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为皇子,放在眼里心里第一位尊的,不是他这个君父,却是瑞王。
这还不是大错?
元武帝冷哼一声,值守的小太监耳尖,忙循声看过去,低声唤道“陛下醒了?”
元武帝不好再装睡,发出声音,让小太监来伺候。
贵妃本以为元武帝听了她一番话后会对九皇子有所动作,却没想到元武帝没有任何诏令颁下。
她暗地里叹了口气,只能再想别法。
因为今年元武帝大寿,春闱多开了一科,京中人才攒动,有识之士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往年落第的学子纷纷赶来大考,瑞王这段时间忙得脚不沾地。
学子的文章批阅之后,到了瑞王手里。
瑞王捧给了元武帝看。
今年三甲,需要元武帝给钦定。
元武帝示意瑞王读给他听,瑞王便读了起来,整整读了一个下午,不知道灌了多少杯茶,喉咙估计也要冒烟了。
元武帝听罢道“得分,最高,状元。”
何旦心里想,瑞王这一下午的文章读得,白读了。
陛下这般为难瑞王,有意思吗?
瑞王倒是一点儿恼怒之色都没露,起身告退。
元武帝看上去便有些不舒坦了。
“喜怒,不形,于色。”元武帝冷哼一声。
何旦心想,喜怒不形于色才是帝王之威啊。
嘴上他当然不敢这么说,只恭维着元武帝道“陛下,今年科举,朝廷可又有诸多人才了啊。”
元武帝点点头,显然也是满意的。
学子的文章他也有听的,不过比起那些标新立异的,他更喜欢的还是中规中矩的文章。
状元的文章便是骈赋绝佳,很得他心。
金榜张贴出去后,中了进士的自然是奔走相告。
紧接着的琼林宴,元武帝也参加了。
金榜三甲出列前来拜见元武帝,三人都是青年模样,很得元武帝赞赏。
“状元。”
元武帝唤了一声,何旦便示意状元公向前一步。
何旦代替元武帝问询状元生平,状元一板一眼地答了。
何旦照着惯例,多问了一句“状元可有什么想要与陛下说的吗?”
小剧场时间
狐八月举着爪子,手捧着麦克风。
狐瑞王殿下,听说很多读者不喜欢你,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看我明亮的眼睛
瑞高冷地古为皇者,何惧不喜?惧足以。
狐我来翻译一下哈,瑞王的意思是,做皇帝的人,怕什么没有人喜欢你哟,他们怕你就行了撒!他说得真好我竟无言以对。
第二百九十九章 地动()
原本以为状元也没什么可说的了,可谁知道状元却颔首,出声道“陛下!学生认为,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继。自废太子后,陛下合该再立承嗣之人,以保江山有继。”
此言一出,周遭顿时静谧。
这状元,脑子是有问题吗?!
瑞王淡淡瞥了他一眼,眼里划过一丝讥诮。
何旦去看元武帝的反应,元武帝的情绪没有明显的起伏。
“陛下”何旦凑近元武帝,过了会儿才将元武帝的意思问了出来。
“状元属意谁为承嗣之人?”
状元拱手道“回禀陛下,学生不敢妄议。于学生而言,江山有继,便是好事。”
“照你这么说,谁都可以做那承嗣之人了?”岑王撑着一边脸,另一边脸还有未消的鞭痕,显然最近他又和岑王妃干了一仗“你既然都说了这话,你倒是提几个人选出来啊。譬如说,我怎么样?”
状元忙道“岑王殿下,学生不过提醒一句,并无代指,若是岑王殿下觉得”
“哟,我还以为在这宴上,能提出这种想法的状元,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倒没想到我还没做过自我介绍,你倒是知道我是岑王。”
岑王呵呵阴笑两声“显然你对京中王爷皇子们,都有些了解咯?那你倒是说说,你属意谁当太子啊?”
状元面上发白,这会儿额头上已隐隐冒了汗渍。
“就你这德性,还能被钦点状元?你的文章呢?我可想要拜读一下。”
状元这会儿已经想好了应对之辞,顿时道“岑王殿下,学生认识您,是因为您脸上实在明显,殿下与王妃之间的闲情逸致,学生在街头巷尾倒也听过那么一耳朵。”
岑王被说中不堪之事,倒是一点儿没有恼怒之色,做思索状道“这样啊可你还是没说,你属意谁当太子啊。”
“学生”
“你只是提醒皇室要未雨绸缪是吧?”岑王笑眯眯的,下一刻却蓦地厉声道“大胆!陛下龙体康泰,刚废了太子,正是伤心时候,你却说什么以防万一,要陛下另立皇储,你安的什么心?!”
“学生冤枉!学生不敢!”
状元立马跪下,哭天抢地道“陛下!学生对我大魏之心,天地可表,日月可鉴!陛下莫要误会学生一片赤诚之心啊!”
元武帝闭了闭眼,何旦示意几个小黄门将状元给拉了下去。
这等形象,真是玷污了状元这个头衔。
一场闹剧之后,元武帝也乏了,回宫休息去了。
本以为此事就此作罢,可谁知道,第二日早朝,得知了状元请立皇储的消息后,又有一批臣子跪地,请求元武帝立太子,稳国祚。
元武帝神情更是阴冷,何旦咳了咳润嗓子,开口替元武帝道“陛下请问各位奏请大臣,你们属意谁为太子啊?”
下边儿有说瑞王的,有说南平王的,甚至还有说废太子的。
当然,说瑞王的占多数。
这淌水,他们是想搅混了不成?
何旦看着下方跪着的臣子们,心里寻思着元武帝这会儿在想什么。
“那朕,再立,慎,郡王,何如?”
