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荣华路-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春花很累。

    她却睡不着。

    赵春花脑子全是浮想着,今个儿得来的消息。

    听说主家的老太爷病重。县令大人和夫人身为儿子、儿媳,这怕是要一起回了主家啊。若回了刘氏的宗族

    对于赵春花母女而言,也是影响甚大。毕竟,刘县令、县令夫人刘王氏在刘氏宗族里,地位并不高。

    “若回了刘府?荣娘,咱们母女怎么办啊?”

    “娘要照顾了大姑娘,你这般小,你可让娘把你寄养在哪儿?”

    “”

    赵春花对似乎睡着了的女儿荣娘,嘀咕起来她心底的担忧。

    刘府上,那是公用的厨房。

    李哑婆到时候的差事肯定会换掉。那时候,赵春花也不知道,李哑婆还能不能帮忙照顾一下女儿了。

    更何况,赵春花想让女儿荣娘认李哑婆做干娘。李哑婆拒绝了。

    “”

    本来要睡着的荣娘,听到了生母赵春花的话,她的睡意被惊醒了。

    荣娘闭着眼睛,她在思考啊。

    要搬家了吗?

    刘府?

    还有据说是庶子出身的刘县令,庶子媳妇的县令夫人。这两位是荣娘生母的上司。特别是县令夫人刘王氏,可直接掌握了荣娘母女二人的生杀大权。

    这时代,奴婢没人权。奴婢的儿女,同样没人权。

    若是回了刘府。刘县令、县令夫人都得低调做人。荣娘和生母赵春花过日子,就得更加的低调、低调、低调。

    莫名的。荣娘在心底想着,她好想长大。

    长大了,荣娘才能更好的把握住她自己的人生。

    建元元年,秋。

    九月末。

    山阴县的刘县令送走了家族来客。

    县令夫人刘王氏这几日心情不太好。

    十月初一日。

    夕食后。

    刘王氏跟夫君刘县令讲出了心底的担忧,道:“夫君,你真要辞官吗?”

    官位得来不易。

    特别是刘县令这等出生不是特别好的庶子,六百石的一县之长,当年谋官时花了多少心血,消耗多少人情在里面。

    这说舍了,便是舍了。

    刘王氏为夫君叫冤屈。

    “父母有命,我若不从,便是不孝。”刘县令苦笑。

    刘县令的心底也是舍不得官位,舍不得前程。他能如何?他是庶子,他是嫡母的眼中钉。父亲这一回貌似偏心眼儿。

    他若拒绝了,族中多少人在盯着他出错。这时代的读书人,重名声,重信誉。名声与信誉若毁了,真是生不如死。

    “委屈你了。”

    刘县令执起嫡妻刘王氏的手,说了这一句心里话。

    刘县令明白,他的六百石县令官职,嫡妻在中间耗了太多的心力,在娘家怕是能求的人,全是让嫡妻求了一个遍。

    “不委屈。”

    刘王氏摇摇头,这会儿,她依偎进了夫君的怀中。

    六百石的县令之职。

    这等小官位若辞了,倒不是太麻烦。

    走一趟手续,也就是一个来月的时间。

    入冬后。

    刘王氏已经让仆人把要打包的行礼,全部收拾妥当了。

    只待山阴县的新一任县令,一到任后两边述职交接好。刘王氏一家子的人便要起程,回返刘氏的宗族。

    冬月。

    淮南路的天气,凉得冻人。

    荣娘头一回见识了外面的一切。不再是她已经生活了半年的小圈子。

    青砖瓦房,行人车马。

    从山阴县城的主街道路过时,望着这个封建时代的生活气息。还有小摊贩的一些叫卖声,荣娘的眼中全是好奇。

    若说山阴县城内,有几多繁华,有几多热闹。

    出了县城后。

    外面的世界,莫名有点荒凉。

    偶尔路过的村庄,全是泥胚的房子,茅草的屋顶。还有那寨墙,也是厚实的土围子保护了屋舍来。

第4章() 
刘氏宗家的府第如何庞大?如何壮观?

