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像一瞬间,女兵们都已经在考虑终身大事,娉婷还是像往常那样,该训练训练,该排练排练,不说心无旁骛,也确实没有找对象的想法。现在她已经在团里站稳了脚跟,之前歌舞团有人突然退伍,因为娉婷有舞蹈底子,她被临时借调过去,表现很好,现在话剧团、歌舞团都有她的班子,再加上她刻苦认真,个性也好,几个领导还都挺喜欢她,私下里也说会找机会给她提干的。
“我像这么大的时候,就想着要在团里好好表现,绝不辜负团里的栽培。现在很多小姑娘就想着结婚,找对象,心思根本不在排练上,你说团里会给她们机会吗?之前有人乱搞男女关系被处分回家的你也知道,要我说你现在还年轻,还不到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你知道的,你没什么背景,本来想往上升就难,好在你能力过关,又够努力,这就是你的优势,如何让上面看到你的努力,给你机会提干,你自己要好好想想。过阵子军区的大汇演你要好好表现,别出漏子,表现好了,入了军区领导的眼,你以后还缺前程吗?就这样退伍回家种地你肯定也不愿意吧?我说的话你回去好好想想,能听进去最好,反正是不会害你的。”
副团长的话时不时在娉婷脑中徘徊,她不是无知单纯的小姑娘,知道副团长说的的确是肺腑之言。只要是团里培养的骨干,向来是有前途的,像陈雪丽这种家事好的不说,就是普通家庭出来的吕美也找了合意的丈夫,调到另一个军区文工团当连长了。而那些心思不正的,比如方芳,早就被文工团淘汰,临走前也没个好名声,这对一向掐尖要强的方芳而言简直是毁灭性的打击。还有一个团里的小姑娘,自己谈了恋爱,偷吃了禁果,竟然怀孕了,这在团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团政委还专门找女兵们谈话,希望她们注意影响,要保护自己,不要做出有损军人形象的事来。
管他呢,反正“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就让一切顺其自然吧,说不定哪天就遇到一个合适的人呢?娉婷一向是随遇而安的,也没有什么大的志向,这样踏踏实实反而显得难能可贵起来。
军区汇演上,战地文工团的表演非常成功,获得了首长的表扬和嘉奖。趁着这个机会,吴亚萍向团里申请了假期,准备动身回家探亲了。
“祝你早日找到如意郎君,我们等着吃你的喜糖呢。”娉婷和季红私下里开着吴亚萍的玩笑,她们知道吴亚萍回家的主要目的,不过在这个当口,也不好大肆宣扬,被别人知道了总归不太好。
“行吧,你们就等着我的好消息,不成功便成仁啊!”带着如此的豪言壮语,吴亚萍踏上了返家的路。
“这丫头长得真俊,这么说来部队挑女娃当兵也得挑好俊的,就冲这我们家细妹就不行。哎,真愁人呐,这转眼就到了说亲的年纪,也不知道能不能说上个合意的。”
“可有段时间没见你过来了,听说要去部队了?好啊,好啊,以后吃公家饭,捧上好饭碗啦!有出息了可别不认我们这些个穷亲戚。”
“你们家的事我倒是听说了,原本家里就剩你们娘俩,这要是你去了部队,你妈一个人在家那的多寂寞,也不是说你去部队当兵不好,不过考虑考虑你妈,你这你这转身就走的,得让她多难过。”
类似的对话,娉婷早已疲于应对,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保持着嘴角的微笑,免得被别人说成是一个不好相处的姑娘。
