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设的工作很容易,房子可以在稍微偏远幽静的地方租,面积又大,又便宜。前期成本就是买一台接送的面包车,再买电视、床铺这些生活用品。维持费用只有护工工资、三餐水电这些。
相比于青瓷广告的盈利,这压根算不上花钱。
但网民却非常的感动。在网上甚至有帖子向青瓷科技情愿,让《我的抗日》定价提高到100元。就当为老兵之家捐款了。
除了这样极端的支持态度。大多数被感动到了的网民则呼吁抵制《我的抗日》的盗版,不要让这样有良心的公司吃亏。
而在美国,维尔福也宣布了将在九月三十日这一天,发售《远东战场》这一游戏。
如果直接翻译《我的抗日》,会有很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维尔福不想没事就被日裔社团起诉一下,所以毫不犹豫地就英文名字改成了《远东战场》。
因为维尔福还未拿到游戏,所以宣传稿中只有李明对游戏的主观感受。然后再着重宣扬一下,《远东战场》的制作人,就是制作了《狂潮》的王不负。
远东战场?拿到维尔福新闻稿的游戏媒体们,都有些想笑。二战的时候,那个地方居然也打仗了?
在《游戏热点》杂志社内。编辑们正在讨论下一期的杂志排版。
“我觉得,有《狂潮》的火爆销售在前,《远东战场》应该是有质量保证的。我觉得这篇新闻稿,应该放在第四页。”副编辑提议道。前三页是日本游戏《最终幻想9》的介绍。也就是说把新闻稿放到第二篇。
维尔福发售的《狂潮》如今还在热卖,各地经销商都没有因为游戏发售了两月而开始减价清货。造这个势头下去,年销量绝对破五百万。把他们代理的下一款游戏放在杂志的第二篇,是很正常的提议。
主编一口否决:“《远东战场》……听听这个名字,你会想要玩这款游戏么?我知道我是不想的。既然玩家不会想玩,自然也不会想看到这篇报道。所以放到后面去吧。”
“可《狂潮》卖的那么好啊!”副编辑犹豫,虽然也觉得《远东战场》这个题材不抓人,但有《狂潮》珠玉在前,质量上应该是不差的。
“《狂潮》是丧尸题材,是很酷的游戏。但不代表那个中国游戏制作人就真的把握了欧美消费者的心理。我看,《狂潮》应该是他再也达不到的高峰了。”主编摇头,有些遗憾。
副编辑是《狂潮》的粉丝,想再劝劝:“这个题材确实非常令人困惑。但维尔福肯定也知道这个道理,他们愿意代理《远东战场》,说明游戏的质量还是有保障的。”
“质量有什么用?质量可以让你玩下去,但无法带来乐趣。没有乐趣,玩家根本不会购买游戏。这款《远东战场》,就是玩家不会愿意去购买的游戏。”主编断言说道。
副主编叹了口气,有些为那位中国游戏制作者难过。他知道太多这样未经欧美业界熏陶过的游戏制作者了。这些人也许有闪亮的创意,也许有火热的激情,也许有旺盛的精力,但却不知道怎么把握市场,怎么适应玩家。
他们也许能够一夕崛起,就好像《狂潮》那样,但陨落的速度也会非常的快。
《远东战场》……副主编想,那位中国制作者应该是一腔热血,想要把他祖国的战争向世界展示吧?但是,他却不知道,一款游戏想要在欧美大卖,必须要使用迎合玩家的题材。
可惜,如果有《狂潮》相当的质量,再用“d-day”或者“市场花园行动”这样欧美玩家熟悉的战事作为背景,那就绝对可以大卖了。
副主编和主编的观点相同,《远东战场》的销量相比《狂潮》,绝对会一落千丈。不由得暗暗祈祷,那位中国制作者在经过这次的滑铁卢后,还能重整旗鼓,重新制作出类似《狂潮》这样迎合欧美市场的游戏出来。
……
长春的“老兵之家”一路绿灯地开起来了,护工、医生、护士、厨师、司机都请到位。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很快有二十多位孤寡的抗日老兵入住进去。
于是,轲编剧连忙赶去采风。
这位老编剧编写剧本的时候,死活都要扣住“一波三折”这个教条,非常固执地要让游戏的主角在序章里“一波三折”地从猎人转变为战士。但他却始终觉得自己编写的故事里缺了点什么。
而长春的老兵之家里,入住的全是原型人物,都是从学生、农民、工人等转变为抗日战士的。有句话说,“生活有时候比想象更离奇”,这么多传奇经历,听得轲编剧目不暇接。
他记了一堆的素材,然后回到南江重新整理。将这些挑出来的元素重新捏揉进《我的抗日》的剧情中。
这一次做好之后,轲编剧满意了,觉得和他天天看的美国大片vcd几无差距。所以才很有底气地将剧本拿给王不负看。
王不负翻了翻,发现这剧本在所有细节上,都比之前军旅制片厂送来的《杨靖宇》剧本要丰富许多。
开始时,不再少年的主角和他爷爷一样,与世无争,虽然偶尔会听到炮火声音,但依旧过着朴实的生活。
然后第一个转折出现了。主角在打猎时,遇到了东北抗联的战士,请他们吃了自己带的干粮。这个时候,战士们请求主角加入他们的队伍,主角没有答应。
第二个转折出现。当主角带着猎物回到他的小猎屋时,发现有关东军占据了那里。原来,关东军是来入山抓捕东北抗联战士的。他们怀疑主角,展开抓捕,于是发生了交火。主角全灭了这些人。
第三个转折,大量关东军闻着枪声赶来,围捕主角。当主角命悬一线的时候,东北抗联的主力部队赶到,救下主角。此时,唯一的容身之所也就是那座小猎屋被关东军焚毁了,主角无路可去,加入了东北抗联,但这个时候,主角并没有太多的认同这只队伍。
“咦?”王不负拿着剧本吓了一跳,还以为轲编剧会因为定势思维,弄出个主角遇到组织,就苦大仇深地要加入其中,保家卫国呢。万没想到,轲编剧居然会让主角加入东北抗联时,持不置可否的态度。
“你以为我是军旅制片厂的老编剧,就是死脑筋么?”轲编剧笑呵呵地说:“你看看美国大片,剧情线和感情线都是交叉前进的。一个用来讲故事,一个用来塑人物。结果做出来的电影剧情精彩,人物丰满。我能不学么?”
