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使宋玉止步童生,他也不想宋玉变成那种爱慕虚荣之人。
“这是我自己的衣服。”
陆瑶露出一个苦笑,解释道:“当初出发时天气炎热,时走时停。眼见要赶不上了,我心中焦急,便顶着烈日疾行。谁知道半路中暑晕了过去,醒来后已经是夜晚。夜行途中经过荒僻地森林,见有一荒废的神庙,便宿在了那里。
当夜便梦一神人与我托梦,问我面色凄苦的事由。她愿助我一臂之力,待我功成名就之时,为她正名建祠即可。
第二日醒来便见香案上有白银一百两,青衣一套,门外还有一匹通灵宝马守候。”
三叔公听了也不由啧啧称奇,这种事情素有听闻,但这还是第一次真的碰到。
只是为神明正名何其难也,三叔公当下便略过此事不提。
宋捷等人考完试后皆是疲累不堪,梳洗过后便已经死死的昏睡过去了。
院试放榜却是在十天后,因此有人留下等待,有人已经回家。
宋氏也有人留下会友等待;有人倍感失落,准备回去。而陆瑶却是提前一步先回临安县了,毕竟小吏名单之事也不知处理的如何了。
回了家不用打听,宋母便已经哭了起来,骂宋大伯狼心狗肺,就是见不到自家兄弟家过的好起来。
原来宋世仁知道陆瑶离开后,第二天就独自把宋玉的名字报到了县丞那里。
也不知道他允诺了什么好处,第三天宋政便得了消息,书办人选已经定了,就是宋玉。
这名单通过神明法网层层上报,按理应该会在宋玉进入考场前便到达。宋玉这次回来又长开了一分,似乎半点考试的苦楚都没受到。宋母便以为宋玉被拦截了下来,因此见到儿子她便忍不住失声痛哭。
陆瑶细心安慰,平静道:“母亲,你不必焦急,我已经赶上了。再等几天放榜,便可以知道结果了。”
宋母似信似疑的抬头看他,见陆瑶认真点头,她这才抹了抹眼泪笑了出来。
“儿子,你可要争口气!”
陆瑶这时就神色不明的答道:“是。”
得知陆瑶回来,宋世仁的小儿子宋安便过来传话,让陆瑶过去拜见大伯。
陆瑶应了,转身便去了族长宋征住处问详细情况。
宋征久久不语,见陆瑶老神在在地端坐,面上沉稳,似乎一点也不着急,他心中赞叹。这才开口道:
“你现在不必前往县衙补名,当初你的名字的确被报了上去。但是到淮阳府的时候,却被城隍截住打了下来。”
陆瑶听了却是诧异,道:“难不成城隍还有这现实权力?”
宋征听了微怔,问道:“你和这城隍没有交集吗?”
陆瑶摇头。唯一有交集的时候,应该是宋玉府试的时候吧,那时似乎有神明目光短暂停留过。
宋征也是不由苦思冥想,最后还是解释道:
“因为你这书吏补缺本就漏洞百出,不查还罢,一查准不过。如今若是真的想通过,还得你本人去补办文书才行。”
陆瑶当然不会去了,当下便道:“劳烦伯伯了,这次去院试却是有一番奇遇,得了一匹通灵马,愿意献给族里。”
宋征愣了愣,道:“奇遇?”
陆瑶把之前对三叔公讲的说辞又是重复了一番,宋征听了当下便推辞道:“既然是神人赐给你的,又岂能随意处置。”
陆瑶诚诚恳恳的说道:“伯伯,其实是这样的。这马儿好是好,但是养起来却也劳心劳力。我也是怕把它养瘦了,不如交给族里,还能做一番贡献。”
宋征这才收下。
见了马儿,果然有灵异之相,他也是心中欢喜。
之后领养之事暂且不提,却说院试结束三天,考院还是封锁,值守甲士不见减少,气度森严。
郡试阅卷已经不是县试院试可比的了,整个临江郡历年积累下来的童生数量高达两千人。
这些试卷都要一一检阅,可想而知难度多大。
第一卷经义先由二十个文吏初次检查,凡事有明显错误的,连三分之二的考卷都没有答完的直接罢黜。
郡试第一场经义就是考验考生的知识量和功底,因此题量极大,便是陆瑶也写了整整一天,是以大多数考生都没有答完。
如此一来,两千份试卷只剩不足一千份。然后剩下的试卷再分为完成和未完成,这个却需要更加细致的检查了,以免鱼目混珠。
待检查完毕,完成的试卷只有不足六十八份,先不必管。接下来由副监考官阅览检查错误,如此忙碌三天,又是只剩下四百份。
之后这四百六十八人的第二场第三场考卷挑选出来再次如此检查,没有重大错误便都留下了。
看着摆在面前的三百份试卷,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考验。
文采气运无一不可缺少。
众考官一一检阅,遇到有争论的试卷还要讨论一番。如此又是五天,三百份最后分成两份摆在一边。
一边只有八十份,这就是秀才名额了。另一边二百二十份则做替补。只要八十份中有人气运不够,就会被二百二十份中福厚的人替换下来。
最后由主考官范大人请神明定名,抹了牛眼泪,诸君便见八十份试卷皆冒出赤气,其中优异者甚至是红黄之色。
而其中更有一份金黄,范大人拿起一看,竟是自己好友的儿子陶明,当下便笑道:“看来头名就是他了!”
这时曾经见过陆瑶试卷的李大人却是双眼扫来扫去,寻找陆瑶的试卷。按理说陆瑶的文采火候上佳,此时去考乡试都是可以的,只是不知道能不能真的中罢了。
正找着,便发现这份试卷其色赤红,雾气腾腾中似有异色。李大人定睛细看,里面竟是微许紫色。
“范大人,你看这份试卷!”
