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花图卷-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庄周看了一眼外面,见卢东和等人必恭必敬的守在外面,神色肃穆,不由笑了笑,略微提高了声音,说道,“湛卢,你可知为将之道。” 
    “为将之道,当知天时、地利,人和。”湛卢毫不犹豫的答道。 
    “不错,然则天时、地利、人和,何者为重?”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看了一眼站在外面的几人,庄周沉声问道,“卢东和,你说呢。” 
    卢东和正听得起劲,忽然听到庄周问道,吓了一跳,连忙说道,“末将也是这般看法。” 
    “你们呢?”庄周一个个看去,竟是没人反对,都是一般的看法,不由苦笑一声。 
    古来对战争的论著虽多,但其实经典的也就那么一部,便是孙子兵法,此后的兵书,看似洋洋洒洒,但大多只是就其中的一个方面做了论述发挥,就是论述的深度也很少有超过的,至于广度上超越了这个范围的,更是极为罕见,至于战争论,它的价值更多的来自于孕育它的文化背景和古中国截然不同,因此在思维视角上,有了不同于孙子兵法的另一个坐标系,这才是它的突破。 
    突破啊突破,战争日新月异,将领更要学会跟上时代,一味的跟着前人亦步亦趋,这样的心态怎么行呢,就是要大胆怀疑,小心求证,勇于突破,这才会超越前人,如果没有这种勇气,书读的再多,最后也不过是起了个传承的作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却看的还不如两千多年前的古人远,真是羞煞。 
    错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怕犯错而不思考。 
    庄周声音加大,“你们知道我为什么不训练你们格斗术吗,因为以一万人敌一万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十万人敌十万人,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平齐,缺一不可,但是一百万人举一百万人,天时胜地利,地利胜人和,我大汉国现今大军何止百万,所缺者,天时也,所重者,亦天时也,得天时者,横扫天下如卷席尔,何难哉。” 
    以一百万举一百万,天时胜地利,地利胜人和。 
    得天时者,横扫天下如卷席。 
    一时间众人都说不出话来,不但是之前几人,就是随后悄悄的溜过来倾听皇帝教诲的几十位将官也震的呆了。 
    历来的观点,都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民心者得天下,怎么到了皇帝这里,却完全反过来了,庄周有些恨铁不成钢的看了一眼这些将官,湛卢如此说还情有可原,毕竟她只是负责情报工作,这些人却是真正的高级指挥官,却连自己的看法都没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语出孟子,但孟子此人,却是儒家代表,也有着儒家的通病,致力于个人道德完善而轻实务,论证无限上纲上线,一直把一件小事拔高到仁义的高度,似乎只要君主行仁政,其他就什么问题没有了,在具体的事务上却是极为薄弱,最典型的就是孟子口中的仁政,就是重礼教,然后种桑则有衣,养鸡则有肉,种田就有粮,老百姓不饿死,就可以王天下了,没有一点具体策略,难怪孔孟游说诸侯都不被诸侯所喜,政见不被采纳,不是因为人品不好,而是除了人品好外,提出来的东西没有多少可行性,论证也是常常由小及大,看似很有道理,其实站不住脚,小大之间,其实并不存在多少可比性,适合于小的,并不见得就适合大的,这种类推和比喻的手法,是用来写文章的,而儒家最喜欢的就是写文章,从人格上否定一个人,在人格被否定后,这个人的观点无论多出色,也自然是不败而败,一败涂地,最后抱头鼠窜,灰溜溜的躲墙根舔伤口去了。 
    事实上士兵的士气固然重要,但人力有时而穷,冷兵器时代,在人数少的时候,士兵的意志几乎占了决定性的作用,可随着人数的增多,这种作用反而下降了,万众一心毕竟只是个形容词,人数一多,客观的因素就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十万人百万人以上,那就是占据着庞大地域的政治经济军事集团,一时的胜负已经变得不再重要,士兵的素质也变得相对不再重要,两军的胜负只能是综合实力博弈的结果,而不会是某一方人品爆发的结果。 
    在孟子的时代,战争远没有后来的残酷,来个几万人的攻城战就不得了了,所以孟子拿这个做论据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但到了后来,十万人以上的战争比比皆是,这个时候,就显得这个论断有些偏颇了。 
    战国时代,秦赵长平之战,赵军战斗力略为不及秦军,但也是天下强军,四十万人在廉颇率领下扼守险要,坚壁不出,硬是差点把秦军给拖跨,秦军多牛的一只队伍啊,碰上了赵军这乌龟壳也是毫无办法,等到赵括领军,赵括其实很强悍,粮道被人绝了四十六天,部下还能跟着他拼命,而且还能亲自临头搏战,士气还挺高昂,可没了地利优势,照样一败涂地。 
    这是彼此实力差不多的,还有以弱胜强的。 
    三国时曹操对上袁绍,官渡之战,袁军十万,俱是河北精兵,曹军不过数万,主要是青州兵,兵员素质相差不多,但曹军四面受敌,打起来的时候有时是几百人就对上袁军数千骑兵。尤其是曹军虽然势力较弱,内部却是一点都不稳固,后来光是从袁绍那里搜出来的投敌书信就有一大箩,要说曹军最大的优势,其实是手中掌握了黄河地利,补给距离要短于袁军,袁军为了解决补给问题,不得不把军粮集中起来运输,结果被人一把火烧了,惨败。 
