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长孙-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长宁觉得奇怪极了,梦里那个跪着为自己求情,疼在她身上,十倍与他身,恨不得一切代姐姐受过的赵长淮,不惜丢官的赵长淮真的是眼前这个混蛋?果然是做梦呢。

    赵长宁也没指望这庶弟真的会帮她。她想自己爬起来,但是手脚根本使不上力。

    而在赵长淮眼里,身为长兄的赵长宁太弱了。虽长得倒是好看极了,朦胧的黄光下牙白的肌肤毫无瑕疵,眉眼长而隽雅,如玉雕雪砌一般秀美。色若春晓之花,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赵长宁未反应过来,已经被他拉着手站起来。他的手掌又宽又热,很陌生。

    赵长淮微一摩挲手指,心道他的手也跟个女子一般软,这嫡长孙当的,迟早该把这个位置让给他。他淡淡地说:“长兄该多吃些饭,长点肉了。”说罢就放开她,径直向外走了。

    赵长宁抿着嘴唇看着他离开,暗地揉了揉手腕,轻骂了一声:“当真混蛋。”才一瘸一拐地朝祖父的书房走去。

    她现在所在的赵家,是一个诗书传世的家族。

    赵家的祖上三代有进士,据说族谱还能追溯到宋朝,总的来说,家族很有底蕴。赵长宁是长房嫡出的孩子,不过赵家的长房并不出众,赵长宁的父亲赵承义混了多年,也不过是个工部主事。但是赵长宁的二叔,却做了詹事府的少詹事,正四品大员。

    赵长宁现在背了个嫡长孙的名头,就要受这些磋磨。这也罢了,下头还有个心眼颇多的庶弟,这日子过得当真不容易。

    赵家府邸很大,赵老太爷的住处离祖祠不远,过了夹道就到了。是个有五间正房的四合院,布置得古朴大气,浑然一体。

    须发皆白的老人戴东坡巾,做一副老儒生的打扮,正坐在书房的太师椅上喝茶。两个小丫头垂手站在旁边伺候。

    这位就是赵长宁的祖父,赵老太爷。

    “长宁过来了。”祖父放下了茶盏,指了指对面的靠褥,“你方才跪了半天,坐下再说吧。”

    “孙儿不孝,被祖父罚跪。现更不敢坐下了。”赵长宁可不敢坐下,谁知道后头有什么等着她。

    她一看,左侧坐着的是赵长淮,另一个锦衣玉带的青年坐在赵老太爷右手侧。闻言笑了笑:“长兄倒是守规矩,不过坐下吧。祖父这里还是没得这么多规矩的。”

    这个是赵长宁的三弟赵长松,是二房的嫡子。二叔官居正四品,比赵长宁的父亲官职要高,而且他自小就聪明,很得赵老太爷的疼爱和全家人的重视。基本是被家里人捧在手心里奉承大的。

    赵老太爷也露出一丝笑容:“长宁坐下吧,祖父这里不用拘着。”

    赵长宁才坐下,这一坐下之后膝盖就火燎火绕地疼痛。

    她看赵长松,这货却好生生地抱着暖炉暖手,披着上好的灰鼠皮斗篷。赵长淮是从来身体底子就好,并不畏寒冻。

    她的膝裤却湿了,现在贴在身上又湿又冷。

    赵长淮也被抽了五鞭子。赵长松很少被打,十鞭子抽下去也疼得说不出话来了。至于徐明,因为是二房的表亲,赵老太爷是没有下重手的。只看了一眼这个敢煽风点火的,心里打定主意不会再留他了。

    这边动静这么大,几位太太自然也闻讯赶来了。

    赵长松的母亲徐氏出身名门,穿件青织金玉兰纹长褙子,梳堕马髻。捏着汗巾扶着丫头的手进门,眼眶湿润不停地擦,好歹是没说一句话。

    她哭得还算含蓄,三婶娘曹氏进来几乎就是哀嚎了:“娘的旭儿啊,你怎么被打得这么——”哭到一半,才看到儿子完好无损。曹氏很疑惑地止住了哭声。原来没被打啊!浪费她哭得这么厉害!