范大人此时正拿着陶明的试卷细看,闻言便停手望去。
“快递来!”
李大人这时拿过试卷一看,却是宋玉的试卷,不由心生喜悦,觉得自己发现了俊才。
范大人接过试卷,入目便是干净整洁,字迹齐整如印刷,让人赏心悦目。再细看果然文采飞扬,思沉力厚,实际却比陶明试卷略胜一筹。
范大人看哪份都觉得写的极好,竟是爱不释手,不知如何选取了。
这时李大人便道:“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看两人都是一时俊杰,难分高下,只是到底还是要依规矩定下名次才好!”
范大人听了心中可惜,口里说道:“既然如此,那便宋玉第一,陶明第二,王天奇第三,诸位有何异议?”
“并无异议。”众官回道。
放榜的日子,考生都停留在官府贴榜的黄墙前等待。
一边有几个童生聚在一起,边等待边聊天。但到底心中焦急,是以交谈时常冷场。
待榜单出来,姜堰花了许久时间,好不容易才挤了进去,丙榜五十人从下往上一一看去,竟是一无所得。同样的,他也没有在上面看到宋捷的名字。
抱着满心的期待,姜堰又转头看向乙榜二十名。
又是没有。
这时他已经心灰意冷,但是还是抱有一丝希望,说不准他就得了甲榜前十呢。
这时慢慢抬眼看去,下面没有,没有,,没宋玉?宋玉!
姜堰不由瞪大了双眼,这难道是自己认识的那个宋玉?他竟然成了案首!
姜堰立刻转头高声挥手叫道:“宋捷,你堂弟中了案首!!!”
宋捷此时却在外围,听了如遭电击,顿时呆住了。
第114章 徐秀心()
咚咚咚!
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许多身穿喜庆红衣大褂的报喜人纷纷前往秀才住所报通报。像宋玉这等不再郡里反而回了家的秀才;却是要专门骑快马传讯的。当然,到时候的报喜钱也是不菲的。
今日是放榜日子;宋母明知报喜人最快也要明天到达;可是到底等待让人心焦如焚。
陆瑶也是无法;只能安慰道:“母亲,该来自会来的。何必急于一时。就是不中;我到底年轻,下次也会中的。”
宋母听了急忙打断陆遥的话;“呸呸,怎么能说这么不吉利的话!”
陆遥不再多言;宋母到底心安了些;自去烧火做饭。
晚上的时候;宋母翻来覆去睡不着。待睡着了后;便梦到自己儿子中了秀才,左右乡邻都来祝贺;因此脸上不知不觉喜笑颜开,露出了香甜的笑容。
正梦到换了大青房;准备开席庆祝;桌上却没有饭菜。
这时便有仆人上来,急忙解释道:“老太太,镇上肉菜都卖完了。今日却开不得席了!”
瞬间宋母惊醒,起身出了门,只见月朗星稀,清风吹来,暖洋洋地十分温柔,让宋母又有了睡意。
第二日天一亮,宋母便催促陆遥出门定菜。毕竟若是真的中了,那这些饭菜都得预先准备。
陆遥无奈,喝了稀粥便换上千层底鞋出去买菜。
正在菜市场订鱼订肉,邻居宋大牛便气喘吁吁地找了过来。
“玉哥儿,你中了!快回家吧,报喜的人还在等着呢。”
喧闹地菜场上为之一静,宋大牛见陆瑶手里还提着两只鸡,当下抢过便道:“你且先回去,需要做什么就告诉我。”
到了家门口,果见小院里人声鼎沸,门口还徘徊许多看热闹的孩子。
见是秀才公回来,立刻就要拉过这些孩子,让出一条道来。
那报喜的两人见陆瑶进了院子,众人都看着他,便知道这少年才是正主。当下便喊到:
“相公,中了!中了!甲榜第一,乃是案首!”
甲榜十人直接晋升为“廪生”,由官府按月发给粮食,大秦甚至还赏赐每人十亩不可买卖的上等耕地;乙榜二十人则成为“增生,”按月发给粮食,不给田地;至于丙榜却是“附生”,只是无任何补贴的秀才。
陆瑶听了心中也是一喜,过了这么久的憋屈日子,总是可以扬眉吐气了。此世界不过是中级世界,若非自己受伤严重,需要安全的坏境养伤,富贵易如反掌。
只要成为秀才,便有资格接触此世界超凡力量的一角,一身的本事也就有了借口施展。
众人听了都是满脸笑容,仿佛中的是他们一样,孩子们冲了进来要喜钱。
陆瑶心中高兴,见报喜人正眼巴巴的看着自己,当下便掏出十两白银,道:“你们辛苦了,拿些喜钱罢。待会也留下一起吃了饭再走。”
报喜人原本见这案首家如此贫困,还以为拿不到几贯钱呢,却不想陆瑶如此大方,随手就掏出十两白银。看颜色就知这白银成色极好,不是官银就是私铸的。当下喜笑颜开,说出许多喜庆话来。
得了赏银,报喜人这才高高兴兴地送上一个大托盘,上盖大红布。
陆瑶掀开红布翻了翻,有一件秀才青衫、一份脱民入士的户籍文书、一张地契、一只按例不开锋的长剑。
陆瑶接过东西进了茅屋,出来时便端着一盘铜钱,里面不多不少正是十二贯。一贯就是一千枚铜钱,而如今大秦白银和铜钱的兑换比例却是1:1200,也就是说一两银子可以兑换一千两百枚铜钱,甚至更高。
因为家中并无仆人,陆瑶便亲自出了门院撒钱。众人抢作一团,尤其是孩子们钻来钻去,十分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