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户部郎-第1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官失礼了。”

    屠浩并不是在意他吃得多,而是羡慕:“能吃是好事情啊,怎么能说是失礼呢?”他要是也能吃那么多该多好啊。

    安长县令本来在京城听了许多小屠夫子的恐怖传说,今天见到了真人却发现本人一点都不恐怖,还是很随和的。于是接下来他就放松心情,表达了一下安长县百姓们对自己挖运河的迫切心情。

    屠浩也很好说话,安排了几个技术人员过去,等把人送走之后,他才突然反应过来:“我明天还要去城里吃烤串的啊!”现在借口没了,他不能进城,就不能吃烤串,亏了。

    同样不能多吃烤串的屠三目不斜视,对他说道:“小叔,你明天一早就要出发去新山关,还是早点去休息。”洗洗睡,别想太多。就算小叔明天能够进城,但凡有个人跟着,都不会让他吃烤串。

    要说整个治水工程,进度最快的还是新山关的一段。毕竟人多,那一万多的蛮族俘虏,半数留在新山关。类似工兵铲这样的装备,也不需要屠浩这里和工部的其它部门扯皮,直接由兵部统一配给。

    叶二舅建立工兵营的初衷不去提他,但毕竟也是个正经的工兵营,各方面的技术还是有一些的。

    原先只能容纳中船的单行道,现在已经变成了双向道,甚至还挖了一个不小的湖泊。

    物资运送的便利,也让新山关面临一个算得上是比较新的问题——如何合理储存粮草。

    以前边军得到的粮草,数量不足不说,很多在运输过程中,就已经发生了受潮乃至于霉变的情况。大张旗鼓地运送一次粮草,可能都坚持不到一个月就会吃完。

    当时的情况是,能吃饱就已经很好,半饱才是正常。在这种前提下,食物的味道什么的,根本就无从考量,也根本没有条件去想这些。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叶二舅觉得是时候可以讲究讲究了。

    当然治理饶水的事情,他们新山关本来就占了便宜。去年航道一通,周边的边关哪一个不眼红?他也不好就这么直接一封奏折丢去给皇帝,“只能”选择写了家书给自己妹夫和小外甥。

    反正全天下粮仓储存的改善方式是他妹夫弄出来的,反正他小外甥会时不时来一趟新山关的。

    家里有人,不方。

    不过这一次屠浩并没有准时出发,而是延迟了半天才登船,并且给叶二舅送了个领导过去。

    叶二舅在码头上看到船队里一艘明显要做工精良很多的船的时候,还觉得有些奇怪,然后他就看到他老妻从船上走下来了,穿着一身京城最新流行的女子劲装,格外英姿飒爽。

    叶二舅呆了呆:“夫人?”

    叶二舅妈看到久久才见一次面的夫君也没啥表示:“没用的东西,连几只耗子都搞不定。”

    作者有话要说:

    安长县令w:鱼籽真好吃啊!

    小耗子o》ェェェェ

第238章 家庭主妇() 
睡过一觉的屠耗子身体上的疲倦是恢复了过来;精神上的创伤却还远没有平复。面对神情激动的叶大花,他的反应很平淡:“哦。”

    叶大花还在激动:“这崽崽就已经这么大了;若要是长大了,该多大?”怕不是要长到一两丈?

    他爹的那条蛇不过手指粗细,身长才一尺多两尺不到;明显是小蛇品种。他这条蛇也不知道是从哪儿弄来的;怎么就差别那么大?

    屠浩不耐烦:“我怎么知道?二舅的信收到才多久,赶着能弄到这么多蛇和黄鼠狼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你还挑什么?管它大蛇小蛇,能抓老鼠就是好蛇!”难道蟒蛇不是蛇吗?不带这么歧视的!

    叶大花被说得一愣:“好像很有道理。”

    “当然有道理。”屠浩三言两语打发了叶大花;转而和茅二攀谈了起来。

    叶大花也不走,从屠浩的鱼篓里拿了一条小鱼;喂给自家蛇崽崽海鱼干。茅二这个人;他当然也认识。小时候屠浩在国子监里蹲监;他没少往国子监跑去探监。但要说他对茅二有多了解,那肯定没有,印象中就是个颇为知情识趣的舍监。

    茅二现在已经是三十来岁的人了,只会比以前更加知情识趣;也不用人吩咐;自己就去左近的工棚处,搬了两张小马扎过来;递给叶大花一张;自己也坐一张,才说道:“我这次来;是为了养鱼的事情。”

    他当初负责校办农场,还是得了屠浩的推荐。这份恩情,他一直记在心上。哪怕以屠浩的身份地位,根本就不需要他报答什么,他也尽力去做好任何一件和屠浩相关的事情。

    然而茅二毕竟只能算得上是半路出家,还只能算是半个生意人,已经修成人形的耗子大妖都不用看他的脸,就能知道他心里面的大致想法,特别承情:“茅二管事有心了。”

    国子监和江丹书塾合办的校办农场内的鱼塘,应该是这个时代最早的专业渔场。让人学会吃鱼,喜爱吃鱼是一回事情,要把渔业彻底形成市场,没有专门稳定的供应渔场是不可能的。

    在养鱼方面,茅二这位可以当之无愧的专家,连万春庄都服气的那种。

    屠浩这边各种疏浚或者挖掘运河,因为整体的水系和饶水相通,自然会给运河河段内带来丰富的水体资源。但是这些地方想要形成自己稳定的循环系统,并且能够有稳定的渔业产出,那么适当的人工干预,显然能够更快达到这个目标。

    眼前这个湖面面积已经过百公顷,并且还在不断继续扩大,按照叶二舅的规划,最终会达到五百公顷左右的人工湖,仅仅作为操练水师的据点和饶水航道的终点站来说的话,实在是太可惜了一点。

