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初岚又问了夏柏青有关补试和国子监的一些事情,夏静月也在旁边津津有味地听着。她时不时地看向夏初岚,灯火在她脸上投出暖暖的光晕,眉目精致如画。她心想,三姐姐真是好看,那种淡然大气,不俗不媚,想模仿都模仿不来。
一屋子的人正有说有笑的,思安跑进来,在夏初岚耳边说:“姑娘,顾家那个先生来找您,此刻人就在门外。”
夏初岚一怔,立刻站起来道:“三叔三婶,我有些事,离开一下。”
大概是白日下过雨的缘故,晚上还有风,广袤的夜空漂浮着几朵淡淡的云。
夏初岚也不知自己为何走得很快,并且没让思安他们跟着。等到了门口,她才停下脚步,调整了一下呼吸,从容地走出去。
街上还有过往的行人,旁边一家店的门口竖着杆子,上面悬挂灯笼,被风吹得轻轻摇晃。那人站在灯笼底下,眺望着长街的尽头,身影清雅至极。俊秀的少年侍从站在他身后,也颇吸引眼球,但风采却远远不及他。
这个人明明就像不食人间烟火的方外之人,偏偏身上又有那种权贵阶级才有的压迫感,当真矛盾。
她忽然想起来那日顾五好像以兄长称呼顾居敬,顾居敬的弟弟,岂不就是很快她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宰相公务繁重,朝乾夕惕。逢节令都未必可以休假,更别说像这样的日子在外逗留。也许只是从兄弟罢了。
夏初岚走过去,站在他的背后:“先生找我?”
顾行简原以为要等一阵子,没料到她这么快就来了。
他转过身,见她换回了女装,玉雪琼花般,觉得还是这样更好看些。他将手中提着的布包递过去:“昨日捡到姑娘的书,看到其中有些残页,便带回去帮姑娘修了修。”
他是特意来还书的?夏初岚打开布包,里面正是那本不见的梦溪笔谈,原本破损的地方被补得整整齐齐,比书坊里卖书的人补得还要细致。她也想过修书,这样能让书的寿命更长一些。但是她自己不会,书坊里的人又怕不尽心,因此一直没动过。
“多谢先生。先生修得实在太好了,不胜感激。”夏初岚翻着书,由衷地说道。她本不知道如何开口讨要,没想到对方主动送回来了,还帮忙修好,真是意外之喜。
崇明在旁边扁了扁嘴,暗道,相爷这手本事可是在馆阁跟人学了好多年的。多少高官拿着昂贵的古籍求着相爷修补,都被相爷拒绝了。为了修这本书,相爷昨夜可都没有睡。
顾行简看到她高兴,嘴角也浮现出一点笑意,忽然就想起以前在国子监的那些学生来。对于爱书读书的孩子,他向来是喜欢的。
“你为何看这本书?”他问道。眼下稍微有些财力的人家,也都让女子读书,但是读的书还是局限于五经,诸子,像这样涉及知识面极广的杂谈,连参加科举的试子都未必看。
夏初岚很自然地说道:“最早是看到熙宁年间与辽国划定边境的事而仰慕沈公的才学的。”
顾行简意外,熙宁是南渡以前神宗的年号了。熙宁八年,沈括奉命出使契丹,与辽国解决边境问题。当时辽国大臣提出以黄嵬山和分水岭为界,本朝的官员甚至都不知道这两个地方在哪里。沈括根据两国以前来往的文书,提出以石长城为界,没让辽国侵占一里地。
这件事一直被引为佳话,成为文官不费一兵一卒扞卫领土的美谈。
顾行简是监修国史,又是沈冲的学生,所以对这段往事知道得很清楚。如今连很多新入朝的年轻官员都已不知此事,没想到她还真是个有趣的孩子。
崇明的肚子咕咕叫了两声,两个人都望向他。他摸着肚子,低头委屈道:“爷,我饿了。”