王不负赶紧将剧本往后翻,边看边问:“你把故事和人物分成了两条线索?这么细致?”
轲编剧是六十多岁的老年人,而这剧本的工作量却是极大的。但这次他能放开手脚,所以做的酣畅淋漓。他得意地笑道:“那可不。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了个精神内核,必须要用故事和人物立体地展示出来!光发生了事件还不够,还要有人物感情的冲突。”
果然不错。主角会通过一系列事件,认同了周围的战友,也开始对部队产生了感情,渐渐地变成了坚定的战士。
在之后的进攻中,因为义无反顾主角发挥出了巨大作用。部队获得了一场大胜。在战友的欢庆声中,主角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作战的勇气地增加到了极点。
但紧接着,关东军就开始反扑,报复无辜百姓。主角又慢慢地动摇了信念,不知为何而战……
王不负翻着剧本,心里都无语了,到处都是“一波三折”。大结构上是一波三折,小事件是一波三折。用不用这么死扣不放啊!
第八十四章 老兵之家的效果
王不负合上剧本,问:“轲编剧,你这么推崇美国大片,怎么不学习他们的叙事结构呢?”
“哼。”轲编剧嗤之以鼻,“他们的电影结构才诞生多少年?我用的结构,可是从明清时期就开始流传下来的文艺体裁。一环套着一环,不比他们的故事要流畅多了?”
“好吧。”王不负就不啰嗦了,反正这份剧本在他看来,剧情确实上佳,而且情感的转变也很自然。于是拍板同意:“行,就按这个做。”
“那……能不能把第二章的剧本也交给我做?”轲编剧赶紧问。南江这里也有老兵之家,里面入住的全是《我的抗日》第二章的活素材。要是王不负让他去做,那他就要现在开始准备了。
“你都退休了,身体吃得消么?”王不负有些犹豫。轲编剧的剧本很精彩,但是怕他累着。
“什么吃不消!”轲编剧不服气:“你现在让我呆在家里,才会闲出毛病来呢!做剧本的时候,我全身都是精力!”
“那行。”王不负说:“还有,我最近打算招几个应届大学生,都学的是西方电影编剧理论,你带带他们,让你们老一辈编剧家的叙事结构能传承下去。”
在他的记忆里,国产电影可都没有这种死扣“一波三折”的叙事结构,都学西方,却没学到精髓。结果剧情发展各种神展开圆不上,人物关系各种胡扯淡精分裂。
轲编剧虽然很苛刻地套着他的结构,但作出来的剧情简单明快,明明剧情推进速度很快,但内在逻辑却不混乱,很好理解。这种编剧技巧要是失传,就太可惜了。
“行,我好久没教学生了。但是,可不能教会学生饿死师傅,就算他们学会了我的三板斧,你也得继续让我做剧本。”轲编剧说。
“没问题。”王不负当然答应了。
……
王不负最近没什么事,就想带夏瓷去老兵之家看一下,主要是观察夏瓷到了稍微温馨些的环境中后,会不会产生什么改变。
南江的老兵之家一套大院子,位于市郊,依山傍水。原本是个五金厂,工厂倒闭后就闲置下来。租金很便宜,一个月才七千块,改成老兵之家也不需要多少装潢成本,请了一个退休医生,两个护士,五个护工,这就搞起来了。
老兵们原本孤苦伶仃的,来这里之前,甚至有的以拾破烂为生。现在终于安顿下来,能安享晚年。有些身患慢性疾病,也得到了治疗,好转了不少。
对于王不负,他们感激的不得了。觉得天下第一大好人就是这位了。
王不负带着夏瓷走进去。
夏瓷看到老人们在打牌、下棋什么的,能感觉到他们的悠闲平和。不由惊叹:“这里可真是一座坚实的城堡啊,不可明说之恶肯定无法攻破这里的!”
“瓷瓷,等我建立很多很多这样的城堡后,邪恶就无法在人间肆掠了。到时候……”王不负刚还未说完。
“你不要回银河泉!”夏瓷立刻大叫起来。
王不负感觉到女孩儿对自己的依赖,很是受用,说:“我不会回去的。但是,等邪恶消失,你就不用再战斗了,对不对?”
“不可明说之恶是消灭不了的。”夏瓷情绪低沉。
王不负心想,这应该是夏瓷不想否认自己认知,所以做的抵抗。他笑着说:“如果我做到了呢?到时候,你不用战斗了,和所有人类女孩子一样生活,不再有任何担子,你看好不好?”
“普通女孩子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夏瓷有些心慌,有些憧憬,也有些茫然。
“普通的女孩子啊……”王不负正在措辞呢。
就有认识他的老兵,很健朗地高声招呼:“王老板来了啊!呦,这是你女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