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逍遥保镖-第2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的哥还真有些真材实料,给林凡介绍的知识,也挺专业,让林凡对赌石倒是了解了不少。

    赌石前期的名字并不叫赌石,而叫赌行。在赌石市场上见过一夜暴富的当然也不排除一夜倾家荡产的。

    玉石的历史要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距今上千万年。可见历史的悠久性,但是赌石的历史并不是很悠久,大概在清朝时候流行起来的。

    所谓赌石,就是用璞玉来赌博。要知道,通过玉的外皮而能看出玉石里面的优劣是需要很深的玉石学问的。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也没有一种仪器能探测到它。玉石原料挖掘出来,外面又包着一层岩石的皮壳,皮壳里面是什么,依旧没有人说得清,所以行内把判断玉的过程称作“赌石”。

    我们经常见到大块玉石原料上所开的小窗口。虽然这些小窗口极有可能口口见绿,但是见到小窗口一定要格外谨慎。如果卖家能确定里面的绿很多的话,那他为什么不开个大窗口,卖个好价钱呢?

    赌石作为一种独特交易方式,是历史以来中缅边界和云南玉石交易市场兴起并繁荣的。一块未经开窗的原石,除了形状和重量外,谁也说不清里面是什么,赌石界有这么一句话:“神仙难断寸玉。”唯有切割剖开后才有真实的结论。

    赌石人凭着自己的经验,依据皮壳上的表现,反复进行猜测和判断,估算出价格。买回来可能一刀剖开里边色好水足,顿时价值成百上千万,也有可能里边无色无水,瞬间变得一文不值,这就是赌石的风险。

    在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块赌石是“和氏璧”。在二千年前的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人,他发现了一块玉璞。先后拿出来献给楚国的二位国君,国君以为受骗而先后砍去了他的左右腿。卞和无腿走不了,他抱着玉璞在楚山上哭了三天三夜,后来楚文王知道了,他派人拿来了玉璞并请玉工剖开了它。结果得到了一块宝石级的玉石。

    这块宝石被命名为“和氏璧”。后来这块宝石被赵惠王所拥有,秦昭王答应用十五座城池来换这块宝石,可见这块宝石价值之高。这块宝石后来雕成了一个传国玉玺,一直到西晋才失传。

    当然,要赌石切玉,首先就要了解关于玉的基本知识。这的哥倒是把自己知道的全都跟林凡说了一通,这倒是也让林凡长了见识。

    赌石的盘子,在乌鲁木齐的西南,距离市区还有段距离,司机师傅把林凡拉到了大门口,乐颠颠地接过了林凡递过来的一百多的车费。

    林凡径直走了进去,里面已经有了不少人。

    不过这里并没有华丽时尚的大厅,也没有那么多现代化的宣传手段。这个赌石的盘子,倒是像极了那些早市集市。

    整个盘子是个上千平米的空地,空地的边缘都是一排排的四角伞,商户就在那里摆出自己的原石,而在中间,也有不少摆着地摊,或者把原石堆在电动三轮车里,等待买家。

    不过这里的赌石,大多赌的是新疆本地的玉,和田玉。

    以前,在玉石行业里,有关“赌石”的传统交易,人们更多地会去关注翡翠,但实际上和田玉才是最早采用“赌石”这种方式进行交易的,随着近年来和田玉的行情一路飙升,业内和田玉的“赌石”活动也愈发活跃。

    在和田玉中天然的有“石包玉”这种独特的玉、石表现,不切开很难发现里头的奥秘。此外,遇到大料,尤其是料僵皮厚的情况下,赌石就是唯一途径了。

    至于开料,本身就有赌的成分在里面。如果一刀切下去,切开后里面满是裂或者僵、棉,这料子也就基本废了。一旦僵皮里面隐藏着好“肉”,则可能因此而暴富。

    至于翡翠,也属于玉的一种,不过翡翠属于硬玉,而和田玉属于软玉。

    只是,和田玉大都在国内销售,而翡翠,则是世界性质的。但这也不是说翡翠就一定比和田玉金贵,从人文角度来说,大师级雕刻的精品和田玉,比同等条件下的翡翠要更具收藏价值,升值空间会很大。

    和田玉的“赌石”一般被称为“赌肉”。和田玉原石分为三层结构,最外层是风化的外壳,称为皮,由于所埋地点不同,皮质也不同。外层内有一层内皮,又叫雾,或者“湖”。内皮里就是玉的本质,俗称“肉”。交易双方赌的,正是风化皮内包裹的“肉”。

    赌石除赌“肉”之外,还可以赌成色。此外,还有赌是籽料、山料或者是山流水料的

    而赌石主要通过擦、切、磨三种方法来实现。因此,怎样擦,擦多深、擦多大,甚至能不能擦都要考虑清楚。切石也是一样,可以一刀切富,也可以一刀切穷,行话有“擦涨不算涨,切涨才算涨。”

    能否切,怎样切,都要凭你的经验和运气。磨是为了看清楚内部的色和水,磨的好坏也是十分讲究的。擦石是一条古老的法则,部位找好了,开口切准了,才能进一步看出玉的色和水头。

    切石是赌石最关键的步骤,输或赢的结论是把石头剖开之后才能认定。有些赌石商人,只要擦石见涨,他就转手出让,让别人往下去赌。因为继续擦或是动刀切割,风险将会更大;涨与垮只在丝毫之间。

    由此也可见。切石是非同小可的。而切石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原始的切割方法,是用弓锯压沙,缓慢的把石头锯开。若发现不能继续切割时,便于采取挽救措施。

