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少人都把自己的处女号贡献给了纪念册这个目前还不知名,但是必定会火遍世界的社交网站。
当然。
作为创始人。
李文秀在网页首页的顶端留下的那句话,也在一夜之间就彻底火了。
“既然逝去的青春不再,那就让纪念册连通过去,连通你我,连通世界吧!”
232 令人震撼的出场
在东财的食堂里。
李文秀第一次在吃饭的时候碰到刘宝生。
叫了声刘老师。
刘宝生也是意外。
跟他一桌吃饭的是一个女孩子,挺年轻的,长得也挺秀气,应该是刘宝生带的研究生。
“你小子吃饭来了?”
说着就招呼了一下边上的那个女孩子。
“秦雯,你给李文秀拉个凳子过来。”
像刘宝生这样平易近人的领导并不多见,当然,如果不是李文秀表现的足够出色,肯定也要差一些。
他自己其实也知道,毕竟张波那个大嘴巴老早就提醒过自己,刘宝生一直有意让李文秀本硕连读做自己的学生。
只不过他自己一直在迟疑这个事情,读研李文秀是真的没有太多的兴趣。
走学术这条路。
天赋先不说,至少要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自己上辈子之所以读研,终究还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
这辈子工作的问题肯定是不用发愁了,所以读研也就没有那么迫切。
只不过机会难得。
像刘宝生这样的学术达人,通常都不会轻易收学生,看得上自己,可不光是因为那两篇文章的原因。
说白了还是看好自己身上的潜力。
只不过恐怕刘宝生自己都不知道,李其实真要论学术潜力,李文秀是没有的。
“不了,刘老师,我等会还有点事情,要带回去吃,您慢慢吃吧。”
在秦雯一脸愕然的表情中。
李文秀直接拒绝了刘宝生的邀请,倒是不多见。
寻常人要是能逮着这么个跟院长一起吃饭的机会,那可是真的红着脖子挤上去的。
偏偏这家伙完全没放在心上,还一副我很忙没空跟你吃饭的样子,真够另类的。
一直到李文秀打好饭下了楼。
刘宝生脸上才笑着骂了一句“这小子,一天到晚的比我这个做院长的还忙,不知道在瞎折腾什么东西。”
秦雯也是好奇得紧。
忍不住问了一句。
“老师,他是谁啊?”
其实心里还有点小嫉妒。
刘宝生可是她的导师,平时对自己和同门的师兄弟师姐妹都没有这么和颜悦色过。
“李文秀,企管班的一个本科生,上次我给你们看的那篇文章就是他写的。”
也不知道刘宝生在想些什么东西,说了一句,草草吃了两口就先走了。
回到宿舍。
李文秀其实也没说谎。
他是真的有事情。
下午工作室那边田科跟魏大忠已经和他约好了要一起去外面看房子。
10月份租的那个工作室原本是打算用几年的,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前几天区里下通知说要拆迁,房东也没占他们便宜,把一部分租金退还下来。
只是说了句尽早搬到其他地方去。
李文秀琢磨着。
老是搬来搬去的肯定也不是个办法,只好下决心买了个独立的小院落。
21世初的时候,上海这种小楼房还是挺多的,加上又不是什么市中心的位置。
不过李文秀挑的地方也挺合适,正好是靠近区里的商业中心一代,水电什么的也方便。
房子是那种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房子,胜在面积足够大,房主9月份要跟着儿子和媳妇去美国,家里这套房子留着也没什么用。
李文秀花了将近百多万把房子和地基都拿到手,不过挂到了他老子名下。
也没跟田科他们说房子是自己买的,只是说租了比较长的时间。
下午吃过饭。
1点钟的时候就过去看房子。
上下都转了一圈。
房子挺合适。
出了楼上楼下以外,最上面还有一个阁楼,住人3不行,冬天太冷,夏天太热,但是用来堆放一些杂物还是可以的。
房子后面就是马路,前面有一个面积不算小的院子。
老主人走的时候估计也没怎么收拾,院子里除了一株已经爬满架子的老葡萄藤以外,还沿着墙脚开辟了两块菜地。
里面的大蒜和上海小白菜涨势不错。
平时熬夜下个面条什么的也不愁没有佐料了。
“怎么样?还不错吧?”