大殿上顿时鸦雀无声。
元武帝再无表态,也不去看臣子们的反应,让何旦送他回寝宫。
何旦匆忙间拉长嗓子喊了声“退朝”,群臣这才反应过来,不甚整齐地喊着“恭送陛下”。
何旦心里惴惴,一路回到寝宫后,安置好元武帝,他才忧心道“陛下方才是说真的吗?”
元武帝冷笑一声。
“看来,瑞王,钉子,没,拔干净。”
元武帝偏过头,显然没了再说下去的兴致。
因为元武帝撂下了要再立慎郡王的话,最近朝堂上大家说话都小心了不少。
非瑞王一派的大臣老是会偷偷摸摸去瞧瑞王的脸,偏生瑞王还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模样。
简直越来越“铁面”。
是啊,曾经瑞王办差办案铁面无私,得了个“铁面王爷”的称号。
如今他整个人不用办事,站那儿就让人觉得“铁面”了。
取这名儿的,还真是有先见之明啊。
因为元武帝一直没说这是玩笑话还是真的心里就这般想,臣子们一时间都不敢妄动。
就在大家猜测元武帝是不是真的起了要重立废太子为皇储的心时,与京城相隔一州的地方却发生了地动。
京城也跟着晃了好一会儿。
彼时,常润之正牵着刘景陵走路,刘景陵性子急,嚷嚷着要跑。
常润之正觉被他闹得头疼,一下子觉得脑袋晕眩,还以为是头疼并发的晕眩,没想到魏紫却突然从厨房冲了出来,面色苍白道“地龙、地龙翻身了!”
常润之疑惑地站定,刘景陵已经抱住了她的腿,大声道“摇摇!摇摇!地摇摇!”
刘桐一手抱着刘景阳,一手抱着修明从屋里出来,面色凝重道“地龙翻身。”
地龙地震?
常润之道“刚才地下在摇地震了这是?”
刘景阳接过话道“地震,是娘说的,地壳运动吗?”
常润之点点头。
刘桐掠过妻儿的对话,神情略有不安。
“地龙翻身,父皇需要祭天祈福了。”
古人对一些自然灾害、自然现象不了解,所以将之神话化,什么天龙吐雾,地龙翻身,蛟龙嬉,黄龙蜕
地龙翻身,说的就是地震。
人们认为地下埋着龙脉,是皇家象征。地龙一旦翻身,定然是皇族所做的某个决策惹恼了地龙,又或者是皇帝犯了大错,所以地龙翻身予以警告。
常润之看向刘桐“陛下的身体,能祭天吗?”
“不能。”刘桐道“父皇若是中风瘫痪的话,只能择皇子祭天。”
顿了顿,刘桐道“父皇若是没有废太子,祭天之事,便只能交给太子。”
常润之若有所思“这么说,哪位皇子代替陛下祭天,那就说明,他极有可能是陛下属意的皇位继承人。”
刘桐点点头。
常润之忽然道“不知道这场地动,发生在哪儿。我们这儿应该是受到波及。这里不是震中。”
刘桐忧心道“希望地龙翻身没有殃及百姓性命,不然这场祭天,可说不好是好事还是坏事”
小剧场时间
狐八月举着爪子,麦克风被元武帝抢到了手里。
狐那个啥,陛下,很多读者说讨厌你,一直骂你昏君、蠢皇帝,你怎么想?
元尔等刁民!愤怒脸
狐陛下可要对这些刁民采取点儿措施?狗腿地
元阉了吧淡淡地,像小狐子一样。
狐喳泪流满面,何必提后一句。。
第三百章 善后()
地龙翻身的事,自然引发了民间百姓们的热议。
有人说是瑞王在燕北杀了太多人,杀气重,回了京才会冲撞了龙脉。
立刻便有人反驳,说瑞王回京这都多久了,龙脉要翻,早就翻了,还能等到现在?
也有人说是最近的推军令造势太大,百姓们都多有抱怨,地龙翻身是为了警告推军令的施行。推军令是瑞王提出来的,这针对的不还是瑞王吗?
还有人说,陛下登基这些年,一直就没发生过这样的事,这地动都动到京城来了,如今朝中隐隐都以瑞王为首,说不准是地龙在警告瑞王,让他不要滋生不该有的野心呢?
散布流言的人想尽办法把流言往瑞王身上引,百姓们议论纷纷,但一时也不敢妄动,都在猜测着地龙到底是因为什么事翻的身。
而元武帝,却是被这一次波及京城的地动给吓到了。
旁人或许还对地龙翻身的原因有所猜疑,但他却是立刻就想到了之前说,要再立慎郡王为太子的事。
地龙翻身,是因为他说了这个话吗?
太子事关国祚,地龙早不翻身,晚不翻身,偏偏等到他说了要再立慎郡王为太子的话后,就翻身了。
这不是对他的警示是什么?
难道上天都觉得,慎郡王不堪为太子吗?
元武帝惊疑不定,地龙翻身的隔天,他便病倒了。
瑞王正在调人对百姓做安抚工作,知道灾情最严重的是在距离京城一个州的地方,伤亡人数还在统计。值得庆幸的是,数量应该不会太大。
得知元武帝病倒,瑞王简略交代了善后事宜,便赶到元武帝跟前侍疾。
元武帝没精打采的,贵妃候在他身边,端着药碗哄他喝药。
元武帝不肯喝。
瑞王低声道“父皇,龙体要紧。”
元武帝恹恹地闭上眼睛,贵妃又在一旁劝了会儿,元武帝方才示意他愿意喝药。
喝完,元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