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创业成功有方法-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恢帧袄硐氲奶紫只帷保纱耍畔惹蟪トㄒ话阋簿兔挥行惺沟谋匾恕�
这个例子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投资者几乎总是要求公司拿出一部分股份用于员工股票期权计划,而且一般总是会假设或者要求这些股份是从投资前的股份中拿出来的,因此会稀释创业者的持股比例。
而对于创业早期阶段的公司,风险投资商一般对能取得多少股份很看重。这个时候,企业价值不过就是个根据持股比例倒算出来的数字而已。换句话说,VC希望出资500万元,并取得25%的股份,根据前面的公式可以倒推出软件公司的估值为1500万元。但这并不意味着软件公司正好“值”这个价钱。无需惊讶,这种估值甚至连计算器都不用。
现在创业者可以考虑,你还要那么着急地见风险投资商吗?
风险投资商的“绝活”
风险投资只是融资渠道之一。我们之所以花费一些篇幅讨论风险投资商,只是希望需要资金的创业者,能够比较深入地了解自己需要的是不是风险投资。很多创业者盲目跟风,在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后,才发现结果与当初的想象相差甚远,甚至误了商机。
仅从融资角度来说,正如三次创业的季琦所说:“银行贷款是最便宜的资本,风险投资是最贵的资本。它们各有利弊,银行贷款需要抵押物,风险投资拿走了你的股权。如家或者汉庭,所得税前的资金年回报率在上海大概是40%,大概在2?5年收回投资。拿银行的钱应该是最合算的,而且拿银行的钱对股权没有影响。”最开始携程的4个创始人拥有公司100%的股份,到最后上市前20%都不到;如家也是一样,跟首旅合资前是100%,和首旅合资以后是55%,而到上市前创始人的股份加起来才20%多一点。大量的股份是给风险投资或者私募基金拿走了。“这种稀释作用是很大的。如果靠银行的钱来做,我们每个人的身价是目前的5倍。”季琦感慨,“股权的稀释意味着对公司的控制权被拿走了。我们最终是靠风险投资起来了,但尝到的甜头里面也有苦味儿”。
银行的资金成本固然低,但银行现在还不具备对创业风险的驾驭能力。所以创业者,尤其是在需要大资金量迅速扩张的阶段,除了寻找风险投资商几乎没有别的选择,这就是风险投资商的“绝活”。而且风险投资并不仅仅意味着资金,还有管理、人脉、品牌等附加值,所以创业者要选择自己需要的风险投资商。这同样需要洞察本质的能力。
想了解更多风险投资商的观点和做法,请参看本篇所附企业实录。

'49'第49节:对话VC(1)

  对话VC
对话VC1
联讯创投基金 总经理 周德虔 博士
联讯创投基金(简称联讯)是专业风险投资公司,成立于2000年,目前管理资金约美金1?5亿元($150 Million ),于加州硅谷、上海及台北皆设有代表处。联讯主要投资大中华及北美地区之创业期高科技公司,着重于在三到五年内有潜力上市之专案:信息科技、半导体、医疗器械、通讯/网络/安控、互联网及软件等为重点投资之产业。联讯不是纯财务性的投资机构,除提供资金之挹注,联讯会更进一步地运用其各种资源来协助其所投资的公司。经营团队本身有实战高科技产业的经验,对经营管理有深厚的专业见解。这些特质,使联讯能适时提供其所投资的公司关键的产业信息及管理咨询,在策略及营运上作最精准的布局,避开不必要的错误并快速茁壮成长,增加他们早日成功的机会。
问:联讯创投基金是什么性质的基金?
答:创投基金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公司专署的创投基金,这种基金的好处是,可用的资源非常多,但是投资面比较窄,因为它只投跟公司业务有关的,但是很多新东西跟公司业务没有关联。而且有时不是为了赚钱,它是策略性的,不求回报。比如一个公司可能不会赚钱,但是他要在这个行业占据一席之地。还有一种是专业的创投基金,可是它不一定有公司资源,我们在考虑,把两种机制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放到一起,这样才有特色。后来就想到成立一个50∶50的公司,50%拿自己集团的钱,50%拿外面的钱。做到现在是7年了,2005年来到上海,现在的投资集中在上海的IT、半导体、医疗仪器产业方面。
问:你选择怎样的企业做投资?
答:在符合我们关注的行业中,如果技术壁垒不是很高,又没有团队,个人又不是很强的话我们就不会去做。如果技术壁垒很高,就一个人,我们会帮助你组织团队。我们创业投资有职业性的优势,我看得比别人多,不是你说项目好就是好的,项目没有横向的可比性。如果技术很好,我就会看你这个人好不好相处,最后是一个团队把企业做起来,如果你有团队,我就看团队。观察你是否有与别人分享的概念,是否有分权、分钱、共享的理念。在美国很多创业家是发明家,但是最后上市的时候不是CEO,为什么?他只会发明不会管理,所以他得能够分权,找更能干的人来管理公司,把公司带到另外一个层面。公司小的时候,请不到优秀的人,只能自己做CEO,把东西做出来,然后就要行销,打市场,进行整体布局和经营管理,这些,不见得是创业者的专长,他也不见得有兴趣。我们会看很多层面,我看你是不是可培养的人才,你不是的话,在开始我会讲清楚。
创业是很孤独的,常常是很先进的东西,可能市场还不认可。但是,往往是这样的项目才能爆出冷门。创投家就像内科医生,越老越值钱,要积累非常丰富的经验。所以行业不能做太杂,这不利于经验的积累。
一个人做不了太多的事情,有很多企业最后倒闭的原因是培养一批人走一批人,都被同业竞争者挖了墙脚,这就是说老板要有领导魅力。如果国内的老板请到海归的人才就比较好,团队可以将国际的和国内的优势结合起来,这也是很好的模式。
好的案子(case)总要带点东西,带些资源进入,有时候会带订单,因为竞争者很多。好的案子就是给他带来名声。我在台湾投资的早期企业失败率比较低,大概在1/3~1/4左右,而在内地,这个比例会比较高,因为内地的情况跟台湾不一样,内地的案子太多,能够上市的没有几个,退出渠道受限制。
对话VC2
德丰杰—龙脉 执行董事 李广新
李董曾任职张江创投,并投资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我们以此案例具体探讨投资者关注的问题。
问:微创发展到什么阶段你投入资金的?
答:2001年投资微创。微创的产品属于三类医疗器械,产品从研发到临床再到拿证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等到他们拿了证以后我们才投资的,当时只有100万的销售,我们5月份投入资金500万元。