朝田科跟魏大忠问了一句。
两人点了点头。
“挺好的,不过咱们得把里面拾掇一下,我看一楼用来做机房有点小,最好找几个工人把中间那两间屋子打通了。
这样通风条件会好一点,而且靠近楼梯这边最好做一个隔离墙,里面还要装修一下。”
计算机服务器这东西比较精贵,原本他们在之前那个地方是用塑料薄膜隔起来的一个单间。
里面还花了不少钱买了台空调用来控制温度,平时对灰尘什么的也控制得比较严格。
换了一个新地方,自然要好好拾掇拾掇。
不说一定要弄一个什么无尘机房之类的,但是好歹也要设计一下。
“这个没问题,我马上就找人做,还需要点什么东西你们到时候看着办,列一个单子,咱们回头再配置齐全。
这地方我估摸着咱们怎么也要待个两三年的。”
李文秀其实远远低估了他们设计的这个网站的潜力,不过目前这个行情就是这样。
也不能说他眼界太狭窄。
上辈子李文秀毕竟不是搞计算机专业的,虽然看到了一些表面的东西,但是没有实际接触过还是要差一点。
2000年的时候,全世界的互联网产业都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泡沫。
像雅虎这样的大公司都被市场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
当然了。
有死亡就有新生。
作为一个产业,这几乎是几百年来都不曾改变的规律。
2000年全世界都在经受一场互联网泡沫,偏偏也是这个时候,就在全世界都在唱衰互联网的时代,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们却恰恰相反。
都是在这几年纷纷进入这个行业打基础。
百度。
腾讯。
阿里巴巴。
还有网易等等,十年二十年后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们几乎都是在这个时候或者相近的时候开始起家的。
所以说,有生就有灭。
不过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
这一个时期中国成为世界互联网泡沫时代的逆行者,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
2000年之前,中国大陆对互联网的认知还处于一个很浅显的位置,而2000年之后。
互联网在中国正好迎来一个爆发式增长的契机,那就是网络用户的爆发式增长。
在2000年。
中国的各大城市,大街小巷,甚至是很偏僻的乡镇,一个个网吧就跟雨后春笋似的纷纷冒出头。
第一代网民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培养出来的。
而且不得不承认,正是第一代网民才把中国的互联网极快地从一个完全陌生的东西变成了类似于街机这样的平凡之物。
当然了。
一旦互联网变得不再神奇。
对于中国人来说,一个新的时代也就开始了,那就是互联网时代。
这也是为什么李文秀他们的网站已经推出,就很快在东财火爆的主要原因。
12月份来得很快,也去的很快。
1月份的时候。
离大一上学期放假也没多久的时间。
纪念册也就是被东财的学生称之为c…book的校园网还是很快就流行开了。
除了东财的学生,不远处的音乐学院和工业大学也很快就被侵蚀。
互联网的时代就是如此。
任何东西一旦被传递开,传染的速度将会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蔓延。
当然了。
除了在线交流以外。
校园里也渐渐出现了关于c…book的一些话题。
最火热的自然是关于这个网站的创始人到底是谁的问题。
李文秀自从c…book上线运营开始,就一直在注意做好保密工作,当然了,一些有心人肯定也猜到了一点。
但是不管怎么样,毕竟目前知道的人还不是很多,工作室里的几个人也都达成了一致。
在没有正式推广之前,要做好保密工作,在网站首页的介绍上,关于创始人的介绍只有一句话。
“一群怀有童心,试图用互联网连通你我连通世界的勇士。”
这当然不是恶作剧,只不过多了一点恶作剧的味道。
不过李文秀半抄袭的一句话还是获得了田科和魏大忠他们的一致同意。
以至于在进入一月份,在线用户首次超过1万人的时候,田科忍不住在工作室里大叫了好几天。
1万人。
这已经算得上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突破了。
尤其是在中国的网民人数只有1000万的2000年,获得同时在线1万人次的成绩绝对是不可想象的。
在上半年5月的时候,qq的同时在线人数首次超过10万大关。
作为一个后发者。
能够同时获得近万人同时在线的支持率,c…book的成功几乎上已经成了一个现象级的成绩。
当然了。
这个数据除了李文秀和他的团队知道以外,几乎上没有其他的业外人士清楚。
更不可能有人知道,在中国上海的一个普通的民房里面,一个即将在整个21世纪都可以称得上是互联网巨头的家伙正在慢慢地膨胀。
假期如约而至。
李文秀中途回了一趟家,大年初六的时候就已经赶回了上海。
他的事情还是很多的。
c…book这边,他们新一年的目标是在整个上海的高等院校里面进行推广。
去年年底的时候。
李文秀又让杨彪托人在香港买回来了几台新的服务器,大大增加了服务器的容纳空间。
经过重新组装之后,服务器基本上已经可以承受住至少5万人同时在线运营的需求。
不过这个标准变化得太快。
原本李文秀是打算等到2001年年底的时候在扩容的,但是刚从家里回来。
在工作室里碰到田科的时候,这家伙劈头盖脸地就是一顿诉苦,说是人数太少,服务器的容量也不够。
李文秀还有些莫名其妙的。
但是等他看到最新的数据的时候,立马就把这个想法抛到了脑后。
原来经过小半年的运营之后,现在几乎每天同时在线的人数都超过了一万。
峰值的时候一度逼近3万人。
原本以为扩容之后的5万人会使用很长一段时间。
但是现在看来,估计连半年都撑不住。
再隐藏下去肯定是不行了,因为除了服务器以外,他们也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
那就是技术力量不够,必须招揽更多的技术人才才有可能维持不断增长的趋势。
2月份东财刚刚开学。
校园里很快就恢复了往日的喧嚣。
这个季节还是比较冷的。
但是一大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