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柄-第7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廉县令身上的痛感刚刚减轻,便又遭到重击,痛得他不似人声的嚎叫一声,旋即却又被淹没在雨点般的皮鞭声中。

    听着清脆地鞭声,秦雷这才感到怒火不那么烧心烧肺了。其实凭良心讲,他并不是个暴虐的人,也从来没有通过折磨人获得快感地癖好。但今次是个例外。他已经被彻底激怒了。

    一想到自己苦心孤诣的变法,被这些人糟蹋成这样,秦雷就一阵阵想要杀人。他自觉已经向各方面势力都做了妥协,并没有把谁逼上绝路…反而尽量的让每一方都能得到实惠,为此他不惜大量的分薄皇权,分薄那些本属于自己的利益。

    为的什么?还不是让大家都能过的好一点,让大秦变得强一点?让这天下早一天结束混战,让这神州少一些孤儿寡母?

    这其中又有哪一条是为我自己?难道我秦雨田还需要去证明什么吗?还需要得到什么吗?不!我什么都不需要了,我只要心灵地安宁。我要把这些事做完!

    好吧,既然你们敬酒不吃吃罚酒,那就别怪我不客气!既然让你们自律不行,那就别怪我高压恐怖!既然我客客气气、委曲求全,被当成是软弱可欺、随意侮辱,那就然你们尝一巢么是帝王地愤怒吧!

    帝王之怒,血流漂杵,就让这廉正做第一个牺牲品吧!

    打了一阵子,皮鞭声越来越沉闷。因为廉县令地身上已经没了完好地地方。血肉模糊的打起来自然不能动听。他地呻吟声也越来越轻微,到后来竟是没了动静。

    行刑的黑衣卫偷偷望向王爷。却见秦雷仍然面色冷峻,并没有一丝表示,只好继续鞭笞,又打了将近一刻钟,只听啪地一声,那鞭子居然应声而断。黑衣卫有些骇然的望着自己手上的断鞭,这玩意儿可是上好的熟牛皮制作而成,一等一的坚韧,他行刑这么多年,打断鞭子还是第一次。

    在那看廉县令,已经彻底不**形了。

    弯腰探一下他的鼻息,黑衣卫再试试他的脉搏,这才起身道:“王爷,已经死了。”

    秦雷并不意外,神色平静的站起身,往后院走去,撇下轻飘飘地一句道:“把他给我挂到旗杆上去,并请陇右省的全部官员来集体观礼。”

    “是!”黑衣卫将那具破败不堪的尸体,倒拖着下了大堂,其余黑衣卫也各行其是,原本热闹的大堂上转眼转眼间便没了人影,只留下一条一尺宽的长长血印!

    见黑衣卫拖着廉县令出来,那些在大堂外旁听的商人百姓赶紧让开左右,噤若寒蝉的望着他们离去。

    两个黑衣卫继续把廉正往外拖,又与一个身穿紫色官袍、腰缠金带的中年官员擦肩而过,那官员直直跪在院子里,帽子端正的搁在身边地地上,虽然浑身已经湿透,却仍然一动不动的跪着。就连黑衣卫拖着他属下的尸首过来,也依然是目不斜视。

    这人正是陇右总督胥耽城,他已经在外面跪了一个时辰了,浑身早就僵硬麻木,看上去如木雕一般,心里却在翻江倒海。他竟然回想起昭武十七年地那个夏天,自己也是跪在五殿下门外,用最昂贵的代价,换取了他的原谅和…信任,这才让胥家在之后的惊涛骇浪中有惊无险,这才有了自己后来的东山再起、更上一层。

    尤其是天佑元年的大清洗,全国九个总督去了七个,只有他和江北地卓文正得以幸免,这更凸显了他是武成王铁杆亲信地事实。从此后只听到一片阿谀奉承、趋炎附势、所有人都把他当祖宗供奉,希望能得到他的荫庇,成为王爷铁杆地铁杆。