'50'第50节:对话VC(2)

  问:看重微创的什么特征来投资的?
答:微创的产品。当时在我国能做冠脉血管支架的企业不是很多,只有些小公司在做。微创的老总常兆华开始创业的时候是做他的本行低温冷冻产品,后来发现这个市场在中国发展很慢,就赶快转到冠脉血管支架这边来,这时血管支架在国内有些市场,大概有3万例,但是大多被国外的产品占领,所以他跟着市场走。常兆华有非常好的创业家的素质,1991、1992年在美国的时候他与其导师做过一个项目,后来上市了,1995年也在上市公司做过。他非常有个性,为人非常谦和,低调,不张扬。获得两个博士学位,做过两个公司,很有成就。这个人非常有恒心,他盯住一件事情会一直做下去,有一种韧性,这是企业家非常重要的一种精神。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原来有过成功的经验,对我们来讲,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当时我们有一个理念,在张江做医疗器械,要做尖端的医疗器械,做这种进口替代的,而不像江苏、浙江大规模做低档次的医疗器械产品。要找国外有成功经历的人,他会把好的技术带回来,然后做进口替代的市场。所以微创完全符合我们的要求,当时国内支架市场还处于刚起步的一个阶段,量虽不是很大,但是在国外是非常大的一个市场,所以此产品在国内有非常大的发展机会,并且这个产品当时在大陆也非常贵,而且每年的成长速度也很快。总之,我们第一看行业是否有机会,第二看人。
常兆华虽然不是做这个产品的,但是他本人非常聪明,他把产品的认证什么都拿到手了,包括厂房设计都是他自己做的。在创业投资的时候,厂房还在盖,我们还跟他去过工地。
问:项目跟了多久才决定投资的?
答:就几个月吧。我很早就听说过常兆华这个人,1998年浦东新区吸引留学生到张江创业,张江有几个不错的留学生,最早一批中有四五个,常兆华是其中的一个。后来我做投资的时候就跟他联系。对他有个大概的了解,接触产品的话也就半年不到。
问:为什么离开张江创投到德丰杰—龙脉?
答:必须国际化。
问:您投资的企业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风险投资的成功企业非常少,是小概率事件,就像培养运动员一样,真正成为姚明、刘翔那样的全国只有一两个,他们就像小孩成才一样,很多关键环节,小学、中学、大学到工作,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使其不成功,所以成功企业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也是非常幸运的。
成功主要看市场机会,市场没有前景,你个人再聪明也没有用,产业的前景至关重要。
问:你对希望得到风险投资的企业有什么建议?
答:我想反问一句,你为什么需要风险投资?实际上风险投资的要求是很苛刻的,他要占你的股份,你为什么要它?你是不是了解风险投资是怎样赚钱的?如果你连这个都不知道,想拿风险投资的钱,那未免有些操之过急。你认识几个风险投资家,你知道几家风险投资公司?如果不了解风险投资的话就不要谈。风险投资家不仅仅是带来钱和资源,它还要占很多利益。我们一般占10%~25%。我们投资早期项目一般占股在15%以上,投资后期占股会少一点,几个点都可以。
对话VC3
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投资副总监 张骏
问:请您介绍一下软银的投资情况。
答:2000年软银公司成立,软银集团和UT斯达康共同投资,设立软银中国投资公司,第一期基金1个亿左右的规模,投了5年左右,2005年底推出,回报不错。当时主要投资高科技IT领域方面的,互联网、信息、新媒体这几个领域也会投,比较成功的几家有代表性的企业有分众传媒、阿里巴巴、淘宝网。还有IT服务软件开发方面的项目。第一期基金回报率比较高,2000年软银在风险投资基金的排名是前两位。2006年初,我们又募集到第二笔基金,这笔基金的规模扩大了一些,在1?5亿~2亿之间,到现在1年多,也投资了一些好项目,其中我们很看好的就是在张江的Pplive公司。

'51'第51节:对话VC(3)

  问:软银选企业的标准是什么?
答:(1) 公司产品的市场前景如何,市场是不是足够大,这个市场如果现在不是很大的话,今后三年或五年,会不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高增长潜力的一个市场机会是我们特别看重的一点。你的产品是否是某一个市场必须要用的,是细分市场必不可少的还是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