    荣娘没有见到。

    因为荣娘和荣娘的生母赵春花,只是嫡系庶子刘县令刘三老爷门下的奴仆。

    刘氏宗家的族长,刘老太爷是刘三老爷的亲爹。这一位重病卧床,对于淮南路的士族豪门而言,也是一件举足轻重的事情。

    荣娘和荣娘的生母赵春花跟随着奴仆们的队伍,一起从刘氏宗家府第的后巷子小角门,进的这一座府第。

    荣娘心头明白,也许她将在这个地方生活许久。

    下人房在夹道后面的倒罩房子里。荣娘和她的生母赵春花,以及李哑婆一起分得了一间住的屋子。

    事实是赵春花和李哑婆安排住一间屋子,荣娘是一个搭头。

    小小的屋子,两张小榻。

    荣娘跟亲娘赵春花睡了一块儿。

    次日。

    晚间。

    荣娘胎穿的第一回,吃到了亲娘的奶。

    “往后咱们在一处干活,倒也省事儿。”李哑婆带着安慰的语气,在荣娘吃奶,吃饱了后,跟赵春花搭了话头。

    “是啊,我总能多照顾一下荣娘。”

    赵春花望着吃饱了,就是乖巧的躺了小榻上,那似乎睡着了的女儿。她的目光非常的柔和。当然,这会儿,荣娘在装睡。

    “可惜”李哑婆又叹一声,道:“你跟我到厨房去帮工,倒底不如在大姑娘身边当了奶嬷嬷那般体面。”

    像刘府这等士族豪门,哪怕是庶房的嫡出姑娘,那也是尊贵的。

    这等奶嬷嬷的差事,在仆人堆里,可是个顶个的体面。特别是等姑娘长大了,那奶嬷嬷的下半辈子总能有个依靠。

    哪怕是奴仆呢,在刘府这等富贵窝里,也是分个三六九等的。

    “我哪个名牌上的人儿?”赵春花苦笑,说道:“老夫人亲自发话了,把身边的嬷嬷赏给大姑娘做为教养嬷嬷。奶嬷嬷也由大夫人那边安排了更得体的清白人。”

    “我倒底是个寡妇”

