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府内院之事,该明白的也都大概明白了吗?”
常润之点头道:“有赖太太教我,都差不多明白了。”
小韩氏便点了点头,装作平常一般无二的样子道:“嫁妆已经整理的妥当了,点过数后,嫁妆单子就会交上来,到时候我们再看看有什么要补充的。哦对了,陪嫁的人上,过两天我叫他们过来一起让你看看,你再挑挑。”
常润之自然是毫无异议,小韩氏见她没有意见,这话提得便也更轻松些:“你身边儿备着的人,姚黄魏紫今后嫁了人是要再回来你身边当管事妈妈的,另外你看要不要再找个年纪大点儿的嬷嬷过去?毕竟你年纪轻,九皇子府也没个年老嬷嬷镇着内院。还有就是备着给九皇子的人,你也要掌掌眼,找那好拿捏的,免得将来制不住她们。”
常润之面上一顿,心里觉得有些出乎意料,却又觉得这是理所应当。
她静默片刻才道:“太太说的是……备给九皇子暖床的人?”
小韩氏点点头,见她面上表情平静,心里便安定了些。(。)》
第九十四章 陪嫁()
“从前你嫁方家,我想当然觉得那方家家贫,能和咱们侯府结亲,虽然是咱们提的婚事,但说到底是他们高攀,所以当时也没想着要立马就给你备两个伺候那方朔彰a咱们侯府凭什么嫁女儿给他,还附带送他两个暖床丫鬟?”
想起当时的小心思,小韩氏叹了声:“倒没想到他不过半年就纳了妾。”
常润之低着头,心说即便她给了方朔彰两个通房,等苏芫眉上了京,方朔彰也会纳这个妾的。
所以她觉得,纳不纳妾,和会不会去睡通房,其实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
不是给了通房他就不纳妾,也不是他纳了妾就不会有通房。
有的男人花心,侍妾通房一屋子仍嫌不够。
而有的男人专一,压根不会去想什么侍妾通房。
“……九皇子和方朔彰到底身份不一样,他天家骨肉的身份摆在那儿,后院人数少不了。说不定后宫的娘娘、其他的王爷兄弟等九皇子成亲后,都会给九皇子添点人。甚至圣上心血来潮了,也赏人给九皇子也尤未可知。咱们备着两个姿色一般,老实本分伺候九皇子的人,也免得到时你自乱阵脚。”
小韩氏喝了口茶,见常润之愣着神,不由道:“润之,你是怎么想的?”
常润之“啊”了一声,茫然地抬头看向小韩氏。
小韩氏便叹道:“我之前说的,你听进去了没?”
常润之抱歉地笑笑:“对不起母亲,我走神儿了,后面的没听。”
小韩氏便嗔了她一眼。
常润之忙道:“不过母亲的意思我明白了,就是希望能挑两个老实的跟我嫁过去,伺候九皇子。”
小韩氏颔首:“你每月小日子的那几天,总要有人代替你伺候九皇子吧?若是你有身孕,怀胎十月也得要人代替你伺候九皇子。备着这样的人,你也安心些,到底不是外头那些莺莺燕燕。”
常润之知道小韩氏考虑的问题很现实,这都是为了她好。所以她也说不出半句拒绝的话来。
要是拒绝了,以她对小韩氏的理解,小韩氏更多的是会担心她将来真的失了宠,被旁的女人挤到一边儿吧。
所以常润之道:“那就请母亲做主,帮女儿掌眼决定吧,女儿年轻,没挑过这样的人,母亲挑的我也放心。”
小韩氏是有眼光的,不然也不会挑了这些年从没有给她添过堵的岳氏。
听她的话小韩氏倒是安心,可一见她脸上淡淡的表情便有些嘀咕:这孩子该不会没把她说的话放在心上,说这话不过是敷衍她吧?
