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为什么不给他,他比我更出众的。难道就因为我跟你熟吗?!”杨志明说完这话转身便走了。赵亚丹没来得及开口,门就被“哐啷”一声给带住了。他没有想象当时赵亚丹是什么感觉,只觉得自己比刚才更恼火了,气汹汹地向前走着。同事有人跟他打招呼他都不理,似乎他决定要离开这里。
这里不再是人间天堂,而是一个充满万恶的人间地狱,好像每个人都在指指点点,骂的都是他而同情的全是王世杰。杨志明不知如何去纠正人们心中的这种看法。他只身一人,孤独无助……
第十九章
为了缓解一下自己的心情,杨志明回了老家。
中国正在以前所末有的速度向前迈进,用他们在外工作的人说,就是:城里的变化。杨志明每次回家都是又急忙忙地赶走了,而这次他真的觉得家乡的变化很大。村里铺上了水泥路。人们不再担心下雨天为买一袋醋会跳湿一双鞋,孩子们不再会上个学要带两双鞋。多年失修的瓦房没有多也没有少,倒是在小时候玩耍的空地上多了几间平房,虽然没有来得及粉刷但让小村子看起来严实多了。杨志明知道这又是哪家娶媳妇盖的新房。人们考虑,这种分家产的观念在闭塞的农村里什么时候才能够再完善些。小时候听惯了因为分家闹得兄弟不和,反目成仇的太多了,到了这个时候也不再多想谁娶媳妇谁盖房的事了。
乡下再变也不会变了位置、也不会变了它已经记下从这里走出去的人们。杨志明想着走着,不知不觉就到了村口。村头的一堵破墙根下蹲着几个正在晒太阳的老头,他们抽着旱烟袋,享受着阳光的温暖。他突然觉得这样的生活是如此的安详和自在。突然,一个老头站起来跟他打招呼:“志明,又回来看你妈呢?”杨志明笑着走了过去,递了一支烟:“是啊!”他的声音很大像是怕老人听不清他在说些什么。“您老在这晒太阳呢?身体还好吧?”只听见老人咳嗽了几声,摇摇头说:“老了,不中用了。身子一天比一天差,过个冬跟打个仗差不多。”老人朝村里摆了摆手说:“刚才还见你妈在门口呢。”
“是吧?那我就回去了,你老接着晒吧!有空到我家玩啊!”说着便朝另外几个老人招了招手便往村里走去。跟老人说话的时候,他像是想到了小时候的一切。那位老人,杨志明管他叫“三宝爷”。小时候,志明跟哥哥一块偷过他种的西瓜,被他逮住过几次,所以小时候没怎么给他们哥俩多么好的脸色。看着他们一年年的长大,又一个个地有了出息。老人改变了对他们的看法,没事的时候常常到杨志明家坐坐,偶尔还聊起那段滑稽的往事。想到这些,杨志明满脸的轻松。
杨志明脸上的笑容一直都没有落下,似乎是重温了过去。这里才是他真正的归宿,处处充满了安静、真实和淳朴。他回味童年、思念亲人,这里曾是他生根发芽的地方。
村里的街东西走向,很长。志明家位于村中间,两间大房夹着一间瓦房的就是。志明不想让母亲一直留在农村,所以当邻居们都把瓦房翻新成平房时,母亲住的大瓦房还没有变。母亲说,这样住着舒服,冬暖夏凉。房子是父母结婚时父亲亲手盖的,算下来已经有三四十年了。父亲修过一次,是因为房子漏水。那时候都小,父亲请了村里的人帮着修的。后来父亲跟哥哥又修过一次,之后就再没动过,所以杨志明对它的印象只是小时候跟哥哥一块踩着瓦片沿到房顶去捅树上的鸟窝。最厉害的一次是哥哥站在瓦房上拿着自制的火把烧树上的马蜂窝,马蜂一散,吓得站在梯子上的杨志明哭得不省人事。当马蜂被驱散完后,他还紧紧地抓着梯子,提着哥哥的名字哭着骂着,任下面谁叫都不肯下去……