    后来曹操又对上孙权刘备,赤壁之战,当时曹军精兵十五六万,还有收降的刘表水军七八万人,而孙刘联军不过五六万人,如果照一般的观念,民心自然是渴望统一的,可是曹军南来,水土不服,结果瘟疫流行,又不善水战,缺少了地利优势,结果无奈之下把船用铁索连了起来,被人一把火烧了个大半,惨败。 
    这些战争都是数十万人规模,还没有上百万,但拿破仑进攻沙俄,五十万大军横行西欧,却不敌北方的严寒,最后只剩下五万人逃回法国,从此拿破仑虽然几次振作,一次甚至从被囚禁的地方逃出来,又拉起了几十万大军,但精锐已去,不过是苟延残喘。 
    等到后来希特勒进攻苏联,军队就彻底的超过了百万,苏联在前线的精锐丧失殆尽,甚至出现六十万人集体投降的壮举,后来大批的预备役转入现役,这批人的战斗力是无论如何也赶不上德军精锐的,但最后输的却是德国,双方军队都超过了百万,这样庞大的集团,已经不是几次战役就可以解决的了,德国其实是输在了寒冷的天气上。           
    第八卷 大地平沉 第七章 惊雷(三)     
    但这些现在自然不能拿出来讲,否则光是讲解这些战例的背景就足以让庄周烦死,好在战争是无分种族国度的,昆仑星的经典案例也是不少,庄周噌的站起,身上八条五爪天龙随着他的站起,张牙舞爪,整个人如同和周围的空间结合成了一体,当真是雄霸天下,气吞山河,散发出君临天下的强大气势。 
    “卢东和,我问你,祈国也是雄狮百万,怎么反而打不过苏箬人,连国都亡了” 
    这话却问道了点子上,卢东和是祈国人,好端端的怎么这么大一个国家竟然被苏箬人一个小部族给灭了呢,实在是没理由啊,为此他也不知想过多少次原因,听到庄周问起,立刻想都不想便答道,“苏箬人勇猛善战,骑射都远在祈人之上,民间传言,苏箬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祈国虽有大军百万,但却不是苏箬人的对手,因此亡了国。” 
    “荒唐,”庄周怒喝道,“卢东和,要记住你是汉军的高级将领,满万不可敌,下次再拿这种愚弄老百姓的话出来说事,这个副师长你就不用干了。” 
    “满万不可敌,”庄周冷笑着说道,“那你倒是说说,苏箬人建国以来打了几仗,十五年前,临川道章煌水起兵抵抗苏箬人,旬日之间聚齐五万余人,结果苏箬人为了剿灭这五万人,动员了六道十七府,前后三十余万大军,十一年前,河北桐城守将段觉非反,一座小城,苏箬人前后打了半年,动员了十万多人,其中苏箬骑兵就先后动用了五万多人,三年前,苏箬人屠华城,为的是当地有数千暴民抗税,结果这么一件小事,竟然动用了六万大军,卢东和,你倒是和我说说,苏箬人哪里满万不可敌了。” 
    卢东和顿时傻眼了,是啊,当时只想着苏箬人战力强大,野蛮凶残,可真要说起来,连解决一些农民都能拖上几个月,这算什么战力强大啊,自己是被苏箬人以前的战绩和野蛮凶暴给吓住了,竟然没有看出来,自从苏箬人进关后战斗力急剧下降的事实。 
    庄周继续大声说道,“前朝两次和苏箬人在关外决战,先后动用精锐六十万,关外苦寒之地,大军千里远征,人地两生,后勤补给不易,天气寒冷不适,如此焉能不败。若是这六十万大军放在关内,有城池依托,有百姓补充,即便是战力不及苏箬人,祈国又如何会亡国的如此迅速,可惜当时祈国皇帝却是以己之短,就敌之长,结果六十万大军尽数葬身关外,等到苏箬人进关,祈国上下,竟然找不出一支强力善战的队伍,连上京都被人打了下来。” 
    “以一百万举一百万,天时胜地利,地利胜人和,要胜过苏箬铁骑,也要从这方面想办法,古来以弱胜强,多是借助水火之力,或是借助天地之力,这才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现在我们的敌人,是二十万苏箬铁骑,也要从这方面设法,否则光是硬拼,以这组建不足一月的军队,难道还能抵挡别人百战之师不成。” 
    这却是庄周总结以往的战例所得,冷兵器杀人,效率极低,几千人的遭遇战,一方阻截,一方败逃,结果打下来至少能逃走一半,几十万号人马对砍,真正砍死的不足几千,其余人都是逃散了或是投降了之后被坑杀的。 
    也就是说,古代大规模的战斗,打到后来,失败者往往不是败在敌人手上,而是败在了自己手上,只要能坚持的再久一点,可能就会获得胜利,所以,庄周练兵,第一要义就是把士兵训练的有组织有纪律,在战场上不会溃散,其次才是训练士兵的战斗能力。 
    至于对付苏箬人,关键时刻当然还是要自己出手,但这并不妨碍让他们多思考,依靠现有的实力想出对付苏箬人的办法,能不动用超越普通人的力量,是最好的,毕竟自从封神之战后,修行者对付凡人的虽然有,但屠杀凡人的,简直是绝无仅有,白起坑杀了四十万赵国降军,名头就变得臭不可闻,直到千年以后,还有小说家杜撰故事,说某家产的牛肚子上有白起二字,可见此牛必是白起转世,沦为畜生道。 
    庄周要是不管不顾的亲自出手灭杀二十万苏箬铁骑,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但以后要传入修行界,多半也是被当作邪魔一流了,说不定还有人上来除魔为道,那可就大大的不妙。 
    所以即便庄周不惧流言,真要亲自出手,也必定是借助天地之力,执天之道,替天行诛譬如祈天之后借风,降雪之类的,改变当地气候,真正的执行的还得是汉军,这样才不会有大的影响,要是庄周直接降雷把人都给劈死了,那就是破坏了规矩,现在虽然没人和他计较,但以后翻出来,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