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继妻-第1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能走的路,都已经走了,劫囚是他们如今保命的唯一出路。

    甚至前慎郡王妃还曾携儿带女的,到他郡王府府门前跪着求情。

    那是在半个月前,前慎郡王妃沈氏仗着和常润之曾有那么一层主仆渊源,所以前来求见。

    如今他们已是庶人,所以要见当朝的达官显贵家眷并不容易,前慎郡王妃只能用当街下跪的方式,逼迫常润之见她。

    遣人来劝劝不走,常润之只能让人将她请进王府。

    沈氏看着这新修葺一新过的新郡王府,只觉鼻酸。

    曾几何时,她贵为太子妃,何曾将这样的富贵放在眼里过?

    可如今,丈夫倒了,娘家跟着倒了,树倒猢狲散,一夕之间,她一无所有。儿子还年还不能成为她的依靠,长女嫁了人,女婿家原本对她还毕恭毕敬,可现在却怎么看她不顺眼,若不是生了儿子,长女怕是在那个家都要被逼死了。次女婚事正在谈的时候出了事,到如今也还没能出嫁,更别说袅袅婷婷初长成的小女儿

    沈氏一想到自己如今的处境,就觉得心酸难过。

    她知道丈夫半个月后就要行刑了,男人家的事,她不知晓,她只能尽自己所能,再努一把力。

    丈夫虽然千不好万不好,却是和她少年结发的人啊她做不到眼睁睁看着他赴刑场,一刀下去,一命呜呼。

    常润之让人请了她坐,视线先是落到了她两个女儿身上。

    两个女孩儿一个已是大姑娘,一个正是豆蔻年纪,如鲜花一般动人。她们的容貌都很出色,曾经也是天之骄女,可现在,她们却只能衣着布衣,忐忑地站在她们母亲身后。

    至于前慎郡王嫡子,被先帝亲赐名、后又亲封为显郡王的刘郇,则面露傲慢,脸上隐隐带着些许戾气。

    常润之收回目光,叫人上茶。

    沈氏拘谨地坐着,见常润之没有先开口的打算,只能厚着脸皮道“郡王妃,我民妇今日来,是想求问郡王妃民妇夫君的案子,真的没有转圜余地了吗?他、他好歹有皇家血脉,能否,能否饶他一命?”

    “有国法处置,不可徇私。”常润之轻声道“夫人,此事,我帮不了你。”

    沈氏并未放弃,仍在苦苦劝说“他如今已是废人了,听说在牢里边儿,整个人都疯了,死与不死,又有什么关系呢?民妇保证,他若能活下来,一定从此拘束着他,再不让他惹麻烦郡王妃,民妇求求你了”

    常润之定定看了会儿沈氏,方才开口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郡王妃”

    “这世道,有些事不是你知错,就还有改正的机会的。”常润之道“你说他若能活下来,你便从此拘束着他这话为何你早前不拿来提醒自己?他还是太子时,你贵为太子妃,他的嫡妻,在他行为失当的时候,你可有加以劝说?在他做出种种不符合自己储君身份的时候,你可有拦着?更是在他意欲逼供篡位的时候,你可有以死相逼,不让他铸下如此大错?你都没有吧。”

    常润之叹道“别告诉我他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瞒着你,你一点儿都不知道。你是他名正言顺的妻子,他所做的事,危及全家老小性命,你又不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蠢人,如何没有收到哪怕一丁点儿风声?对他,你没有阻拦,对宫中,你也没有提前预警,怀揣的,也不过是想着若是真的成功了,你便是一国之母这样的想法。我没有说错吧?”

    常润之清亮亮的眼睛看着沈氏,在她这样的注目下,沈氏觉得自己有些无地自容。

    常润之轻声道“既然如此,如今你又有什么理由,来这儿劝说,想要饶他一命呢?我反过来问你,若今日,他逼宫篡位成功,登上帝位,要处死与他意见相左的亲兄弟,我来求你救命,你会救吗?”

