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响到齐王决策;这种情况下杨玄感若未能迅速攻陷东都逆转劣局;则齐王十有**会停下进京脚步;放弃皇统争夺。”
韦津惊讶了。他在离开东都之前就已经知道李子雄逃到了黎阳;但尚未有证据证明李子雄会留守黎阳;而李子雄一旦留守黎阳;独当一面;凭借其个人威望和出众谋略;必然会给这场风暴带来一系列变数。然而李子雄还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白发贼;韦氏虽然自始至终就没有“忽视”过白发贼;但白发贼在这场风暴中可能起到的关键和重要作用;还是让韦氏十分惊讶。
韦津稍加思索后说道;“以白发贼目前的实力;尚不至于不自量力到冲进这场风暴;陷自己于全军覆没之险境;所以白发贼的目标应该是黎阳仓;只要他劫掠了黎阳仓;接下来不论是李子雄还是齐王均无法阻止其北上转战之脚步
韦圆照连连摇手;神色郑重地对韦津说道;“据韦福嗣的最新消息;安平公李百药接受了齐王的邀请;现已抵达齐王身边;为齐王出谋划策。”
韦津吃惊了。李百药虽饱受遏制和打击;在仕途上黯淡无光;在儒林也是进取无望;看上去声名不显、实力不济;但以他父亲李德林为首的一大批山东高齐旧臣遗留下来的政治遗产实在是过于庞大;其威力太惊人;一旦爆发后果太严重。汉王杨谅的叛乱就是一个鲜明例子;它给中土造成的创伤至今尚未愈合;而李百药恰恰是能够有效使用这份政治遗产;并能在恰当时机将其巨大威力彻底引爆的寥寥数人中的一个;所以先帝和圣主两代皇帝、还有两京各大政治集团从来就没有轻视过李百药其人;关陇人更是群起而攻之;想方设法将其贬黜到遥远的南疆蛮荒;让其远离山东。但随着改革的阻力越来越大;改革派越来越需要山东贵族集团的支持;圣主迫于政治上的需要;下诏罢免了李百药的官职;让其终于脱离了“牢笼”;从南疆返回了山东。
但关陇人对李百药这个潜在“心腹大患”始终抱有高度警惕;“长剑”就始终架悬在李百药的头顶上;迫使李百药不得不打足十二分精神小心应对;然而;今天李百药竟然冒着身死族灭的危险;到了齐王身边;辅佐齐王;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李百药为什么要展开凌厉的反击?李百药为什么选择了齐王?如果山东人倾力支持齐王;那么齐王极有可能重蹈汉王杨谅之覆辙;但今日齐王的实力;与十年前汉王杨谅的实力;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天差地别;所以李百药不会愚蠢到怂恿齐王去谋反;去父子相残;因此今日李百药辅佐齐王;只有一种可能;便是利用这场风暴给齐王牟取到足够利益;继而帮助齐王发展壮大;如此齐王才有可能在未来问鼎天下。
如果李百药和山东人选择了齐王;并着眼于未来;那么齐王在这场风暴中的选择就完全不一样了;即便齐王贪婪于皇统;试图杀进东都;但李百药和山东人不会给他这个机会;如此一来关陇人的目标就有可能落空;而关陇人若想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就必须迅速调整既定策略;以确保自己能从这场风暴中攫取到所需要的最大利益。
“你们可有对策?”韦津问道。
韦圆照眉头紧皱;沉吟稍许;缓缓说道;“在拿出对策之前;我们必须知道李百药为什么选择齐王?李百药的这一突然举措;到底是他个人的冲动?还是山东人的谋划?”
