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神-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世之中,腐酸之儒,大概便是这么养出来的吧”

    叶君生心里晒然一声,没有往深里想下去,恰好见到一间布局颇为大气的字画铺,名为“恨晚斋”,便信步走了进去。

    “这位公子,可是要买字画?”

    一位小厮很热情地迎上来,笑道。

    叶君生讪然一笑:“不是,我是来卖字的。”

    “呃。”

    小厮吞一口吞水,变得有些懒洋洋了:“卖字往这边请。”带着叶君生走进店铺右边的侧门:“吴掌柜,有人要来卖字。”

    里面被布置成一间斗室,正中摆一方大书案,书案后面坐一位老者,约莫六旬年纪,留一缕花白胡须。

    其时书案之上,堆满了字画卷轴,吴掌柜便正在看着。闻言头也不抬,淡然道:“让他站在外面等着。”

    作为恨晚斋的一名司职收字画的掌柜,一年到头,其不知接过多少业务。早养出一副淡漠的脾性,想他热情洋溢地迎接你,除非太阳从西天升起。

    小厮司空见惯,便让叶君生等着,自己径直出去招呼别的顾客了。

    约莫一盏茶时间,吴掌柜审阅完手头的字画,这才抬头起来看着叶君生:“这位公子,进来吧。”

    叶君生不疾不徐迈步而入,一边从书筪内取出三幅字来,摆放在书案上。

    吴掌柜没有第一时间看字,却是先仔细打量了他一番,很快心目中就得出了一些印象。

    问道:“这三幅字,是你写的,还是?”

    来店铺卖字的,不外乎两类,一种是自创,一种是祖传,以及通过别的渠道获得的老字画。

    毫无疑问,第二种的货色水平相对要高出一截。毕竟自己写的字,假如质量不错,闯出了名头,哪里还需要屈尊将作品卖到字画店里来?

    “是我自己写的。”

    听到叶君生的回答,吴掌柜微微露出一丝失望之色,但很快就抹去:这般卖字的书生,同样见得多了。甚至可以说,前来卖字的,十人当中起码有八人都归属此类。

    书生攻读诗书,往往没有别的营生手段,在考取功名之前,若果家境不济的,只得通过卖字画作品来赚钱,藉此补贴家用,维持生计。而卖字,亦可划分成几个档次,最低等的,无异为街头摆卖,收入寥寥;稍微高一些的,就是将作品放在字画店里头寄卖,或者直接卖断

    卖字的更高档次,就是卖出了名声,成为书法家之类,价格自然水涨船高。无奈成名不易,千百人中难寻一个。

    吴掌柜伸手捋一捋胡须,斯条慢理道:“本店不轻易收字画的,就算寄卖,都有一定的规矩。”

    叶君生微笑道:“小子自然知晓,还请先生看一看,如果入不得眼,自不敢强求。”

    吴掌柜干咳一声,听叶君生的口音,当为外地人,年纪又十分稚嫩,能写得甚么好字来。不过还得按章程办事,那就权宜瞧一瞧,然后打发他走吧。

    想着,伸手拿过一幅字来,打开来看。。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199章 不成(第三更)() 
(今天第三更奉上,只求订阅!)

    吴掌柜的手指枯瘦而纤长,在打开卷轴的时候,双眼习惯性地眯了眯,要看得更加清楚些。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纸上两行大字,行书,笔走龙蛇,绵延而下。看上去,颇有些一气呵成的淋漓气势。

    这两句诗源自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七绝,乃是名句,用作书法之上,相得益彰,可以加分不少。殊不知叶君生此番用法,却是偷懒了。最起码,比起他之前的做法,诸如那糊涂帖,相比之下,无疑偷工减料了。

    而最大的差别,自然属于留白处的章印。

    这三幅字,叶君生所用印章便是李逸风所赠送的那方鸡血石印章,铭刻着“彭城叶丰”四字。

    “彭城叶丰?”

    吴掌柜念叨着,赶紧陌生得很,甚至连彭城在哪里,都有些糊涂——要知道天华朝资讯蔽塞,普通人等一辈子都未必会离开县城,更不要说到别的州府去了。再加上书籍刊行不发达,关于地理方面的知识更是贫乏得很,许多人甚至不知道国外有国,认定天华朝便是天下。

    在冀州管辖下,彭城只不过是一个小县城,名不经传,长居于江南的吴掌柜没有听说过,那是一点不稀奇。

    至于“叶丰”这个名字,他搜索枯肠,也无甚印象——没印象才是对的,本来便认定对方籍籍无名,倘若突然冒出一个响亮的名字来,那才见了鬼呢。

    本来吴掌柜想快速跳过署名这一点,可是端详那印章铁画银钩,笔触凛然,颇为不凡。其本身鉴赏水平说不上多高,但春来秋往,兢兢业业在店铺里服务了几十载,没吃过猪肉可也见过猪跑。用句行话说:“唯眼熟耳。”

    审阅得多了,对于字画各个细节方面都有些心得见解。现在他见到书法上的印章法度,多少瞧出些端倪来。

    此子用的印,看来不是寻常货色呀!

    算是他有眼光,那方鸡血石印章出自李逸风之手,作为诚心赠品,可谓下足了功夫,岂会差到哪里去?

