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氏听了,自然高兴,又问了常沐之许多有关刘桐的问题。
常沐之自然也都一一回了。
说话的时候,常润之也在一边。
她倒是想避开,老太太不让,说让她听听也有好处,免得她到时候再重复一遍。
等老太太问到有关莫氏的事情时,常沐之便有些为难。
“祖母,不是孙女儿不同你说,是这件事吧……九弟不让说,王爷也让我守口如瓶。”常沐之轻声道:“不过祖母放心,九弟对莫家,是真的不喜。不然莫家想要再嫁一个闺女给九弟的意图那么明显,九弟早就高高兴兴接下了,。”
韩氏心里有些忧虑:“可那莫家……”
说起莫家,那也不是一般的家族。
大魏如今留存的三公四侯中,三公分别为镇国公、辅国公、安国公。这辅国公,便是莫姓。
莫家是个大家族,辅国公府只是其中一支。大魏开国那段时间,莫家曾经开馆授学,客下世族门生不计其数,可谓桃李满天下,而这些学生,学成后多半都在朝廷任职。
这便是莫家的人脉和底蕴。
后来莫家“万臣之师”的名头太过响亮,引来皇帝的忌惮,遭到了打压。几十年里,莫家式微了,人才凋零,辅国公府方才站稳了脚跟。
刘桐的嫡妻莫氏,出自辅国公府三房。
这也是辅国公府最拔尖的一房了。
老太太对莫家没什么好感,觉得“文人多奸”。几年前老太太知道莫家上赶着送女儿进太子府的事,还曾经数落莫家早已丢掉了老祖宗的气节和底蕴。
“祖母这般厉害,那莫家,祖母定然是不会放在眼里的。”常沐之笑道:“我家王爷说了,老太太睿智精明,凡事有老太太安排,定然出不了岔子。”
韩氏当然知道常沐之在拍马屁,但她听着也受用,遂笑骂常沐之道:“你这小嘴可是越发甜了。”
“孙女儿冤枉,那是王爷说的原话,可不是我说的。”
常沐之腻着老太太撒了会儿娇,却听丫鬟来说,宫里来了口谕给安远侯,说是明日宫中宴请鲜卑使团,令安远侯携命妇前去。
老太太道:“知道了,该准备的,让你们太太准备着,同往年一样就行。”
宴请鲜卑使团是每一次大魏和鲜卑战后都会进行的活动,老太太已经司空见惯,不觉得稀奇了。
常沐之起身道:“祖母,我就先回去了,王府那边想必也有相同的意思,我得回去看看。”
“行,到时候在宴上,咱们祖孙再寻空说说话。”
“祖母,王爷最近身体欠安,我们还不知道会不会去呢。”常沐之轻叹一声,看了眼常润之。
瑞王说常润之的身份配不上刘桐的事情,仍旧让常沐之耿耿于怀。
一想起他认真陈述说自己说的是“客观事实”的话,常沐之就觉得心里不痛快。
润之哪儿不好了?她也是堂堂安远侯的女儿啊!
常沐之抿了抿唇,突然对韩氏道:“祖母,您要去宫里,不如带上润之好了,也让她在贵人面前露露脸。”
常沐之对韩氏眨了下眼睛,韩氏立刻明白了过来,连连笑道:“润之以前性子太腼腆,带她出去她也拘谨得厉害。现在她性子好些了,是该带她出去见见世面了。你这提议非常好。”
常润之看着那祖孙二人就这般决定了她明日的行程,不由无奈地垂头失笑。
真当她没看见她们私下里的小动作吗?
第二十章 宫宴()
一夜无梦,常润之第二日醒来后只觉得神清气爽。
姚黄魏紫伺候了她起身,给她换了衣裳。
老太太已经说了会带她进宫参加此次宫宴,昨晚上便将要穿的衣裳给送来了。
宫中规矩多,忌讳也多,在礼数上必须让人挑不出毛病才好。
姚黄在仔细检查她身上穿戴的是否有不妥之处,而魏紫则在她耳边絮叨一些宫中的事情,包括宫妃们的忌讳、宫妃们的关系,以防万一。
鲜卑使团每次来大魏京城,都会举办这样的宫宴。
群臣百官,皇族宗室,乌泱泱一大片人,光是气势就不是那二十来个使团成员所能比得了的。
元武帝借此向鲜卑展露大魏的繁荣富庶,人杰地灵。
换言之,元武帝办宫宴就为了两个字——显摆。
对元武帝来说,这是向鲜卑展示大魏国力的机会。
但对其他参加宴会的人来说,未尝不是一次比拼的机会。
就常润之自己来说,皇宫这样复杂的地方,宫宴这样复杂的场合,她是不想参与的。
人多事杂的,容易出事。
她也同老太太说了,不想去。
但老太太没同意。
常润之知道老太太的想法,也不愿意忤逆了她。
所以她现在认命地听着魏紫唠叨。
“姑娘,奴婢和姚黄不能跟着您进宫。”魏紫絮叨完了,有些忧心忡忡地对常润之说:“您没进过宫,可要记得一直跟着老太太和太太啊……”
常润之颔首,轻笑着安抚她道:“别担心,不会出乱子的。”
“可奴婢昨个儿做梦,梦到您在大庭广众之下摔倒了,裙裾被掀……”
魏紫话没说完,姚黄便朝她脸上拍了一巴掌:“快闭上你的乌鸦嘴!”
