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足惧。只是赵信嘛,张道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就上心了。匈奴人的小王,有汉名,而且还叫赵信,这不是上一世电视剧《大汉天子》里的投降汉朝的将军吗!
上一世只是个电视人物,但是这一世就直观详细的多了。据张家掌握的情况,赵信此人远比军臣和伊稚斜危险。早年赵信曾在汉境和没灭亡的楚国游历数年,就是那个时候取的赵信这个名字。回到匈奴之后,赵信第一件事就是从掳掠的汉朝人中选出机灵的,严加培训,扣留妻儿,送回汉廷境内,打探消息,策反汉朝官员。
三年前正是赵信的这些谍探,假意送信给原幽州刺史卫长卿,却故意被幽州别驾周志截获。周志上书朝廷怀疑卫长卿通敌。卫霍两家把持边境并州幽州数十年,朝中不乏心眼通窍之人,觑准汉帝刘贺有削弱卫霍两家兵权之意,遂上书请解卫长卿兵权,免刺史之职。最后卫长卿回朝任职大司马,周志接幽州刺史。这才有了三年前匈奴长驱直入的险情。
在张道心中,赵信的威胁远比张家情报显示的大!异族入侵,最大的威胁不是强大的军马,而是对华夏真正熟悉的人,这一类人或是赵信般有远见的主动了解中原的匈奴人,或是归附匈奴的汉人。上一世的历史上,每次异族入主中原,大军之中必定有中原降人和善于并敢于用降人之策的统帅。元朝如此,清朝更是如此。而现在赵信了解中原,而且以他的智慧肯定也敢于用汉人。至于投降之人,只要匈奴大军到达,降人绝对用不完!中华,历来如此!
“父亲,我若掌匈奴大权,必向汉廷求娶公主,和亲,罢兵!”
张柏难掩惊愕之情,“哦,这个说法倒是……呵呵,你接着说”
“不但和亲,还要与鲜卑发生些小规模的战斗。必要时可以在战斗之时,死伤一两个匈奴重要人物,比如部落首领或是首领子侄!务必让汉廷相信,匈奴不会进犯,至少现阶段不会。因为匈奴正忙着与鲜卑厮杀!”
这个时候张柏的脸色变得很是古怪,欣喜,惊愕,担忧,还有别的张道看不出来的神情。张道却不知道,张柏心中如同滔天巨浪。今天一天,来客络绎不绝所为者何,二哥和李和还有大哥家张进商议一天所说何事!匈奴和鲜卑一月之间短兵相接十余次,双方陈兵总数已过十万。匈奴派出使团,欲与汉廷结亲,并相约永远休兵!
道儿不可能事先知道这些的,但他的想法却和匈奴的行径不谋而合,简直不可思议!
“嗯,你回房吧。我去你祖父那里,还有些事情,今天事多!”
“您和祖父都要注意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嗯?呵呵,革命,嗯,这个词甚是大气!”
见张道还不走,父亲自然知道他想干嘛。
“呵呵,想知道你就问嘛,不过,你再想一晚上吧,今天这么多人是为了什么,明天再告诉你,哈哈哈”
父亲笑着离开了,福伯进来收拾书桌上的笔墨和细帛。
“少爷别看我,老爷明天告诉你,我今天就跟您说了,这不甚合适吧!”
“唉!你们……呵呵,福伯也注意身体,早点歇着吧!”
张道回房想着今天的事,而张柏却来到父亲无波公的书房。没一会儿,就听见一阵爽朗大笑之声,“何期我张家又出一子房!”
第6章 书房再议事(一)()
中国古代大多是旬休,不过汉朝明显更加优越,进学和出仕都是每五天一休沐。这个年代,洗头、洗澡不像上一世那么方便,再加上古人不论男女皆留长发,要整理起来还真不容易,所以天天洗是不太可能的。这一天放假主要用来洗澡更衣,修发刮脸。只是长长的头发,张道就觉得很是不方便,想想以后还要和父亲他们一样,留起长长的胡须,捋起来倒是潇洒,可是吃饭睡觉甚是不爽,但是也没办法,所谓入其乡随其俗,张道可没胆量把头发剪了。在这个年代,剪头发可不是找个理发师就成了的事。
其他的固定假期就只有夏至冬至和春节。其实春节是一个新节日,是当今汉帝刘贺的祖父汉武帝刘彻定下的,每年正月初一即为“岁首”,也称年节。在这个年代最重要的节日是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前的一天是岁终之日,朝廷要举行盛大的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欢度节日,其热闹程度不亚于后世的春节。
张道随师父练了五禽戏之后,就回家去了,今天正赶着五天一休的假日。父亲刚吃过饭,就要往待客的大堂走去,不管昨天到底是什么事情,今天的客人肯定还不会少了!
