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辛教酰旱谝唬攵苑叫檠樗芯用竦纳矸荩员阊罢易罱欠裼型饫凑呓胩粘牵欢崆坝泄夭棵抛⒁猓芸赡苡幸恢旨骱Φ募膊≌谔粘抢锎ァ5枪溃绻饬较罟ぷ髡娴慕衅鹄椿嵯嗟奔郑谝幌畹墓ぷ髁刻螅诙钆貌缓没够嵋鹁薮蟮目只牛虼巳绻萌蛴詈街行睦囱拐馕幻厥橄壬突崽С鲆话偬醴衫捶床怠6遥植淮蛩愎咒秩敬耸拢虼俗詈玫陌旆ㄖ挥星肭蟆�
但最终这位秘书还是以一种没有说“不”的方式拒绝了。
“您想说服我告诉全城人民,现在有一种病毒马上就会侵入我们这座钢铁城市,大家赶快去买防护罩或者别的什么吧,要不就会得感冒的。”
“我不是这意思,但是咱们可以商量和合作。”
“恐怕很困难。”秘书坚持自己的意见。“我不能答应您的请求,而且我想市长也同样不会答应你。”
“我想现在就和他联系。”郭威同样开始针锋相对地坚持自己的意见。
“市长现在正在外层空间的星际航行庆典上讲话。”
“我可以等。”郭威的话柔中带刚。
“这样吧,您先回去,一旦市长回来或者我与他联系上了,我便让他与你通话。”秘书竟然开始下逐客令了。“您看这怎么样?”
既然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郭威就没有任何理由再赖在这里不走了。他回头看了一眼一直没有说话的张晓玮,然后对秘书说:
“这是贵城《太空城报》的记者。您刚才的态度都已经被她记录在案了。”
“谢谢。”秘书微笑着地道谢,就好像他真的想为此而表示这种谢意一样。
5、真实情况
“你没对他说真话。”一出来张晓玮就向郭威指出,同时观察着他的脸色。
“没有。”郭威边往前走边说。
“为什么?”
“保密。”
对这种回答张晓玮简直毫无办法。
“其实你并不真的需要他的帮助。”张晓玮只好自说自话。
“对。”郭威的回答永远那么简单。
“那你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呢?”
“我只是想看看他们重视到了什么程度。”郭威解释自己的行为。“其实我到来的消息全球宇航中心早就通知这里了,但他却并没有表现出什么特别的热情来,可见我只是被当成一个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而取样调查的一般科学家了。”接着郭威又补了一句。“这样很好。”
“这么说起到效果了?”
郭威点点头。
“那就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您既然不是‘一般的科学家’,又是什么‘特殊的科学家’呢?肩负有什么样的特殊使命呢?”张晓玮开始了她咄咄逼人的采访攻势。“既然不是为了‘取样调查’,又是为了什么样的神秘目的?——别对我说保密,你答应我独家报道的!”
“唉——”郭威叹了口气,不知此时是否该对张晓玮说真话。
一列管道列车来到他们的面前,原来在说话间两人已不知不觉地回到了中心车站。
与此同时,那两名宇航员刚好也来到了这里。
此时此刻,郭威和女友已从车站的一侧走过来,并继续走进一个车厢。而那两个家伙因为不熟悉这里的情况,一个还在车站的另一侧观看地图,一个却来到管道列车前查看车型。
就在这时,管道列车车站的值勤警察走了过来。
从车窗向外望去,这些警察们似乎只是在例行公事,看不出他们具体是在查票还是在查验居民身份证。但是,这一威势却已足以使那两名宇航员害怕了。
“怎么回事?”已经坐定的张晓玮奇怪地望着窗外。
“可见他们也不是完全不重视我的提议。”郭威指着警察笑道。
由于这些警察们的到来,那两名宇航员没能挤上同一辆车。其中一名看到自己的退路已经被警察断掉之后,急忙返身挤进这一侧的外环管道列车。
他上车之后便开始找座,接着竟来到了郭威和张晓玮的对面坐下!