顾着跟人们亲热的打招呼却不知已到了家门口。门前的大水坑几年前已经被别人填平盖上了新房,现在看来只有他家是最落后的。王玉秀常说,家再穷,你们也是在外的,总有一天会超过他们的。
杨志明推开门,似乎又回到了童年,儿时的一幕幕又重现在他的眼前,而这时他总会想起父亲跟哥哥,眼睛不觉得有点湿润,他使劲地晃了晃脑袋似乎要将自己弄得清醒些。
“娘,我回来了。”声音与刚才的心理相比轻松多了。
王玉秀听到声音,赶紧从屋子里走了出来:“志明,怎么又回来了。我不是说了,不要太担心家里吗?”她看上去很不高兴,但上了年纪的人又有谁不想天天能见到自己的孩子呢。她只是这么说说,怕耽误孩子的工作。说着便去帮志明提手中的东西。
“娘,我来吧?”志明轻轻地推开母亲的手说,“公司最近不忙,在那里闲着也是闲着,没事就回来了。”他把自己心中的烦恼隐藏的一丝不露,王玉秀把独儿子的话也全都当真了。他提的全是些补品,每次回来都是这样。他知道母亲在家一直都是省吃俭用过惯了苦日子,现在日子好了,母亲还是这样。她总是说,吃不惯城里的东西,人老了吃什么都一样,这些年都过来了,把钱留着自己用吧。而杨志明却总觉得欠母亲太多了,生怕带的东西不合她的胃口,每次买东西都会在超市里转上老半天。
“嫂子不在家吗?”
“她出去找你老刘叔了。家里有几头猪两天都没吃东西了,怪焦人的,叫你老刘叔过来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王利萍去年就不在学校教学了。她说,母亲多病,小铃铛又小,在学校教书顾不上家,所以回来养了几头猪,还准备在村里办个养猪场。她的想法刚一提出,就被刚上任的村长同意了,说是要把村委会没人住的后院誊出来让她用。嫂子像村里的男人一样很坚强,她每隔两天都会登着三轮车到大队的一个面粉场里带上几麻袋麸子和糠回来喂猪。每次回来,车上的麻袋都堆得很高,远远地从后面望去看不到她的人影,只能看见车子在吃力地向前一步步挪动,村里人见了都会帮她一直把车子送回家。农闲时,当村里的妇女撮起麻将时,嫂子却悄悄地躲在家里看《养猪能手》的书。为了养好猪她每天晚上就睡在猪棚旁的一间屋子里,一听到猪叫便拿手电筒去给他们加饲料。王玉秀看她这么辛苦几次劝她让她改嫁,她都不同意,她说,这样对不起我们杨家。王玉秀哭了,这是她的福份,媳妇比亲闺女还亲。
后来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王利萍还是错过了。邻村的一个媒婆上门提了几次亲,王利萍却一次都没答应,她见过那个男的;高高的个头身板也挺结实的,一看就是小时候吃惯了苦的穷人儿子。但说起话来却有点腼腆,老实巴交的样子。男人没有什么要求,只要王利萍同意,他愿意搬过来跟她住,帮她养养猪、照看一下孩子。女人是脆弱的,本是男人干的事她却这么干着。她也想找个伴来帮助她,给她支持、给她坚强、给她一个完整的家……但最后她却楞把这桩婚事给推了。
再次见到那个男人时,是在男人结婚的那天。听说有人结婚,村里人都跑去看热闹,王利萍也混在人群里去了。没想到新郎官却是那个男的,王利萍的脸一下子红了。一个人偷偷地溜回去了。回家后,王利萍进了自己的房间就再也没出来……这些都是听王玉秀后来说的。
没事的时候他又坐下来跟母亲聊天。
“志明呀,工作好做不好,累不累?”
