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林氏荣华-第4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许是因为有人疼自己,有人替她着急,她便任性了许多,总也忍不住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尚明杰能有什么办法,只能跟她斗智斗勇呗。

    一直到林清婉回苏情况才好转些,林玉滨也怕姑姑说她,所以自律了不少,不再偷偷摸摸的藏吃的了。

    尚明杰大松一口气。

    第一胎艰难些,但林玉滨生得还算顺利,就是疼得厉害。

    但尚明杰也很疼,他的手上被她咬出了印子,因为伤口挺深,所以后来留下了淡淡的印子。

    林玉滨每次看见都有些心虚,晚上总也忍不住伸手去摸他那道伤口,小声问,“现在还疼吗?”

    尚明杰正有些心猿意马,想也不想就摇头道:“一点儿也不疼。”

    林玉滨怀疑,“真的?可当时你还哭了呢。”

    尚明杰抱着她,神智微微回笼,却替自己辩解道:“我那是心疼你才哭的。”

    林玉滨眼中闪过狡黠,“那下次我还能咬你吗?”

    “嗯?”尚明杰翻身压在她伸手,心猿意马道:“能,你想怎么咬就怎么咬。”

    于是林玉滨生老二时,还是没忍住咬了尚明杰,她觉着咬着他的手她就没那么痛了,也能更使上劲儿。

    这似乎成了一种习惯,好在他们只有三个孩子,所以尚明杰的手算是保住了。

    也是因此,三个孩子从小就知道他们父亲在他们出生时也受了不少苦,每年他们的生辰时都会给父亲和母亲恭恭敬敬地磕头敬茶,以慰父母之苦。

    接过茶的尚明杰:……

    林玉滨倒是乐呵呵的,还对三个孩子道:“为了生你们,你们父亲也吃了不少的苦,你们是得好好孝顺你们父亲。”

    尚明杰总觉得这话不太对,却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外头的人总觉得这对夫妻恩爱,似乎从未红过脸,却不知他们也是吵过架的。

    也不知是为了什么事,反正俩人都互相说了气话,尚明杰只能虎着脸不理人。

    小厮还以为二爷要宿在书房了呢,吵架的夫妻不都这样吗?

    所以特别殷勤的把书房收拾出来,以备晚上使用。

    谁知道二爷从求知苑回来,脸臭臭的,还在书房用了饭,可一到歇息时间就沉着一张脸回内院去了。

    小厮目瞪口呆。

    内院的丫头们在两位主子吵架后也吓得不轻,正忐忑着晚上是不是该把房门锁了,映雁姐姐就先一步横了她们一眼,让人给留了门。

    晚上夫妻俩一里一外的躺着,中间好似隔了一条银河,第二天一早尚明杰醒来见她眼眶红通通的,吓了一跳,连忙问道:“你这是怎么了?”

    林玉滨就扭过身去道:“你不是要跟我吵架吗?我还未与你和好呢,你理我作甚?”

    尚明杰见她眼里含了泪水就心疼,连忙道:“我哪里与你吵架了,昨晚不过是累了些才没有理你,你快别哭了,都是我的不是就是了。”

    “那你说,你哪儿不是了?”

    尚明杰都快不记得他们为的什么吵架了,抹了额头上的汗道:“我不该惹表妹生气,这便是我最大的不是了。”

    林玉滨见他这样,也知道自己有些无理取闹,哼了一声,心软下来。

    然后夫妻俩便又和好了。

    映雁见怪不怪的和丫头们道:“以后主子们吵架你们在旁劝两句就行了,少拨火搭桥,由着他们去,最多一个晚上就好了。”

    丫头们:……

番外 我是能臣(一)

    五皇子贪生怕死还好享乐,虽然因为看过色中饿鬼的下场,对美色节制了许多,但他还是喜欢美人。

    不能碰,那就看呗。

    赏美人不止有一种赏法的。

    他才从蜀国回来时,因为正逢国丧,他也是真的伤心,这个爱好就暂且放下了。

    一心都放在建功立业,不让他爹失望这事上。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和他皇帝哥哥说的,他要入朝当官,他要成为辅佐皇兄的能臣。