当然,他的形象与进入太空城时又有了很大的改变,因此郭威根本认不出他来。
而张晓玮却十分好奇地看着他,几乎是目不转睛。但当她遇到对方那警惕凶悍的目光时,只得急急忙忙地把目光收了回来。
这名宇航员的名字叫做丹尼尔·帕普。在他的脑中,携带着来自火星本土的火星生命基因。
6、第二次全体会议
全球宇航中心。
依旧是原来的会议室,主持会议的也依旧是原来的罗伯特·唐纳森。
如果一定要找到这次会议与上次会议的区别的话,那就只有一点:郭威没有出席这次会议。
“诸位,之所以这么快就把大家叫来召开第二次会议,是因为也许我们已经部分地找到了所谓‘火星生命基因’问题的答案。”尽管唐纳森的语气十分平静,但与会者还是能够听出其中的激动成分。
“首先,根据中心的电脑分析,‘火星之子’太空实验站上宇航员的出事不是一种自然现象。以下就是电脑的报告。”
由中心电脑控制的扬声器开始发声,被合成的人工语音自然不会有什么激动的成分。
“由于不能肯定‘火星之子’太空实验站的电脑是否还在正常工作,因此我们把所有的控制权都交到了中心的电脑当中。”唐纳森抢在电脑发言之前又说了几句具有感情色彩的话。“换句话说,‘火星之子’太空实验站上的电脑只执行低级的指令性操作程序,但高级的决策则由我们这里做出。”
接下来就是中心电脑的汇报了。根据中心电脑的命令,“火星之子”太空实验站上的电脑做了如下的检测:
1、宇航员的尸体检测;
2、舱内空气等物的生化检测;
3、周围情况估计;
4、调用红外摄像等记录,尽量复原当时的情景
与此同时,大屏幕上列出了详细的提纲。
“关于第一点,我们来看一下中心电脑与全球医学中心电脑联网后的分析结果。”
“电脑报告:宇航员纯粹是因颈部受力窒息而死亡,死前曾与人发生搏斗,但除搏斗外无任何其他内外伤。”
“这一调查结果告诉我们,宇航员的死因与宇宙中可能存在的特异现象无关,唯一的原因只能来自另外两个宇航员。”唐纳森不容大家过于惊讶,随即继续说下去。“现在我们来看第二点:舱内空气等物的生化推测。显示在屏幕上的是一些分子数据,现在我们来看具体结论。”
“电脑报告:舱内空气成分、温度、湿度、气压等均属正常,未超过正常的变化。元素含量的变化也在可以解释的范围之内。”
“下面请诸位注意,这里是唯一能引起我们不理解的地方。”唐纳森提醒大家注意。
“舱内的有机物特征指数显著增高。”
下面像以前一样传来一阵嗡嗡声。
“请安静。我听到刚才有人在提问,索要更多更详细的资料,但是很抱歉,电脑只给出了这一句话,而且拒绝做出任何进一步的解释。”唐纳森呼吁大家保持安静。“顺便告诉大家,有关第三个问题的各项参数指标均很正常,同样也只有这一点有所异常。”
“还没有谈第四个问题。”有人提醒道。
“对于第四点来说,我们现在就播放录相。”唐纳森边说边示意录相放映。
这个故事开头的那一幕镜头在地球上第一次被模糊地播放了出来。
全场骇然。
“这些究竟说明了什么?”一名科学家忍不住问道。
“这正是我想要向各位专家请教的问题。”唐纳森摊摊手,把球踢回给了提问者。
“我想您一定已经有了一些答案。”提问者继续传球。
“我只能带领大家一起回顾一下历史。”唐纳森再次示意播放录相。
电脑合成的解说声同时响起。
7、历史资料(一)
人类对于火星的注视可以说已经很久了。
早在人类开始进行空间探测之前,人类对于火星的认识十分有限,其资料绝大多数都是在火星的大冲期间观测到的。
所谓“火星的大冲”,是指火星与地球距离最近的日子。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在它每780天一次的冲日到来之时,两者的距离几乎是两者轨道的半长径之差;而在大冲期间,这个距离甚至会缩小到5500万千米左右。这时自然是人类对于这个红色邻居进行观测的绝好时机。
人类对于火星的空间探测则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
在所有的——尤其是开始的——空间探测中,并非每一次都获得了成功。在人类刚刚向火星进发时,当时的苏联和美国最初的6艘飞船都没有能够顺利抵达目标,也没有获得任何资料。
最早获得成功的是美国于1964年11月发射的“水手4号”飞船。它于1965年7月15日在距离火星9850千米处飞过,发回了21幅火星的照片。从这些照片中,人类第一次发现原来火星表面也存在着环形山。
此后,美国的“水手”系列飞船——“水手6号”“水手7号”“水手9号”,以及苏联的“火星”系列飞船——“火星3号”“火星6号”“火星7号”也都相继完成了相当广泛的科学探测。只不过“水手9号”不幸遭遇了火星的巨大尘暴,没能更好地完成它的任务。
对于火星探测最成功的还是美国的两艘“海盗号”飞船,它们于1976年降落到火星表面上,一直在为人们发回大量的珍贵资料。
在1975年8月20日,美国的“海盗1号”火星探测器升空,并于整整11个月后的1976年7月20日在火星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寻找火星生命存在的证据。不到两个月后,1976年9月3日,“海盗2号”也在火星成功地进行了软着陆。这两次探测虽然都没有获得在火星上存在生命的确凿证据,但在火星上却找到了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元素。
本来,对于两艘“海盗号”登陆后的工作时间原计划是90天,但其中一艘登陆舱却整整连续工作了6年多,直到1982年11月才停止了它的工作。
因此,现在人类才拥有了详细的火星表面地形图和地貌图。
进入在20世纪最后10年以来,人类再一次掀起了一场探测火星的热潮。
1996年11月6日,美国的“火星环球勘测者”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成功,向火星进发,并于1997年9月12日进入围绕火星的椭圆形轨道,同时逐渐降低高度,进入火星稀薄的大气层。然而就在此前不久,造价数亿元的俄罗斯火星探测器却在一声爆炸中化为乌有。
8、露天咖啡厅
好在郭威和张晓玮与帕普相处的时间并不太长,否则这个故事就要提前结束了。
帕普在管道列车上只坐了一站就下车了,也许他需要与他的同伴取得联系?
而郭威和张晓玮,则一直乘坐着管道列车继续前进。
“我们到底要去哪儿?”张晓玮忍不住将这个问题再一次提出来。“就这么在金色管道里兜风?”
“难道不好吗?”郭威把目光从车窗外转回到张晓玮的脸上,好像被逗笑了似地故作夸张状。
“咱们从事一点新闻工作怎么样?”张晓玮恳求郭威。
郭威认真地想了想,然后点点头。“先带我到个清静地方去。”
于是,两人在一处附近有露天咖啡厅的车站下了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