    窦氏则是眼泪直流,心疼得直想扑上去,她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孩儿,正跪在那里受苦呢!她怎么忍得这个!但她很快被赵承义拉住了。老太爷还没有训完,她先别出头的好。

    窦氏死死掐着丈夫的手,颤抖地低语道:“凭什么打长宁,凭什么?”

    “你稍安勿躁,回去再说话。”赵承义连忙安慰窦氏。

    这边老太爷回过头,握了握鞭子,又对赵长宁说:“方才打你的十鞭,是你替你兄弟受的过。现再打你五鞭,是你要受的。你毕竟是他们的兄长,就是管不了也得管,他们有事,你始终是有责任的。一家兄弟,哪个出了事,别的都要被牵连,所以更要相互帮衬。”

    赵长宁知道自己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浸透了。但是刚才赵老太爷的一番话,却让她明白了什么。

    只是再五鞭,她的确是受不住了,手肘还在疼。

    她低下头,还没等说什么,那边赵长旭就火急火燎地站了起来:“还打?祖父,您再打不如打我吧!打我多少下我都认了!”

    窦氏再也忍不住了,扑过去就抱住了赵长宁,两条手臂紧紧地缠着她,哇地一声就哭了,跟个孩子一样,话也说不出半句来。

    赵承廉也站起来,咳嗽了一声,这事的确还是赵长松有错在先。他道:“父亲,我看宁哥儿身子弱,不该再打了。再者这事的确不是长宁的错,我看是长宁守礼识大体,家里的对牌该给他管着。”

    跪在长宁背后的赵长淮则看了她的背影一眼,别过了视线。

    的确不该再打了,他还被自己打伤了。

    他真的很倔强,一句服软的话都不会说。

    赵老太爷其实这五下本就没打算再打了,本就是看看他们的反应,还算是有良心。他放下了鞭子,坐下来喝了口茶:“好了,都起来吧。”

    一个个才从地上站起来,赵老太爷继续说:“都给我回去反省,反省清楚了挨个到我这里来谈话。赵长松,你再带了徐明去给杜三公子赔礼,知道吗?”看到这几个点头了,他才松了口气,“自此后,长宁便握我的对牌,你们是服也好不服也罢,这事不会再改了。谁要是不顺他的意思,被罚也别到我面前来诉苦!”

    然后才挥手,叫他们全部回去,这出闹剧算是结束了。

    赵长宁却走上前一步,说道:“祖父今日教诲,孙儿谨记。”然后恭敬地行了礼退下。

    以前是她看错了赵老太爷,这个祖父,当真心里是清醒的。不亏是二十多年的言官出身。其实有这么个祖父在,她大可不用顾及二房。今天虽然挨了打,祖父却是给她立了权的。

    他们慢慢地出了正房,赵长宁由窦氏扶着,却看到有个人在前头等着她。

    她轻轻推开窦氏的手,两步走上去,这人长得颇是俊美,嘴角带着一丝笑容,不是赵长松还是谁。

    赵长松真正地把这位长兄,从头到尾地看了一遍,然后低声问:“长兄觉得,自己凭什么担得起嫡长孙的担子,因为才华吗?”

    “弟弟这口气,是看不起愚兄了?”长宁微笑问他,不然何至于在这里拦下她。

    赵长松走近了一步,盯着她的眼睛说:“以前我是没把你放在眼里,没想到我这长兄,竟然是个能人。我倒想看看,三个月之后谁才能出头。长兄可别以为仗着身份的便利,就能踩到我头上了。”

第七十五章() 
此为防盗章;首发。顾嬷嬷说:“备了羊肉、韭菜和虾肉三味的;您起床吃就是了。对了,二少爷”

    赵长宁想到昨晚便觉得好笑:“他醒了吧?”

