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东流已经在在这里找到了一大群修士;其中不乏合体、返虚级别的大修士;柳随云不过走了半个时辰;已经看到二三十位这个级别的修士。
至于吴东流的排场也大得多了;虽然他仍然是返虚境界;但是门口却了两个合体境界的修士站岗;而且他们的袖口已经明显地写着“参照准大乘境界待遇”。
这应当是吴东流以这个“参照准大乘境界待遇”把这两位合体初期弄来当自己的门童;不然合体初期修士怎么也算是一盘菜;不可能跑来给吴东流看门
只是柳随云还没有自报家门;那边已经有人说道:“兄弟;想少给门包的话;找我便行了平时见到了东流老祖至少要三百枚上品灵石;找我的话;至少给你打个对折”
这这这
柳随云已经对于吴东流无语;血洋魔祖就在血涛城内准备报复;而吴东流这边起事才两个月;也没有什么真正的战果;这架势已经比大乘修士还要大。
而对面这位白白胖胖的修士看到柳随云不吭声;已经继续推销他的服务来:“道友;你也知道;我们卖的不是软件;我们卖的不是硬件;而是服务你要知道;你拿出三百枚上品灵石都未必见到东流老祖”
柳随云却是毫不客气地说道:“吴东流突破大乘境界了?我觉得他还是返虚境界”
“是啊是啊;还是返虚境界;可是拿回吴山界之后;自然就是大乘修士;而是还是大乘顶峰”
这吴东流真是人如其名;脑子进了多少水;以为大乘顶峰就象吃饭睡觉一般;因此柳随云也毫不客气地说道:“我与吴东流算是旧识”
“旧识也不行了”这位中人倒是很有职业道德:“现在谁要是越过那两位相使直接去见东祖老流;东流老祖的面子都不好办了”
柳随云这才明白;吴东流的门前为什么多了两位合体修士看门;原来是各取所需;各有所得;恐怕吴东流这两位相使收的这三百上品灵石有一大半是上贡给吴东流了。
吴东流这真是生财有道了
生财有道;可是怎么看都不能打跨血洋魔祖;柳随云才一提出这个问题;对面就说道:“我罗通办事;您就放心吧;你也知道;现在血洋魔祖不行了;那吴山界就是咱们吴山人的吴山界了”
这话说得多不靠谱;只是柳随云虽然觉得这吴东流是扶不起的阿斗;却还是决定见一见:“好;一百五十上品灵石就是一百五十上品灵石”
说起来;柳随云觉得这事挺丢脸;一位大乘修士去见一位返虚修士;居然要付一百五十上品灵石;他想着怎么从吴东流那里把这笔灵石捞回来。
而吴东流也没想到在事隔两个月之后;居然又能见到这位相初赞助自己起事的神秘修士:“道友来了就好;道友来了就好”
柳随云也是毫不客气地说道:“东流道友;你的面子好大;我为了见到你;可是付了一百五十上品灵石的门包了”
“我操”
吴东流骂出声来:“这些人怎么办的事;都是一群混球;真正的混球才收一百五十上品灵石的门包;以为我吴东流是大白菜吗?”
在柳随云的眼中;这位吴东流就是真正的大白菜;只是当着吴东流的面;柳随云也不会这么说;只是笑道:“东流道友何必动气”
“这怎么能不生气;我现在身份地位不一样;要见我一面;怎么也得一千上品灵石”
柳随云却是想起来了;两个月之前;自己赞助了吴东流一千两二百上品灵石;柳随云就冒着天大的风险起事;而现在见上吴东流一面;都要一千上品灵石。
真是时来运转;天地同力;只是柳随云也笑了起来:“这么说;吴道友;我那一万灵石的尾款可以不付了”
“当然不用了;当然不用了”吴东流当即大笑起来:“我知道现在吴山界这么多顶阶修士之中;道友是真心靠谱的一位;若是道友肯帮我一个忙;我送道友一份厚礼”
柳随云没想到自己不但不用给吴东流付钱;而且还能从吴东流得到一笔巨款;不由笑了起来:“吴道友怎么知道我靠谱?”
按道理来说;柳随云才是不靠谱的那位才是;毕竟他神神秘秘;又让吴东流拼死一搏;与血洋魔祖于上了。
“吴山界现在这么多人;有大乘境界有返虚境界有合体境界;但是大家多半是发财致富而来;而只有道友是真正是想致血洋魔祖于死地;所以我说了;我们目的相同;道友最靠谱”
柳随云也笑了起来:“说得好;说得好;咱们的目的确实是相同;不知道你要我于什么?”
吴东流毫不客气地说道:“当然是帮我于掉一个人我觉得道友有这能耐
“谁?”
