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清-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猛也仔细的想了一下,这个女子谍报团,也就能用一两代人的时间,这是自己控制云南的一记暗手,用不用的上还难说呢!倒也不怕被傈僳族利用。

    唐梅依这个寨主的含金量,不知道有多少,如果是个空壳子,那重建公母寨就没意思了。

    “我们家世代都是公母寨的寨主,自我父亲死后,寨主就是我母亲的,我母亲死后,寨子里的长老们,一直要求让我接掌公母寨,我只想着报仇,到现在公母寨依旧没有寨主。

    而且寨子里的长老,也是我唐家一脉,我不指定寨主的人选,那等我没了,寨子就只能四分五裂了。”

    这公母寨的传承有些特别,但山民里面什么规矩的都有,对此杨猛也不想深究,只要唐梅依在公母寨说了算,那就重建公母寨。

    “那就重建公母寨,滇西那边的丁叔你也认识,待会儿我让人给他传个信儿,你就让你的族人们准备搬迁吧!

    我还有一个要求,你要尽可能多的扩大公母寨,滇西那边傈僳族的寨子,我会让丁叔停止供应粮食,该怎么做你知道吗?”

    停掉傈僳族的粮食,不怕公母寨的规模不够大,只怕规模太大,唐梅依统摄不了。

    “这个太好了,我就以梅依夫人的名号重立公母寨,以后公母寨的寨主必须是女人,必须要嫁给杨家人。”

    这是唐梅依唯一能报答杨猛的了,这个回答也是杨猛没有想到的,没想到闷不做声的唐梅依,心机也不错,这个回答他很满意。

    刚刚因为女子学堂的事情,发了一顿牢骚的丁泰辰,又被找来了,这次更好,建傈僳族山城,山城啊!这可不是山寨,这花费又是个无底洞。

    但梅依夫人如果真的建了傈僳族山城,对杨家来说作用也是极大的,傈僳族可不是个小族群,川滇藏、缅印泰都有傈僳族的分布。

    再有一个就是傈僳族半农半猎,是个战力极强的族群,若不是人少,他们的在云南的影响,绝不会低于彝壮这样的山族。

    在滇西建一座傈僳族山城,不仅能遏制历次招下山的山民,弄不好还能把这座山城,建造成周边傈僳族群落的一个汇聚交流之地。

    在心里细细的盘算了一下建造山城的利弊,丁泰辰对于那笔巨大的花销,也就视而不见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五章 制墨除烟法

    杨猛要建傈僳族山城的事情,也被昆明的老爷子知道了,这事儿做的值,唐梅依的身份老爷子清楚,有了唐梅依,这山城就是杨家的后院,花多少钱也值!

    杨猛要把唐梅依差出去,可是惹得莲儿大为不满,唐梅依在庄园里没什么脾气,听莲儿的指挥,没了唐梅依,莲儿这个夫人,就少了一个好帮手。

    新来的魏芷晴也有一个好差事,女扮男装跟着杨猛做书童,算来算去,这次最吃亏的就是莲儿了。现在跟着她的只有马青莲这个小丫头了,可这丫头还不算是后宅的人,这一下莲儿就成了孤家寡人了。

    “爷,把梅依留下吧!不然你就再纳几个妾室,不然这后宅空荡荡怎么呆人啊?”

    这小妮子倒是大气,为了给自己找几个打下手的,也不吃醋,撺掇着杨猛纳妾。

    “这事儿以后再说吧!你爹爹那里给的瘦马让我给赏出去了,青莲年岁还小,后宅的这些山妹子你又能随便差遣,纳妾就算了吧!”

    后宅的三个女人,两个是联姻,唯一的一个唐梅依,现在也被自己利用了,后面待定的马青莲,也是杨猛遏制马青虎的一个手段,想想自己的这些女人,杨猛不由的苦笑了。

    “嗯!以后有合适的就带回来,我这里过了关,就养在后宅吧!”