    在一片奉承声中。曾经十分机警的胥总督终于丧失了警觉,他以为自己的地位便会永远坚如磐石,再加上一省政务是由巡抚负责,而一个非边界省份也没有多少军务要办。无所事事,又有数不清的人巴结讨好,胥耽城终于在年近天命之时,开始沉迷于美色享乐,可谓是日日笙歌,夜夜**。早把王爷监视东三省政务的重托抛在九霄云外。

    他以为所有人的奉承,都是为了巴结他,然后靠上王爷那棵大树。但事实上他错了,因为还有人并不稀罕那棵大树,还想着再种几棵一样地树呢。

    别有用心之人利用他的懈怠,便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数省之内开始公然破坏新政。不知什么原因,秦雷那发达的情报网竟然毫无察觉…至少毫无反馈,让一直自诩英明地武成王殿下。被结结实实蒙在了鼓里。

    当然胥耽城从来不是草包,他虽然沉迷酒色,但时间久了,还是从蛛丝马迹中察觉出身边有人不地道,便不动声色的派人暗查,结果令他惊骇莫名…仅仅几个月的时间,王爷的新政已经被颠覆的不成样子,这要是让他老人家知道了,雷霆之怒下。还不知会让多少人送命。

    他赶紧写密报准备呈送王爷。但信写成了,却没有发出去。而是付之一炬。因为他发现自己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一个失职或者渎职的罪名。按照王爷的习惯,他已经原谅胥家一次,就不会再原谅第二次了。那么自己最好的结果,也得是罢官流放,弄不好还得坐大牢。

    是报还是不报,这对于原先英明的胥大人来说不是问题,但酒色财气已经堵塞了他地心眼,他竟然长时间的犹豫起来。他自作聪明的以为,王爷到现在都没有发现那些猫腻,看来已经被那些人给糊弄住了,那自己只要不声张,是不是一切都会照旧呢?分割

    还是一章,稍微解释一下这段时间更新减少的原因。没有任何别的原因,只有两个字搬家,虽然为了省事和尚买的精装修,但还是有那么多的事儿要折腾,什么物业登记、办电卡、燃气卡、开通互联网、拿房产证、买家具、割窗帘、打扫卫生…虽然已经从简了,但还有些事是不能简化的。

    且还只能在中午休息的时候去办,这么热地天,到哪里都要排队,都要出一身臭汗,这对于一个已经习惯空调房、懒懒散散的家伙来说,无异于炼狱般的折磨…说实在的,这个礼拜我是真写不出来了。

第六四九章 天佑之治 (下)

    对于这支军队,秦雷向来爱护有加,从昭武末年以来,朝廷中一直进行着血腥而残酷的镇压与清洗…先是对李氏一党的清算、而后是对士族官员的清洗、然后又是对御史党的打击。直到天佑六年七月,首辅大学士王安亭主动致仕回乡,御史党人树倒猢狲散,朝局这才算是消停下来。

    但回首这段历史,我们兀然发现,虽然政坛风波一波接一波,朝廷之上新人换旧人,却一点没有波及到大秦的军队。秦雷将他的将领们护于卵翼之下从不伤害,也不允许别人伤害。

    这是极为明智的举措,因为军队不比别处,它正常时保家卫国的利器,可一旦陷入混乱,便会马上化身为杀人放火的凶兽,可以把自己的国家砸个稀巴烂。而秦军的中高级将领们,不是与李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就是出自名门大族。如果秦雷将对李家和世家的清算,无节制的扩展到军队,必然会引起将领们的强烈反弹,不管秦雷的威信有多高,后果也不堪设想。

    而秦雷保留下这些士族军官,不仅使他们感恩戴德、死心塌地,也让那些因为大清洗而地位严重受损的家族,看到东山再起的希望,使其怨气大为减少,这才没有出什么大乱子。说完了好的,再说说不好的。那便是官员必贪定律又一次神奇的应验了。

