的,先不说一亩地的大小。

    光说化肥与植株密度就不能相同。

    现代一亩地可以有五千株玉米,放在大唐一亩地仅仅二千七百株。李元兴不敢让种的太密集了,怕没有足够的肥料而地力不足。

    这时,王及善到了,他并不是大队人马而来,只有护卫八人,家丁两人,老仆一名。

    穿的也不是官服,只是一套并不算奢华的锦袍罢了。

    秦王站立处,普通人是没有资格靠近的,只有王及善一人走到了李元兴身旁:“秦王好兴致!”

    李元兴将手中的望远镜递给了王及善:“今日不提秦王,也不提尚书。王老可称呼我为元兴,或者五郎都可!”

    “那老夫逾越了!”王及善接过望远镜在李元兴的指点下向远处看去,满眼都是绿色,还有那脸上带着笑容的,在田间劳作的劳户们。年轻人正在除草,老人则在捡叶上的虫子,尽了欢笑之声。

    “五郎这里,是乐土呀!”王及善这是打心底深处称赞了一句。

    “王老随我来,倒是有一个大错今天必须解决了,否则的话我怕这农户们会想不开。特别是那老里正,会干出以死谢罪的事情。”李元兴笑着说道。

    王及善也笑了笑算是回应。

    李元兴不需要在他面前作戏,在世家门阀眼中,李元兴就是一个从来不作戏,也没有必要在人前作戏的人。

    已经接到了通知,早早在农庄前等候的里正等十名宿老迎了上来。

    “里正,本王在计算上出现了失误。本王原本计算产量的时候,是按每亩五千计算的。可这里地力不足。实种约在二千七百株。所以如果收获的时候产量只有本王预算的一半,不是你的错,是本王的错!”

    里正弯下腰:“秦王大义!”

    “你与本王交谈数次了,本王不喜欢这些虚礼。本王今日在你这里宴客,带路,去长势最好的一片地,本王要看看!”

    里正小跑着在前边带路。心里却还在思考着秦王殿下说的话。

    一亩有多少株他数过,这些天还有些忐忑不安,因为他不知道这田里收成会有多少。

    李元兴带过来的种子也就是不到二吨,四千斤的种子在这里,也就是虚算二千多亩地,一来是种的稀。二来是大唐的一亩小于现代的。

    从农庄里经过,一阵朗朗的读书声令王及善停下了。这是三字经,这个经书对于王及善绝对不陌生,当初秦王传神印术之时,就用的是此书。虽然王家没有得到神印术,但书却留下了几本。

    三字经!

    王及善是可以背诵的,对于他这样一位大儒来说。这种蒙童之书,看过两遍就背下了。

    “五郎,老夫可入内一观?”发出读书声的看着象一个祠堂,这里应该是村里祭祀祖先的地方,要入内必须要得到主人的允许。

    李元兴冲着里正点了点头。里正一边轻轻的推开门一边说道:“村里的祠堂平日是空着的,娃娃们有个读书的地方就用在这里,想来先人们也愿意看到娃娃识字!”

    朴实的老农,很直接简单。实在的语言。

    王及善没有其他人跟着进来,只有他一人走了进去。

    一入内,王及善感觉心口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有一些压抑,也有一些畅快,还有一些激动。更多的,是深深的震惊。

    一个足有百步长宽的院子。上面搭有棚。最里面是祠堂,祠堂前却被分成四块。

    这里有上千个孩子呀,上千呀!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数量,上千蒙学之童子。就是他太原王家宗家的学堂也达到这样的数量,这样的规模。这何其壮观。

    再细看,离祠堂最近那一外,大约有四五百个年幼的小童,人手一本薄薄的小册子,正在朗读的就是三字经,两位教书先生一前一后,不断的在走动着,那一定是在听那个小童念错,或者是没有出声。

    左侧,是年龄更大一些的,约有**岁的样子。有一百多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