    当时的新帝听得感动不已,觉得一直调皮捣蛋的纨绔弟弟终于长大了,于是放开六部让他选。

    五皇子想也不想就选了兵部,他觉得自己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统御千军万马的大将军。

    新帝觉得他还小,也看不出擅长的东西来,不如就从兵部开始试炼,总能找到自己擅长的东西。

    于是就把他放进了兵部,结果没两月,兵部尚书就跪倒在新帝面前,不太隐晦的哭诉五皇子他不适合兵部,再让他在兵部留下去,只怕兵部就不能正常运行了。

    闵尚书还暗暗的提醒道:“其实以鲁亲王的年纪,此时他不论去哪个部门都不合适。”

    新帝一愣,让人去查他去兵部后做了什么。

    鲁亲王从不是一个低调的人,哪怕正沉浸在父亲去世的悲痛中,做事也是高调不已。

    因此他做的事并不难查,只是进兵部两月,他先是将各军交上来的边防要务统计错,被调去处理抚恤阵亡将士的事后,又自作主张的挪用前线粮草和军饷,甚至挪用了都没能做好,依然是将此事做得一塌糊涂。

    闵尚书道:“陛下,鲁亲王还小呢,此时入朝还是太早了些。”

    新帝便默默地将弟弟从兵部里拎出来,丢到了上书房,和他儿子们一起读书。

    鲁亲王气得不行,他的雄心壮志才刚刚开始就被泼了冷水,加上他本来就不喜欢读书,所以心中积了不少的怨气。

    他一向欺软怕硬,不敢对上威严的闵尚书,在他四哥面前打滚也没用,便只能欺负他四哥的儿子和侄子了。

    所以跟他在上书房读书的侄子外甥们都遭了他的毒手,每天都欺压他们。

    几个孩子中最大的就是长公主的儿子傅清,但跟鲁亲王比起来还是小上好几岁,加上他也有老六郑亲王帮忙,可以说几个小孩完全不是他们两个少年的对手。

    上书房里热闹非凡,每天都是鸡飞狗跳的,虽然将侄子们折腾得够呛,算是出了气,但鲁亲王还是觉得不开心,所以便只能寻找朋友排解心事。

    老六太过憨厚,跟他说话只会点头,都不知道有没有听进心里,所以他并不是很好的倾诉对象。

    但能被鲁亲王认作朋友的,至今为止也就林清婉和蜀国的大皇子了。

    鲁亲王先是找林清婉谈心,结果她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已比从前长进了许多,因为你去过蜀国,也算走过不少的路了。可比之各部的大人还是差了许多,知道差在哪儿吗?”

    “差在经验上,”鲁亲王想也不想道:“可我不历练怎会长经验呢?”

    林清婉就笑,“你们差在读书上,他们就算是没经验时也不会如你一般将事情弄得如此糟糕,为什么?”

    林清婉掀了掀眼皮道:“因为他们比你多读书。”

