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桐深吸一口气,点头道:“我知道了。”
“下晌记得来我府上啊,我回去便让你五嫂整治一桌席面。”瑞王也长吐了口气:“难得最近憋屈了这么些时候,总算可以歇一歇了。”
兄弟俩分道扬镳,刘桐回了皇子府,交代了要出门的事。
常润之讶异道:“今儿是什么日子?瑞王怎么想起让咱们去瑞王府?”
刘桐笑了笑:“没什么大事儿,明个儿殿试,左右今明两日得闲,所以去五哥府上聚一聚。”
常润之点了点头,仔细瞧了瞧,倒也察觉出刘桐眼中的些微异样。
她便问道:“你心里是不是有事儿?”
刘桐一愣,常润之肯定道:“你心里有事儿。”
刘桐苦笑一声,摸了摸脸:“那么明显吗?”
“唔别人应该看不出来,不过,我又不是旁人。”常润之笑了笑,轻声问他:“早朝上又出事儿了?”
“那倒没有。”刘桐摇了摇头,张了张口想说什么,又想起瑞王说的话,遂又闭了口。
他叹了口气,轻轻将常润之揽入怀中,低声对她道:“有些事情,不是我不愿意同你说,只是,你知道也没有什么好处。何况,五哥也让我对你闭紧嘴,别在你跟前说漏了”
常润之微微低头,半晌才无奈道:“罢了,我也不会非逼着你说。只不过”
常润之抬头定定看着刘桐:“如果心里难受,你要告诉我。我不能帮你分担事情,却可以帮你分担心情。阿桐,我不想看你难过的样子。”
刘桐拥着她的手微微一顿,半晌后才微不可闻地回应她说:“我知道了。”
顿了顿:“我也一样。”
夫妻俩用了午膳,刘桐陪常润之小睡了一会儿,方才起身换了衣裳,往瑞王府去。
刘桐本以为今日瑞王府上的客人也就他和常润之两个,倒不想,除了他们,还有另外两个年轻学子。
刘桐送了常润之进内院,便让人引到了瑞王的书房中。
瑞王坐在桌案后,桌案前方是两个书生打扮的士子,瞧着年轻尚轻,与他相仿。
刘桐疑惑地看了他们一眼,方才向瑞王见礼。
“小九来了?”瑞王笑了声,招呼道:“坐吧。”
刘桐兀自坐下,瑞王又对那两人道:“你们也坐,不必拘束。”
那两人迟疑了下,互相对视一眼,上前给刘桐见礼。
“学生许聿怀”
“学生孟昭”
“见过九殿下。”
刘桐愣了下,只觉得这两个名字有些耳熟,叫了起后方才反应过来。
“这不是”
这不是姚澄西给他介绍的两个“有才之士”吗?
他之前的确是在五哥耳边提过这么两个人,倒是没想到,五哥动作这么快,竟然现在就和人联系上了。
“五哥,明日便是殿试,他们怎么会在这儿?”刘桐讶异问道。
许聿怀和孟昭的脸色都有些沉,瑞王看了他们一眼,笑回刘桐道:“他们未能入殿试名额。”
刘桐挑了挑眉。
瑞王道:“虽然春闱未曾落榜,但名次刚好没能达到入殿试的资格。”
这样一说,刘桐便明白了。
无非是有人使了手段,让他们不能到元武帝跟前表现自己。
“然后呢?”刘桐问道:“你们有什么打算?”
许聿怀拱手道:“回九殿下,承蒙瑞王殿下看得起许某,今后但有差遣,许某当尽力而为。”
孟昭点了点头,倒是没出声。
瑞王笑了笑:“你们如今也是身上有功名之人,可以继续钻研学问,待三年后再行大比。当然,趁着现在,你们若能在吏部打点一二,倒也能捞一个外放为官的名额。”
许聿怀和孟昭都眼神一亮。
“不过”瑞王顿了顿,抬头看向他二人:“今后要走什么样的路,还得你们自己选择。”。
第二百一十七章 亲信()
就许聿怀和孟昭的情况而言,他们当然更愿意去做
所以他们的回答,也是一致的。
他们想要外放为官。
但他们要想在吏部打点一二,成功在外放的时候到一个不至于太过穷山恶水的地方,也颇有两分讲究。
刘桐坐在一边旁观着,似乎瑞王对他们二人的选择并不吃惊。
瑞王道:“吏部虽有尚书坐镇,但当中诸人,多与祁王有旧。若是许、孟两家中有人提前去吏部打过招呼,此事倒是有些难办。”
许聿怀和孟昭的脸色都有些不好。
瑞王顿了顿道:“不过倒也不用着急,待殿试过后,名次定下,补缺上任之事亦要提上行程,事前打点过的,想必官职之位很快便能定下。至于你们,或许人家也就不再提防。”
许聿怀应声说是,孟昭微微垂着头,轻声道:“瑞王,学生有一事不明。”
“哦?”瑞王笑道:“说来听听。”
“学生自认才学并不差,却也没有到能让瑞王垂青的地步。何况,即便学生三生有幸,能补缺为官,想来欲一展抱负,扶摇直上,也并非易事。所以,瑞王似乎对学生有所照顾,令学生疑惑……”
许聿怀面上微顿,虽未说话,瞧着倒也是有所不解的。
刘桐一看便知道许聿怀更圆滑些,至于孟昭,则略憨厚了些。
瑞王饮了口茶,轻轻一笑。
“我公务繁忙,何况春闱之事,与我并无太多干系,我在当中也未搏得一官半职,对此次春闱学子,虽不至于一无所知,但也只是略知一二。”
瑞王言语轻缓,丝毫没有上位者俯视底层之人的不屑。
“至于为何关注你二人,也是因为九皇子提及,我才对你们有所侧目。”
瑞王说着,抬手示意了下刘桐。
许、孟二人顿时看向他。
“九皇子有一民间好友,周游大魏时,曾与你们有所往来。回京后,他将你二人情状告知了九皇子。大概是奔着惜才之心,九皇子便将你二人之事,转告于我。”
瑞王笑了笑:“为大魏甄选人才,不至于令良才泯然众人,也是本王之责。”
瑞王之前说话,都是自称“我”。
而说到这一句,却是微微提了气势,用了“本王”。
哪怕是刘桐在瑞王跟前提了,没经过他的考量和考验,许聿怀和孟昭焉能入了他眼,进了王府?