    沈氏喃喃“我”

    “你当然不会,因为你怕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常润之道“但换做是他,恐怕不会只斩区区三个人。当初的瑞王,怕是全家都逃不过一个死字。当今皇上以律法治国,毫无偏私,因此你们才能侥幸得命。”

    常润之隐晦地道“夫人,你得知足惜福。”

    沈氏知道常润之不会帮她,当即泪流满面“我有什么办法?我有什么办法!嫁鸡随鸡,他就是这么个人,我能拦得住他什么?他又不像祝王,肯听自己妻子的话,说离京就离京了,好歹躲过这么场祸事。他要赌一把,我有什么办法?”

    常润之心平气和地道“你扪心自问,在他失势之后,你可有劝他收手,让他安稳守着郡王爵位度日?说明白点,你们夫妻都是巴望着权势的人,自己活得不明白,何苦去怨恨旁人活得不糊涂。”

    祝王妃是个通透人,看明白了慎郡王将会有的行动,所以早早就哄着祝王离开了,免得祝王被慎郡王当枪使,首当其冲被人一锅端。

    明白人和不明白人的活法,的确是不一样的。

    沈氏愣了愣,喃喃道“可他不肯听我的啊,他说,老五当了皇帝,一定不会放过他的”

    “所以他就兵行险招,甚至不为他一家老小留条后路?他不为自己留后路,那你呢?你怎么也不为自己和儿女们留条后路?若不是以国法治罪,你们如今也得待在大牢之中。”

    常润之无奈,话题怎么又转回来了。

    她道“何况,你可有给过他正确的分析和选择?可有在劝说不了的情况下,做点儿什么?”

    常润之看了看一旁惊惶的两个侄女,还有那显然那已被养得有点儿歪了的显郡王,叹息一声,道“都说相夫教子,夫人,男人你没有辅助好,孩子,你可别把他教导错了。你也别忘了,除了丈夫,你还是你女儿和儿子的娘。”。

第三百三十二章 肃然() 
午时将至,秋风萧瑟,卷起地面些许枯黄落叶。

    死囚已经被押解上了刑场,衣着囚服的三人显得并不那么邋遢。

    按理说,皇家亲贵,哪怕是犯了死罪,也该一根白绫或者一杯毒酒来了却性命,这般当着全天下人斩首的情形,实在有些诡异。

    除非是满门问斩,否则对皇家自家亲戚下手诛杀,又何必闹得沸沸扬扬的?

    偏偏泰昌帝不顾脸面,就照着国法判,也不给皇家留一块遮羞布。

    监斩官见三个死囚颇有些蠢蠢欲动的姿态,躬身问道“荣郡王,可以开斩了吗?”

    刘桐望了望日头“还没到时候呢,按规矩办。”

    监斩官只能点点头。

    眼瞧着时辰越来越近,却还是没有一点儿劫囚的动静。

    越是平静,监斩官心里就越忐忑。

    反观刘桐,却是一副镇定自若的模样。

    监斩官留心着刘桐的动静,忽然听到他喃喃道“这都要死了,劫囚的人不来倒也罢了,连妻子爱妾,儿女家人都不来送你们这最后一程,真是有些遗憾呐。瞧瞧,忙活这么些年,得到点儿什么?”

    监斩官忙收回耳朵,不敢再听。

    “午时已到,行刑!”

    监斩官下了斩令,刽子手抬起斩刀,三人期盼中的“刀下留人”并没有出现。

    一个呼吸间,三颗人头就这么落了下来。隐约可见其中一颗人头的面部,还留有丝丝泪痕。

    至于是谁哭了,倒也不用在乎。

    刘桐起身,看了眼围观的百姓,眼尖地看到前太子妃泣不成声的身影,在对上他的视线后,忙忙地擦去眼泪,避开了他的注目。

    过后不久,有人来给前慎郡王收了尸,前祁王、礼王的尸首却等了好久,方才来人收。

    那会儿,刘桐已经回了宫。

    守在刑场的人前来禀报,前祁王的尸首由其母舅家收走。而前礼王的尸首,却由其嫡子收走了。

    泰昌帝摆了摆手,示意知道了,待人走后,他却叹了一声。

    刘桐不解,问道“皇兄为何叹息?”

