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竹马有毒!-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月儿脸上便现出又纠结又不忍的神色,犹豫半晌,方小声道:“那,那阿爹还是不要打——”

    二楼忽然“咚”的一声闷响,打断了父女两人的对话!

    一家三口匆忙上楼,只见榻上的竹枕掉到了地上,那个原应躺在上面的孩子站在榻边,此时大半个身子探出窗外,只差一丝,便要翻下楼去!

    杜月儿惊呼一声:“猪蹄你为什么要投河?”她一着急,又开始叫人猪蹄了。

    江家这栋三层青砖楼房前门临街,后墙紧贴着一条名叫二道河的河沟,是以江月儿有此一问。

    那小身子一僵:谁说他要投河了!他不跑,等着被人打死不成?不对,他才不叫猪蹄!

    杜氏赶忙冲上去,一把抱住他的身子,急道:“你这孩子,怎么不好生躺在床上?若是摔下去可怎生是好?”一拖拖不动,才发现这孩子两手牢牢扳着窗棱,竟是闭紧嘴巴沉默地对抗着她。

    “这——”杜氏求助地看向丈夫。

    江栋不看那在窗边死命挣扎的孩子,却斜一眼女儿:“必是这小哥哥听说月丫儿要打他,吓得不愿意在咱们家住了。”

    江家上下共三层砖木混制的楼房,除了外墙用的青砖,小楼里各个房间均用柏木板隔开,只要在这个小楼里不刻意避人说话,再没有听不见的。

    江月儿还记得前一日自己发的愿,这个小哥哥若是被她吓跑了,岂不还要再招来姓顾的那个?想到这里,她倒先被阿爹的话吓住了。赶忙跑过去同杜氏一道,一左一右地扯住他,口中求恳道:“小哥哥别走,我,我不打你了。”

    她自觉这话已是很委屈自个儿啦,但那人竟不领情,面向窗户,不但挣扎得更厉害了,还在挣扎中蹬了她一脚!

    幸得杜月儿因着人小,是踢了绣鞋上的榻,叫他这一蹬,只是坐在榻上摔了个屁墩。

    倒是不疼,只她长这么大,还没吃过这样的亏哩!杜月儿扁扁嘴,不待哭出声来,听江栋幽幽叹道:“可怜这小哥哥若是被月丫儿气走了,他人这样小,再被坏人抓到怎么办?”

    江栋看似在同女儿说话,何尝不是在告诫这个胆识过人,大有主意的孩子?这孩子在本地无亲无故,又小小一个没有自保之力,现下留在江家,才是他最好的选择。

    果然,他话音一落,那孩子的手便松了。杜氏赶快抱他回榻,将他塞回被窝严实裹住,斥道:“你正病着,又吹一次冷风,仔细再叫瘟神娘娘抓去。”

    九天十地的神灵这样多,瘟神娘娘却是江月儿最怕的神灵!

    因为每次阿娘一说瘟神娘娘来说,江月儿便要喝苦苦的药。听见杜氏的话,她顿生同情,也顾不上生气了,怕小哥哥还不愿留下来,捉着两只小手面向他,作个拜拜的动作,绞尽脑汁地许诺道:“你别走了。大不了,我不骂你了。我还把我的花糕给你吃,我的花也给你戴,我的小鼓给你,我的小蛙……”

    她坐在床头絮絮叨叨地说着话,也不管那孩子理不理她。

    江栋站在门边,暗暗点头:看来,留下这孩子的做法是对的。做那几场梦之前,女儿便是这样,叽叽喳喳地,整天不知哪来这些话说。然而,在那之后,女儿就一日比一日地沉静下来。

    当然,女儿家动有动的好,静也有静的美。但这样的静,总是叫他担忧的。

    只要这孩子能让女儿不再琢磨那些事,便是他再辛苦些,也是甘愿。

    杜氏眼中也带了笑意,家中多了一个孩子,便时时吵闹得像在集市一样,多了许多欢声笑语。

    她真喜欢这样的热闹,为着这样的热闹,便是多养一个孩子也值得!