若说前面瑞王是在表亲近,那后面这句,就有立威警示的意思了。
至少,在许聿怀和孟昭这样心怀抱负,渴求伯乐的人眼中,他们只会觉得自己认得了英主,没有来错这一趟。
这一天,瑞王、刘桐并许、孟二人,相谈甚欢。
当然,多半是许、孟二人谈话,瑞王倾听得多,提问也多。
倒是刘桐,说话少,细思更多。
待许、孟二人拜别出府,刘桐才示意奴仆退下,斟酌一番后问瑞王道:“五哥是在招徕这二人吗?”
瑞王笑得温和:“说来,今日倒是你与他二人头一次见面。他们最初的时候说了什么,你可还有印象?”
刘桐细细一想,顿时道:“那许聿怀说,五哥瞧得起他,若今后有差遣,当尽力而为。”
刘桐恍然道:“那时他便在对五哥表忠?”
瑞王摇头道:“说表忠,倒还不至于。”
他也不详细解释,只让刘桐仔细想想,再评价许、孟二人。
刘桐思索了一阵,回瑞王道:“许聿怀话中有保留之意,至于那孟昭,许聿怀说此话,他并未接话,只是点头表态,后来问五哥的话中,还流露出些许自卑之意,似乎不认为他能被五哥看重。我觉得……”
刘桐顿住话头,瑞王鼓励地看着他。
刘桐便接着道:“我觉得,那许聿怀处事圆滑,也擅为自己留后路,将来若是为官,倒可能会成个老油子,上下疏通,概不得罪。至于孟昭,一根肠子,为人憨直,若秉性一直如此,将来为官,倒是不可多得的直臣。”
刘桐话毕,便略有忐忑地看着瑞王。
瑞王笑了笑,轻轻鼓了两下掌:“小九眼光不错。”
“五哥的意思是,我分析得对了?”刘桐也笑道。
瑞王颔,补充道:“那孟昭心眼儿不多,为人简单,倒是能让人一眼看透。不过那许聿怀,还得再看看。”
“再看看?”刘桐不解:“五哥的意思是,他为人不好吗?”
瑞王摇头。
“我是觉得,或许是出身之故,比起孟昭来,他要世故些,说直白点儿,就是要自私些。你没瞧孟昭问一些或许会触怒我的话时,许聿怀一声不吭吗?他二人一道前来王府,本该同进同出,站在一边儿的,但许聿怀想来是觉得各自为阵更好。他啊,更懂得明哲保身之道。”
刘桐微微蹙眉。
听瑞王这般一讲,他倒是觉得,许聿怀此人不好太过结交。
“他既为人如此,五哥为何还要再看看?”刘桐问道。
瑞王笑了笑:“他为人自私又如何?”
瑞王轻叹一声:“要为官一方,为人便不可太大奸大恶,否则难免蹂躏乡里,鱼肉百姓。可人性本复杂,自私之心人人皆有,不可苛责。许聿怀与孟昭本就没有交情,孟昭行危险之事时,许聿怀作壁上观,也属人之常情。只要他为官之时,不会置百姓苦难于不顾,那他就是一个好官。”
瑞王看向刘桐,静静注视了他好一会儿,方才说道:“小九啊,你心中黑白之分太过分明,这样不好。”
刘桐微微垂头低应了一声,顿了顿才轻声问道:“五哥今日让他二人来王府,是想……将他们收之麾下吗?”
刘桐问得直白,瑞王也答得不拐弯抹角。
“嗯。”瑞王点头道:“祁王在吏部有亲信,礼部的长辈老祖宗们,都对礼王青眼有加,太子虽失了户部这一大倚仗,难保哪一天父皇心一软,又将户部交到他手上。我总要给自己寻摸一两条路。”
刘桐不言,心里却知道,瑞王这是在防太子了。
从前他五哥再艰难,也并没有起心防着太子之意。
他要防,只能说明,他认定了之后他的动作,会触犯到太子的利益了。
换句话说,他五哥已经决定了要争权了。
瑞王看向刘桐,什么也没表示,只是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了两个字。
“别怕。”(。)
第二百一十八章 别怕()
刘桐和常润之回到九皇子府,天已经暗下来了。
常润之精神还有些好,今儿个从瑞王府搜罗了几本令人笑的话册子,她沐浴过后,正拿着其中一本凑着灯烛看,不时出一记笑声。
看到的确有趣的,她还会讲给刘桐听。
刘桐附和地笑笑,不过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常润之看了一会儿,便将话册子搁下了,拿了团扇一边扇着,一边走到床榻边,对刘桐道:“说吧。”
“嗯,好……什么?”
常润之开口,刘桐下意识应了一声,正想说“好笑”,却陡然反应过来常润之并没有问他好不好笑。
“你啊。”
常润之无奈地摇了摇头:“回来一路上你就心里有事儿的样子,现在想明白了没?”
常润之撩了撩领口:“要是没想明白,能和我说说吗?如果瑞王没有让你对我闭紧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