    哪怕秦雷每年都要杀一批贪赃枉法的官员,但赃官贪官还是前赴后继的出现了。事实证明,这些有文化、有头脑的官僚们的群体智慧,完全可以绕过朝廷的种种监控措施,有能力做到大权大贪、小权小贪,有权就贪、不贪白不贪的地步。

    起初几年,秦雷听到有人贪污就会忍不住咬牙切齿,拍桌子骂娘道:“这些人个个该杀!”他也曾幻想创造一个真正纯净地王朝,一个官员们人人清廉、百姓安居乐业的王朝。因此一度对贪官污吏绝不手软。规定凡是官员贪污受贿者,罪加三等论处,甚至曾经一年处置过两千多名犯罪的官员。

    与此同时,他还绞尽脑汁,妄想发动群众,让全天下的眼睛都来监督天下的官员…天佑二年的新政中规定。不管是谁只要发现贪官污吏,就可以把他们绑起来,送京治罪,而且可以乘坐驿站地马车,沿途关卡必须放行,如有人阻拦,杀无赦,全家流放!

    但这一看似牛逼的政策,实际上相当不咋地。自古民不与官斗,老百姓见了当官的躲都躲不及呢,还敢把他揪住·送京城?当官老爷是一个人在战斗啊?

    据说有憨直之人。真的想要把自己的知县老爷扭送京城,而且还真让他抓住了,也顺利上了路。于是全天下的人都看着这亘古未有第一人,压着所告的官员一路向北,谁知还没有走出省,那告状的人便因心理压力过大,丢下县令大人,偷偷落跑了,此时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了。

    更何况现在大家生活都不错。官员们也还算有节制,没干出什么逼人跳崖的缺德事儿,还真没有舍得一身剐,敢把大老爷拉下马地猛人出现。后来这条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法令,自然更是无人问津,成为了《天佑新政》中第一条被实质性废弃的法令。

    当然秦雷也知道指望破鞋扎烂了脚。要是光靠着群众检举揭发。他地大秦被官员给贪光了。自己都不知道。他肃贪地主要线索来源于他地特务机构。民情司和谍报司。以及后来专门组建地反贪司。这三司地密探遍布于全国各地。一旦发现官员有贪赃枉法等问题即可上奏。一经查实。便可将其抓回京城论罪。每年查处地贪官。数量不可谓不多。其效率也不可谓不高。

    使用了这么多地手段。自己也高度重视。特务监视、严刑峻法全用上了。按说贪污行为应该绝迹。然而情况远没有他想象地那么简单。

    然而大秦朝地官员们仍然前腐后继。活像一群敢死队。成群结队地走向反贪司地大牢、或者奔赴法场、或者流放千里。却仍然不知道收手呢?

    极具讽刺意味地是。天佑朝地贪污状况。居然比昭武朝后期还要严重。仅次于文彦博秉政时期。令人匪夷所思。

    秦雷陷入了困惑之中。他十分不理解。为什么这些饱读诗书。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信条。讲究温良恭俭让地知识分子。就那么喜欢贪污呢?

    经过反复地思考。他隐约觉得。这跟现在这帮官员出身有关。自己地官员政策也难辞其咎…用雷霆手段。对士族官僚犁庭扫穴固然干净利索。可把那些社会地位不高、财富状况也远远不如士族地庶族书生骤然抬上高位。却显得有些欠妥。

    这好比他把肥肠满脑的前任贪官撵走,再换上些穷兮兮地新官一个道理。这些新官固然会想干出一番事业来证明自己,但看着那些离任官员赚得盆满钵满,依然享受着奢华的生活,就连社会地位也比自己高,心里的不平衡也就可想而知了。

    很自然的,便会有人效仿前任开始捞钱,之后又会有更多的人来效仿先行者。而且他们或他们的家族,普遍有段辛酸的奋斗史,许多人的家里都是刚刚走上小康、甚至还有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其对财富地重视程度,要远远超过含着金汤匙出生地世家子弟,吃相自然也比他们难看,这是毋庸讳言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