小韩氏猜得一半一半。
常润之的确没把小韩氏说让她备通房丫鬟的话放在心上,原因很简单,她相信刘桐。
至于敷衍,却是不会的。
对常润之来说,这一世的亲人,她都很珍惜。哪怕是小韩氏这个与她没有血缘关系的人。
她会遵照小韩氏的意见,接受她的好意,带着两个预备役通房丫鬟嫁去九皇子府。
但到底九皇子睡不睡她们,那却是小韩氏插不了手的。
哪怕将来见九皇子对她们没兴趣,小韩氏忧虑了还想再挑人送给她备着,常润之也会欣然接受下来。
无他,让小韩氏安心而已。
常润之不会对小韩氏说,自己会和刘桐一生一世一双人。
即便大魏风气开放,气象万千,这种想法也是不常见的,何况刘桐还是皇子。这样的想法说出来,除了她那个以她为中心的姨娘外,其他人怕是都要以为她疯了吧?
她没有要在古代特立独行的想法,她只需要暗地里坚持自己的原则便行了。
天色晚了,常润之笑眯眯地同小韩氏告辞,回了自己的住处。
接下来几天,小韩氏暗地里观察着,觉得常润之的确是没有什么变化,她那有点儿嘀咕的心方才渐渐安稳了下来。
很快,小韩氏便点了常润之出嫁时的陪嫁人员,在小韩氏的院儿中一列列排开。
这当中有一部分,是给常润之陪嫁的铺子庄子上的掌柜和庄头、管事,除了几个主营女子生意的女掌柜外,其他的几乎都是中年男子。
这一些人并不会伺候常润之什么,不过是替常润之理财的。其中有些签的也不是身契,算不上下人,所以常润之对他们也很礼待。
另一部分便是会跟着她去九皇子伺候她的人了。
这些人里多数都是女子。从嬷嬷到丫鬟,各个年龄段的都有些。
少数的是些家丁长随,其中有一些与那些陪嫁女子是夫妻、母子、父女、舅甥的关系。除此之外,边上单独站出来一列、穿着相对精致些的,是帮常润之与她庄铺上的掌柜庄头接洽的管事。
常润之一一见了,记了个面熟,小韩氏便点了两个出来:“盼夏、寻冬,出来见过三姑娘。”
立马便有两个长相清秀的小姑娘站了出来。
常润之定睛一看,这两个姑娘身量还未长齐,估计也就十三四岁的样子。虽然脸还没有彻底长开,但从现在的底子看,等她们长到十六七岁,相貌上也就能说得上一个温婉清秀了。
两个小姑娘垂着头站到了小韩氏和喜常润之的面前,一个含着胸,微微缩着头;另一个双手相交在腹前,无意识地互相搅动着。
常润之心里明白这是小韩氏选的陪嫁通房,却也不由失笑。
“母亲,这两个孩子未免胆子太小了吧?”
小韩氏点点头:“就是瞧着她们胆儿小,才选了她们俩。你出嫁日子在即,让她们就先按着小丫鬟的规矩学。等你嫁进皇子府,再让你身边儿的姚黄多调|教调|教,过个两三年的,想必她们的性子也会好些了。”
常润之迟疑了下,方才凑近小韩氏身边,轻声道:“母亲,她们会不会太小了?”