顾行简会意,对夏初岚道:“我们还要去夜市,就不打扰姑娘了。”说着举步便走。
“爷,您真的知道夜市在哪里吗?”崇明担心地说,“从我们住的地方到夏家不太远,您却走了很久”他还以为相爷在体察民情呢。
夏初岚看到顾行简停下来,认真思索的表情,想起第一次见面,他就走错了地方,不由笑道:“先生对绍兴不熟吧?若您不介意,等我片刻,我带你们去夜市。当做谢谢您帮我修书。”
顾行简回头,淡笑道:“那就有劳姑娘了。”
她的条件在同时面试的人里面不算最好的,但最后谭彦只录取了她一个。她问过原因,谭彦说,因为在她的眼中看见了曾经的自己。
谭彦其实比她大不了几岁,也是个练达稳重的人。在工作上,一直是她亦师亦友的存在。她总是习惯于仰望那些能力出众的人,因为他们身上都拥有着与众不同的光芒。
或者,她也渴望能成为那样的人。
夏初岚回到夏家,还来不及换一身衣服,就先到石麟院去了。
杜氏和夏衍都在等她。杜氏急得饭都吃不下,她知道女儿一贯主意大,又事关三叔,必定会亲自处理。可都没弄清楚对方是什么人,怎么敢独自前往呢?实在太冒险了。
她看到夏初岚走进来,连忙直起身子:“岚儿,你可担心死我们了。”
“姐姐!”夏衍立刻跑到夏初岚的面前,皱着眉头问,“是那个坏世子来了吗?他有没有把你怎么样?”
夏初岚轻轻摇了摇头:“我没事。”又走到杜氏的面前,“娘,是我不好,让你们担心了。”
杜氏拉着她的手叹气:“你毕竟是个姑娘家,真把自己当成男孩儿了么?万一那人有歹意,你怎么办?我叫了李大夫过来给你诊脉,你就在此处沐浴换身衣服。刚好我们都没吃,你和我们一道用些饭菜。”
第一百二十三章()
订购率不足百分之五十;此为防盗章;两天后再来刷新顾行简吃得很少,夏初岚特意买了一家很好吃的羊肉荷包给他,崇明立刻阻止道:“使不得,我家爷吃素的!”
夏初岚只能顺手递给崇明了。原来他是茹素的,怪不得这么瘦。
他们走到一位卖素饼的老者面前,顾行简停下来;拿出铜钱买了一个;闲谈起来:“老人家;听你的口音好像是北方人?”
老者点头道:“这位先生好耳力,老朽是开封人。二十年前带着一家老小逃到南方来的;二十年咯;这口乡音还是改不了。”
顾行简又问:“这几年光景如何?”
老者熟练地舀出米浆;平摊在铁板上,说道:“刚来那会儿老是打仗,整日里没个安生的;吃住也不习惯。这几年好多了;生意也做得不错。可还是老想着回去,日日想;夜夜盼,也不知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打回中原;祖坟跟根都在那儿呢。先生;您的饼;拿好咯。”
顾行简接过饼;道了声谢,默默吃着往前走了。
夏初岚看他好像在想事情,便没有说话,安静地走在他的身旁。思安跟六平嬉闹,她回头看了他们一眼,两个人便不敢再闹了。崇明咬着鲜嫩的羊肉,打量夏初岚。这位姑娘可真是七窍玲珑的心思。明明没见过几回面,好像就能摸清相爷的脾气了。
等顾行简回过神来,一条街快要走到头了,灯火阑珊。
“想起些旧事,冷落了姑娘。”顾行简带着歉意说道。
夏初岚摇了摇头,她也不喜欢男人话太多,寡言些正好。这时,一个推着车的货郎过来,大概板车上的东西堆得太高了,他看不见前面,又到了下坡的地方,忽然加速。
“姑娘小心!”六平高声喊道,人已经飞快地跑过来。因为那个货郎的板车眼看就要撞到夏初岚了。
顾行简眼疾手快,伸手搂住她的腰,抱着人转过身去:“崇明,拦住车!”
