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900-第2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这些坦克只抛锚了几辆之后,依然有上百辆坦克冲上了第二道战壕。中国士兵紧跟着突进。

    “撤退,撤退!”

    日本指挥官看到这情况,立马下令,将前线阵地的士兵全都撤出来,撤到第二道阵地,甚至他们准备撤到河对岸去,哪里有钢筋混凝土修建的永备工事。

    一天时间,将日本人赶出他们盘踞了几年的老阵地,这可是老营盘啊,古代的军事家都对这种营盘头痛。没想到这铁甲车一天时间,就让一切失去了意义,什么机枪、什么战壕、什么铁丝网都失去了意义。

    吴佩孚觉得,自己的世界观似乎也随着崩溃了,东北这里的防御和进攻体系,是他一手打造的,从日俄战争中他就开始构想这种堑壕阵地型的工事体系,却不想一瞬间什么都没有意义了。

    “大人,要不要继续进攻,前线打旗语了。”

    吴佩孚从震惊中缓过神来。前线的铁甲车上的旗语依然在挥舞,他旁边的传令兵则在催促他。

    看了看天色:“不早了。让他们撤回来吧。让步兵抓紧时间修一修,哎算了,留着吧。步兵也撤回来吧。”

    他觉得严重日本人那修的让他都赞叹的战壕。怎么看怎么可笑,如果日本人要抢回去,就让他们抢回去吧,他现在得总结一下,怎么好好利用那上千辆铁甲车了。

    吴佩孚不知道坦克的用法,这次派出一百多辆。只是试一试而已,却不想收到了如此大的效果,因为他并不知道,英国人在索姆河也即将把坦克投入战斗,而他们只用了十八辆坦克就突破了德国人的阵地,比吴佩孚看到的更让人震惊。

    “好好好,占领第一道阵地,嗯,告诉吴佩孚再接再厉,争取用一周时间把日本人赶出东北。”

    收到前线的汇报,杨潮正准备睡觉呢,立刻做出回复。

    心中想的事情却在战场之外,中国国防军取得了战果,俄国人还没有打下赤塔呢,他们会不会加紧时间进攻。

    对于俄国人攻击赤塔,杨潮可是有好几手准备呢,一开始他就将所有的坦克送到了满洲里,第一是在哪里进行秘密训练,可以瞒过佳木斯的日本人,第二则是打算如果俄国人不是真的想跟日军作战,杨潮是真的打算一鼓作气拿下赤塔的。

    拿下赤塔后,日本人如果想夺回去,就必须从黑龙江流域调兵,那样杨潮正好趁虚将黑龙江流域攻占。

    如果俄国人下定决心跟日本开战,那么俄国人就必须继续增兵,国内的压力就会更大,民怨就会更深,崩溃的时间就会加速。

    只要俄国人崩溃了,杨潮相信德国人会跟英法打更长时间,老欧洲会被削弱的更厉害,至于美国人会不会参战,其实意义真的不大。

    一战中本来英法就占有绝对的物资优势,德国人的兵员确实更充足,但还比不上两国加起来,随着战争后期英法不约而同的将大量殖民地民族武装起来,可以说他们获得了几乎无限的人力资源,有没有美国,这两国对能耗死德国。

    至于美国问题,杨潮还真的不希望美国人参战,美国现在已经练足了内功,经济已经是世界第一,比英法德加起来都更庞大的经济实力,唯独是军事方面影响力微不足道,导致整个国家在国际上话语权不足。

    一旦他们参战,庞大的工业资源,和比英法更充沛的人力资源结合起来,美国人的影响力也就全面崛起了,一战可以说启动了美国这个恐怖的实体,让他们做好了霸主国的功课,二战后也就顺理成章接过了英国人手里的霸主权杖。

