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嫠夹纳瘢敲磞阳和顺,脏腑调匀,均无疾病。存思肝神:“肝气郁勃清且长,罗列六府生三光,五色云气纷青葱,闭目内眄自相望。”
肝属东方木位,主青,故肝气旺盛清而且长时,如东方之木主春,肝为生气之本,闭目冥想生气遍照体内五脏之腑,与脏腑相应,上为五色云,如日月星辰光亮明彻,久久即可自己内视脏腑。“内视”是存思法中一种重要思想,就是指修炼者闭目存思,潜神入定后,内观形体,神气充溢而使体内朗然d彻的景象。关于存思脾神:“脾长一尺掩太仓,中部老君治明堂,黄衣紫带龙虎章,长精益命赖君王,三呼我名神自通。”脾居中宫,存思脾神,即可增长精气,延长寿命,心虚d鉴,神灵自通。关于存思肺神:“肺部之宫似华盖,下有童子坐玉阙。素锦衣裳黄云带,喘息呼吸体不快,急存白云和六气,神仙久视无灾害,同之不己形不滞。”肺为金宫,在五脏之上,状似华盖。
童子、白云都是指肺神。当喘息不定呼吸不畅、身体不快时,就赶紧存思肺神,便能调和六气而无灾害,常用此道,可保形体不枯衰。关于存思肾神:“肾部之宫玄阙园,中有童子冥上玄,苍锦云衣舞龙幡,百病千灾急当存,两部水王对门生,使人长生九天。”肾为水宫。玄阙园,喻指肾之外形。童子、水王都是指肾神。当人正生病时,就应立即存思肾神,这样便能逢凶化吉,免除疾病而能升天成仙。
“三丹田”内景经提出“三丹田”之说。关于三丹田之名,在此经之前的早期道教籍中尚未出现。太平经、大d真经提到泥丸、心、脐等与之相关的名称,只有到了内景经才明确提出“三丹田”的概念。丹田有上、中、下之分,故合作“三田”。每一丹田中各居着一位神,故有“三神”。又因丹田之室,方圆一寸,故称寸田,下面分别简介三丹田。
一是关于吐纳行气的方法。外景经在内景经的基础上,继续强调这方面的内容,如“象龟引气至灵根”,“呼吸庐间入丹田”,讲的是人应当效法长寿之龟,引气到丹田,以保持体内元气。又如:“人尽食谷与五味,独食太和y阳气”,“呼吸庐间以自偿,子保完坚身受庆”,讲的是常人都吃五谷,品五味,而修炼黄庭经者的形状只食太和y阳气,以充实体内元气,经常这样做,就会使元气充足,神气合一身体健康无损。
二是关于咽津和宝精、固精的问题。道教常称津y为玉y、玉浆、醴泉、灵y等,认为此y由炼气而产生,是五脏之精华,甜美清香。若人们勤加修炼,漱津咽y,那么就以去病防病,强健身体。外景经很重视津y的作用,如“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玉池清水上生肥,灵根坚固老不衰”,“津y醴泉通六腑,随鼻上下开两耳,窥视天地存童子,调和精华治发齿,颜色光泽不复白”,可见经常叩齿咽津,可使齿坚发亮,童颜常驻,其妙无穷。历来道经甚重视宝精、固精的问题,太平经主张“人欲寿,当爱气尊神重精”,内景经也强调说:“急守精室勿妄泄,闭而宝之可长活。”外景经也强调固精、宝精的意义,如“长生要慎房中急,弃捐y俗专子精闭子精门可长活”,“急固子精以自持,精神还归老复壮”。
三是恬淡无欲的思想。外景经反复强调这种思想,并在数处加以阐述:“物有自然道不烦,重拱无为身体安,虚无之居在帏间,寂寞廓然口不言”,“扶养性命守虚无,恬淡自乐何思虚”,“近存子身还自守,清静无为神留止”,“恬淡无欲养华j,服食玄气可遂生”等等,这些都强调修炼者要恬淡无欲,清静无为、虚静自守。这些思想是对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思想加以继承,并有所发展,运用于存思修炼中。
修炼秘法(一)()
第一章缘起
特为民间中医微明道观、气功导引、心理诊室收集整理的第一部分。
第二章道和德的辩证关系
古人说:“无私才能无畏。“这真是一句非常恰切的至理名言。简单的说,你今天做了一件好事,就感到心安理得、性情舒畅;相反的,如果你今天做了一件坏事,伤害了别人,就感到忐忑不安,惶惶不可终日。这就是你的良知对你自己的召唤。古人还说:“善恶之报,随影随形。”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吧!
所以你今天修道了,能否轻松愉快,湛然入静,就看你内心的污染有多少,是不是真正的做到正直无私了。进而言之,有形的物质是有坏的,无形的精神是永存的。物质看的太重了,精神便压上沉重的负担。可比一个拖泥带水的人,迈步是何等的艰难。所以我认为:重德就是如何减轻自己的负担;修道,就是如何增添自己的能量。能量充足了,负担消除到0,还能不腾飞吗!修道炼功朋友,可以体会一下,是否有这个道理。有人把道比成鸟的身体,德比成鸟的翅膀。只有身体没有翅膀,鸟便不能腾飞,其道理是一样的。
一部道德经,不但道德并提,并且德篇(44篇)多于道(37篇),充分说明修德比修道更重要。他强调地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孔子只说的更绝:“如果没有至高的德、至高的道是不会凝结的。”进而又说:“有道无德的人,是道中的盗贼”
我们只要分析一下这些语言的内在含义,足可征修德之重要与含义之广博。道生万物,无为而无不为。德为纯一无染之心,内含先天真一之气,此气布满宇宙而无处不在,所谓“天地姻媪,万物化醇”是也。因此万物得到畜养,生出了千姿百态的形状,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成其万物生、长、收、藏的演化,与人的少壮衰老的变态。但一切都是自自然然,从未存有生长畜养求成之心。故生而不认为是一己专利所有,做过的好事也不自夸其功而存求报之心,长成之后亦不自存把持主宰之心。这种深不可测的德行,才不愧为不德之德的上德啊!
