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天天在沙滩上晒太阳了。渔人笑了,我现在不已经是天天在沙滩上晒太阳了。
张少杰知道,从诡辩上来看,渔人靠他的小聪明在口头上赢了。
但是,从现实社会来看,奋斗成为富豪后再去沙滩晒太阳时候的心境,和渔人又穷又懒时却躺在沙滩晒太阳时候的心境总不会是一样的。
中国文化是崇尚勤劳的,如果解放了生产力,就不会像希腊人那样偷懒。
现在中国的问题是,中国没有那么多工作机会。
在农村,人们一年有大把的时间无所事事。农忙的时候手忙脚乱,农闲的时候,时间总是打发不完。
从老家回来后,张少杰忽然想到——我们这么一个本性勤劳的民族,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劳动的机会!
要让人们获得劳动的机会,首先要有资本。
对,去赚钱!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也不仅仅是为了家庭。
而是要让更多的家庭幸福,要让安徽老家那样的经济不发达地方富起来!
最大的仁道,不是去非洲,去东南亚的那些完全陌生的部落里面做慈善。而是要让自己本民族,本乡土的人们幸福!
改革开放,就是让中国补上资本主义这一课。
没有经历资本主义,中国不可能跳跃性的从封建时代跑步进入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形态。
改革开放的号召是“先富带后富”,但是问题是,先富起来的很多人,不愿意带后面的人致富,反而提高后面的人生活成本,阻碍后面的人通往成功。
先富起来的人,炒房子、炒日用品、操纵股市、污染环境、向食品投毒,用郎咸平的话来说,就是——先富起来的那些已经不是人!
当然,那句话太过于以偏概全。
富人也是人,人就是有各式各样的性格,“为富不仁”的仅仅是富人群体中的一部分。
媒体总是喜欢曝光“为富不仁”的,但是也有“仗义疏财”,拥有“兼济天下”大志者,却总被怀疑做好事的动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人总要有大志气!
张少杰就愿意做一名胸怀大志,兼济天下者!
——————
回来后,张少杰还未躺在床上休息,首先就打电话问候了金庸老爷子。
金老显得非常的高兴,同时也极其关心内地的情况,事实上,从50年代回到香港之后,金老爷子已经有快三十年没有回过中国内地。
“改革之后的中国已经、正在发生变化,深圳那边,发展的很快。不过在中部发展的却很慢,尤其是乡村人少地多,农闲时候无所事事。同时,农民收入很少,安徽那边的农民,一年只有200元的收入,到了过完年之后,多半也就用完。很少家庭能够拥有储蓄!”张少杰对于内地的真实见闻,很有感触。
金老爷子深深思索片刻说道:“有进步就好!特殊时期时,我在香港发文大骂内地。改革开放后,我写稿称赞内地政府。虽然我自认为了解内地,但是却总是通过文字和图片来理解,而没有机会真正回到内地去深入体验。真羡慕你啊,想去就去!”
金庸大侠虽然交友广阔,不少的朋友已经在内地身居高位。而办《明报》更让金庸的大名落入中央政府高层的法眼。不过正是因为办了《明报》,使得他一举一动,被视为舆论、政治行为。因此进入内地,不是他想去就去,得需要有正式的邀请,他才方便到内地!
事实上,现在的中央高层,并不将金庸视为异端。
邓首长就表示,金庸的武侠他都看过,而且很喜欢看!当然,邓首长的这番话,是后来81年金庸受邀请去内地之后,才公开说的。现在的金庸在内地还是没有多大名气,因为金庸的小说在内地的禁止出版的。
直到80年代中期,三联出版社将金庸的书正式在内地出版,与此同时,雨后春笋的盗版金庸图书,在全国各地广受欢迎。那时候,中国根本没有版权概念,连正规的出版社,也是争相踊跃出版盗版。
当然,虽然内地盗版书让金庸蒙受稿酬上的损失。不过,却带给金庸几亿名读者。整个80年代,金庸图书疯狂流传,光是正版书每年就能在内地畅销几百万册。而盗版书,光是有名有姓的出版社所盗的版本就有十多个,这些版本少则出版了数百万本,多则出版发行数千万本。可以说,80年代这个疯狂的年代,才真正让金庸武侠小说的地位,成为未来几十年中无人可超越的巅峰!
接下来,金庸忽然谈到了小说,表示张少杰的《大唐双龙传》寄给《武侠与历史》编辑部的五十万字稿子,金庸都看完了,虽然让金庸耳目一新,但是有些文字欠缺锤炼。所以金老爷子顺手把一些文字进行了润色、修改!
“。。。。。。。。”张少杰愣了半天,基本上脸部表情完全变成了一个“囧”字!
这是神马情况啊?
金庸老爷子不但看了《大唐双龙传》还出手帮忙润色了!
这时候,不但张少杰泪流满面了!想必连另外一个时空,未来的黄易大神也泪流满面了!
苍天啊,大地啊!
金庸帮忙修改黄易的《大唐》!
这世界上有这么冷的笑话吗?
