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芬芳六零年代-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旧了,颜色都洗得发白。在家就是穿补丁衣裳也没什么丢人的,但一出了远门就不同,穿的太差会被人看不起。

    “听说现在流行那种改良了的中山装,就做两件外套吧,现在也能穿,冬天里面加件棉袄也能穿。”娉婷没有说不要,既然家里有布票,做两身衣服也不为过。“妈,到时候你也做一身吧,也别太省着了。”

    “我又不缺衣服,再说了,每天下地干活哪用得着穿新衣服啊,你们年轻小姑娘穿的漂漂亮亮就行了。”

    第二天,许桂兰带着娉婷搭车去了县里。镇上只有供销社,虽说一般农村生活需要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都有,但都是最基本的,只讲就实用,不讲就时兴。许桂兰想着南方经济条件好些,听说那里的小姑娘们打扮得可好看,就想带娉婷去县里的百货商店看看,买些花样好,又时兴的料子。

    一大早,天还没亮,两人就坐上了村里的牛车,到了镇上又换了拖拉机,一路颠到县里太阳也才刚刚升起来。开拖拉机的把她们随意放在了路边,约好了回去的时间后就走了。县里娉婷还没来过,许桂兰倒是认识路,她带着娉婷往县里那条最繁华的街上走。

    如今的县城还不算繁华,又矮又灰的房屋,看得出生活水平与几十年后的差距,不过看上去却让人很有亲切感。大约走了二十多分钟,终于来到了县里最繁华的商业街,娉婷也看到了传说中的百货商店和国营饭店。

    “饿了吧,妈还特意带了粮票,我们先去吃点东西,中午也不知道几点才能到家。”和拖拉机约好的时间就是中午,等到家了肯定得下午了。早饭和午饭比起来,自然是早饭要省钱。

    国营饭店的早饭挺丰盛,面条,饺子,胡辣汤什么的都有。难得下馆子,娉婷肚子里的馋虫也开始叫唤了,她点了份胡辣汤,又加了个油饼子,许桂兰则是叫了碗面条。

    正宗的胡辣汤,味美又爽口,娉婷在碗里加了一大勺辣椒油,吃得身上直冒汗。其实娉婷一直很喜欢吃小吃,以前上学,工作时都是和同学,同事到处吃的,恋爱后夜常和男友下馆子,今天这顿饭让她想起了以前的生活。

    不管娉婷心里多么波涛汹涌,面上也不好表现出来,只是人相对之前沉默一些罢了。吃完早饭,母女俩去了百货商店,说是商店其实也不大,就是货柜货架多了几个,目测下来里面的东西确实比镇上的供销社要体面些。一路走到卖布的柜台,满眼看去都是蓝的,灰的,黑的,黄的布料,红色的也有一些,不过比较少罢了,现在也只有结婚办喜事才会穿红戴绿的。许桂兰看上了一匹海棠红的布料,用手摸了摸后转向了娉婷。“婷婷,你看这个料子怎么样,做件外套不错吧?”

    “不要吧,这也太亮了,穿出去我都不好意思,还是选一些大众化的颜色吧。”颜色娉婷是挺喜欢的,可是考虑之后还是决定不要了,一是确实很显眼,二是价格绝对不便宜。

    这时候一直没搭理她们的营业员走过来了,她态度还不错,脸上带着笑容,听到娉婷嫌颜色太亮就劝道,“小姑娘这是害臊了,要我说这匹布颜色又正,料子又好,我们店里总共也就进回来几匹,卖的可好了,这不,就剩最后这么些了,要是买回去做外套也是刚好够一身,这位大姐你可要帮闺女好好掌掌眼了。”

    听了营业员的话后,不要说许桂兰,连娉婷都直想把这布料买下来了,实在是太会说话。

    “中,那就把这匹剩下的都包了,再选两个大众些的颜色,家里你奶给的是藏蓝的,要不今儿就选青的和灰的?不管是做衣裳还是做裤子都带得住,也不显老,你看呢?”许桂兰决定了以后,娉婷也没说不好,要她说,不管什么颜色,做出来的样子也都差不了多少,也没什么可挑剔的。

