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包治百病-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算是。你什么时候有空,我给你送过去。”

    他这样的男人,姜一不介意多见几面。

    “嗯,稍微等我下,让我看看时间。”

    姜一打开邮箱同步日历,密密麻麻各种颜色。明天倒是有个空档,但她不想显得太急迫。手指向右滑到下周,终于寻找出一个合适的空隙。

    她抬起头,正准备回复,猛然捕捉到马路对面从瑞欧百货走出来的挺拔身型。他手里提着两个的袋子,另一只手正拿着手机通话。

    姜一立刻背过身去,打开手机照相功能,切换成自拍模式,当镜子来照。她拨了拨头发,确定自己状态依旧完美,这才再度转过身,靠近听筒:“你在芮欧百货?”

    她话说出口,就见对街的男人四下张望,车流、人流,阻挡在他们之间,或快速或缓慢地通过。电话那头的人并没把“你在哪儿”问出口,短暂的空白,他的视线与她对上。

    姜一好像在他的眼里看见了霓虹,晶亮的,璀璨的。

    “我过来。”他说。

    春寒料峭,他穿了件夹克,面料单薄,可却被他的骨架和肌肉撑出一种精炼感。没版型的休闲裤都不能折损他的长腿,比例恰到好处,趋近完美。

    至于相貌,非常端正,非常对称。剑眉星目,下巴、鼻梁、眉骨,线条利落干净,毫无阴柔之气。走路步子利落,简直是行走着的男性荷尔蒙。

    姜一的目光钉在他身上,两周前的春/梦在脑海中浮现,她竟觉得自己的脸有点烧。

    就在这当口,赵正已经站定在她面前。

    “你好。”他中规中矩地打了个招呼。

    姜一清了清嗓子,恢复一贯的笑颜:“真巧。”

    “确实。”

    姜一以为,长相到他这样等级的套路应该很深,所以她等着他继续起话题。

    然后,竟然就没有然后了。

    他就这么直挺挺在她面前站着,看着她。姜一寻思,这是要她开口的意思咯?得,看在他言而有信的份上,姜一允许他被动一点,骄傲一点。

    “既然都碰上了,找个地方坐坐?”姜一说。

    “好。”

    “有推荐的地方么?”

    “随你。”

    好像还真不是个话多的,姜一对此挺有好感。她周遭太多会说话的舌头,包括她自己,巧言如簧。

    芮欧百货一层有个西餐厅,姜一领着赵正进去。

    落座,姜一问:“喝什么?”

    “水。”

    姜一皱眉:“!it'!(拜托!这是周五的晚上!)”

    “你要喝酒?”

    “当然。”姜一笑着,朝服务生招手。

    “给我一杯玛格丽特。”她冲赵正勾起半边唇角,“你要什么?”

    “一杯古典。”

    ,姜一兀自点头,他看上去确实也挺老派。

    服务生走后,赵正将鞋盒从袋子里取出,摆在桌子的空处,直奔主题。

    “不好意思,过了这么久才联系你。专柜那边花了些时间。”他将两个鞋盒依次打开,姜一却看到两双陌生的鞋。

    “他们说鞋子没法修,又是以前的款式,没有新的库存。我只好让他们帮忙找了两款类似的,今天才拿到。”

    姜一看着面前两双款式七八分相似都美得不可方物的高跟鞋,愣住。

    她没想到被突如其然砸了一脸人民币,这两双鞋国内专柜加起来怎么也得小一万。

    “赵先生,我这人不贪心。这两双鞋我怕是不敢收。”她笑眯眯的,但眼睛里又聚起那股子杀气。

    赵正似是想措辞,沉默了片刻才开口:“你别误会。纯粹不知道这两双有什么差别,就都拿来了。既然是道歉,我觉得应该要有诚意。”

    没波澜的语气,平淡的陈述。姜一在他脸上真没找到半点油嘴滑舌的味道。

    “那我也不能收下,不是我的作风。”姜一语气软下来,手指点着下巴,转而道,“你还是拿去送给女朋友,或者姐姐妹妹,都行。”

    “没有别人。”他回答得不假思索,一本正经,“就你。”

    姜一右边眉毛挑起。

    “您的玛格丽特。”服务生出现的点刚刚好,“您的古典鸡尾酒。”

    “谢谢。”几乎是同时开口。

    姜一笑靠向椅背,拿起酒杯:“cheers。”

    赵正与她碰杯。

    他垂眉沉默地喝酒,不看她。

    “你刚才怎么认出我的?”姜一问,“我和上次的打扮差别很大。”

    “你好看,打眼。”又是毫无犹豫且一本正经的回答。

    姜一敢说什么胡扯的人都见过,唯独没见过夸人夸得像他这样硬邦邦的。

    他这走心的模样,让姜一直想走肾。啊,真想把他生吞活剥了。

    “你夜跑装备挺专业的。”不知道是不是感受到姜一有点灼热的目光,赵正主动另起话题。

    姜一点头:“做事要不不做,要不就做到极致。”

    “你有固定的跑步时间吗?”

    “我们乙方公司,很难有固定时间。我如果不出差或加班不是太晚,早上会六点出门跑步。夜跑,就看心情了。”

    “那你今天什么心情?”