常润之顿时笑了起来,突然觉得宫宴也没什么可怕的了。
陪着老太太用了早膳,等到常景山和小韩氏前来请,老太太便带着常润之出发了。
马车里晃晃悠悠的,在常润之被晃悠得几乎要睡着了的时候,总算是到了。
大魏宫城处于京城中央,宫墙巍峨,整体呈黑红色调,端庄大气。城墙高有三丈,御林军围绕宫城值守,身穿银铠黑甲,手拿长矛缨枪,一股威严之势扑面而来。
常润之不由闭了口气。
这般庄重森严的场面,前世她除了看阅兵式,还真是从未感受过。
过了宫门,在指定的地方就得下来,步行入内。
甬道长长,常润之老实地跟在小韩氏身边,不时打量每隔一段距离便低头“站岗”的黄门宫娥,偶尔还能遇见一两位女官。
大魏是有女官的,她的庶姐常沁之便曾是宫中女官,于吏部供职。
女官多半都是世家女子担任,职位高低凭借身份地位和能力来定。
常润之便见到了一位女官,身后跟了几个宫娥,笑容大方,款款而行。瞧着服饰和浑身气质,似乎是地位不俗。
韩氏等人见到她,便停下步子,微微躬身,那女官也停了下来,非常规矩地对韩氏行了个礼,再径直而去。
小韩氏见她目露好奇,便轻声提醒她道:“瞧方才那位女官的衣着,应当是勤政殿女官。”
勤政殿是元武帝除了含元殿、宣政殿之外另一个常驻的、打理政务的地方,能在勤政殿做事的女官,不一定出身极高,但能力绝对不会弱,对其礼貌一些自然没坏处。
从命妇们对女官的态度可以得知,女官的地位,是不低的。
元武帝发妻纯悫皇后早逝,如今后宫由无子的贵妃掌管。宫宴上来的朝廷命妇,都要先去贵妃宫中请安,再由贵妃统一安排出席宴会。
于是常润之见到了元武帝庞大的后宫妃嫔,还有老老小小的命妇、各家千金们,端的是衣香鬓影,美女如云。
在这样的衬托下,常润之自然显得毫不起眼。
给贵妃请了安后,贵妃笑容可掬让已到的人无需多礼,由着她们各自聚在一起说话。
众人谢过,拘谨的气氛渐渐消散了。
韩氏与几位老太太攀谈了起来,小韩氏也和几位太太凑到了一起闲谈。
见常润之跟在韩氏身边,几位面目慈祥的老太太不由问起她来,听说是老太太的三孙女儿,倒也都知道这是那和离归家了的庶女,面上便有些不自然,不知道该怎么夸她。
老太太心里明镜儿似的,笑得如平常无二:“以前没带这孩子出来见过世面,她又是个腼腆的,受了委屈只知道自己憋着。如今脱离苦海,倒是心境宽阔了些。”
老太太开口,这话可就好接了。
都是活成了人精儿的老太太,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都有分寸。夸常润之夸得真心实意,一点儿不会让她觉得尴尬。
常润之面上是如此,心里却毛毛的。
作为话题的中心,她被一群老奶奶拉着手嘘寒问暖,笑着一一回应,脸上笑容差点挂不住。
老太太们的战斗力太高,她有些吃不消哇。
好在距离开宴没有多少时间了,陆陆续续有宫娥前来,将有品级有诰命的命妇家眷们一一引走。众人鱼贯而出,却井然有序,丝毫不见拥挤混乱。
常润之暗暗佩服。
到麟德殿时,歌舞正热。文武百官、皇亲贵胄,都已一一坐好了。
女眷们也纷纷落座。
居于最高位的,自然是大魏君主,元武帝。
常润之迅速瞄了他一眼。
元武帝四十来岁,模样倒像有五十岁,应是这些年为大魏江山殚精竭虑的结果。都说他性情温和,这一看,面貌倒的确慈蔼。
一国之君啊……
常润之心里暗暗想,没想到她竟然见到古代的国家元首了。
看过了元武帝,常润之又以他为中心,观察起四周的人来。
元武帝左手方坐着一个头戴金冠的俊逸男子,瞧着有二十来岁,气势倒也足,只是眉目之间略有点儿阴沉,让常润之略微不喜。
这必然是大魏的储君了。
另外几位已封王的皇子坐在太子的身后,依次排下。
常润之数了数,共有四个人。
没见着她姐夫瑞王。
而元武帝右手方则坐了两个异族男人,高大威武,常润之隐约有点印象,是那****在醉仙楼见过的鲜卑使团中的人。估计这两人的身份最高吧。
一圈观察下来,常润之眼观鼻,鼻观心地安心坐着,认真品尝起了美味佳肴,欣赏着轻歌曼舞。
鼓乐齐鸣声渐弱,礼部礼官站了出来,开始唱词,传元武帝诏令,宴席开始。
热闹便又继续了下去。
元武帝向鲜卑使团展示了一场视听盛宴。
鲜卑人眼珠子都不转地盯着中央翩翩起舞的姑娘,豪迈地笑着说大魏女人肌肤白皙光滑,腰肢柔软纤细,就是不知道摸着手感如何,让大魏皇帝赏他们些个女人玩玩。
声音之大,常润之都听得清清楚楚。
她不由皱了眉头。
大魏的臣子们有一部分在与鲜卑使团说笑,还有一部分一言不发,就坐在一旁。
常润之观察了下,发现冷着张脸的,多半都是武将。
也是,文臣治国,武将安邦。见不惯鲜卑人作态的,自然是那些要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与鲜卑交战的武人了。
常润之不喜这些鲜卑人的无礼跋扈,有带了女儿来的各命妇也不喜欢那等浪言****。
同往常一样,宴会进行到一半,男人开始推杯问盏时,女人就要转移阵地了。
贵妃牵头,带领着人往太液池边去。
第二十一章 透风()
ps。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宴会所在麟德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