    身为文人,一方印章便等于自家门面,马虎不得。叶君生用此好印,对此吴掌柜不由高看了两分,态度端正起来,然后再仔细看字。

    字,同样是好字。用笔饱满,精神,其中还有一股气息蕴含着,浑然一体,看下来,非常舒服。

    不得不说,这是吴掌柜近年来所审阅到的,少见的好字了。寻常书生前来兜售作品,书法大都中规中矩。一言以蔽之,匠气太深,工整倒是工整了,却像是印刷出来的,无甚艺术造诣,价值不高。

    叶君生这一幅字不同,颇有些独树一帜的味道,很耐看。

    端详了一会,吴掌柜按耐不住又去看其他两副,观摩完后,脑子里迅速计算着,有了分寸。

    一盏茶时间后,他放下字,沉吟问道:“叶公子,不知你这三幅字要价几何呢?”

    “一百文一幅。”

    叶君生的回答很干脆。

    这个价码比起以前独酌斋时期,降落了许多。关键在于非常时刻,非常作法,没必要斤斤计较。又或者说昔日的售价,多少有些炒作的成分在里头,等于是姜太公钓鱼的摆设。

    百文一幅,才是最接近当前的真实行情——他在书法上的名望,哪怕写出了让李逸风等都惊为天人的作品,可整个大范围来看,还是过于狭隘,不具备普遍意义。

    一朝成名的事例有,可归根到底,还是要时间积累,方见底蕴本色。

    话说回来,如果叶君生能在才子竞赛上扬名,那又是另一副行情了。但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有待证明,不能混为一谈。

    “百文一幅?”

    吴掌柜露出了讶然的神色:这个价码无疑超出他的心理预期许多,难以接受。毕竟对于默默无闻的书生作品,能有五十文一幅,便算高价了:

    “叶公子,恕老朽直言,你这个价,高了。”

    说罢,眼睛又眯了起来,悠然看着叶君生:生意嘛,不外是讨价还价。在这方面,他算是老手,自问对付一介书生,该手到擒来。叶君生二十出头,能做过多少营生?

    叶君生微笑道:“抱歉,如果低于这个价,我是不会出手的。”

    吴掌柜一怔,倒没料到对方态度如斯坚定,想了想,道:“既然叶公子有如此自信,不如挂在本店内寄卖吧。”

    寄卖,店铺只是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但几乎不用担当任何的风险,能卖出去就能赚,卖不出去,也是卖主的问题,最多占用一些地方而已。

    闻言,叶君生摇摇头:“那我还是去别家问问吧。”这话更是坚决,等于主动告辞了。

    吴掌柜不愧是老油条,很灵敏就嗅出了其中的门道:要么叶君生自信满满;要么就是他手头拮据,等钱用,才不选择寄卖形式,皆因等不起了

    仔细掂量,还是后者的可能性高些。

    有戏!

    此原因本身便可作为一个砍价的切入点,依照过往经验,简直无往不利。他干咳一声,正准备开口,提出一个大概“五十文钱”的出价时,不曾想却见到叶君生在动手收拾字帖了。

    看态势,端是没有丝毫还价的余地呀。

    一股莫名恼意泼辣辣涌起,吴掌柜也不出价了,恢复淡然的神色,道:“既然如此,那叶公子且去别家问问吧。莫怪老朽说话不中听,我在这细柳巷做了几十年,阅人无数,经手的字画更是数不胜数。百文一幅字的行情,哪怕问遍此地,只怕都没人敢要的。”

    买下来,出不得手,那就是砸手里头了。蚀本的话,负责的掌柜责无旁贷,轻则被东家训斥,重者还会打了饭碗。故而都要谨慎操作,力争压下收购的价格来才行。

    叶君生卷好三幅字,放回书筪内,朝吴掌柜一拱手:“劳烦老先生了,告辞。”信步走了出去。

    身后吴掌柜一耸肩,喃喃道:“一年到头,总会许多心比天高的年轻人,高不成低不就,可最后呢,始终是四处碰壁,彷徨无计罢了,可惜呀。”

    这话说得虽然低,可走出不远的叶君生还是听见了,脚步略一停滞,但终是没有再回头。

    ——有些选择,既然有自信,就该义无反顾地往前走下去。只要还有路,便还有希望。。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200章 卖出(元宵节快乐)() 
“嗯?你说他去到细柳巷各家字画店铺里卖字?”

    茶楼上,古问道问回报的下人。

    “是的,公子。”

    古问道顿时露出一抹玩味的笑意:“结果如何?”

    那下人笑道:“处处碰壁活该,他居然敢开价百文一幅字,又死不肯少些,哪里会有人要?”

    百文一幅字,何况是小幅,价码委实高了。又不是什么名家,连有些名气的新秀都算不上,狮子开大口,这人脑子果然有病。

    楞病!

    也难怪,天下读书人多矣,而读死书者为数不少,缺根筋,不懂权衡变通,注定是潦倒落魄的下场。

    再联想到叶氏兄妹的境况,尽皆有了答案。

    至此,对于叶君生的底细,古问道自问摸得差不多了,叹息一声,心里却是为了叶君眉而感到不值,跟在这么一个哥哥身边,颠肺流离,如何能有好日子过?不行,这等妙人儿,本公子既有缘遇见,定然要救之脱离苦海哼,等到你没饭吃了,就不相信还不低头

    有了分寸,吩咐下人继续跟踪叶君生,最好能摸清对方在哪里落脚。而雅间这边,自然继续与友人们高谈阔论,指点江山。

    议论的热点,离不开年后举行的才子竞赛。其中对于流传影响甚广的盘口名单更是谈论热烈。

    据可靠消息,此盘口乃是江南数家实力浑厚的商贾巨富联合开出来的,其中甚至有西门家的参与,只不过那西门二公子没有掺和个中事务罢了。

    参加竞赛的各地才俊犹如过江之鲫,但能蒙受青睐,上得前列榜单者,区区十五人而已。后面还有一份比较详尽的数据,囊括百余人,但明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