    “酒杯在手,美男在侧。”姜一抿了下酒杯边缘的盐,对赵正笑:“当然是:好心情。”

    赵正一口酒呛在喉咙里,烈得很。

第四章() 
4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要迎难而上

    姜一这周末过得和平时一样很充实,写自己公众号的稿子、兼职翻译了两篇外媒文章,以及,去医院。过完周末,她的工资卡里又只剩下个零头。

    口袋空空,她心情自然差。姜一躺倒在单人床上,眼角是柜子上那两个码在一起的鞋盒。

    姜一对自己周五晚上的表现打九十九分,少一分是怕自己骄傲。面对她都没折腰,撩也撩得恰到好处,得体得自己都要动容。结果呢?赵正陪她走到家附近,分别时连个微信都没说要加。

    这就算了,姜一到最后都坚持不收那两双鞋。这真不是她多刚正不阿,坚持原则,而是想留在他那里让他有个念想,也让她自己有个话头。怎奈何,周六出门,她就被警卫大叔拦住:“你是姜一吧。有人给你留了东西。”她一瞧,嘿,他把鞋留这儿了。

    还真是结结实实地撞上块钢板。

    姜一在床上打了个滚,舒了一口气。她可不是这么容易气馁的人。

    有句老话说的好:“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这句话都是姜一的信条。

    她既生来就选择了困难模式,就非得去搏个自我价值出来。有人说她好胜,她乐得不行,讲得世上有人好输似的。

    打开鞋盒,姜一取出高跟鞋,笑。权当他送了她两副好装备吧。

    撩汉子这种事,急不来。

    周一大雨磅礴,姜一套鞋雨衣全副武装地到公司,她在办公室会备着几套衣服和鞋包,以备不时之需。每周一都有一个早会,姜一总会提前半个小时到,整理好接下去一周的任务,按轻重缓急排列好。这天她刚坐定,就被总监捉住,说明天要去趟北京出差,有个客户会面,正好也约几个北京主要时尚媒体见一见。

    早九点的飞机,北京住一晚,第二天晚九点回来。这样的短途出差,姜一司空见惯了。头两年身体还会抗议,偶尔来个头晕感冒。这两年已经练就了“说走咱就走”的本领,飞机当的士坐。

    这种生活节奏,让姜一很难维系一段稳定的感情,当然,姜一本来也不太想绑住自己。感情是两个人的,免不了互相退让迁就,花费大量的时间。姜一没时间。

    走心,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

    而姜一,连和一个利益不相关的人去解释公关是什么都觉得多余。

    真正在北京市区,其实也就一个白天一个晚上的时间。和客户会面结束,坐车到咖啡馆,和媒体喝咖啡,喝到饱,接着和另一家媒体吃晚饭。晚饭结束,回酒店开电脑处理日常邮件。第二天白天又是一轮咖啡会面,一直到晚上。

    要说和媒体聊些什么,无非是之后编辑内容都有哪些,有什么合作机会。混个脸熟,让以后有合适的杂志选题多考虑考虑自家品牌。说简单了,就是建立关系。可这行的关系多实在呢?大多不过是相互需要,真正深交的,不过寥寥。

    想在大陆立足的品牌千千万,一本杂志首先要照顾广告客户,剩下那些版面,这千千万万的品牌分,哪里分得过来?很多甲方客户都带着甲方思维,觉得自己的品牌最了不起,自己推出的新系列最独特好看,媒体怎么会不喜欢?媒体不给版面,就是你们乙方有问题。作为乙方听到这种论调表面笑呵呵,一副客户说什么都是对的模样,背过身去白眼都能翻到天灵盖。不投广告不做活动,光凭内容,出个单品推荐或发个资讯那都是看得起你,还想要大版面,除非角度内容真的足够独特,不然的话,呵呵。

    总之a面b面,各有各的难处。所以,把方方面面都打点妥帖,品牌正面形象树立起来,媒体品牌皆大欢喜、其乐融融,就是公关的重要工作。

    出差回来,北京机场飞机延误,姜一两点才回到公寓。

    嘎吱嘎吱,夜里木质楼梯的声响更清晰,她提着旅行包,需半侧着身体上楼。晚上的这栋楼,清净得不像话。

    放下包,把脏衣服拿出来扔进洗衣机,收下干净的衣服。在狭小的卫生间卸妆洗澡吹头发。地方虽小,姜一却打理得很干净,每周都一定会抽出时间清扫角角落落。她用排时间表的严谨来整理房间。上海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浪费一平米都是罪恶。

    睡觉前,姜一打开朋友圈,给媒体老师和客户们点了圈赞,回复自己白天发的关于北京行的朋友圈下方评论,关灯睡觉。

    按照标准来说,姜一长期缺乏睡眠,一天最多睡六个小时。她根本不记得睡懒觉是什么滋味。

    这天也是,三点睡下去,六点她就爬起来,晨跑。

    雨前一晚飞机落地时已经停了,被洗刷了几天的城市清爽许多,空气新鲜。早早起床的老爷爷老奶奶已经在楼下洗刷,穿睡衣的阿姨在窗边做伸展运动,上课的学生穿着校服打着自行车铃呼啸而过。。。。。。

    姜一一路奔跑,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多,这个城市随着太阳的升起一块儿苏醒。

    从南京西路拐到愚园路,一直跑,4公里,到中山公园。姜一常在那里吃早餐,选择丰富,可以吃一个月不带重样的。

    她最喜欢的,是街角口的一家馄饨店。店面大概就十个平方,是你在上海小马路上常能看到的那种夫妻老婆店。这家店的老板是本地人,老板下馄饨,老板娘收桌子。据说店开了十多年,老板的普通话还是很差,夹杂着浓浓的上海口音。

    姜一不会说上海话,但在街市穿梭多了,自然而然就能听懂不少。总之她每次来这家店,都能听到老板娘在用上海话各种责备老板,老板也毫不示弱地还口,一来一去,叫这小地方更热闹了。这种口角看似互相嫌弃,又更像是一种羞于表达的感情,非得用冲突来表现。

    当然,姜一喜欢这里不是为了看吵架。老板的馄饨便宜好吃,馅料加得一点都不小气。

    大锅边上摆着个铁罐子,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