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行我的1997-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个时期,中国廉价的到动力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尤其是服装加工生产这种行业,只要有本钱,拉几百个人起来,接到二手订单其实并不困难,难的是做一手订单,进而做自己的服装品牌。

    李文秀进入零售行业也是走的这种路,不过区别就是他一开始就瞄准了自我品牌的塑造,所以金和的规模现在虽然看起来并不大,在国内市场甚至连前十都排不上号,但是潜力却要超过很多同类的企业。

    一旦随着国内的市场彻底放开,国外品牌大举进入国内,那些靠抄袭和打擦边球的企业肯定会很快就走下坡路,但是金和则不同,金和有可能会成为少数几个能跟国外品牌同台竞争的少数几个企业之一。

    这是李文秀的优势,也是他的底气。

    田丽丽倒是没有太多的其他想法,其实这会儿她也明白过来了,李文秀虽然看似胸有成竹,但是落在田丽丽眼里,未免有点装大的成分。

    自己好歹也是一个管着一百几十号人的老板,真要被一个小年轻忽悠住了,那还不得被人笑话死。

    这个时候的田丽丽还是压根就没有意识到,遇到李文秀极有可能是她的事业完成第二次飞跃的关键。

    所以脑子里自动把李文秀的话过了一遍,转眼也就没怎么在意,笑着应了两声也就没了下文。

    “那这件事情就拜托田厂长了,如果你想好了可以随时通知我小舅,不过这两天我们会尽快配合派出所把事情查清楚的。”

    离开田丽丽的办公室,李文秀立即就让曹军着手去派出所配合他们的调查,事实上,这会儿派出所的注意力压根就不在这种小问题上面,所以曹军多半的时间其实也是在那里干等着。

    反倒是李文秀这边,一直在跟刘建鸿打听当天发生的事情,刘建鸿虽然不是很清楚为什么外甥一直在打听跟老二亲近的几个人,但是还是耐着性子回忆了一下。

    很快,李文秀就把目标锁定到了其中的两个人身上,而且其中一个的嫌疑最大。

    吃过晚饭。

    李文秀也不等田丽丽那边的消息了,无凭无据的,姓田的女人的确没有道理答应他。

    不过李文秀嘴上虽然没说什么,但是心里也不是很爽快,但是田丽丽跟这件事情的关系不大,所以火气只好憋在肚子里往别处撒了。

    姓杨的肯定跑不了,现在刘建华多在派出所里面待一天,姓杨的到时候就会多惨一倍。

    本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李文秀果断让刘建鸿把孟小飞约了出来,两人也熟悉,加上孟小飞跟刘建华也是铁关系,虽然碍于杨新平不敢主动交代出来,但是对刘建鸿也没什么防备的意思。

    加上李文秀面向也年轻,几个人吃了一顿饭,完了进了ktv也没有什么估计,刘建鸿一边诉苦骂娘,一边使劲儿地灌酒,等喝的差不多了,孟小飞果然就开始说胡话。

    李文秀自然也是老早就有了准备,曹军手上有录音设备,等他把杨新平跟小舅子合计栽赃的事情说出来,李文秀心里也就有底了。

    当天晚上就把录音笔送到了派出所。

    第二天一早。

    孟小飞还有些迷糊,压根不知道自己喝醉说了些什么,说来也巧,他之所以知道这个事,是因为当时杨新平跟他小舅子把东西往刘建华柜子里塞的时候,这家伙正好窝在宿舍里睡觉,只不过他人长的瘦弱,姓杨的压根就没注意到被子里竟然还有个人。

    所以被派出所的人带进局子里的时候,孟小飞就差没有哭天抢地了,结果一听录音,他整个人都懵掉了。

    知道自己被刘建鸿坑了,但是事情都到了这份上,他也没什么好怕的,三两下把当天听到的事情交代完,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杨新平跟他的小舅子全部被抓进去拘留起来,刘建华也被放了出来,不仅仅如此,李文秀直接让杨彪找到律师事务所对对方发起了起诉。

    至于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样子,他已经不想去过问了,自然有人去处理这件事情,但是这个结果落到田丽丽面前,她当时就觉得庆幸,自己要是收了李文秀那些钱,估计现在被坑的就是自己了。

    这天下午。

    李文秀跟两个舅舅吃了顿饭,中间又不免唏嘘了几句,永华那边,田丽丽的应对措施也出来了。

    杨新平跟他的小舅子都被开除,刘建华虽然没有继续在这个事情上跟田丽丽闹什么,但是对方也知道自己理亏,直接把刘建华提上了车间主任。

    这个倒不完全是为了弥补,而是刘建华本身就是田丽丽考虑提拔的人选之一。

    刘建华原本是想着离开永华另谋出路的,但是李文秀还是耐着性子劝他留下来,也算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毕竟永华要发展,转型是必然的。

    只不过现在田丽丽还没有意识到这个事情的重要性,所以他还要等等,等一个比较好的机会。

196 意外访客

    事情办完,李文秀的懒劲又上来了,连着在酒店里躺了两天,不过刘建华那边的事情还没有彻底结束。

    真相虽然已经查清楚,但是刘建华心里的气多少还是有些不痛快,毕竟被人坑到拘留所里,这换做是谁也不会太爽快。

    田丽丽远比李文秀想象中还要会做人,这一点李文秀也是事后才发现,能在事情刚查清楚之后,第一时间就把杨新平处理掉,换成刘建华上位,也的确是抹平这件事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的最好办法。