    泰昌帝道“只是觉得天意弄人罢了。祁王与其妻虽只是面上情,到好歹也是相敬如宾,收尸之事,咱们这位素来重规矩的二嫂,却把她薛家那薛氏闺训给忘在脑后了,连给丈夫收尸都不肯。反倒是礼王,向来与嫡妻不合,宠妾灭妻的,甚至还几番对嫡子恶语相向,没想到到头来,给他收尸的,却是他这个一向不疼不宠的儿子。你说是不是有些讽刺?”

    刘桐静默片刻,点点头道“皇兄说得是。”

    泰昌帝道“说起来,礼王的嫡子,今年也有十五六了吧?以前在国子监的时候,学问如何?”

    刘桐想了想道“这个臣弟倒是没有留意过,这位侄儿从前礼王妃看护得紧,也很少在叔伯面前露面。”

    “嗯,礼王府侧妃把持后院,三嫂看的紧些也正常。能护着他长大,也实属不易了。”

    泰昌帝想了想,道“这是个孝顺孩子,朕抽空了让人问问,若是他有点儿本事,就给他寻条出路。”

    刘桐讶异“皇兄不怕他因为他父亲之事”

    “一个孩子,懂什么。”泰昌帝道“罪不及子女,他好歹是朕的侄儿。除非他对朕心怀恶意,否则便是提携他一把,又有何难?”

    刘桐心里由衷地对泰昌帝肃然起敬。

    “行了,慎郡王身死,这些皇族家事的,总可以放一边儿去了。”泰昌帝道“接下来,是该把心思转移到治国上来了。”

    刘桐颔首应是,心里却仍旧有个疑惑。

    “怎么了?”泰昌帝看他面露犹豫,不由问道。

    刘桐道“臣弟只是想起,前慎郡王曾经几番强调他有遗旨之事不知道那份遗旨是否存在。若真的存在的话,留着总归是一个隐患。”

    泰昌帝笑了笑道“是有那么一份遗旨。”

    刘桐顿时惊讶地道“皇兄如何得知?”

    “从刑部大牢出来以后,朕便寻了何旦来问。何旦虽然是先帝贴身内侍,但也不是时时刻刻都跟在先帝身边的,有些事他也不大想得起来。后来朕寻着蛛丝马迹,倒是寻着一个突破口何旦说,静太妃曾经私底下见过先帝。”

    刘桐皱眉道“父皇留给过静太妃一封遗旨?”

    泰昌帝点头“先帝防着朕,怕朕登基之后,对慎郡王等人不利,所以,这是一份让静太妃在恰当时候拿出来,可以救他一命的遗旨。”

    刘桐顿时不解了“父皇完全可以下一道这样的明旨给皇兄,为何要辗转交给静太妃?”

    “父皇发明旨给朕,全天下便知道了,慎郡王等人仗着这道旨意,铤而走险的可能性更大,父皇当然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反效果。但留给静太妃以防万一,便是一种保障。即便慎郡王反了,他终究会因为这道旨意,保一条性命。”

    泰昌帝缓缓道“至于为什么是静太妃很简单,因为祝王身体不好,早已不能参与夺位之争。而他与朕,多多少少有些不对付。”

    泰昌帝道“静太妃的身份和地位相比起后宫其他嫔妃,是最中立,也是最合适的。她是个聪明人,得了这道旨,她便清楚地知道,让祝王支持前慎郡王造反,若是失败了,慎郡王能留条命,而祝王,可是连命都留不了。这也算是先帝给她的警告吧,正好还能分化慎郡王和祝王。”

    刘桐恍然大悟,却又疑惑道“既然这道旨意的确是存在的,那为什么静太妃没有将它拿出来?”

    “朕也寻思着,静太妃可不是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