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场疫灾对于晋朝来说是君王不端,天降劫罚,对于周超来说,却是天下归心的最佳契机。
不仅是受益最大的普通百姓,还有士族和胡人。
要知道,在疫病面前,是没有身份之别的,而周国在处理疫病的手段上,足以显示出能力到底有多强,同时也侧面反映出了周国国君的深谋远虑和仁心仁德。
士族渴求权利,但是并不代表他们愿意跟随一位扶不上墙的烂泥或者是凶残任性的君主,这样的君主再有能力,实力再强也没有用,大家肯定不愿意顶头上司是个不好伺候的人。
而周国所实行的各种政策,已经表明了郭溪以‘仁’为核心的执政之道,所以,原本还有所保留的士族纷纷投效,开始准备在周国经营。
而秦州、雍州两州遗留下的胡人,则看到了周国强大的医疗制度。
其实草原胡人也惧怕瘟疫,其中最着名的便是天花了。天花本身是动物身上的一种痘疮,后来几经演变,才变成了一种烈性传染疾病。
而胡人不仅以牧养牲畜为生,更是与白种人有着或多或少的接触,所以天花对于胡人而言,代表着十死无生,代表着灭绝。
胡人并不知道疫病与疫病之间的区别,但是他们知道,只要成为周国的国民,好好生活,未来真的生了疫病,国家不会放弃他们。
而听闻着各方疫病所带来的危害,见识了医疗署强大的技术之后,原本对于医疗署各种防治手段不以为意的周国百姓,开始将医疗署传授下来的方法奉为律令,不仅自己遵守,还监督着其他人遵守。因为万一生了病,说不定就传染给其他人了呢,为了自己也要看紧了那些不肯听话的。
游鸿吟自己都没有想到,原本只是用来救助更多战场伤患的医疗署,最后会发展成这种情景,甚至,游鸿吟觉得,这个部门已经变成了一种国家操控民俗、开启民智的有利工具,不仅是有关卫生习惯方面的东西,还有嫁去、生育等等方面,再加上当初因为人手不足,护工之中有部分是女子担任的,只要时间足够长,在这种世人尚未被朱理洗脑的时候,可以彻底改变女性的地位。
当然,这种东西有些游鸿吟会着手去做,有些不会。很多东西并不是强行改变历史进程就有用的,最后还是让它自己发芽比较有几率成长,而不是半路夭折。
安宁二年的新年,周国是一片欢笑。
如今,北方彻底变成了周国的领土,甚至曾经汉国占领的部分草原也都特意划分了一郡,并且特意新建了一连串大大小小的城池,用以驻守西北方的门户,同时监视草原诸部各方势力。
而游鸿吟觉得与其在国内挑选肥沃土地建立牧场,不如就干脆还在草原上饲养牲畜。只是比起过去追随着水草而不断迁徙的饲养方式,游鸿吟进行了改进。只有用来上战场的战马是采用过去那种放养方式,其他牲畜都将采用圈养。这样做所样牲畜的成本要比过去四处放牧高出许多,但是同样也将牧民们拴在了城池之上,而让他们彻底失去了过去那种让人抓狂的流动性。
黄河的治理工程已经大体拉起了一个框架,以后的工程只要继续进行下去就行了,两年雨季之前,应当可以完工。
而北地的百姓经过最少一年的时间,也都适应了周国的统治,甚至有不少随着晋朝搬离北地,前往南方的人又重新搬回了故土。
在如此欣欣向荣之时,周国上下均是欢腾一片也属于正常。
而在正月里,周国的大皇子出生了。
咳咳,游鸿吟做事一项十分效率。生孩子也一样。
可以说,周国大皇子的出身,让周国朝廷上下底气又足了整整一倍!
虽然不想承认,但是这的确是此刻所有人的想法,有传承的政权才能持久。
司马氏天下这么快就亡了,不就是因为司马家上一任皇帝是个傻子么。
而刚诞生的大皇子,从面相和举止来看,绝对不像傻子。
二代可保,三代可期,那又有什么理由不跟随其后,在这场天下争夺战的最后关头,帮助未来的天下之主,踏平最后一块绊脚石呢。
所以,群臣激烈庆贺是很正常的事情。
大家都觉得,二十八岁才有长子,陛下又不肯广纳后宫,实在是有些晚了。
游鸿吟每日再忙也会锻炼身体,再辛苦也会去逗逗儿子,看着那些被自己指使的团团转的臣子,笑而不语。
第222章 名士风流(四十九)()
安宁三年秋收结束;秋耕正在进行。
这一年季粮食丰收;可以说是让众多经历了战火,经历了天灾;经历了许多艰难的民众心安定了下来。
管理各州的重臣发现;青州的成功案例在前,很多事情只要比对着去做;便可以解决手下州郡县的各种问题,可能有些因为风俗不同而无法解决,但是那些问题自己完全可以处理。
当然,没有陛下各个皇家作坊的技术协助,他们想要快速积累财富有些困难,但是迅速帮百姓安顿下来耕种;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曾经让各地推之不及的流民,如今成了各州各郡争抢的最佳资源,政策再好;方案再佳;没有农人耕种,没有工匠制作,一切都是白谈。
为了争夺流民,各州开出的政策都比较优惠,比如耕种田地刚开始不用收税啊,耕种几年后可以拿到田契之类的。
除了农耕恢复;其他的生产也都渐渐复苏;这些行业基本上和普通生活的衣食住行分不开;只有手中有了粮食,他们才有了生存下去的基本条件,也才有其他心情发展制作其他行业。
而其他行业发展,整个社会就会变得繁荣起来,自然就会吸引更多的商贾来临,也自然会陷入一种良性循环,越发繁荣。
洛阳陆府。