    可如果美国人不参战,让英法磨死德国呢,美国人还是会像以前那样空有一身力气,却找不到施展的机会,英国人肯定还会玩命的维护他们世界霸主的地位,他们的海军和商船,依然控制这世界贸易网,控制着世界经济交换体系,美国人的工业再强,也不过是大英帝国的打工仔而已,所谓世界工厂罢了。

    这不是杨潮乱猜,而是这个时代英国人就是这么认为的,这是他们对世界的定义,他们控制着贸易,就控制着世界,英**官都直接称呼美国为英国工厂的。

    美国人做不做英国人的工厂杨潮不管,反正日本人不能有工厂,尤其是军事工厂。

    第二天夜里,杨潮继续出击,他这次的目标是福冈县八幡村的一座工厂。

    八幡制铁所。

    日本人的钢铁工业起步很晚,日本人对经济建设布局十分精细,而且十分精明。

    他们的工业化,始终都紧抓日本的特点,根据日本的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推进。

    比如重点扶持丝织业和造船业,日本现在已经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丝织业大国,造船业也在战前挤进了世界前五,仅次于英美德法四大工业强国,大力补贴的海运业更是开通了国际航线,从欧洲到美洲、澳大利亚、东南亚、中国都有日本人的商船在运输,成为仅次于英美德的海运大国,甚至比法国的运力还要强大。

    八幡制铁所也跟三零兵工厂一样,做了伪装,但是钢铁厂要伪装就要难的多了,因为要炼钢就不可避免的要有冒着浓烟甚至火焰的高炉,这玩意没法挡。

    只是飞艇部队的夜间轰炸经验也很不足,因此才没有识别出来。

    “这里是什么地方?”

    在“八幡制铁所”10里外,杨潮指着地面上两堆放火燃烧的火堆一样,不停闪烁的地方问道。

    “这,也许是起火了吧,是不是我们的兄弟炸过了这里。”

    龚明德猜测是民房着火,并且被日本人控制住了火势,他眼里的八幡制铁所是十里外那灯火通明的地方。

    至于三零兵工厂被炸成平地那件事,他并不知道是他自己轰炸的,而是以为是后来的兄弟干的。

    “炸一炸,炸一炸。让他们的火多起一点。”

    杨潮立刻道。

    “好吧。”

    龚明德不想争辩,他就是陪杨潮来玩的,虽然这耽误了他的工作,好在这个领导没有常兴,也只是偶尔来炸一下。

    炸弹扔下去,很快就起火了,上千度的汽油燃烧弹是扑不灭的,八幡制铁所中的木质建筑倒是不算多,可是即便是钢梁粘上了汽油和橡胶溶胶也能烧起来,最后烧的变形,烧的熔化。

    钢梁倒塌,炼钢炉倒塌,钢水迸发了出来,只可惜龚明德没有太在意,很快就返航了。

    杨潮心里却有一块大石头落了地,日本人这几年被杨潮祸害的厉害,轻工业产值大减,甚至都法西斯化了,倒是重工业反倒是被他们刺激起来了,造船业、机器制造业可比过去发达过了。

    过去日本的轻工业占产值额7成以上,现在都降到了6成,重工业到了4成,这都快重工业化了。

    尤其是这个八幡制铁所,已经新建了第二套钢炉,改进了第一座钢炉,年产钢量已经突破了六十万吨。

    炸了这座工厂,等于切断了日本大半的钢铁供应,光靠英国从美国进口钢材,日本的工业可吃不饱。

    炸了这座钢厂,杨潮心头一块石头落地了,但他突然想到了张之洞。

    “张南皮还活着,大概也会高兴吧。”

    杨潮心里叹道。(。)

第二百八十节 俄国增兵() 
这座铁厂1901年才建立了第一座高炉,日本人极为重视,伊藤博文等日本政府政要当时都出席了开业庆典。

    但是这座工厂的生产却很不顺利,铁炉的炉门打不开,铁水流不出来,日本人只能不断的改进工艺,直到1904年7月,才真正炼出了第一炉钢,而且还要拜盛宣怀所赐,将寒铁铁厂富庶的大冶铁矿抵押给了日本,八幡制铁所得到大冶的优良铁矿,才终于炼出了钢铁。

