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行我的1997-第1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到了宿管这边,直接花钱提了一床很薄的被子就上去了,他也不挑剔,质量不是很重要,能用就行了。

    天南海北的人凑到一起,李文秀也觉得是缘分,虽然到最后不一定能和睦,但是终究还是一个上下铺和一个屋子里睡出来的兄弟,所以他也不想太另类。

    如果不是条件实在是很差的话,他也不会刻意去校外住了,所幸管理学院的条件比外语学院好了不少。

    宿舍楼应该是这几年盖的,都是四人间,一共是六层,最上面两层是研究生宿舍,下面四层是他们本科生的。

    到了宿舍的时候。

    李文秀顿时就是一愣。

    好几伙,一屋子的人都到齐了。

    加上他们一家子,正好四个家庭啊这是,都是父母全到,不过就他们还带了个拖油瓶。

    “来了来了,你就是李文秀吧?”

    “对!”

    “艾玛,人总算是到期了,咱们可以江湖结义了。”

    屋子里一阵哄笑。

    说话的是一个看起来就挺壮实的男孩子,其实李文秀也发现了,宿舍里四个人竟然没一个个头矮的,还真是稀奇。

    赵海是山东人,又高又壮,铁打的汉子。

    孙浩是福建人,一口闽南话差点没把李文秀听糊涂了,好不容易听清楚他的名字,张口就来了一句。

    “你叫孙耗子?”

    “是孙浩,不是孙耗子。”

    好吧,总之耗子这个外号肯定是跑不了了,偏偏孙浩是个一米八的汉子,偏偏成了耗子。

    最后一个,徐程是上海本地人,白白净净的一个男孩子,鼻梁上还架着一副眼镜,一看就是那种很安静的男孩子,跟李文秀的风格类似,不过李文秀光着胳膊,胸肌很明显,绝对是阳光型的美男,跟他这个忧郁青年还是有本质的区别。

    几个人的父母这会儿也凑到一起去说话了,不过李文秀明显地感觉得到,徐程的爸妈对其他几个人不是很感冒。

    尤其是跟李日和还有刘金兰打招呼的时候,李文秀倒也没说什么,自家父母的确有点那啥了。

    但是这一点李文秀也不想去纠正什么,人又不是天生地养的,谁还没父母,自己爹妈再不上台面,那也是可敬可爱的。

    当然,别人的父母自己也不好说什么,爱咋地咋地吧,要是看不顺眼你就少看两眼,要是狗眼看人低,那老子就削你。

    幸好徐程的父母看起来还是比较有教养的,虽然不是很想待在这种地方,但是脸上也没什么让人不悦的表情,还硬着头皮跟李日和搭了几句话。

219 天才了

    见儿子跟新同学打得火热,李日和还有刘金兰心里还是蛮高兴的,毕竟以后儿子离开家到上海这么远的地方,能有个照应也不错。

    他们还是那种老一辈的观念,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也不是很了解,随着时代在发展,外面的朋友已经没有那么靠谱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是新世纪的江湖已经不是以前那种草莽江湖了,到哪里都得看一个脸面。

    见过面。

    安置好宿舍。

    李文秀也没多在里面待着,杨欣那边还等着汇合去吃饭呢。

    双方的父母也不可能一直待在上海不回去,何况二丫头已经开学了,在这里还是打电话回去跟学校里请了假的。

    再不回去,估计回去这小东西就要遭殃了。

    李文秀可不想把二丫头弄出什么厌学的情绪来。

    马上就要回去,一顿饭吃到最后就有些变了味道。

    李日和跟刘金兰倒还好,儿子从上高中之后就一个人在县城里面,即使是后来他们去了也不经常在一起。

    慢慢地也就习惯了,而且身边还有个小的,也没有那么热切,加上李文秀又是男孩子。

    老一辈的人观念里面还是有这种想法,男孩子长大了就不能一直待在父母身边,总是要出去飞出去闯才有出息。

    离开家越远,那是越有出息的表现。

    但是杨欣那边就不一样了。

    女儿自小就养在跟前,加上又是独生女,这一分开就是好几年,虽说节假日也可以回去,但是毕竟不是天天都在一起。

    一时间,齐飞跟杨欣那是止不住地掉眼泪,到最后杨欣都哇地哭了。

    安抚了好长时间才停下来。

    当天晚上曹军就开车载着两家父母回松平去了,加上曹军自己家里的房子也盖得差不多,他也顺便回去看看。

    而且李文秀还有些事情要他回去跟黄小波和李红梅两个人交代,这次回去肯定要花个十天半个月的。

    索性李文秀在学校里也用不上车子,毕竟是上海,出门打车什么的也很方便。

    目前金和实业的公司总部仍然在市里,李文秀这边着实使不上什么劲。

    沙河家具城有韩立生负责他也很放心,家具厂主要是年广飞在弄,也出不了差错,唯一让李文秀有些觉得紧促的是老马那边。

    去年年底的时候,老马又分了一次股权,这一次除了李文秀追加了投资以外,还是跟历史上差不多,老马重新引入了国外的风险投资。

    年初的时候老马再次出手,这一次李文秀没占到太多的便宜,但是因为第一次李文秀扭转了历史轨迹,自己一个人进行了投资。

    随后老马尽管进行了新一轮的融资,但是最后自己占据的股权还是很可观的。

    不过李文秀其实很清楚,这里面有相当多的一批投资,自己是依靠抵押贷款的形式拿到钱的。

    虽然今年年内,金和的发展和沙河家具城那边会抚平一部分账务,不过风险还是有的。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如果按照历史的轨迹,下一轮融资起码要等到4年后的2004年。

