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争宋-第3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话还没说完,秦观一个劲的摆手:“万万不可,那可是皇亲国戚,再说我这岳父又胆小,好不容易才捐个官做。”

    “你岳父该不是让我爹帮着去找郡王要债吧?”童贯听不下去,不满的说道。

    “小孩子,不要多话!”王旁说了一句童贯,随即看着秦观,似乎也不需要再问什么,童贯问的已经很直接了。

    “不是,不是!”秦观解释道:“是这样,岳父为了筹措给郡王的银两,所以将房产抵押给了银行。这钱要不回来了还是小事,但若是半年之后还不上银行的款,那可就连房产都没有了。眼看这半年期限就快到了,所以才让我来求王爷,看能不能宽限些时间。”

    “宽限了时间,你岳父就能还上款项么?”王旁问道。

    秦观摇摇头,但又点了点头:“那郡王倒是和我岳父说了,给他些东西抵那些银两,让他自己变卖解决”

    “哦我知道了。”童贯拉长声音指着秦观说道:“是不是郡王答应给你岳父些花草林木,让你岳父去取了。”

    秦观茫然的看着童贯:“这你也知道?”

    童贯说道:“当然,我是王爷义子。我爹早就知道这事了,不过那些林木也不是郡王的,郡王做不了主,所以你爹肯定是还不上银行的抵押贷款了。”

    看童贯说的如此笃定,秦观听了有点失望。苏轼说道:“你看我说什么来着?让你岳父老老实实在高邮做县令,有府衙可以住,挺好的。”

    秦观低头不语,这个结果他回去是没法和内人及岳父交代,更何况他们现在一家子都住在岳父那里,万一银行收走房产,岳父倒是可以去高邮,他这一家子在京城的着落就得另想办法了。

    苏轼大包大揽的说道:“没事,少游,大不了你就住我府上去嘛。等你高考得中,被朝廷封官上任了,也就有了府宅职田,你那糊涂岳父的事,你还是少管吧。”

    秦观叹了口气:“唉,一把年纪,竟然连宅邸都不保,我也是看他可怜。”

    王旁说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延长一下贷款的还款时间不是什么难事,我就看着子瞻兄的面子上,给你岳父延长些时限。不过,你还是带话回去,那郡王出的主意还是少参与,尽快想点别的办法吧。”

    秦观听了喜忧参半,忙向王旁致谢,苏轼一旁说道:“你看,又成了看我的面子了不是?这推荐沈学士的是王爷你,推行个什么竞标也是王爷你,给那些中标的人贷款也是王爷你。所以,惹了郡王的还是王爷你,这残局你慢慢收拾吧。”

    王旁不屑的说道:“惹他怎么了?不服让他找我来!”

    苏轼哼了一声:“谁能不服?现在你是圣上眼中的红人,就连私杀边境大臣的事皇上都压下不提。”

    王旁笑了笑,想必苏轼说的是杀曹田的事,他还以为回到朝中,肯定是一堆争议,但出乎意料的是到现在还没人提起此事。“有些人该杀,不杀不足以立军威。”

    苏轼说道:“现在到是立军威了,就连圣上也学着强硬起来。上期云摘圣上要我将令尊提出的方案大加赞誉,我就是对个别观点提了些异议,你猜怎么着?”他学着赵顼说话的语气说道:“圣上说,苏子瞻,你莫不是跟司马光等人一样,就谈空话吗?要是不想写,就别写!你先回去反思,考虑清楚再面君。”

    王旁听了,呵呵一笑,赵顼如今可是成熟了许多:“那子瞻兄想清楚了没有?”

    苏轼说道:“这有什么可想的吗?司马光等虽然毫无建树,但也有多年为政经验。令尊王参知所提变革内容虽好,但也并非尽善尽美。为什么一提到新政,就非要分出个新旧两派,然后掐个你死我活的。只要说一方有一点瑕疵,立刻就变成了政敌了。这是什么道理?”