    “等我们回去,找秋香给你做几身,她是去外面学过手艺的,做出来的样子好看着呢。”村里有专门帮人做衣服的手艺人,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秋香是村里何山明娶的新媳妇,之前专门学过做衣服,花样子也多,现在十里八村的年轻人都爱找她做衣服,仔细算起来的话,秋香也算娉婷的堂嫂子。

    买好了布,又逛了两圈,许桂兰给娉婷添了两双鞋,一双小白鞋,也就是白布鞋,还有一双黑皮鞋,都是耐看又好搭配的。这年头能有一双皮鞋绝对是件拉风的事,六块钱的价格不是普通家庭能轻易承受的,可想而知许桂兰是有多舍得。想着娉婷现在还在发育,鞋的尺码还特意放宽了,免得过阵子穿不下,这也是许桂兰精打细算的一面。

第四十九章() 
此为防盗章原本是喜庆的春节;因为何跃强的牺牲和何成光的未归;使得许桂兰心中没有丝毫喜悦。元宵节后,过年的气氛也就淡了,许桂兰的心情也平复了很多;不再每天躺在炕上;偶尔会下地;也会和聘婷说些话了。

    “你哥一直没有信回来,我心里有些不放心。他的津贴倒是按时寄回来。按理说这大过年的他好歹要写封信;也不知道他在外面过的好不好,你爸的事他知道了没有,有空你写封信给他问问看。”听了许桂兰的话后;娉婷找出了之前何成辉写回来的信;照着上面的地址写了一封;也没有说太多,就问问他的近况;表达了许桂兰对他的思念之情。本来还想说两句何跃强牺牲的事;想着他或许已经知道了,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就没有在信里面多提。之后趁着赶集的日子去了一趟邮局,买了一张邮票寄了出去。

    何娉婷的哥哥何成辉也才二十来岁;他初中毕业后就出去当兵;凭着能说会道;吃苦耐劳;从一个小兵一路升成了排长;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年后,天气渐渐转暖,万物开始复苏,很快就开春了,大家也恢复了田间的劳动。本来聘婷想自己代替许桂兰去上工,但许桂兰并没有同意,让她等学校开学了还去上课。对于这个女儿,许桂兰一向娇养着,之前家里经济不差,从来没有让聘婷下过地,最多是在家里做些家务活,现在情况虽说有变,她还是舍不得女儿吃苦。她也想好了,等娉婷高中毕业了,拿到了文凭,她就回娘家央求央求,请娘家人帮聘婷找份好工作,最好是吃商品粮,以后再找个好人家嫁了,对女儿她就没什么可担忧的。倒是儿子,也到了结婚的年龄,因为在部队难得回来,就是她想帮着相看也不中,就怕自己儿子不合意,反而害了他一辈子。要不怎么说儿女都是债呢?从把他们生下来,就没有一天不为他们担忧的,可要是没儿没女,没什么可忙的,那人生也就没什么趣味了。

    聘婷还不知道许桂兰心里的打算,知道了或许会有些无语吧,还没成年的小姑娘而已,就已经想到找婆家,自己以前十六七岁还是个孩子呢,早恋都不让的。这会不用上学,不用上工,娉婷也没让自己闲着,要知道农村姑娘要是不干活,会被人说嘴的。家里家务挺多,抽空还养鸡养鸭种蔬菜,一天一天的日子过的也挺快。有空闲了娉婷还把课本拿出来看,大段大段的文字,看的她有些不习惯,好在内容也能看得懂,她也就尽量把知识捡起来,就是不能考大学,懂得多了也是有好处的。