    莲儿也是大模大样的许了诺,她撺掇杨猛纳妾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那就是应付不了自己的夫君,唐梅依走了。剩下的魏芷晴也不是个有耐力的。不找几个下家。倒霉的还是自己。

    “小滑头。”

    “三爷,丁管家那里传了信儿,说是西山有人来了。”

    杨猛与莲儿打。情。骂。俏的时候,小青莲匆匆的跑了进来,是西山的消息。

    “又要去几天啊?”

    一次守着夫君大半个月,这一年多来也是头一次,莲儿有些恋恋不舍的问道。

    “没准啊!青莲,让芷晴夫人扮上。准备好随身的衣装,这次要去昆明了。”

    出了后宅来到庄园的正堂,来的不是别人,是自己的大舅哥潘桂。

    “桂哥,可是西山书院的事情?”

    潘桂匆匆而来指定不是小事,只要别是麻烦事儿,就好!

    “老三,喜事儿!铁厂那边除烟滤水的法子成了!”

    潘桂的身上沾了不少灰尘,这在他身上到不是平常事儿,看来这位潘家大少。在西山没少出力。

    “好!待会儿就出发,我过去看一下。我给你安排的出海的差事。岳父大人准了吗?”

    “嗯!说是等帕特里克父子的船队回来再说,不过听老爷子的口气,事情已经成了。”

    对于出海经商,潘桂也是跃跃欲试,海商啊!大清这地界还真不是太多。

    “既然那边有了眉目,你把西山的事情回去交接一下,就到明湖书院学学洋文和西洋的地理、海图。手里的拳脚也别放下,海上并不安定,这些天我也选一些精熟水性的侍卫给你,你没事儿也到明湖里面多练一下。

    医学馆那边,年轻有为的郎中多带上几个,路上也好有个照应。洋枪和火炮的用法,也要到韦驼子那里熟悉一遍,洋枪一定要练好。

    我那里还有把米利坚的左轮,你也带上吧!总之就是一句话,有备无患!”

    对于把潘桂支到海上,杨猛心里也吊着呢!现在的海路不怎么安全,就怕他一去不回啊!

    “我知道了,老三你就放心吧!我这身子骨虽说瘦了一些,但等闲几个壮汉也不是我的对手,纵横七海啊!想想我就按捺不住自己。”

    “他们那是让着你呢!自己保重,莲儿那边你也多来几趟,你这一走,就怕莲儿又要不高兴了。我算计着时间,就在这几个月,你也多关注一下你们家的家眷,找几个能替代你的人,在云南撑着潘家的门面。”

    林则徐就要来了,也不知有没有机会送一下自己的大舅哥,杨猛只能把该说的话,说在前头了。

    “你要忙就忙,宜良这边的家眷我会安排妥当的。”

    经过一年多的磨砺,少了广州城的花花世界,潘桂的性子也沉稳了许多,以前读书学来的东西,现在也能用上了,二十多岁的他再到海上游历一番,岳父交给自己的任务也算完成了。

    潘杨两家三代之内,都是铁杆的亲戚,自己也需要潘桂成材,不然潘氏没了主心骨,就此倒台,对杨家也是个打击。

    安置好了潘桂的事情,杨猛带着一身男装的魏芷晴,就向西山进发了,这次他们走的是水路,杨猛要实地看看滇池到宜良的水路。

    “三爷,为什么要走水路呢?陆路不是更方便吗?”