    看来能在这个时候率先富起来的,果然没有一个蠢蛋,李文秀自然也是乐见其成,毕竟他还在犹豫到底要不要插足服装行业。

    依着刘建华的性子,断然是不可能留在永华继续做下去的,不过一来一去,加上外甥又说了些中间话,他还是答应留下来顶替杨新平原来的位置做车间主任,如果没有李文秀的话,或许这也算得上是一步登天了。

    手底下管着一百多号人,这个车间主任也不是白叫的,光是工资就窜上了一大截子,在99年,也算得上是高收入群体。

    这天中午,老刘家兄弟俩为了招待外甥,在洛阳路一家土菜馆订了一桌还算过得去的酒席,王有来跟杨彪也是自来熟,加上曹军,合着六个人凑了一桌子,只有李文秀没端酒杯。

    南方人的酒量本来就不如北方人大,不过大热天的,一人几瓶啤酒下肚,脸红了不说,说话的声音也提上来了,只有李文秀一个人端着杯子在那里喝健力宝。

    九十年代的健力宝想来就跟后来的可口可乐差不多,李文秀也算是难得缅怀一下旧时光,毕竟这东西也蹦不了几年的时间。

    国人就是这个尿性,喊了几十年的自主品牌,但是好好的一个健力宝,说玩完就玩完,也不知道到底是任性呢还是真的任性。

    “来,咱们再走一个。”

    “不喝了不喝了,实在是喝不进去了。”

    “老二,你喝不了就少喝点。”

    压着刘建鸿的杯子,王有来一口闷,白了这家伙一眼,李文秀也没说什么,都是自己人,也谈不上谁坑谁,自家两个舅舅是什么酒量李文秀还是很清楚的,老刘家兄弟三,要说酒量大的,估计也就是他大舅,二舅跟小舅勉强算得上是三杯不倒。

    不像北方人豪爽,这些人就着一包花生米炒黄豆一瓶二锅头整起来就跟喝凉白开似的,换成南方人,一准儿要两腿打颤。

    “王总你海量。”

    见王有来又干掉一杯,刘建华也不好意思在那里干坐着,只好又举起杯子碰了一下。

    喝酒这个东西,有时候还真要看人,处得愉快的,喝起来也不藏着掖着,肚子里没那么多的弯弯绕绕。

    加上刘建华跟刘建鸿又是李文秀的亲舅舅,王有来跟杨彪还有曹军哥仨那是一点都不含糊。

    等喝的差不多了,见王有来还要找服务员要酒,李文秀这会儿已经不想让他们继续喝下去了,虽然喝着没什么大问题,但是喝吐了总是不美。

    “行,你说了算,服务员,酒咱们就不要了,给整点饭过来。”

    见李文秀摇了摇头,王有来立马就老实了。

    刘建华跟刘建鸿兄弟俩知道自家外甥在这种场合说话顶用,心里虽然有些诧异,但是毕竟还是欣慰居多。

    酒足饭饱,从饭店里出来,外面已经是华灯初上了,99年的上海虽然发展远不如后世,但是终究还是中国最具潜力的城市。

    车肯定不是不能继续开了,王有来虽然喝的没多吓人,但是面红耳赤的,他就是敢握方向盘,李文秀也不敢坐他的车。

    七八月份正热的时候,虽然天黑了头顶上没有太阳晒,但是外面温度仍然烤人,刚一从酒店里出来,热气就直往身上钻。

    这会儿刚过7点钟,街上摆地摊的,看热闹的,各式各样的人都有,加上这一片又多是外来打工的年轻人,热闹得很。

    李文秀虽然没有喝酒,但是脑子里也很有些兴奋,想着十几年后的光景,心里其实也有些感慨。

    90年代末期的上海,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还算是比较幸福的一段时光。

    70年代的这一代人,这时候基本上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30郎当岁的小伙子大姑娘,从全国各地扎堆挤到上海来。

    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没有这一代人,上海断然是做不出后来那么多成绩的,但是真正能在这块土地上落地生根的人却并不多。

    十年后二十年后,这一代人基本上也都到了五十出头的样子,究竟有多少人被迫离开这里,李文秀虽然并没有做过统计,但是想来不会太少。

    过高的房价,过于狭窄的生存空间,这些都成为阻碍这些人继续留在这里的障碍。

    李文秀至今仍然记得,当年他在上海上班的时候,二舅刘建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上海这个地方太没有人情味,老子在这里奋斗了大半辈子,整个人生最好的年华都留在这里,最后还是要被赶出去。”

    用赶出去来形容当时的窘状可能有些无奈,但是这样的无奈背后,其实那种心酸味,一般人是很难体会得到的。

    总而言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烙印,也有一个时代的变化。

    很多时候电视里面演的毕竟只是一出戏,究竟苦不苦,还是只有自己才最清楚。

    泥浆工,裁缝,建筑工,形形色色的人都有,说一句毫不夸张的话,如果没有这些人一把锤子一把锹,估计也建不成后来的大上海。

    只是上海到底有多感激这些人,李文秀是没有发言权的。

    但是眼睛里看着街面上形形色色,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感触。

    “想什么呢?”

    刘建鸿似乎也发现外甥有些沉默。

    “没啥,小舅,有没有想法在上海买套房子,将来就留在这里?”

    “没这想法,真要有了闲钱,还是回家盖栋楼房好。”

    李文秀也是无奈。

    其实像刘建鸿这样的人还是占了大多数,上海虽好,但是终归不是自己的家。

    大多数人还是想着挣了钱回家盖房子,远不是后来那种扎堆了往这里挤的想法。

    所以说有时候他操的心不是不对,而是真的不是时候,如果再过上十年,他再来问这句话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