“韦福嗣可有解析?”韦津追问道。
“韦福嗣认为;关键是白发贼。白发贼的身份;可能比我们想像得更为复杂。”韦圆照说出了韦福嗣的推断。
假设白发贼的背后有一股庞大势力;这股势力的长期目标是中土在大一统局面下的繁荣昌盛;短期目标是建立稳固的以积极防御为核心的国防和外交大战略;那么他们需要改革;但不需要严重危及到统一大业和中土安全的激进式改革;于是白发贼出现了;而围绕着白发贼所发生的一切;不难发现从齐王“逃离”东都开始;种种迹象都能表明这是一个精心部署的“局”;这个“局”也有长短目标;其短期目标是竭尽全力把所有可能影响到国内稳定的隐患统统暴露出来;并消除它们;这其中包括齐王;杨玄感;还有遍布大河南北的叛贼;而长期目标则是以南北大战来建立稳固的南北关系。
当然;这个推断未免有些匪夷所思;过于牵强附会了;但其中的很多巧合的确拿不出合理解释;比如白发贼劫掠通济渠恰好帮助齐王“逃离”了东都;如果白发贼是个正常的“贼”;他会不顾死活劫掠通济渠?比如白发贼说服李子雄和齐王;三方达成秘密约定;如果白发贼只是个杀人越货的江湖大盗;他拿什么说服李子雄和齐王?白发贼拿出来的北上发展之策看上去很有道理;但仔细一想;如果白发贼不过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义军首领;他会有胆略和勇气千里迢迢转战北疆?李子雄和齐王也是一样;如果白发贼没有拿出有份量的东西;没有拿出绝对实力打动他们;他们会谋求北上发展?所以若想合理解释这些事;首先就要假设白发贼是个非同一般的人;他的背后有一股强大实力;而他所执行的是一个上下其手、内外勾结、里应外合、相辅相成的大谋划;否则就只能说它们是“巧合”了;奇迹般的巧
“实际上我们都想到了一个人。”韦圆成说道;“这个人太强大了;他的背后有山东人;有关陇人;还能借助到江左人的力量;两代皇帝都信任和倚重他;每次风暴来临;他都能安然无事;即便风暴再大;即便他深陷于风暴中心;亦无法撼动他分毫;始终高踞于巅峰;屹立不倒。也唯有他;才能布下如此精妙之局;也唯有他的手下;才有白发贼这等罕见异士。”
韦津凝神沉思;久久不语。
他知道韦圆照说的是裴世矩;如果把裴世矩、山东人、李百药和白发贼联系起来;一切都能得到合理解释;上至治国理念、政治立场;下至精妙谋划;各种巧合;都能交汇到一起编织成一张巨大的网。
“李百药能在南疆活下去;能安全返回山东;能重入仕途;都是因为那个人。”韦津一边思索一边缓缓说道;“如果那个人要求李百药辅佐齐王;要求李百药帮助齐王北上戍疆;以摆脱可怕的生死之危;缓和激烈的皇统之争;同时增强北疆镇戍力量;在南北大战中建功立业;倒是一步绝妙好棋。”
说到这里;韦津抬头望向韦圆成;“如果齐王没有进京之可能;这场危机被控制在兵变范围内;那我们就必须改变既定策略;以最快速度杀进东都;在摧毁杨玄感的同时;也不给齐王以任何牟利之机会”
韦圆成点头;“齐王既然倒了;就不能给他站起来的机会;尤其不能给山东人以可乘之机;以免重蹈覆辙。”
圣主当年就是依托江左人的绝对支持;夺取了皇统;结果江左人拿走了一大块“蛋糕”;关陇人“损失惨重”。将来齐王如果在山东人的支持下也夺取了皇统;那关陇人辛辛苦苦建立的统一大业以及由此所获得的丰硕果实;岂不又被山东人抢走了一大块?是可忍孰不可忍;同样的错误;关陇人绝不会再犯。
=
第四百七十九章 西京的两难之处()
韦津风尘仆仆进城;直奔西京皇城内的尚书省。
东都形势瞬息万变;危机日益严重;恶化速度越来越快;代王杨侑和留守西京的中枢大员们为此忧心忡忡;焦虑不安;但各大势力在支援东都一事上存有分歧严重;争执不休;至今拿不出一个符合各方利益且被各方势力所接受的支援方案。韦津的到来可以⊥西京更为详细的了解东都形势;更加正确的解读和分析这场危机;从而帮助西京以最快速度拿出决策;所以代王杨侑和留守西京的中枢大臣、中央大员和卫府统帅们于十三日下午齐聚尚书省;先听取韦津的奏报;然后共谋对策。