    赵春花说这些话时,心头特苦涩。哪怕装睡的荣娘,听到了生母赵春花的话,也是有些明白了她们母女在刘府的生存地位。

    怕是大姑娘刘遂歌身边换了侍候的人,连刘三夫人刘王氏也是不敢反驳的。老夫人是刘王氏的嫡母婆婆。刘大夫人那是刘王氏的大嫂。

    长辈赐,不敢辞。

    这是这个时代的规距。哪怕才半岁呢,荣娘从李哑婆,还有生母赵春花等人常常的聊天中,已经对她生活的小环境,有些少少的了解。

    建元元年。

    冬月后,腊月来。

    这新的一年,马上就要来到了。

    在这等新年伊始之时。

    荣娘这个小婴儿也是知道了,出了大事情。

    刘府的老太爷病逝了。

    刘大老爷、刘三老爷这一对嫡兄庶弟,倒要为亲爹守三年孝期。至于同样庶出的刘二老爷多年前,就是过逝了。余留下了守寡的刘二夫人。

    就在这个当口。

    朝廷更是噩耗传来,建元帝在小年夜驾崩了。

    这个消息传到了淮南路时,刘大老爷这个刘氏宗族的族长正丁忧在家闲赋呢。彼时,淮南路的北边,亦是不太平。

    徐州城。

    这一座边镇重城,属于大晋朝目前最北边的军事要塞。

    大晋朝,占据了南面的半避江山。

    大晋朝以北,则是大秦朝占据了北面的半避江山。

    一场大雪后。

    这个冬季最冷的时候,到来了。

    荣娘来到这个新的封建时代,已经九个半月多的时间。

    她学会了走路,学会了简单的吐字儿。

    荣娘在做了一个小婴儿,都应该会的事情。她没表现了什么天才的品质。毕竟,荣娘只是一个厨娘的女儿,她跟她娘赵春花都是刘府的奴仆。

    下人房。

    这一处奴仆住的地方,比不得刘府那些主子们住的地方精贵。

    下雪了,清了一条能通行的小道,其它的雪,便是任由堆积在院中。

    荣娘在屋里猫冬。

    这一天。

    她娘赵春花以及李哑婆都去厨房干活了。

    荣娘趴在窗户缝中,她偷偷的瞧了外面的世界。

    外面一片银白。

    除此之外,还是一些喧闹声。

    那雪地上,站有一堆儿的少男少女。他们年纪都不大,约是六七岁的,十一二岁的,比比皆是。

    荣娘从李哑婆和亲娘赵春花偶尔透露的言语中,已经知晓了。

    据说整座洛都城,这一座淮南路最中心的城池,最富庶的城池。同时,亦是淮南路的第一城池,州府所在。

    “都挨个站好。”

    “会有管事来挑人,若是挑中了,是你们命好。”

    “挑不中的,全部得跟老婆子一起离开刘府这个富贵地儿”外面是领着这一堆的少男少女进了下人房的人牙子在训话。

    荣娘早听她亲娘赵春花和李哑婆谈起过,入冬后,洛都城哪怕再是繁华,还是有很多穷人乞丐或被饿死了、或被冻死了。

    听说,那城外的乱葬岗,还有专门偷了尸体去填饥的灾民。

    是的,灾民。

    徐州城的方向,又打仗了。

    大晋朝的建元帝刚刚登基一年就驾崩了,整个朝堂之上,纷争不断。

    北面的大秦朝凑着这等良机,挥兵南下。

    荣娘哪怕年纪小小,没亲眼见着,也从亲娘赵春花和李哑婆的话。知道这是一个“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时代。

    这个时代,人,生而不平等。

    趴在窗户缝里。

    荣娘看见了那些少男少女,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没有棉衣,大多数的人还是穿着缝缝补补,已经看不出原样的破衣裳。

    当然,那衣裳虽破,洗得还算干净。

    这些少男少女个个面黄饿瘦的,隔得距离不是特别的远。荣娘能瞧见了,有些人的手冻得跟红萝卜一般样。

    在屋中。

    荣娘瞧瞧她自己还算壮实的小身板儿,再瞧瞧身上穿着的还算厚实的棉衣。

    虽然,这棉衣是旧的,是用她亲娘赵春花的旧棉衣改的。可她娘赵春花心灵手巧,这棉衣里的棉花,专门用太阳美美的晒过。那缝补之时,又是填棉花,填得厚实。

    这个冬天,荣娘没冷着,没冻着。

    特别是一屋子住着的亲娘和李哑婆,皆是在厨房里帮活的。九个半月大的荣娘,能吃了辅食,已经是断奶的小孩儿。

    她不缺了一口吃食,长得倍儿棒。

    荣娘这会儿,有对比,正有幸福感。

    当然,荣娘更高兴的是她这一世,有一项不知道是不是胎穿的福利。

    她与普通人一比,算得力大无穷。

    当然,这个秘密,荣娘没告诉了任何人。她隐瞒了这个事实。

    在荣娘看来,底牌这等东西,只有别人不知道嘛,那才叫真正的底牌。除了自己外,有第二个人知晓,就算不得秘密。

    小小屋子内,是荣娘的活动空间。

    小小屋子外,冰冷的院子里,又是另外一个世界。那儿的少男少女们,在等待了他们的新命运。

    荣娘看了小会儿,看出来一些门道。

    各处的管事,选择了不同的孩童。有选个高的,有选个矮的;有选机灵的,有选木讷的;更有选容貌普通的女童,也有专门选容貌出众的女童

    各不尽同,各有考量。

    看累了。

    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