“不累。我们那个部有四个人,对我……对我都挺好的。”杨志明骗了母亲,不想让母亲担心。其实他在外也真的挺好的,只不过是吵了一次架罢了,在社会上勾心斗角的事多着呢,所以这些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回来放松一下不就什么也没有了吗!“娘,咱村那个戏台子还有吗?”杨志明似乎一直都在尽力回忆着往事。
“咋了,想听戏了?”母亲望着儿子开心地笑着,似乎母亲也乐意记起那段往事,“早就给拆了。现在家家都有电视,没人去看了。村里也嫌占地方就拆了。那片地卖给别人盖房子了。”
“我记得小时候,你经常带着我去听戏。一遇到长戏,我就憋着撒尿。你就会拉着我到戏台子后面尿上一泡,回来接着看。”
“哈哈哈……那时候你不是还小嘛!哈哈……”说着,母亲便哼上两句“……男子打仗在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你要是不相信呢,请往俺身上看……”
这时,突然一阵叫喊声从门外传了进来:“志明——志明——”听到声音,母子俩都站了起来朝门口走去。
“哎呀!延辉呀!进屋,进屋,进屋!”说着便把他让进了屋里。
“回来了咋就不说一声呢!”说话的声音带着笑意。
“这不刚回来,还没来得急去你那呢。”
“咋着地,今晚到我那里坐一会?我可是认真的。”
真的很长时间没在老家玩玩了,反正回来也是消遣:“好啊!晚上我去。”
“我们几个等你了。”
“好!”
“婶,你不会不让志明去我那里玩会吧?”延辉是个机灵的人,赶紧朝志明的母亲半开玩笑地说着。他们知道这要是在小时候志明的母亲肯定不同意他出去玩的。那个时候,数志明被家里管教得严,生怕他以后不成才,就连跑出去看上一会电视都不让。但志明也听话,从不在外瞎玩玩。
“看孩子说那的话了。玩吧!晚上早点回来就行。”母亲不好意思地笑着说,虽然还是有点担心,但比以前放宽多了。
“哈哈哈……”
夕阳西下,烧得云彩奇形怪状,骏马、鸽子、宝塔……像什么的都有,足足染红了半边天,这在城里从来没有见过的。在农村呆了这么多年,还没有哪次像这一次这么珍惜夕阳的,杨志明舒心地看着,深情地呼吸,他多想将自己永远定格在这一刻,不再争名夺利、不再一日三餐,甚至不再思念。
夜幕降临的时候,杨志明跟母亲打了个招呼便去延辉家了。
呵!还真够热闹的,一推门便听到屋里乱哄哄的。村里的家要啊比城里的家清净,那农村人不是就更无知了吗!整天只知道下地干活,干累了就吃饭,吃完了就和老婆、孩子睡觉,一觉睡到天大亮!
“哎呀!志明你可来了。我们还以为你不来了!”
“哪会呢!这么长时间都没来过了。”
“来!来!来!坐这!”
屋里的人都站了起来,拉了个凳子又都坐下了。杨志明抬起头朝屋里扫了一眼,只见一个熟悉的女人身影正对他微微发笑,身边还带着一个可爱的小男孩。
“小翠也在呀!”杨志明的话有点木讷。
“恩。今天回来的?”小翠是自家邻居兰叶婶的女儿,从小人就长得秀质,俗话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现在身上更多了成熟女人的味道,不论从身段还是气质上,一直那样的招单身汉们的眼神,女人只过个街那些无趣的人的双眼立马鼓起来,瞎扯扯的时候眼珠也不动,恨不得口水都流完……小翠跟志明是一块上小学的,但小翠的成绩一直都很差,她的母亲便经常当着志明的成天说小翠:要跟着你志明哥多学点。志明与小翠是同一年出生的,但比小翠大一个月,所以小翠不服气就这么轻易的叫他哥,总是“志明,志明”的叫从没叫过志明一句哥。往后的日子小翠便经常跟着志明,志明也特别乐意帮这个可爱的小妹妹。晚上放学路过志明家时,看到他家没人便拉他去自己家里一起做作业,做完后兰叶婶还非得让志明吃完饭再走,所以在志明的童年的记忆里,大多数晚饭都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