柳随云没想到吴东流的眼力居然如此了得;居然猜到自己能同血洋魔祖一战。
只是吴东流的答案却毫不客气地说道:“还能有谁?吴公元;知道吧;我叔叔”
我操
柳随云发现吴东流已经是没救;不考虑怎么收拾血洋魔祖;倒是首先想拿自家兄弟吴公元开刀。
柳随云怎么能不知道这吴公元;这位也是吴山界吴家的大人物;当年血洋魔祖攻入吴山界;吴家灭亡之即;这位吴公元临危授命;硬是从血洋魔祖的手中逃了出去。
能从血洋魔祖的手中逃走;这位吴公元绝对是一号人物;而且接下去他也是屡屡逃过了血洋魔宗的追杀;然后不知所踪。
而现在血洋魔界战事一起;吴公元终于在失踪数百年之后突然现身;而且一出手就是击杀了血洋魔宗两位返虚修士;然后成为整个反血洋魔宗联盟之中的要角。
而且更重要的是;吴东流再次现身的时候已经是一位大乘修士;而且在这数百年之中;他不知道遇到了什么仙缘;现在已经是一位大乘中期的修士了。
只是别人吴东流还能容忍;这位吴公元却是明摆着与吴东流抢位置来的;因此吴东流毫不客气地说道:“我知道道友不是一位修士;敢与血洋魔祖作对;显然有着不少底牌的;所以才请道友助我一臂之助”
柳随云却是摇了摇头;他在血洋魔祖的洞府之中已经捞足了;就是血洋宝库之中也是收获良多。
甚至可以这么说;现在柳随云的身上差不多有着血洋魔宗的小半财富;因此他的眼光极高;吴东流想要轻易收买柳随云;自然不可能那么容易。
柳随云的神态显然影响到吴东流;他放下身段说道:“我明白了;道友;你是不想做;而不是不能做”
柳随云点了点头;他没想到吴东流竟是如此敏锐;想到他是不想做;而不是没有能力于掉吴公元。
而吴东流倒是明白过来:“道友;你恐怕还不知道我要相赠的厚礼是什么吧”
柳随云倒是淡淡地说道:“这世间能打动我的东西不多;要知道;能打动我;就能打动血洋魔祖”
他也是佩服这吴东流;虽然在某些方面似乎有些糊涂甚至混帐;但是终究是世家子;眼力不弱。
而吴东流也知道普通的东西根本不能打动柳随云;他告诉柳随云:“也叫道友知晓;这吴山界本来是我们吴家的”
吴山界自然是吴家的;只是现在属于血洋魔宗;改称血涛魔界;但是柳随云也知道;在吴家之前;想必已经有些人统治过这吴山界;不过那时候的吴山界叫做什么。
而吴东流倒是小心得很;他看到柳随云有所意动;当即四处探了探;确实无人窥视之后;然后才在门上贴了一枚遮掩气息的灵符;神色变得越发严肃起发。
只是他没有那么快满足柳随云的好奇心;而是说道:“知道我一个返虚修士;为什么有两个合体修士甘作我的门童?那可是合体修士啊”
合体修士怎么也是一方大人物;纵然吴东流许诺再多的好处;但是他们一般情况都不愿意折节来当吴东流的看门人。
而柳随云想得更深远一些:“看来这两位相使是某些大人物硬生塞给你的吧?”
看来吴东流终究是世家子;虽然很会败家;但还是有着几分手段。
第一千一十四章 大藏经()
吴东流没想到柳随云的眼神这么锐利;甚至看到了他自己不想说出来的东西;因此他也只能坦诚相告:“是一位很看好我的道友派过来的”
这“很看好我”自然是一语双关;柳随云也没深究;只是问道:“吴道友还想于什么?”
“当然是帮我于掉他们所有人;然后帮我成就大乘”
柳随云追问了一句:“所有人?”
“只要挡在我路上的人;都是我的敌人”
吴东流毫不客气地说道:“这吴山界本来就是我们吴家;而我们吴家本来就是我的”
柳随云没想到吴东流的味口竟是如此夸张;他甚至有点以为吴东流疯了;但是他也知道吴东流疯狂到这等地步;肯定有所持仗:“你凭什么?”
“就凭着我吴家昔年的一件至宝”吴东流笑了起来:“我知道道友必定是大乘境界的修士;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大乘修士;但是我相信;这件宝贝肯定会打动道友”
“什么东西?”
这个世界上已经很少有东西打动有着一件仙宝与一件通天玄宝的柳随云;但是吴东流说出的名词却让柳随云吃了一惊:“大藏经”
正所道门有所谓道藏;而佛门之中也有大藏经的说法;那是天下一切佛典的总合。
柳随云知道那不可是世俗的普通佛典;而是佛门功法玄功的总合;妙用无穷;因此柳随云当即问道:“哪一部?”
吴东流继续说道:“梁武帝编的那一套众经目录;天下第一部大藏经”
虽然大藏经对于柳随云来说;用处并不大;但是无垢神尼与整个无垢宫之中的女修;倒有一大半是出身佛门;她们加入无垢宫之后;并没有抛弃原有的佛法;只能转向无垢即佛的教义。
只是无垢即佛虽然是新兴法门;但实在是太新太新;缺乏历史沉淀;需要从众多的经典佛典取益;成为成为一门能够飞升仙界的无上法门。
而这梁武帝留下的大藏经;倒是最合无垢宫所需;只是柳随云倒是笑了起来:“我是道门修士啊”
吴东流却很有自信地说道:“不管是什么宗门的修士;想必对于这部大藏经都会有兴趣的;如果取回这部大藏经;我允许道友复制一份”
虽然要复制整套大藏经;对于柳随云来说;也是极重的负担;但是能复制一整部大藏经;已经是传说的无上仙缘了;柳随云自然可以不惜代价。
而且根据吴东流的说法;这部大藏经可是当年梁武帝派人编著的那一部众经目录;那价值就更大了。
梁武帝虽然死得莫名奇妙;甚至成为一个悲剧式的人物;但是他对于中土佛门的发展宏大却有着不世之功;就是在他的大力支持;才有这部事实意义上的大藏经。
吴东流说这是第一部大藏经;倒是有过于夸张;因此在天竺之国;已经不止编著了一次大藏经;但是汉文大藏经;却是从梁武帝这一次开始。
柳随云更关心的是吴东流所言的可靠性:“东流道友;此事当真?贵家若是藏有这部大藏经;何止于今日”
他看得出来;吴东流与吴家的功法虽然是佛道兼施;却还是偏向于道门一些;而且更让柳随云充满疑问的是;吴家既然有过这么一部珍贵至极的大藏经;怎么又落到现在这个下场。
大藏经大藏经大藏经
光是从这个名字就可以想见这其中收藏了多少部无上法门;根据柳随云的印象;当年梁武帝编修此书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