    王旁不由的一愣,苏轼说的很对啊!有不同的声音才能进步,更何况以后来人的角度去看,王安石大部分新政是针对当时的弊端,但也未必就是尽善尽美,这也是后来有的地方推行不下去的原因之一。自己毕竟是现代人,声音不同才能进步,关键是大方向和大纲领如何把握。至于改革中的很多细节,需要不同声音去完善。他不由得坐直了身子,两眼紧紧的盯着苏轼,他突然明白一个很多人不明白的问题:为什么苏轼苏东坡,这个被定义为熙宁变法的反对者,在后来元祐更换时期,竟然会为王安石说话,导致他成了两派都对立的人。这原因只有一个,苏轼是站在非任何一方客观的去看变革中的若干问题。

    苏轼怎么知道王旁想的这些问题,他看王旁盯着自己,竟然有点被看的发毛:“贤弟你看我干什么?”

    苏小妹说道:“你不是不提你的事吗?”

    “哦!哈哈,我不提了!喝酒!”苏轼大笑着。

    以往王旁看苏轼,总觉得苏轼有几分清高,或者作为一个现代人看古代才人的目光去看苏轼,这感觉多少有点距离感。而今天苏轼一番话,忽然让王旁有所顿悟,自己一个现代人,来到宋朝如果不能把这些人用现代人的思想去同化,反而让他们同化了自己,就算改革再成功又如何?

    任何朝代,都会有不同的人,不同的思想,党争是历朝永远的课题。即使现在把司马光,韩琦,富弼等人都灭了,那又怎么样?一个思想能够有人呼应必然是有道理,一味打压,只能让敌对的萌芽如同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王安石熙宁变法初期,给予政敌的打击越激烈,那么后期的反弹就越,最终导致的结果也就会越惨烈。

    一个真正意义的课题摆在王旁的面前,他要帮助王安石变法,那么除了杀伐果断之外,还要有对待政敌的策略,让对方能发出声音,去纠正变法中的可能出现的错误。如果不是这样,连大宋朝廷内部的人都不能同化,还谈什么同化西夏,大辽。

第413章 开源或节流() 
王旁府上宴请苏轼和秦观,对于秦观请求王旁帮忙的事,王旁答应看在苏轼的面子上给徐良多宽限些时间。众人知道次日皇上早朝,所以闲聊了一会儿就早早的散了席。

    铁甲将军夜渡关,朝臣侍漏五更寒。在古代早朝是个辛苦活,五更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五点多,官员们就要到宣德门外,等着城楼上的钟鼓响起进入皇城。

    皇上没来之前大殿之上鸦雀无声,大臣们多半在酝酿今天面君上奏的内容,或者养精蓄锐等着一会朝廷上的唇枪舌剑。

    王旁没有奏折,他左右看看,先是朝王安石笑笑,见王安石点头示意,算是父子打过了招呼。随后看了看满朝的文武百官,大多半是自己认识的,还有的个别只能算是脸熟,但却叫不上名字。王旁身边站着的是宰相曾公亮,这会正眯着眼睛,看不出来是想事儿还是在眯盹儿。

    “嗨,曾相!”王旁小声的打着招呼。

    曾公亮睁开眼,看是王旁在喊他,低声回道:“王爷,叫老夫有何事啊?”

    王旁说道:“我跟您打听一下,哪个是郡王高公绘啊?”

    曾公亮探头看了看朝廷上的人,转过头对王旁说道:“王爷怎么想起来问高郡王了?”