    还有一种是用玉石切割机切割刀片上镀有金刚沙层,切割准确迅捷,但是夹具夹着石头泡在油里或水里不容易看到切割过程,完全剖开才能知道输赢。下刀切石首先是部位要找准,一般是从擦口处下刀或是从颟上下刀,还可以从松花或是顺裂纹下刀,当切第一刀不见颜色时,还可以切第二刀,第三刀,行话说:一刀穷,一刀富,指的就是这个道理。

    磨石是为了抛光,把透明度完全的表现出来,这样能使人看到它的色好或水好。磨石有两种赌法,一种是暗赌朦头赌,石头一点都没有擦切的痕迹,也没有自然的断口。二是半明半赌,就是在石头上有敲口,与擦口,或是有小缺口,已经能够看到一部分石种的颜色或底水,但是还有其他部分仍是未知数有较大可赌。

    一般而言,赌石赌涨之后有三种处理方式:一是现场就地转手,比较抢手的话还可以采用类似拍卖的竞买方式,价高者得。

    二是找玉雕师加工成件后转让,只是这样以来不仅会较长时间积压资金,还存在“二次赌”的风险。尤其是高价料子,进一步切开后会不会有绺裂以及绺裂的大小、走向,会不会有突如其来的串僵、串糖等瑕疵掺和进来,都需要再赌一次。

    三是综合前两者的方法,即转手一部分,加工一部分,既锁定一部分利润,又满足了再赌一次的好奇心。

    和田玉的赌石方式基本上同翡翠公盘的规则相同。也分为两种竞标方式;一种是暗标;就是买家各自写好价格;投到竞标箱中;几天后;卖家会在买家中挑出价格最高的竞标人;达成交易。别一种是明标;几个买家现场轮番投票;各自依旧不公布自己的出价;但是由于担心竞争对手先抢得原石;买家通常会成倍地升高自己的出价。

    和田玉的“赌性”要比翡翠小很多,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和田玉是“表里如一”的,即外面是什么质地、什么颜色,内里也大致相若。但他也承认“赌性”是不可避免的。

    “一些籽料的石性较重,或者皮太厚,就很难判断其内在的“肉质”究竟如何了。”比如说近来市场上比较火的红沁料,人们也叫做红玉,基本上都是因为籽料在河里“停留”之处含有丰富的铁质,并历经千百万年之后沁进籽料里,从而使其呈现出喜人并且稀有的红色而身价倍增。红沁的深度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价值的高低。

第二百六十章疯子生意() 
一般在这种情况下,红沁料的拥有者要么不事雕琢,直接将其作为摆件或者把玩件,要么多采用浅浮雕,使之看上去仍是“里外全红”,如果雕刻工艺精湛一些,其价值自然不菲。到目前为止,极少见到把红沁玉籽料切开后再加工的,因为一旦切开里面未完全沁透,损失就大了。

    “一刀穷,一刀富,一刀穿麻布。”是行内对赌石的一句行话。意思是一刀下去,赌石人要么大富大贵,要么倾家荡产。这当然是一句比较极端的话语。而最让人无奈的便是,扔了,舍不得。放着,得不到。这就真的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了。

    无论是剖开还是没剖开的璞玉;购买价和实际价都有偏差;有些偏差的数额可以说是特别大的。即使是剖开的;也不能完全确定价格;说不定再解开一刀;又有新发现。所以说;和田玉原石的交易中;都多少带有“赌”的成分;而这也是赌石的神秘和个人乐趣所在。

    林凡在市场里随意转了转,看到了个没人光顾的小摊。摊主是个五十来岁的维族大爷,留着一撮山羊胡,带着一顶礼拜帽,蹲在自己的摊位旁。

    林凡走了过去,也蹲下身子跟那位大爷聊起了天。

    那大爷左右无事,也没什么顾客光临,便跟林凡闲扯了起来。他见林凡是个赌石的新手,便给林凡讲了不少有关赌石的事情。

    在赌石界,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

    一位内地老板想购买一块极品羊脂玉籽料;然后再请苏州的玉雕大师为自己雕一件传家玉器;为此这位老板特意重金聘请了一位专家帮他掌眼。结果在和田当地也没有寻找到他想要的玉料;在乌鲁木齐准备启程前;两人在游逛的时候;看中了一家玉器店一块堆放在店面外的原石;经达几番商谈以八千元价格购得。

    当时就请人开了一刀;开完后是块废料;老板心里可能也有些不高兴;就把石头给扔在地上后转身就走了。

    过了不久;一个也是外地来的游客发现了这块石头;就告诉玉店老板说自己想买这块石头;老板也爽直说是前面一个顾客买的;开完一刀是块废料就扔在这里了;你要是喜欢捡走就得了。游客就请玉店老板找人又在这块料另外一角开了一刀;结果里面露出来的是一块色凝如脂的羊脂玉。有围观的人当场就喊出了八百万元的价格要购买;但都被游客给拒绝了。

    很多人都觉得,赌石不光是看自己的眼力和运气,更是要讲究玉缘,有玉缘的,就算不懂行也会买到能切出好玉的籽料。

    林凡听罢大爷的讲述,嘿嘿一笑问道:“大爷,您看我是个有玉缘的人吗?”

    大爷眯着眼看了看林凡,摇摇头道:“我看不像,你最好买成品的挂件和坠饰吧。”

    林凡望了望大爷摊位上几十块大小不一的原石,又问道:“大爷,这么多原石,能出玉有的几个啊?”

    大爷干笑了几声:“这就不好说了,有可能全有玉,也有可能全都没玉。”

    林凡拿起一块石头,仔细看了看,却丝毫看不出任何端倪,暗叹真是隔行如隔山啊。

    环顾了下整个盘子,林凡悄声问道:“大爷,这里会不会有假货啊?”

    大爷捋了下山羊胡,嘿嘿一笑,倒是也跟林凡说了些实话。

    为了提高“赌石”的筹码,部分商贩会用化学药品对一些普通的石头进行上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