崇明微愣,立刻过去帮着货郎稳住板车,这才没冲到闹市里去。
夏初岚没防备忽然被人抱住,双手下意识地抵在男人的胸前,几乎摸到了他的心跳。她不经意间抬头,落入了一双幽黑深邃的眼眸里。满街的灯火和喧嚣好像都消失了,只有眼前这个人,还有她猛然加快的心跳。
“不好意思,真是不好意思!二位没事吧?”货郎跑过来,关切地问道。
夏初岚这才回过神,轻轻从顾行简的怀里退出来,感觉耳根发烫。顾行简倒也没责怪货郎,只提醒道:“下次担心些。夜黑本就看不清路,此处人多,伤到人就不好了。”
“小的注意,小的下次一定注意!”货郎看到两人没事,也没提要他赔钱,松了口气。又道了几声不是才走了。
六平和思安围着夏初岚问长问短,顾行简站在一旁,无意识地看了她一眼。刚才她陷在他的怀里,抬眸的那瞬间,他的呼吸竟然有些乱了。这丫头绝色,当真不能离得太近。
崇明走到他身边,低声道:“爷,您没事吧?看样子只是个普通的货郎,没有可疑。”
顾行简点了下头,走过去对夏初岚道:“天色不早了,我送姑娘回去。”
回去的路上,两个人都没有说话。离夜市远了,灯火就没有那么辉煌,地上的两个影子一长一短,中间隔了些距离。两个巡铺的兵士迎面过来,正小声交谈:“兄弟今夜可得打起精神,听上头说英国公世子到了绍兴,可不能出什么岔子。”
“放心吧,你我在这一带干了这么多年了,也没出过什么大案子。倒是英国公世子跑到绍兴来干什么?”
“我听府衙里的官差兄弟说好像是要打仗了,来凑军饷的,把绍兴富贾的名册都要去了。”
两个兵士说着话就走远了。夏初岚听得真真切切,没想到陆彦远来绍兴是这个目的,只怕很快又要和他见面。她是很不想跟这个人打交道的。
顾行简看到她的神色,问道:“在想捐钱的事?”
夏初岚顺势说道:“国家要打仗,国库不够,向商贾募捐也是惯例。前朝太宗时期战事频仍,我朝已经算少了。只是绍兴的商贾远没有临安的富庶,捐钱也轮不到我们才是。”
顾行简熟门熟路道:“以国家的名义筹募军饷,一般会有很好的交换条件。比如盐引,茶引,或者可用布帛等折换赋税。而且此事乃自愿,官府也强迫不得,不必过分忧心。”
他说这番话的时候,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上位者的笃定,又不像是个教书先生了。夏初岚觉得这个人真是藏得很深,不太看得明白。刚才在夜市里曾靠得那么近,现在仿佛又远隔山水了。
思安在后面小声地跟六平说话:“你有没有觉得,咱们姑娘跟这位顾先生看起来还挺配的?”
六平不同意:“这位先生好像年长姑娘许多,哪里配?”
思安偷笑道:“刚才顾先生救下姑娘,我分明看到姑娘的耳根红了。你进府以后,有看到过咱们姑娘对谁害羞吗?年长怕什么,会疼人啊。我阿爹就比我阿娘大许多岁,照样恩恩爱爱的。”
六平细想一下,姑娘对这位顾先生,好像真的不太一样。想必是这位先生有什么过人之处吧。
快到夏家的时候,夏初岚主动开口说道:“我到了,先生不必再送。”
顾行简也没有多言,带着崇明离去了。
等他们走远了些,夏初岚才继续往家里走,心事重重。裴永昭从另一头过来,心情似乎很好,还哼着小曲儿,两个人在门外打了照面。
裴永昭道:“三妹,这么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