连轴转地走了两个姑姑家,舅舅家,姨妈家,除了请客吃饭,他们还另给娉婷准备了东西。有给粮票、布票的,有直接给红包的,也有给买衣服的,而其中最珍贵的礼物就是大姨大姨父送她的一块手表,还是海鸥牌的,这让娉婷万分激动。要知道现在年轻人结婚,能买个三大件就是非常好的条件了,而手表就是其中的一件,可想而知这有多么珍贵。
“我和你大姨父想着你也长大了,你璐璐姐还有半年要结婚了,我们正给她准备嫁妆,刚巧手里有工业票,就托人带了两块手表。原本还有一块是留给娜娜的,现在先给你用着,娜娜的亲事还没个头绪,我们之后再准备也成,你也别有啥负担,原本是想着等你结婚了大姨再给你添嫁妆,现在你要去部队,出了远门也就是大姑娘,这呀,就是我们提前给你买的嫁妆!”娉婷的大姨许桂芳在镇里卫生所当妇科医生,大姨父刘祥明是县里纺织厂的办公室主任,两人不光每月有工资,单位还分各种粮票、油票、布票、工业票,大姨许桂芳和娉婷她妈许桂兰姐妹关系很好,许桂芳有好东西总不忘自己的妹妹许桂兰,对娉婷也是爱屋及乌。刘璐璐和刘娜娜是许桂芳的两个女儿,在这个重男轻女大环境下,尽管没有生儿子,两口子对女儿也是百般宠爱,兼之他们工作好,常接济家里,许桂芳的公公婆婆也没说过什么难听的话。再者老两口也不止刘祥明一个儿子,家里不缺继承香火的孙子,既然刘家有了后,也就不管是谁生的了。更深层次的想法或许也有,就是这会儿子可代父业,也就是俗称的“接班儿”,刘祥明自己没儿子,等他退休了可以让侄子代他的班,不过这话大家都没拿到明面上说,离刘祥明退休还有十来年呢。
“大姨,这也太贵重了,就是我结婚你和大姨父也用不着送这么贵重的东西啊,你们还是给娜娜姐留着吧。”毕竟是花了大价钱,好不容易弄来的,娉婷是真不好意思收。再说,原本是留给刘娜娜的,现在她拿了多不好,刘娜娜是家里的小女儿,向来有些娇气的,娉婷也不想被她知道了以后落埋怨。她想着等她去了部队,好好攒点钱,自己也能买得起。
第五十一章()
此为防盗章
“行呐;记得往前走就有两家国营饭店,你去看看想吃什么?”严格说起来;娉婷是个标准的“吃货”,以前上学时可以为了一个小巷美食而和室友横跨金陵城;听到哪里有好吃的就是再远也会去。工作以后收入不错;还常常为了美食而到处旅行。为了不发胖;她坚持运动,保持体型;是一个标准的新社会女性。当她成为“何娉婷”后;这种“吃货”的属性就发挥不了任何作用了。这时候;能吃上红烧肉也得过年过节,吃个饺子;肉丸就觉得香得不行,哪还有资格去挑剔好坏?
两人一路走过去;这时候正是饭点,路上行人不多;到了饭店里;只有零零散散的几个人。
“同志,今天有什么特色菜吗?”国营饭店除了菜单上的品种外;每个季节都会有些时兴菜。比如春天是吃笋的季节,夏天是吃藕的季节;这些时兴菜菜单上是没有的。
“今天早上新上了一批菱角;你们要的话可以现做。”
“那行;就给我们现做一份;另外再来两个小炒,一碗米饭和一碗馄饨。”两个人是真的饿了,点了米饭和馄饨是准备一起分着吃,这样就能吃到两样,才不妄费出来一趟。
坐下后,娉婷起身去后厨要了两杯水,一会儿功夫饭店里又来了几个年轻人,娉婷看了一眼,就知道他们不是地痞流氓就是二流子。看了一眼后娉婷也就不管了,她不知道的是,那几个人中的一个在看到她和季红后眼睛都亮了,朝其他几个同伴示意后坐到了娉婷她们隔壁一桌。
“同志,我们都来了好一会儿了,怎么还没人上来招待?”一个穿土黄衣服的拍着桌子嚷嚷着,吵闹的声音让饭店里的其他客人都皱起了眉头。