    对于这个小了自己很多的男人,魏芷晴和他在一起一点也感觉不到自己的岁数,面对杨猛,她总是感觉自己才是岁数小的那个。

    “这就与洋务有关了,水路是个不错的通道,但用咱们的小船,就没什么优势了,我要看看这条水道的宽窄和深浅,实在不行就制造咱们自己的货船。

    如果这条水路不能用,就只能用火车了,可这火车能不能成,还要看林则徐的态度,他要是不点头,火车、铁路就建不成了。”

    广州那边的船厂,又引进了一家米利坚船商,这是个机会,一旦西山铁厂恢复生产,货物的外运又成了问题,用马驮只怕运费和货物的成本也差不多少。

    水运,小船是不行的,见识过英吉利的鸦片趸船之后,杨猛有了自造驳船的信心。趸船与驳船也是大同小异的玩意,只要有了设计图,木制的小型驳船。云南现在就能造的出来。

    现在唯一的难题。就是牵引船。如果广州那边成功的造出了轮船,那自己的驳船就有了勇武之地。

    “爷您懂得真多,芷晴自愧不如。”

    在宜良的那些天,不只是杨猛跟着魏芷晴学了东西,魏芷晴也跟着杨猛学了不少东西,自己这个男人,虽然没读过多少书,字也写的不怎么样。但他的见识,魏芷晴却极为佩服,只要是有的东西,他基本都能说得上来。

    “还有更多你不知道的呢!今夜让你见识见识。”

    不正经也算是自家男人极为擅长的,大被同眠这事儿,魏芷晴想都不敢想,可自从跟了杨猛,这没皮没脸的营生做了也有十好几回了。

    几艘小船,加上侍卫的辅助,大半天的时间才到了西山。这个速度杨猛不是很满意,如果是运货的船只。应该一两个时辰就可以了。

    在西山谷尾下了船,西山的样子已经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大变了一下,原本的那些高炉,都被一个个砖石屋子,给罩了起来,而这些罩住高炉的屋子,则是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往山上走去。

    “领主大人,这就是我们一个月的成果,您走之后的第三天,我们就拿出了办法,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完工,前几天试了几次,效果很完美。”

    葛仕扬这些天瘦了不少,看来西山书院给他带来很大的压力。

    “葛师傅,最近很忙吧!我交给你的法子,难道没用吗?”

    葛仕扬是自己手下的一员大将,虽说他是欧洲人,身材魁梧一些,可他的岁数不小了,万一死在西山,自己上哪去物色这样忠诚的外国人?

    “很好用,我的压力已经小了很多很多,只是这几天实验滤烟的办法,没怎么睡觉而已。”

    “这不是好事儿!你要做的事情很多,不能这么熬,我会从宜良那边弄几个厨师过来,专门给你做些药膳,记着!要经常吃。”

    “谢谢领主大人的关怀,咱们去看看全新的滤烟方法吧!”

    葛仕扬做了一个请的姿势,杨猛拉着魏芷晴,就向铁厂走了过去,看着一座座庞然大物,魏芷晴已经被镇住了。

    “领主大人,就拿这一座高炉做解说吧!

    您看这座包围高炉的建筑,这是从教堂的建造之中汲取的经验,圆锥形的屋顶,可以更好的吸收烟雾。而这个建筑身后长长的尾巴,则是滤烟的通道。

    烟道旁边那一个个小屋,有的是进出清理烟道的,大部分小屋里面,都有一个皮质的风鼓。我们反向运用了风鼓,改吹气为吸气,这样一来,高炉的烟尘,就能顺利的进入烟道了。

    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把烟尘变成了一种商品,那就是在清国很流行的墨,工匠们估算过,西山铁厂一个月的选出的上好烟料,是一些制墨坊一年的产量。我们也用这些烟料,制作了一部分墨。

    在炼制焦炭的烟尘之中,我们还获得了煤膏,这种东西加到制墨的原料之中,也是很不错的,比较可惜的是煤膏有毒。

    我们滤烟的方法,就叫制墨除烟法。”

    葛仕扬解释完了之后,杨猛细细的看了一下,他们弄得这个新东西,很不错的样子,但他还有很多的疑问。

    “葛师傅,这高炉要经常重建的,用屋子罩起来方便吗?再有就是生产的过程中,不会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