    最现实的问题是,哪怕现在饶水航道再怎么便利,朝廷也还是比较穷的,非常希望新山关能够自己解决一部分口粮。

    新山关的水土摆在这里,哪怕有水了,大概也依旧只能种种南瓜。茅二的任务是把眼前的这片湖变成渔场。

    这么一个任务,其实他派几个手下的技术人员过来就可以了。新山关可不是什么好地方,尤其是对比京城来说,差不多就是个不毛之地。他完全没必要亲自跑一趟。

    新山关和江丹坡那边的生态完全不同,想要新建并且确保一个渔场的稳定产出,他最起码要待满一整年。在往后的数年内,还需要时不时过来才可以,实在不是一桩轻省的事情。

    叶大花听着听着两人聊一些渔场的问题,甚至包括都周边后续的一些其它农业问题,也明白了茅二的用心。作为直接受益的一方,他倒是没怎么口头表示,只是转身就给茅二安排了一小队兵。

    一方面是出于安全考虑。毕竟新山关数万人,若是算上一些厢军之类的辅军,人数还得翻一倍。在这个人数下面,良莠不齐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兵痞无赖多不胜数。不然工兵营不会才成立没多久,就能有如此充足的人手,挖出这么大一个湖来。

    另外一个方面是便于跑腿传话。茅二是外来人,不了解新山关,在行事和生活方面,总会遇到一些问题。有这些兵在身边,能够避免绝大多数的问题。

    这些事情屠浩帮不上忙,检查记录了一下这边河段的工程进度之后,就重新上船返程了。

    远在京城的叶家,却又一次为了谁管家的事情起了争执。

    然而和上一次大家都争着管家截然相反,这一次是大家都不想管。

    叶外婆坐在正厅上首,看着下首一溜的儿媳和孙媳,发话:“老二家的去新山关了,大郎家的年纪轻,你们总得有个人帮扶一下。”

    没错,这群人把管家的事情,直接丢给了叶大花的媳妇儿。

    叶大舅妈率先发话:“我也不是不想管,这不是阿瑶有了身子,我得去泰屏照看着啊。”

    上元节的时候,曾统领果然带着父母上门提亲,十分郑重诚恳。叶家还挺满意的。考虑到两个准新人都已经这个岁数了,两家都特别着急,当下就选了最近的日子,不到一个月就成了亲。

    然而成亲之后没过多久,叶瑶就去了泰屏县。叶家吓了一跳,还以为是这一场婚事又有变化,没想到叶瑶纯粹是因为得去泰屏县处理公事。毕竟她当初是准备在泰屏县定居的,摊子铺得着实不小。

    曾家对此倒是没太大反应。曾氏家族就在泰屏县附近。叶瑶在泰屏县和在京城,在他们看来区别不大。反正曾统领在京城轮值的时候,也没法回家。

    其后过了有半年多,这夫妻两个就一直这样聚少离多,搞得两家人心里面都开始有些惴惴。没想到这夫妻两个感情好着呢。这不消息传来,叶瑶怀孕了。

    叶大舅妈可高兴了,高兴之余又忍不住担心,恨不得立刻打包上一切东西,飞奔到女儿身边。偏生叶二舅妈天生和她犯冲,竟然先她一步跑路。她只能多留几天,让下人们先行过去。

    三舅妈说道:“阿瑶的事情是正经。在泰屏县那边毕竟远了一些,各方面都没京城便利。若是阿瑶没事儿,不妨还是来京城,生孩子带孩子坐月子都方便。”

    这话说到了叶大舅妈的心坎里:“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孕妇哪能长途颠簸?“等我去了那边,具体看了情况再说。”

    三舅妈又说道:“我这心里倒是想帮忙的。这不是恰恰好,咱们白云慈善的义卖就要开始了。”她报了个绘画培训班,本来只是赶时髦,顺便打发一下无聊,结果绘画依旧还在学基础,但却当上了一个慈善组织的账房。

    白云慈善的发起人是白云大师。成员最早都是大师的弟子门生,后来又加入了一些书画培训班的学子,渐渐又有些大师的好友和一些善心人士加入。

    白云慈善不定期举办义卖会,都是将成员们自己的作品进行拍卖,所得善款用于各种慈善项目。最早的一个项目就是京县饶水河岸的绿化工程。那时候甚至还没有白云慈善这么一个名头。

    现在这个是用来修建陵园。

    人死后的安葬之所,他们这些出身富贵的人家自然不用担心。作为土生土长的京城居民,绝大部分也不用担心。

    但是京城外来人口众多,并且越来越多,虽然也带来了大量的人才,但绝大多数还是底层老百姓。他们勤奋工作,能够让自己在京城安身立命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实在顾不上死后的安排。

    这部分人,包括京城一些人,对于自己身后事的唯一选择就是乱葬岗。条件好的,能有一个棺材一块墓碑。条件差的,自然什么都没有,不过一张草席裹尸罢了。

    落不落魄的倒还在其次,最现实的问题是这样的行为不仅容易引发一些疫病,而且还会产生一些治安问题。哪怕所有人都知道安葬在乱葬岗的都是穷人,还是有人会去盗掘坟墓。

    这一次是因为京城发生了一件恶性案件——凶手杀人后,直接用草席裹着受害人的尸体,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把尸体拉出城外,直接在乱葬岗抛尸。

    虽然最后凶手难逃法网,但是白云大师知道之后,觉得这种事情不能够再发生,于是就有了这么一个项目。他们会将整个乱葬岗的地全都买下来,建立公共陵园,把原先没有得到妥善安葬的死者,重新安葬;并且还需要向朝廷争取一些政策方面的支持。

    如果不是白云慈善的成员本身就有不低的身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