陆云至今不曾娶妻,依旧处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这做陆府以前似乎是某个高官的府邸,被主公赏赐给了自己。
如今他是内阁成员之一,却觉得日子过得还不如以前爽快。
没办法,以前他是陛下的谋主,为了君臣之间的信任,他并不插手实际事务,多是在大方向上做个把控。而如今官至内阁,可谓是周国朝廷中跺一脚抖三抖的人物,但同时,他要干的活儿却变多了。
那个没良心的主公,以前把他当谋主的时候,不仅生活上关怀,有什么好东西都送过来,心情上也照料,自己开心不开心了,都会稍作询问,更是把那些苦活儿累活儿都是自己一人承担,全权处理掉了。
而现在,自从生了儿子,主公就变了。
陆云幽幽叹了口气。
他替自己倒了一杯酒,这酒乃陛下私人作坊特酿的,名为百果酒,似乎是什么秘方,酿出来的酒香的能把人的魂儿勾走,不用说他这种喝习惯了淡酒的文人,就算是那些喜欢烈酒的胡人都绝对无法抗拒。
最近大概是忙坏了,似乎又想起初遇主公时候的事情。
仔细回想起来,主公之前是个多么勤勤恳恳的人,政务上的事情多数不用其他人插手,都安排的井井有条,如今却是将大多数权利都进行了下放,还美名其曰,他这个皇帝不能扶着他们这帮子臣子走一辈子的路,如今到了他们该锻炼的时候了。
内阁位置一共是八位,六位阁老,两位替补,如今周朝编制依旧不太全,内阁之中只有他陆云、挂了名头的葛洪、在幽州脱不开身的刘伯根以及霍青峻这个替补,另外两个人都在地方上担任一州之长的这则,而霍青峻主要负责教育、医疗等单独项目,对于统筹处理六部事务那是一点空都抽不出来。
所以,陆云变成了陛下手下最好用的苦力,六部之事几乎有一半是陆云在处理。处理好了之后,才会给游鸿吟这个皇帝看。
本来皇帝自己同样要批另外一半的文书,陆云本不应该抱怨事务太过繁重才对,但是要知道原本这一摊子事情都是皇帝陛下的,现在是硬塞给了一半儿给自己这个阁老。
想必未来阁老编制全了,就是六位阁老处理政务,皇帝陛下甩手不干了。反正他陆云是被绑死在这个位置上了。
不过他也只是抱怨抱怨而已,真让他放弃这个位置。
不可能!
大概是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处于这个位置,他曾经很多想不通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也明白了主公定下的内阁六部制度,到底有什么玄妙所在。
以陆云的聪慧,他甚至可以看到以后朝廷之上的权利争斗,并不会比晋朝的八公制少到什么地方去,但是军权的独立将会导致这些权利斗争只会局限于朝堂之上,皇权、内阁、军部、百官等等,将会形成一个个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未来皇帝是个傻子,只要有一方出了有识之士,便可代替皇帝的位置,稳固住江山。
平衡就是这种制度最为优秀的地方。
而对于皇室制度,陆云更是替以后的皇子皇孙心疼一秒。
郭家的皇室成员比司马家的难当多了,只有爵位以及相应的饷银,并且降等继承;妻妾有详细的数量规定;想要做官竟然只能通过科举等等。
陆云放下了酒杯,怔怔的看着窗口的一枝芭蕉。
他一直都觉得,主公是天下少有的聪明人,但是知道宗室制度出来之后,他才发现,主公的心中装着一个世界,一个常人难以触摸到的世界。
回想起君臣两人之间的谈话,他甚至可以猜出,禅让制很有可能是主公一开始想推行的政权体制,但是考虑到世情和臣下意愿以及年龄等等因素,才在不久前放弃了这个想法,转而选择娶妻生子,妥协的选择了如今的内阁六部制。
陆云一壶酒喝完,唤来侍女沐浴更衣,他那一晚思考了很多,但是大多数问题,似乎都没有答案。
不过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
一起来,他依旧投入到了繁忙的工作当中,直到游鸿吟提起,该布局南北之争的事情了,陆云才记起来,哦,他还是陛下的谋主呢
其实周国上下都了解,今年或者最迟明年,南北新朝旧朝之间,必然会有交锋,就算是周国不愿意掀起战斗,晋朝挺过了涝灾,渡过了疫病,也必然要着手对付周朝。
不过令陆云惊讶的是,陛下这次居然是打着一劳永逸的念头准备这次的南征。
陆云有些皱眉:“陛下,要知如今的晋朝至少内部没有了任何问题,南北双方的士族矛盾虽然依旧还在,但是在外敌当前的时候,我相信他们必然联合起来。如此轻易大规模南征,对于我们来说,有些吃力。”
周朝无论是修补扩建各处道路城池,还是梳理黄河泥沙,修建堤坝水库等等,都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虽然青州积累雄厚,但是再雄厚的积累也经不起这样消耗。
游鸿吟微微点头:“我明白士龙你的意思,但是南朝同样虚弱。现是水患,治理长江的耗费,定然不比我们小,而疫病横行半年之久,许多地方彻底被烧毁等等情况,早已让晋朝国内人心浮动,此刻正是我们的最佳时期。若是双方都继续拖着,最后的结果不过依旧是两军对垒,那时候双方都恢复了元气,必然有更多的兵力投入,但是相应的,死亡人数也会变得更多。”
陆云恍然,心知主公是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