    杜氏轻快地绕过女儿,快步走下楼梯。

    等再上来时,她手上多了一个碗。杜氏让江栋扶那孩子起身,从碗里舀了一满勺稠粥吹凉,柔声道:“快喝,阿婶特意给你熬的红枣江米粥,来,喝了它,身子就好了。”

    江月儿咽咽口水,眼睛定在那碗腾着白汽的香粥上好一时,才忍痛一挥手:“我的粥也给你,你快喝了吧!”

    便是江家男人在县衙做书办,日子过得很不差的人家,像这样用上等江米熬的粥,江月儿也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喝得上一碗。她舍下这样一碗好粥,已是用了很大的诚意要留他呢!

    那男孩嘴角一抽,不期然对上杜氏那双温柔中不失慈爱的眼睛,心头微微一颤,一个字不觉脱口而出:“娘……”

    这一声险没将杜氏的眼泪招下来,她擦着眼睛,迭声应道:“唉,好孩子,好孩子!从今往后,阿婶就是你的亲娘!”

4。004() 
又落了五六场雨,直到端午节的前两日,江家小院里才断了前头日日飘出的袅袅药香。

    鼻子灵的邻人们便都知道,必是江家先时收养的小女婿大安了。

    几个妇人抓把花生干果倚门说话:“江家真是舍得,一个快要病死的孩子也拿出这许多银钱给他治病。当家的胡乱使钱,江家娘子也不说劝劝?”

    “可不是,看江家娘子平日连根钗都舍不得买,倒舍得大把银子送给外路人使。”

    闲话刚起了个头,江家小院的门吱哑开了一线,一颗梳着双丫髻,一边丫髻上插着一个红绢花的圆脑袋从里探出来。

    一个叫钱玉嫂的妇人笑着同她打招呼:“月丫儿出来玩了?”

    江父是县衙书办,听说最近颇受县尊重用,邻人们见着这一家人,俱是客气得很。

    江月儿只顾得上稍一点头,她目光严肃,看着自己手中捧着的大海碗,仿佛抱着什么稀世奇珍,紧张而肃穆地走到石板路正中,将那碗黑乎乎的东西往地上一倾——

    哗啦啦,一大碗还冒着热气的黑药渣全倒在了石板路上!

    江月儿如释重负,一高兴险些把大碗扔出去:“小弟,我说过很简单的。你快出来,快多踩两下药渣,就不会痛痛了!唉呀,你快出来呀!”

    踩药渣是杨柳县民间习俗,病家最后一碗药渣往往会倒在大路中间,让病人和过往行人踩踏,疾病便会很快被被人气赶走,再不返转。

    不过,小弟?

    几个妇人不约而同住了嘴,看江月儿从门里扯出个穿青布小褂,梳桃子头,垂着脑袋的小小子。

    那小子细弱弱一小条身板,扭着手脚不大情愿地被拽到石板路中央,不发一辞。

    江月儿不以为意,如一颗大丸子一样在那一地的药渣上蹦蹦蹦跳了好几下,又笑着来拉他。

    小子大约也明白自己这回逃不掉,不待江月儿再来抓他,赶忙站到药渣上,草草跺了两下又跑下来站得远远的。

    江月儿不大满意,不过,还是伸出五根胖胖的手指在他身上连弹数下,嘴上嘟哝着“瘟娘娘请回吧,瘟娘娘别来啦”。完成这一系列仪式后,拽了他就往家里跑。

    钱玉嫂忙吐了嘴里的瓜子皮,唤她一声:“月丫儿,这是你——”

    她原要问这男娃是不是江家新领回家的“小女婿”,想到江父那总戴得一丝不苟的书生巾,不免多了一分端正:“这是你家的亲戚吗?”名份未定,还是不要在这上头开玩笑的好。

    “嗯,”虽则极少出门,江月儿却是个不怕生的小姑娘,她拉着手里的“小弟”,挺着小胸脯,向看热闹的几人介绍道:“钱嫂嫂,这是我弟弟,他叫杜衍。”

    姓杜倒可以理解,江家要招的小女婿,若是跟女儿一个姓,岂不叫人误会这孩子是被抱养来继承家业,跟女儿抢家财的嗣子?妇人们好奇的是,为何叫小弟?不是说这孩子出身来历不明,江家是怎生认定这孩子比他们家女儿小的?