    可是张之洞寄予厚望的汉阳铁厂却步履维艰,始终无法扭亏为盈,生产的钢铁质量也不理想,修建铁路的时候,汉阳铁厂的钢轨经常被外国工程师拒绝使用。

    买办不都是坏的,有的买办只是为了钱,他们代理洋人的货物赚钱,也无可厚非,后世不也有许多代理商吗。

    可是如果用官方的身份,倒卖官办产业给外国人的官僚买办,这就太可恨了,后世的那些红官二代遭人恨的,不就是这个问题吗。

    盛宣怀就是清末的官僚买办中的典型。

    在他手里,汉阳铁厂始终都没有翻身,哪怕大修铁路,也无法盈利,因为盛宣怀拿着铁厂卖私情,安插了太多官僚家的子弟进去混工资,这些人可不满足那点工资,在铁厂里不但把持了各级官职,将那些真正的技术人员压制的没法经营,还经常倒卖工厂材料,这样能盈利才见鬼了。

    汉阳铁厂的事情,现在还拖着呢,里面感谢着湖北一大堆官员,杨潮出于稳定,也没有敢去动这里。

    “该动手了。”

    炸了八幡制铁所,杨潮感觉时机到了,这跟八幡制铁所没有关系,而是因为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准备,黎元洪已经坐稳了总统,地方势力现在已经老实下来了。是该对地方上的产业动手了。

    杨潮打算:“改组官产!”

    将三十多年洋务运动中那些官方产业,直接拍卖,卖给私人去经营,肯定比掌握在官僚手里要有效率。

    这种事也不是小事。相当的重要,所以杨潮打算亲自呈报内阁讨论,让黎元洪手里权力最大的时候,赶紧做点事。等将来这些事情都需要拿到国会讨论的时候,那些相关利益者能够允许才怪了。

    来北京来的正是时候。俄国公使通报了新的消息,俄国人增兵了。

    随着中国国防军取得的胜利,他们确实被刺激到了,吴佩孚今天就已经将日本人赶过了乌苏里江。

    吴佩孚已经制定了渡江作战的计划,打算跨过乌苏里江攻击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之地的伯力。

    而俄国人还没有攻陷赤塔,又不想求中国国防军配合,他们又判断一旦中国人渡江,日本人肯定会回收兵力,这会给他们攻占赤塔创造机会,于是他们决定增兵到400万人。暂时将东线作为重点,等收复了失地,他们在回军细线去跟德奥作战。

    “俄国人真是挑了个好时候啊。”

    今年德国人发动了凡尔登作战,这个地方是法国要塞,距离巴黎又近,法国人不可能放弃,德国人选择这里强突,并不是真的打算突破这里攻占巴黎,而是知道法国人不敢放弃这里,他们要在这里榨干法国的兵力。让法国人把血流干。

    德国人集中了十几个师,在皇太子的率领下发动疯狂进攻,光是进攻兵力就达到了21万人,配合和后备兵力将近百万。法国人不断增援也派来了上百万人,双方将近两百万人在这里疯狂厮杀。

    而英国人为了化解法国的压力,在索姆河一带跟法军联合发动了索姆河战役,那同样是一场不输给凡尔登的大战,投入兵力也是百万级别的,英法联军60多个师。德国也派来了40多个师,加上后备兵力,比凡尔登战役规模还要大。

    德国和英法都把这两场大战当做决战来打,投入了能投入的所有兵力,此时德国人绝对没有余力向东线的俄军攻击,俄国人可以放心的抽调前线兵力投入西伯利亚作战。

    杨潮都感叹俄国人算盘打的好,只可惜他们的高层指挥官水平不错,毕竟是战斗民族,但是基层军官素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