小韩氏回道:“不小,你这新婚过去,少说也要先拘着九皇子的心在你这儿两三年吧。两三年后她们十六七,刚好差不多。退一步说,就算九皇子在你进门不久就宠了她们,这两三年碍着她们年纪小,也不会让她们有孕的。宫里有这样的手段,你也不用担心,你大姐回来会教你的。”
常润之点点头,瞧着那两个紧张惶恐多过欣喜的女孩子,在心里默默叹了口气。
。。。
第九十五章 风起()
转眼便到了a
常润之早在冬月初便停止了每日的瞎忙活,小韩氏让她趁着这剩下的一个月时间里,好好养养身体。
常润之也期盼着能以最好的状态出嫁,所以乖乖地听从了小韩氏的吩咐,开始了名副其实的养猪生活。
每日辰时中才起来,吃了一顿营养丰盛的早餐,去给老太太和小韩氏请了安后,便回来继续宅着。
她的院子也有一处活水凉亭,夏天的时候临近抱厦的凉亭是一个很好的避暑之地,这会儿天气凉,常润之让人放了毛毡帘子挡风,上面露一部分透光,亭里搁上炭炉取暖,每日早上便在这儿做瑜伽。
最开始的时候她这举动简直让姚黄和魏紫惊呆了,在常润之的解释下,她们也半信半疑。
好在经过几日时间的适应,姚黄和魏紫还是接受了她这样另类的“锻炼”方式。
那些动作说起来怪异,可看上去却很舒展,让人宁心静气的,渐渐的,常润之在练瑜伽的时候,姚黄和魏紫也会参与进来,学着做一点儿看起来简单些且不显得怪模怪样的动作。
常润之为此还让姚黄给她做了两套轮换的贴身衣服,免得做瑜伽时动作碍于衣裳而做得不到位。
凉亭这个地方通风通光,但到底是到了冬日,即便有暖炉也冷得不行。好在练瑜伽时吐纳呼吸,保持瑜伽动作的平衡也颇为费劲儿,一场瑜伽练下来,常润之还是浑身热乎乎的,鬓角沾着汗水,脸蛋红扑扑,瞧着就健康。
连最近每两日来给她号一次脉的太医都说,她这气色,瞧着是越来越好了。
小韩氏欣喜,顺便还问了太医常润之身体的情况。
“您也知道,我这闺女气血内亏,也不知道补没补回来……她的情况您也了解,再过不久就要成皇家媳妇儿了,您看她这孕育子嗣上……”
太医捋着美髯,微笑着对目露关切的小韩氏道:“侯夫人不用担心,贵府三姑娘虽然早前伤了身子,但近一年时间里,已经养回来了不少。那些补气血的药材,三姑娘也吃了很多。如今比起那些健壮妇人来说,身子是差了些许,但也不至于太弱不禁风。至于孕育子嗣的事儿……”
小韩氏的眼神更加专注。
太医笑道:“三姑娘有些宫寒,得继续调理下来。老夫瞧着,孕育子嗣虽然比寻常人要艰难点儿,但缘分到了,那也是没什么问题的。不过就是需要三姑娘往后继续注意着些,别再亏着身子了。”
小韩氏听了太医的话顿时如释重负,连连感谢着,让玉瑾包了个大红包,亲自松送了太医一程。
小韩氏等不及便将这喜事儿告诉了岳氏,岳氏忙念着阿弥陀佛,念着念着竟然抹了泪。
小韩氏宽慰她道:“润之身子没问题,你就别多想其他了。”
岳氏点点头,道:“多谢太太替润之调理身子……”
“你这说什么话,我也是她母亲,哪有不疼她的?”小韩氏拍拍岳氏的手:“润之还有不到一个月便要出嫁了,你多陪陪她,让她和你多说说话。”
岳氏感激地答应下来。
常润之过得悠闲自在,反观刘桐,婚期将近,他却成了旋转的陀螺,忙个不停。
自从瑞王开始在户部做事,因为有元武帝在背后支持,户部的官员都不敢对他太过敷衍。度过最开始的那一段艰难后,瑞王办事的效率提高了些上来。
铁面王爷的名号不是白叫的,瑞王眼里容不得沙子。
不触及到差事的时候,他很好说话。但一旦触及到差事,难得有人能够在他锐利的视线下全身而退。
因为瑞王还是个闲散王爷时,他结交了许多的民间朋友,这里面不乏几多奇人。有时候瑞王办案子,便会拜托这些民间朋友帮忙,往往比当值的官员办得还要事半功倍些。
瑞王的处事能力开始崭露头角。
等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