所以德字的总含义就是真善美。从字形的结构来分解:左边的双人旁表明为人上之人。右边为十下加四字再加一心两字,每字都一语双关,既包含丹道的修持诀法,也包含做人上人的行为准则。从丹道说,十字的一横一坚,表明气的本质,气是弥漫无际横通四方竖贯三界的。十中的交叉点,就是太极y阳的眼目,是河图洛书的正中和起点,是万有之源头,故为“守一”之妙键也。古人说:“得其一,万事毕。”所以能: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灵,候王得一以为天下正。故一本散为万殊,万殊终归一本,散时遍周沙界,凝时不如一粟。故古人有“十字街上原人度,水火既济炼真金”之说。下连的“四”字,是说明心(火)肝(木)肺(金)肾(水)之四象炼复为一体。下连之一与心,即表明一德一心,是即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之意。此凝之神,即身外生身,人上之人也。
若从做人上人的准则说,则十为十善,四为四项行为。一心就是心不散乱,没有丝毫私心杂念。只有这样,才能全心全意为全人类的公益事业服务,成为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的人。
十善者,即十种之善心也。
1、忠孝心:爱国孝亲,乃立身处世之大节,世间万善之根本,仙班中岂能容j佞小人欺亲灭祖,不忠不孝之人乎?臣不忠则国无宁日,江山难保,子不孝则家道违和,伦常颠倒,故大忠大孝是善心之首也。
2廉洁心:古人云:“俭以养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不能不看到,上梁不正下梁偏,大吃大喝,贪污贿赂,贪赃枉法,未有如今日者。上行下效,都往铜钱眼里钻,**极了。可曾看到有些小伙子小姑娘,白面包子,咬上一口就丢了。这是多残忍的行为、不良的风气;欲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碗中全是剩饭,锅中饭未盛完就洗掉,这种暴殄天物的行为,比比皆是,见之能不痛心。实际上这都是不廉不洁,贪官污吏的苗子,是社会渣子的起点。故廉洁之风,不能不急加提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3博爱心:以宽大的胸襟,广爱世人,普及万物,尊老爱幼,恤孤怜贫,见人之急则扶持帮助,见物之危则救活解脱,或买命放生,或劝人释放,务尽己力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少而为之。无是非之心,去好恶之心,是谓博爱。
4慈悲心:庄子齐物之论,佛氏大慈平等,皆平等心之体现也。要知道宇宙万类皆有佛性,禽兽草木昆虫,莫不同此性也。故富贵贫贱,矜寡孤独,都应一视同仁,飞禽走兽,花草树木,皆宜平等待之。尝闻古之圣王。都能恩庇草木,泽及虫蚁。心地平和,自然浊气全消,和气周流,推己及物,平等待之,慈悲之心,岂可忽哉。
5诚信心:大学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中庸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故君子诚之为贵。”这诚字的重要是无以复加的。诚即诚实无欺。诚便灵光朗照。故至诚之道;可以尽性,可以前知。至诚无息,可以博厚,可以高明,达到悠久无疆。信是诚的姐妹,人无信不立,将与禽兽等同,扑在地上爬行,真是一针见血。处世无诚信不行,炼功无诚信,永远不能成功。不诚无物,岂虚语哉。
6忠恕心:尽己之心之谓忠,推己之心之谓恕。故忠字中在心上,心在中中,谓不偏不倚;忠心耿耿,大中至正之心也。恕字心在如下,视己之心如人之心也。所以孔子说:忠恕之心;违离大道不远,自己不欢喜的东西,也不要施舍给别人。进而言之,别人喜爱的东西,也不要强求。简单的说,就是推己及人,视人如己。
7和蔼心:和为平和和气;蔼为慈祥微笑,和蔼心者,和颜悦色,欢乐明朗,亲切待人也。不孤高自傲,不盛气凌人,勿因富贵贫贱,而另眼相看,亲疏远近者要一视同仁,和蔼亲近。即使五洲百族,亦应视同兄弟姐妹,像一家人一样。如此熙熙攘攘,不就一片大同气氛?
8敦化心:教功治病,化莠为良,济困扶贫,劝恶从善,是当代气功师的天职,也是大家的共同愿望。所以必须形成一种风气,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古人云: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非无香也,大家都香把香掩盖了。故凡遇一善人,行一善事,便极力宣扬;见人做错一事,便苦口婆心,谆谆告戒,务使改之而后己。平时多讲因果报应,以便知所警惕,避免贪图口腹,杀生害命。
9决恒心:不管修道与积德,决心和恒心是决不可少的。功和德都须经长时间的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十暴九寒,忽勤忽怠,功夫一定练不好,所以如没有决心恒心的人,是一定不会有出息的。
10勇猛心:决恒是前进的原动力,勇猛是精进的摧熟剂。救人之难,济人之厄,除暴安良,惩恶卫善,都是见义勇为之事。事出突然,有如急风暴雨,岂可慢条斯理,酿成灾祸。故宜当机立断,勇往直前,猛扑而进,制此**,达到排忧解难,济困扶危的目的,谓之勇猛心。研究气功科学,锻炼气功项目,如饥如渴,不遗余力,亦谓之勇猛心。通过不断努力,功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