    到那时候,自己手上就有足够的实力争取更多的股份了,但是有一点李文秀可以肯定。

    以老马的为人和智慧,肯定不会愿意把这么多股份交到某一方手里,所以李文秀也不用耍花招。

    他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拿股份,最少也要比日本人和美国人多,当然,如果他在这个期间能自己另起炉灶,学京冬的老刘的话,那格局又会不一样了。

    不过这一点李文秀一直在迟疑,到底是专心搞品牌还是分散注意力去经营电商他自己还没想好。

    不过也快了。

    进入大学。

    这是李文秀很好的一个机会。

    国内的大互联网公司几乎都是在2000年前后出现的,经过上一轮的互联网泡沫和大洗牌之后。

    现在的互联网行业,能够坚持做下去的基本上都成功了。

    这一点李文秀比任何人都清楚,而且他手里现在的资源充足,条件也成熟,真要做起来的话,肯定会少走很多弯路,甚至超越前人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这种事情急不得,李文秀还需要时间去仔细地构画好步骤。

    2000年的上海。

    活力还是十足的,虽然比不上十年之后的金融中心。

    但是怎么说也是集全国之力建起来的繁华之都。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的时候,这座城市原本还不算是太过拔尖的,但是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之后。

    的确是有那股子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势,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在过去的记忆里面,李文秀关于这里的记忆气势大多数都是灰色的,原因也很简单。

    作为一个后知后觉的后来人,这个地方的红利早就让第一批人收走了,剩下的都是被挑剩下的福利,即使是这些,获得的难度也增加了成百上千倍,他能享受到的极其有限。

    但是这辈子重来一次,李文秀已经是先知先觉了。

    送走了父母,杨欣也连着几天跟他一起找依靠,等过了几天熟悉了,杨欣这才恢复了本有的性子。

    一个人慢慢悠悠地过着安静的日子,李文秀也不怎么去打扰她,但是两人每天见一次面的例行规矩还是保持着。

    不是晚上就是大中午吃饭的时候,总是能有那么些理由能找到对方。

    宿舍里几个兄弟也熟悉起来。

    第一个礼拜五结束,下个礼拜就要正式开始军训,这周算是提前熟悉大学生活了。

    下午几个人去了一趟边上的商业小吃街,痛痛快快地吃了顿大餐,等李文秀付了钱,抹了抹嘴吧就开始漫无目的地去海逛压马路。

    几个大男人也不嫌膈应人,勾肩搭背的,这要是放在十年后,那铁定要火遍网络,妥妥的基友开挂一挑三模式。

    李文秀呢,其实兴致并不高,不过三个哥们都要求逛,他也只好陪着了。

    上海的商品还是比较多的,但是跟让人眼花缭乱的商品相比,那就是羞涩的口袋了。

    逛了半天,除了买了一袋瓜子回去晚上嗑着斗地主,其余的都是两手空空。

    就这么过了两天,军训就开始了,不过东财的军训比较短,没有那么长的时间,前后加起来也就是军训了半个月不到的样子。

    李文秀也觉着这样的日子真不错,但是事实上他已经开始着手去做一些进行第二次创业的准备了。

    曹军还有一段时间才回来,李文秀也不打算等他回来办事,自己先把事情的头绪在脑子里理了一遍。

    搞互联网平台,肯定要找专业人士,李文秀的目标一开始就瞄准了财大的计算中心。

    作为国内最先开辟计算机专业的大学之一,东财的计算中心还是有人才的。

    当然。

    李文秀也没想着把大学的人才一网打尽,他想做的也就是找几个技术顾问那么简单的事情。

    不过这样一来。

    李文秀的正常时间就耽搁了。

    2000年的大学里,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还是比较强烈的,跟后来迥然不同。

    尤其是这几年国家刚刚放开扩招的步子,很多人按照以前的法子来是上不了大学的。

    东财虽然是尖子生多,但是越是这样,学生越是比较珍惜这种机会。

    每天早上,李文秀在路边的小树林里都能看到站在那里捧着英语单词在叽里呱啦地念的学生。

    上课,尤其是那种大课的时候,一窝蜂扎进去的人头都能吓死人,阶梯教室里面几百个座位都坐得满满当当的。

    但是李文秀却是个另类。

    他既不想在学术上做出多大的成绩,也没有搞什么技术发明的心思,整个人一门心思地都扑到了计算机上面,整天鼓捣着些稀奇古怪的公式和算法。

    除了管理类几门比较重要的课程他一趟都不拉下以外,其余的能逃课就逃课,能不去就不去,趁着曹军还没来之前,彻底地钻进了图书馆里面。

    尤其是头两年,几乎都是学的公共课和基础课程,李文秀那是真的一点心思都没有。

    当然。

    等时间进入10月份。

    李文秀逃课的事情慢慢地也就被辅导员张波知道了,相对来说,张波还是一个比较平和的人,而且年纪也不大,二十五六的样子,比较好说话。

    但是李文秀逃课实在是太多,一门叫市场营销学的辅修课老师说开学到现在,他就没见过李文秀这个人。

    偏偏每次交作业都有他的,尽管做的不错,但是这也太折腾了。

    所以找到李文秀的时候,张波就说开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