八岁的代王杨侑是西京名义上的最高军政长官;其首席辅臣是王府长史韦节;来自关中韦氏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权贵。
西京留守、刑部尚书卫文升是实际上掌控西京军政大权的中枢宰执。其下中枢大员有尚书省的刑部侍郎萧造、兵部侍郎明雅、尚书右司郎卢楚;门下省的给事郎赵长文;内史省的内史舍人郭文懿;秘书省的少监袁充和秘书丞崔民令;殿内省的少监韦圆成;御史台的持书侍御史杜淹;谒者台的有司谒者杨则等。中央大员有卫尉少卿宇文儒童;鸿胪少卿苏夔;司农少卿独孤机;京兆内史李长雅;司隶大夫裴操之;太常丞元善达等。
军方高级统帅有右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右屯卫将军柳武建;右候卫将军冯孝慈;武贲郎将豆卢贤;京辅都尉独孤武都和监门直阁将军庞玉。
韦津实话实说;东都方面除了樊子盖和关陇本土贵族权贵外;其他势力均不积极寻求西京的支援;而杨恭仁、崔赜等人更是明确反对西京出兵;其原因大家心里都清楚;但问题是;这场兵变已导致大运河中断了;二次东征难以为继;怎么办?二次东征是不是半途而废不打了?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西京就必须出兵;以最快速度出兵;以最快速度平息这场叛乱;重新打通大运河;确保二次东征的胜利;但这正是西京迟迟拿不出决策的原因所在。
这场兵变是否会导致二次东征功亏一篑?远在辽东的圣主和中枢接到东都爆发严重危机的消息后;是否会果断放弃东征?如果圣主和中枢一意孤行;继续东征;那形势就复杂了;当然了如果内外两个战场都打赢了皆大欢喜;反之就是自掘坟墓了。
这是影响西京出兵的外因;而内因则是西京是否具备出兵的条件?
现在西海的吐谷浑人正在猛烈反攻势如破竹;河西会宁的突厥人正在以归家的名义蠢蠢欲动;西域诸国正在西突厥人的威逼利诱下纷纷倒戈;河西军在西域境内腹背受敌;首尾难以兼顾;不得不撤回敦煌;由此导致中土失去了对且末和鄯善两个西域边郡的控制;而西北军统帅元弘嗣不但无力逆转西土危局;反而有发动军事政变攻打西京之嫌。西京在这种内忧外困的局面下;实际上并不具备出兵支援东都的条件;一旦西北危局因关中主力东进戡乱而迅速恶化甚至失控;由此危及到了西京乃至整个西疆的安危;则后果不堪设想;这个责任谁来背?
所以西京各大势力不论在出兵东都这件事上持有怎样的立场和利益;不论是反对出兵还是支持出兵;前提条件都是西北局势必须在可控范围内;西北军必须有能力保证西疆的安全;否则就只能把出兵时间拖延到冬天;待西北大雪纷飞;西北紧张局势有所缓解;西北军能够腾出手来的时候;再去支援东都。
但问题是;现在还是夏天;距离冬天大雪纷飞之日至少还有四五个月的时间;而东都这场风暴一旦任其肆虐到冬天;结果是什么不言而喻;所以西京事实上没有选择;必须出兵;还要尽快出兵。
西京陷入两难困境;好在东都到目前为止只向西京提出了“求援”要求;尚没有明确提出“出兵”要求;这给了西京更多的考虑时间;但不论如何考虑;东都局势迅速恶化是现实;杨玄感和韩相国两路夹击东都也是事实;大运河中断更是事实;这种情况下仅靠东都本身力量已经难以逆转危局了;退一步说;即便可以逆转危局但肯定不能在短短时间内结束这场风暴;风暴结束不了大运河就始终中断;大运河断了就直接危及到了远征军数十万将士的性命;因此西京肯定要出兵;而且越早越好;即便东都迟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