    “已经走了,醒来的时候一句话不说便走了。奴婢昨晚便去通禀了老太爷;倒也没让老太爷那边寻。”顾嬷嬷给她整理了衣襟;“今日不用早去学堂;您也不急;多喝两碗热汤再去吧。”

    实际上;赵长淮一早醒来后脸黑如锅底;前来询问他要不要吃饺子的婢女也没有理,径直走出了西园。

    赵长宁住在东厢房;倒也是个独立的小院。三间正房带两侧耳房,由于大房的津贴比较紧张;她这里服侍的人并不算多;贴身服侍的顾嬷嬷,香椽、香榧两个大丫头;两个粗使的丫头;还带一个小书童四安。

    四安长了对小眼睛;好像永远没有睡醒一样。倒不是赵长宁非要挑个这样的;当初赵老太爷领了三个小书童让他们兄弟三个挑,赵长松挑了长得最好看的;赵长淮挑了个看起来最机灵的。小眼睛四安就被留下来了。

    后来用着用着;才发现四安倒还不错。譬如赵长宁嘱咐了他好好盯着自己念书之后;四安牢记在心。每当赵长宁松口气偷懒;四安那双小眼睛就会迅速睁大:“大少爷,还没有到休息的时候。”

    对盯着他这件事非常的执着。

    长宁有时候跟他说:“四安,你是被挑剩下的,你觉得需不需要给你家少爷我表现一下,免得我哪天嫌弃你了?”

    四安迷茫了好久走开了,第二天,赵长宁发现自己的书房书案上多了两锭花生米大的银裸子。

    那是四安攒下来的月例。

    赵长宁顿时绷不住笑得不行,只得把他叫进来,告诉他:“少爷虽穷,还不需要你的银子。你若表现,好生听我吩咐就是了。”

    赵长宁进门就向四安招手,她还记得昨天赵老太爷说的话:“你去找顾嬷嬷支十两银子八两银子,去买些雕刻用的石料、玉料回来,不用太好,再要一整套刻刀。”

    她想好生练一下自己的字。

    长宁每个月有十两银子的月例,姐儿是只有五两,庶出的三两。不过她的月例其中一半都要用于买书具文房四宝,另一半还要添置东西,还是有点紧的。上次赵承义给了一百二十两,省着些花吧。

    四安喏地应了,几步出门去找顾嬷嬷支银子了。

    她则坐下来继续看前年的会试卷子,等一会儿去吃饺子。这会儿门扇被敲响了,丫头打开隔扇让小厮进来,原是来送东西的:“见过大少爷,小的为七老爷送东西来。”

    说罢奉上了一只锦盒。

    周承礼他给自己什么东西?

    赵长宁拿过来,锦盒里放了块印纽,雕了骆驼,大概是个古董吧。里头还有一封信,拆开一读只有寥寥几个字,‘勿担心科考一事,尽力即可。’

    周承礼给她送东西做什么,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

    赵长宁把东西收起来,问小厮:“七叔只给我一个人送了吗?”

    那小厮不过十一二,什么都不懂:“小的是只往大少爷这里送东西的,别的不知道。”

    赵长宁让丫头打发了他几个大钱,把他送了出去。他从通州任职回来,大概是给每个兄弟都送了礼吧,她也没有多想。

    吃了饺子后赵长宁去窦氏那处,一行人去了赵老太爷那里给他请安。

    今天冬至祭祖。

    祭祖的时候便只留了儿孙,按长幼次序依次给祖宗跪拜上香。赵长宁是孙辈中的第一个,她从小厮手中接过香走进祠堂,端正严肃地跪拜了赵家的祖先,再以她给祖宗擦拭牌位,修剪门口的松柏。

    其他的弟弟们才能次第的进去。

    等都出来了,赵老太爷还要给他们训话。主要是再过三个月就要进入科举的孙辈们,叮嘱祖宗保佑,他们要好生读书。

    对于他们这样的人家来说,读书自然是最要紧的事。孙辈要是不能出进士,两代之内就会大厦倾颓,一切化为乌有。

    赵老太爷说道:“你们争气是最要的,兄弟几个拼着举业,拼着先生的嘉奖,都是好的。别让我发现你们分了心思,什么走马喂鹰、美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