    天气渐暖后,有一个另全公社震动的消息,那就是部队又开始招兵了,公社里一共有六个名额。在农村,家里出一个当兵的是一件光荣的事,整个公社能应招的人数本就屈指可数,那些想进部队的就想着法地托关系。聘婷对这个消息并没有在意,直到有天中午,家里来了几个客人后,聘婷的人生改写了。

    队长带着县里的领导和两个穿着军装的领导进了她家的院子时,聘婷正在院子里晒被子。现在是1966年,因为种种原因,部队已经取消了军衔制度,部队里的军官从排长到三军统帅的军服是一样的,只能够从口袋的数量区别干部和战士,干部是四个口袋,战士是两个口袋。所以娉婷知道他们是干部,具体什么职位并不清楚,不过从县里领导的态度看,级别应该还不低。

    “聘婷啊,家里来客人了。”队长何军年一进门就笑嘻嘻地说着,“这位是县里的陈主任,这两位是部队的首长,今天正好到你家来看看。”

    聘婷赶紧把他们迎进了屋,请他们坐下后找了干净的杯子沏上了茶放在了他们手边上。整个过程聘婷还是很不好意思的,虽说她里子不小,但是年轻小姑容易脸红她也控制不了,而且她一直感受到那位年长些的军官一直看着她,这让她的心里有些忐忑。

    可能是看出了她的紧张,年长些的那位主动开口了,“小姑娘,你也不用紧张,我们也就是过来坐坐。其实呢我和你父亲是战友,听闻他牺牲的消息一时有些伤感,刚巧来这里招兵,以前在一个连队就听说过他是这个屯的,这不在陈主任的陪同下就一起过来看一看。”

    聘婷听了还是有些讶异的,心里也在感叹一个“巧”字。

    “谢谢您还特意过来,不过现在我妈也不在家,您看要不要我去把她找回来?”娉婷表达了感激之情,这是发自肺腑的。都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碳难”,要是他自己不说,谁能知道他和何跃强是战友呢?现在他不光说了,还特意走一趟,就知道他是个有情有义又恋旧的人了。只是她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还真不好脸大地招待贵客,总要请长辈过来才好。

    “这倒不用,我也就是来看看,待不了多会就走了。”他笑着说,态度很温和,“想当初你的名字还是我给起的,你父亲接到了你出生的喜信,就一直发愁要给你起一个好名字,还让我帮忙,我就给你起了一个‘娉婷’,现在看来这个名字正适合你。”

    从他进门观察到现在,看到娉婷落落大方,应答自如,看上去很是聪慧,更难得眼神清澈透亮一看就是心思纯正的,让人很有好感。说实话,这样的品貌,埋没在这偏僻的村庄里还是有些浪费了,只是如今外面的世道也不是那么平静,就是他想帮一帮忙也怕自己使错了力。

    “我的名字还有这个缘故呢,以前也没听我父母说起过。”娉婷自己还在奇怪呢,村里的女孩子都起一些梅啊,敏啊,兰啊之类的,她的名字如此特别,本来以为是何跃强起的,没想到还是另有其人。“大家都说我的名字好听,又特别,真的非常谢谢您。”

    “我和你父亲是生死兄弟,你喊我一声叔叔就行。我姓沈,名伟文。”沈伟文确实没待太久,问了娉婷的学习情况,日常生活,还有何成辉在部队的情形后,也就起身告辞了,走之前还留下了一些粮票油票之类,说是来的匆忙,没买什么东西,让她一定要收下。

    “我真的不能收,我们在农村吃穿不愁也用不上这些,叔叔你带走吧,你出门在外不方便,自己留着更得用。”这是大实话,都说“穷家富路”,在家里什么都能将就,出了门没了钱和票,真是不方便的很。再说本来就非亲非故,就这样大剌剌拿了人家的东西,总会显得自己眼皮子太浅,没见过世面。

    最后沈伟文没降得过聘婷,还是拿走了粮票,走之前他感慨地说了句,“你出生你父亲就盼望着你会长成一个出色的姑娘,现在见到你了,你果然没有辜负你父亲的期盼,不管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