娉婷和季红对视了一眼,都有些无可奈何,她们的菜还没上桌,已经点好了,粮票和钱也已经给了,没道理不吃就走吧?可这个情况,就是吃也吃的不爽快,也太烦人了。
“不好意思,后厨正忙着呢,不知道几位贵客登门了。”原本在后厨帮忙的营业员听到动静后赶紧过来招呼。“请问几位想吃些什么?面条馄饨炒菜炒饭都有。”
“行吧,就她们那桌点的,说给我听听都是些什么,我要一份一模一样的,其他的再点。”土黄衣服的不光抬手指着娉婷她们那桌,还侧着身子盯着她们看,那眼神不说也罢。
娉婷一看这动静就知道他们不怀好意,说实话,几个小混混她还不放在眼里,想从她这里占便宜也不容易。
“那两位姑娘点的是二个小炒,一个时兴汤,还有米饭和馄饨,几位看看还要加些什么?”营业员也看出这几个人是故意找茬的,不过他们开门做生意,也没有得罪客人的道理。
“那就再来个盐水鸭,来一盆猪耳朵,馄饨我们就不要了,阳春面给我们上一份。”
正好娉婷她们的饭菜上来了,她和季红两人就专心吃起饭来。如果忽略那些嘈杂声的话,一顿饭吃得倒也清净。
等她们吃好了准备走人时,土黄衣服的那人把脚伸到走道上,想要跘住娉婷,但被娉婷躲过了。
“呦,可以啊,挺对我胃口的。”说着,他起身摸了个嘴,带着二流子般的猥琐笑容,开始动手动脚起来。谁知道在他的手碰上娉婷的肩膀前,被娉婷反手制止了。
“我奉劝你还是不要打我们的主意,还有你这种二流子就是社会的蛀虫,再这样无所事事的混下去,早晚有一点要自食恶果。”娉婷推开他的手,和季红直接走了出去,也不管身后的人是什么表情了。
“就这么放过他们真不甘心,看他们那眼神,色迷迷的,以我的想法就得把他们送进去劳教,最好蹲几年大牢,等他们出来就知道怎么好好做人了。”季红心里恨得不行,一直憋着火。
“我们两个人较真起来肯定斗不过他们,毕竟男女力气悬殊,惹上了也是个麻烦。我们还是赶紧把东西买了回去,等天黑了路上也不安全。”说着两人一起快步离开,准备买好东西后立刻回头。
而此时的国营饭店里,屋里寂静无声,老板们进了后厨,其他客人闷头吃饭,穿土黄衣服的那个绷着脸,浑身散发着愤怒和气恼的气息。和他一起来的几个同伙也不敢说话,纷纷低头看着桌子,免得老大的火气烧到他们头上。
没一会儿,“噔”地一声,碗碎了,土黄衣服黑着脸往外走,也不管饭钱有没有给,最后还是其他几个人把吃饭的粮票和钱凑了出来。不是他们不敢吃霸王餐,而是开在市区的国营饭店,背后肯定有些背景。
“那这菜怎么办?还剩好着呢。”其中一个穿黑衣服的指着桌子上的剩菜问。
“行了,问老板拿个东西装上,你带回去给你老爹老娘吃吧。”说着,其他几个人也不管他,追着土黄衣服去了。
娉婷和季红傍晚前回到了部队,这时候出去郊游的人还没回来,两人一起拿着换洗衣服去了澡堂,趁着人还不多把澡和衣服都先洗了。
“本来今天心情还挺好的,谁知道遇上那些上不了台面的,以后出去还得注意些,真出了什么事可不行。”平常她们在部队出去的时候也少,大多都是几个人一起的,没出过这种乱子,今天这么一闹,季红也知道外面世道并没有想象中好,还好是大白天,又在市区,要是晚上可就说不准会出什么事了。
娉婷没有回应什么,很多时候,女人的确是处于弱势的,她只是庆幸,即使是到了六七十年代,她也是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里,而不是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