    王旁不知道曾公亮和高公绘的关系如何,当然不会告诉他,想看看这个欺上瞒下的王爷什么样。于是说道:“这不是说端午节各个王府要比赛蹴鞠吗?我都不知道有哪个王府要参加。”

    曾公亮说道:“哦,你说蹴鞠比赛啊,那是同天节给圣上献寿的。”

    这下王旁有点糊涂了,同天节是因为那天赵顼生日定下的节日,应该是四月初十,怎么童贯会说是端午节,这可相差一个月呢。

    看王旁略加迟疑,曾公亮嘿嘿一笑:“王爷这回消息可是不准确,各个王府都在备战蹴鞠,说是三天比赛评出第一名,皇上有重赏。想必是镇南王你并非皇亲国戚,所以没在此列。至于端午节,每年都有蹴鞠比赛,那就与王府间的比赛无关了。”

    原来是这样,听曾公亮这语气,自己这个王爷多少有点不在主流啊。这件事先记下,一会在和赵顼算账。王旁微微一笑:“曾相您忘了,我可是刚刚回京城。不过有这好事,我肯定要参加的。重在参与嘛。”

    曾公亮似乎对王旁的话有些不屑,那些王孙贵胄清高的很,能让王旁这个异姓王参与到这场竞争里来吗?王旁看他勉强一笑,接着问道:“您还没告诉我哪个是高公绘呢?”

    “王爷,您怎么糊涂了。您虽然也是王爷,但是你有太傅之职,所以参加朝觐。只有王爷头衔没有官衔的可是不能参加朝觐的!”曾公亮回答道。

    王旁恍然大悟的点点头,这时乐声响起,伴随着皇上出场乐,赵顼走进大殿。君臣礼仪之后,便开始议事。

    韩琦率先上奏,说的是外邦的事。这有点像宋代时期新闻里面的国际大事。今天韩琦宰相上奏的是辽朝的消息:据报辽朝发生内乱,阻卜部首领之一塔里干起兵反抗辽朝。这消息王旁早就听萧英说过,不过萧英说的时候王旁还不知道耶律洪基如何解决。现在大宋在辽国的情报人员传回来信息说,耶律洪基已经派耶律仁先去平叛了。

    赵顼说道:“韩相,据你对辽朝的了解,此次内乱平息难度大不大?”

    韩琦答道:“我看不成问题,耶律仁先智勇过人。相信辽朝不久内忧可平。”

    赵顼点点头:“两邦相邻,尤其辽朝素来与我大宋和睦相处,但愿辽皇能顺利了解此事。”他这么说的时候,眼睛却看了看王旁。王旁听出赵顼,虽然说的谦和,但神情和语气多少有点遗憾。他微微一笑,赵顼这是唯恐辽朝不乱,现在听说乱不了,有点遗憾也是难免的。

    紧接着沈括上奏,京郊祭祀已经过去几个月,所有结算也已经算出,今年祭祀比往年节省银两共计五百万两白银。而且估计按照此形式运作,明年还会在今年基础上有所减少。沈括说的这事儿让赵顼挺高兴,沈括借着话题请皇上批准最后一批尾款。赵顼当场准奏,王旁想到林浩志的尾款这么快就可以拿到,心里也是高兴。

    赵顼说道:“我朝历代先皇都十分节俭,如今国库紧张更要节约用度,沈学士这次主抓祭祀之事,做的很好。”

    沈括答道:“圣上英明。此事如此顺利,还得说镇南王提议招标的效果非常好。”说罢他看着王旁,二人相一笑。

    赵顼听了也十分得意,他向殿上群臣说道:“镇南王屡立奇功,不但仗打的好,对朝廷建设也颇有建树。大家应以镇南王为榜样,多多提出好的理财之议。”

    王旁谦虚的答道:“圣上抬爱,我这亏家父从小教育的好。至于理财方面,我不过是跟家父学了一些思想而已。”

    终于把话题引向王安石,赵顼问道:“介甫,你有和关于理财的建议,尽管奏上!”

    王安石早已准备好奏折,他启奏到:“圣上,臣以为认为理财的最好办法就是广开财源,即‘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从而扭转政府财政亏空的局面。为此,臣请奏圣上,特置发改司,进行财政方面的改革。”

    赵顼已和王旁探讨过此问题,所以心中有所准备,他说了声:“奏折呈上!”身边的太监走到大殿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