“呵呵,闲着也是闲着。亦舒笑话我说,我是靠‘江南七怪’和乞丐们撑起早期的《明报》。现在《明报》红火起来了,就忘本了!其实,我没有忘本,一直没有丢掉武侠小说。从写完《鹿鼎记》后,我的笔并没有停下来。新作是没有的,但是这些年都在修改以前的书!修改付出的精力,比以前连载时候赶稿子时也不逊色多少。当然了,我也是看武侠小说的,但是除了古龙等人写的之外,也没有什么特别引人注意的小说。你的《大唐双龙传》读起来不错,但是如果想要成为经典,还是要反复修改的。。。。。。”金庸显得语重心长。
“。。。。。。。”张少杰会告诉金庸,这是他抄的嘛?实际他的真实写作水平,也就能达到现如今三流武侠作家的水平而已。
——————
ps:感谢“武侠vs仙侠”、“霞飞双颊”打赏。
第三十一章 拜师()
门前邮箱。
里面堆满了订购的报纸,以及《武侠与历史》的样刊。
1980年的第七期、第八期的《武侠与历史》连载的还是张少杰的原稿,仅仅部分手误造成的错别字被编辑部改正之外,基本是没有变动。
不过《明报》小说版每天连载2000字~3000字左右的《大唐双龙传》,却是金庸润色后的版本。
张少杰承认,经过了金庸的润色,看起来文字更有魅力了!
黄易是后来网络小说很多流派的鼻祖,尤其是对于网络小说的排版影响深远。
最初网络写手的写作、排版并不考虑读者的阅读体验。在1999年之后,《大唐双龙传》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很多读者、写手、编辑阅读黄易的小说,发现黄易小说阅读体验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的流畅,可以一口气看很多文字都不累。
越来越多的网络写手和编辑意识到黄易的风格对于网络小说的重要性。
并且把类似于黄易小说这种一口气能让大多数读者看很多章节而不觉得累的排版、风格称之为——流畅性!
文字的“流畅性”在中国网络文学05年左右,开始成为了一个重要指标。
相比金庸的小说反复修改和锤炼文字,黄易的小说,更重视以方便读者阅读体验的短句子、短段落技术性手段排版,获得“流畅性”的阅读效果!
过度的追求“流畅性”,其实不过是一种旁门左道。
真正好看的文字,哪怕是一堆长句子,长段落,也不会让读者中断阅读的!
张少杰看到了金庸修改润色版《大唐双龙传》后,感触颇深。
一些重复的词汇,开始变得精妙、丰富起来。有些累赘被删减,有些地方则是进行增加。一增一删之间,文字的流畅性一点都没有损伤,反而使得文字的吸引力增加了一个层次。一些对话,经过金庸的润色,使得读起来更加自然和朗朗上口。
“大师不愧是大师!”张少杰忍不住称赞道。
事实上,金庸大师的写作能力,不但表现在武侠小说写作上,事实上金庸也精通剧本写作。早在五十年代,金庸的电影剧本,一本就可以卖3000多港元。不过,金庸因为个人原因,放弃了剧本创作,转而专注武侠小说创作和《明报》经营。
金庸年轻时候的电影剧本创作经验,也融入了小说创作技巧中。所以,金庸的武侠小说,基本上不用修改多少台词、剧情,就可以适应电视剧、电影的拍摄,如果强行修改了金庸的小说,反而不好看。
而黄易的小说,虽然影响力仅次于金庸。不过,黄易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剧情大多数被修改的一塌糊涂。尤其是tvb电视台的混蛋编剧,基本上把黄易小说的电视剧本改编的一塌糊涂,除了《寻秦记》改动很少,而被读者和观众们认同是经典之外,其余的黄易小说《覆雨翻云》、《大唐双龙传》等等小说的电视剧版本,剧情改的几乎看不出原来的味道。
之所以会出现金庸的小说多数以尊重原著为主,而黄易的小说改编电视剧,总被改的面目全非。
这也是因为金庸的小说语言很适合影视剧本,改动的话,影视编剧没有信心能够改的更好。
而黄易小说与影视剧本差异很大,按照黄易小说的原版,并不能够适应影视剧,所以编剧们就忍不住全盘推翻乱改一气。
现在金庸的润色,使得《大唐双龙传》的风格,更适合影视剧改编了。正是这一层次的感悟,让张少杰知道,小说语言的成功,不仅仅是在小说。
一部成功的小说改编影视剧时,让编剧们改动越少,也说明原著的语言、剧情设定越是成功越是经典。
当然了,虽然金庸的语言功底是非常强悍的,但是张少杰还是有点担心的。
金庸受经典小说熏陶,有点悲剧情怀。比如,《神雕》小龙女被尹志平强奸,这一段描写,如果不是金庸的名气,足以雷得大多数读者放弃阅读。
正是因此,第二天,张少杰亲自来到《明报》公司。
这时候,金庸已经在上班。
张少杰表明来意,便被请到金庸的办公室。
“感谢金老如此费心修改!”张少杰带着敬意说道。
“算不上吧,剧情没有变动,仅仅是读的不顺的句子、词汇改了改!我猜,你担心你原本设计好的剧情被我改动面目全非吧。”金庸似笑非笑说道。
张少杰尴尬,说道:“没呢。”
金庸摆手道:“不用掩饰了,我的小说,被人骂的地方也有不少。比如《碧血剑》砍断阿九公主的手,还让阿九不能和袁承志在一起,《神雕侠侣》里面的小龙女和尹志平。呵呵,现在年轻作家都不敢这么写的,如果换我没有成名前,也不敢这么写的。你的《大唐双龙传》剧情风格,我一点没有动。事实上,你这么写是有你的理由,如果我把剧情变了,你后面如果有伏笔的话,也不好写了,是不?”
张少杰猛点头,《大唐双龙传》如果是词句、少量对话变动,还无所谓。但是,要是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