    因时人招婿偏好女小男大,有其他人便问了:“月丫儿,你怎知道他,衍哥儿是你弟弟的?”

    江月儿的小胸脯便又挺高了些,这是她近来的得意事,她正愁家里不够她炫耀呢!自己拿手指比划个蔑片宽窄的长度,可自豪了:“我比小弟高那么些,当然我是姐姐啦!”

    “噗!”

    妇人们皆掩嘴笑了:果真是孩子说的孩子话!

    这两个孩子除了一胖一瘦外,分明一般高矮。想是小丫头为了当姐姐,强把男娃说矮了。

    妇人们笑嘻嘻地,也不说破,有人笑着逗杜衍道:“衍哥儿怎地不抬头?莫不是臊了?”

    江月儿原也笑呵呵地美着呢,忽然听见身边人抽了下鼻子。

    她脸色一变:糟糕,“小弟”最不喜欢人家说他矮了!她怎么又忘了!

    江月儿紧张地转头,果真见杜衍垂着头,嘴巴微抿,不必看脸色,就知道他不高兴极了。

    江月儿苦了脸:这个弟弟可不好哄哩!

    她转转眼珠,看见斜街大桑树下有几个穿开裆裤的孩子趴在一处斗草,顿时把出门前阿娘的交代抛到了脑后,拉着杜衍跑过去:“衍哥儿,我们来玩斗草吧!”一时还真不敢再叫“弟弟”了。

    垂着的小脑袋抬起片刻,想起现在还在生气,忙又垂下:他才不是弟弟!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很肯定,自己肯定比这小丫头大!

    杜衍一抬头,几个一直暗暗打量两个孩子的妇人便是一惊,交换了个眼神沉默下来:刚刚孩子低着头,她们第一时间没发现,这孩子的右颊上一块红里带紫的大痂,乍一看上去,好不怕人!若是痂以后还好去,若是胎记……

    江月儿没看到杜衍的小动作,但她知道,弟弟醒来之后,什么事都不记得了,如今正是对一切没听过见过的事好奇的时候,当即大包大揽道:“你不知道斗草是什么吧?我来教你!”

    没做梦之前,江月儿与十里街前后的孩子们也是熟惯的。看见是她,还有个梳小鬏鬏的小丫头咧着豁了颗牙的嘴招呼她:“月丫儿,你阿娘愿意放你出门跟我们玩了?”

    江月儿脸上的笑顿时一滞:险些忘了,她出门时,可是跟阿娘保证过,踩完药渣就回家的。要是被阿娘知道……

    还不待她生出退意,一根细长的白茅草放到她手中。

    杜衍手中不知什么时候多出了三四根草茎,轻声道:“我看这根草一定行。”

    江月儿乐了:“那你先看着,我斗一次再给你玩。”衍哥儿跟她说话,就是不生气了。

    杜衍不说好,也不说不好,只在她身边站定。

    看江月儿一边招呼了几个小娃来斗草,又问两个眼生些的男娃:“你们两个是谁家的?我怎么没见过你们?”

    那两个男娃一身锦衣,身边围着几个穿青衣的成年男子,一看便是与十里街其他人家的孩子是不同的气象。

    “他们是前街柳爷爷的外孙,就是拎大茶壶的柳爷爷。这是严大郎,那是严二郎,他们今天跟他们父亲来看他们外外。”豁牙小丫头抢着答道。

    江月儿记性极佳,立刻便想起来:“是长胡子茶爷爷吗?”惊道:“他竟然有孙子!”

    在江月儿印象里,前街的柳老头除了他那一把总是打理得仙气飘飘的美髯外,就只有老头穿着一身藏青色旧衣在巷子里沉默进出的背影了。因他每到夏天便提着一个大铁壶泡几碗土茶搁在树荫下供行人歇脚纳凉,茶水对孩子们免费,附近的孩子们便叫他一声茶爷爷。

    茶爷爷家除了偶尔有打抽风的几个穷亲戚上门,哪有过穿戴这样漂亮的外孙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