    鲁亲王愤怒了,他最讨厌的就是读书,从开始认字时就讨厌了,本来长大就解脱了,谁知道还是要读书。

    于是他觉得林清婉不能理解自己,愤愤的就走了。

    他开始埋头给他的朋友,曾经的天涯沦落人写信,抱怨他的不得志。

    和他相比,蜀国的大皇子处境可比他艰难多了。

    因为他是在使臣没同意的情况下跟林清婉出宫去江陵的,所以蜀帝认定这个大儿子心中对他怨忿,加上使臣怕大皇子在皇帝面前说他坏话,便先告了一状。

    蜀国大皇子被外祖父护送回到蜀都后,虽然父子俩面上是父子情深,相处融洽,可他还是察觉到了父子间的隔阂。

    一向以他为重的父皇更宠爱起二弟来。

    身为蜀国的大皇子,又是嫡子,他依然是太子的热门人选,就连他爹,也依然更属意他当太子,虽然心里有了疙瘩。

    所以他每天一睁开眼睛就要开始学习,接受的是太子的教程,除了听太傅讲课外,他每天还要服侍在父皇身边一个时辰。

    听他与朝臣们议政,有时父皇还会当堂询问他的意见,一直要到晚上快要临睡他才能放下书本。

    所以他不太能理解鲁亲王的悲愤和烦躁,在他看来,他还能有时间去给几个侄儿设绊子,甚至还有空出宫去跑马,可见其有多空闲。

    而且读书又不是什么难事,打开书就能看了,到底有什么难的?

    不过他还是很喜欢和鲁亲王通信的,他隐约知道他要是这么写,只怕就要失去这个笔友了,所以只能附送一张他的日程表,然后写一些他的近况而已。

    鲁亲王收到那张密密麻麻的日程表,瞬间为这个朋友默哀不已,再看他心中枯燥无趣的日常,更加同情了。

    他以为对方是在展示他有多惨,却不知蜀国大皇子是在隐晦的表示其实读书一点儿也不难,看,他比他小几岁都能完成得很好,你这么大了,应该也可以。

    学渣和学霸的脑回路不在一条线上,俩人却奇迹的组成了稳固的笔友关系。

    作为曾经玩遍蜀都的他国学渣,鲁亲王还特意写信告诉蜀国大皇子他们的国度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还建议他去找他表哥们玩。

    比起蜀国大皇子,他的表哥们可是也会玩得很。

    俩人基本上维持着一个月一封信的频率,几乎是才收到信就会回信,偶尔还会多加几封。

    鲁亲王给蜀国大皇子送过不少好玩的东西,蜀国大皇子则把自己的读书笔记寄给他,希望他能早日通过上书房的考试,正式入仕。

    等到蜀国大皇子被封为太子时,鲁亲王还争取到了成为跟团使臣前往蜀国,祝贺他终于更进一步,成为名正言顺的蜀国继承人。

番外 我是能臣(二)

    从蜀国回来后不久,鲁亲王依然没能通过考试毕业,可他已经十八了,太后正要为他说亲。

    于是他在皇帝跟前打了两个滚,终于得以离开上书房,正式进入六部试炼。

    他将六部轮了个遍,终于发现他最适合的竟是户部,这让他得意不已。

    因为户部,吏部在他心里一直是精英部门,他还以为他去不了兵部,这辈子只能待在礼部或工部打杂呢,谁知道他竟然在核算田亩赋税这事上有这样的天赋。

    他得意的在亲朋面前炫耀了个遍,对一直是学霸形象的蜀国太子自然是炫耀了又炫耀。

    于是,蜀国太子就给他寄了一套算学的书,告诉他,“书中皆做了笔记,若有不解,可来信询问。”

    鲁亲王:……

    他捧了满怀的书,心里又酸又涩,他有些后悔交这个朋友了。

    再后悔,自己交的朋友,跪着也要继续下去。

    两国关系好时,不论是梁帝,还是蜀帝都乐见他们交好,可不论是鲁亲王,还是蜀太子,他们心里都明白,两国不可能一直友好下去。

    以前他们是没想那么多,但随着鲁亲王参政越深,大皇子也被封为太子,更多的参与进政事中时,他们便意识到了这一点。

    只是谁也没想到战争来得那么快。

    当时兵部尚书隐晦的向梁帝提起此事,各部长官悄悄入宫商议,从商议到定下只用了不到三个时辰而已。

    当时正在户部混得风生水起的鲁亲王自然也是被归入可知情人之内,因为他还是梁国的皇子啊。

    忠义两难全,以前鲁亲王总觉得这话是扯淡,既尽了忠,自然便全了义,忠义又不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