张菁听见脚步声,从屋里跑出来,“哥,今天福伯带我去河边玩,你去吗?”
张道刚想答应,
“菁儿,你哥今天有事,改天吧。”
“你也有事,他也有事,哼!”张菁气鼓鼓的回屋了。
“道儿,这几天潮气上涌,让灶膛每天给你爷爷和师父都送去一碗姜汤。老人家的身子你得操着心!”
“是,爹!”
“嗯,等会叫上你大哥二哥和四弟,去正书房!趁着休沐,你爷爷有话对你们说。”
正书房是爷爷的书房,三层楼,满满的书。正书房,不是在正院正堂,才叫正书房,而是这个书房就叫正书房。当年先祖来凉州,留侯的藏书放于族学之中,而张家族中的藏书全集于这个三层书楼。当时的族长,留侯的儿子请他题字,留侯只写了两处,一处是族学里的“文以安邦,武以保民”,另一处就是这个“正书房”。正书房,张家门风清正,族人立身持正,到张文正公时,又多了一条,张家可正天下之书。
当时汉廷太学中有一位老教授,姓王,名望甚重,酷爱藏书。这时候的教授可不是后世的教授,在这个时候教学授业者皆可称教授!这个王教授不服张家可正天下之书的正书房,遂从藏书之中拿出竹简十条,不知出自何典籍,亲自送至凉州,想要为难张家!文正公接过那十条竹简,转手给了打理正书房的老仆。老仆躬身接过,抽出一条,眼睛一瞥,
“老爷,二楼东阁,第三排书架最上边一层,他这竹简中有一处谬误,应该是传抄所致,咱们书房的藏本是古本,可正此书!”
“无波,去随你寿爷爷把书取下来,让王教授一观!”
当时和大哥差不多大小的爷爷无波公,取来全本竹简给了那王教授。据府中老一些的管事说,他们的爷爷跟他们说,当时老教授看那古本书简一个多时辰,嘴中念叨着:“果然有谬误,这古本之文才算微言大义……”剩下的九条竹简自然就不用再正,老教授反而要拜管书房的老仆为师,专学古之经典,为往圣继绝学。绝学嘛,自然就是他这种大儒都不曾读过的书中之学。最后自然不能让人家一个太学教授拜师老仆,张家送给老教授三本绝本,老教授立马就回京了,好像怕张家会反悔似的。
张道先去二伯父家叫小四,二伯父和张达正在吃早餐。二伯母在里屋教三妹持家之方。三妹今年十岁,对于早婚的的汉朝,再有三四年就能出嫁了!
“二伯,这两天军务繁忙吧!小四,一会去正书房,爷爷又要训话了!”
“哈哈哈哈哈,你小子,想问我就直说,不过你问我,我也不告诉你。昨天晚上我都睡了,因为你又被叫起来,哼!”
“我?”这时候张道才好像明白了一点儿。昨天晚上就在想,父亲去祖父书房,应该不是为了白天的事,更像是是临时起意。这会二伯又这么说,难道是父亲听了自己说的匈奴之策去告诉祖父。这也说不通啊,即使自己的计策很高明,可是也不至于大晚上去找祖父,还把二伯父又叫了起来。张道又更加不解了!
“别想了,一会见了你爷爷就知道了!来,这碗肉粥喝了!”
“二伯,我去师父那之前吃过了,再说,早上起来就喝肉粥,您老胃口真好啊!”
“行军打仗,没有好胃口怎么行。你小子练的那个五禽戏很是费体力,吃点肉正好。”
张道拗不过他,端起碗小口喝着。
“再说,灶膛做得多了,喂狗的已经留着了,这些你喝了正好!”
“……”张道还能说什么呢!
“哈哈哈哈哈”小四倒是差点喷饭。
“你笑个屁,让你练武你不好好练。把你放军营里,不出三个月,你身体也好了,也没那些假斯文了!”
“二伯,小四身体正在慢慢变好,您就别吓他了!”
吃过肉粥,和小四一起去叫大哥张进和张辽。恰巧和两兄弟在路上遇见。张进已经成亲,自然稳重的多,再加上世家特有的高洁而不显孤僻的气质,以及张家历来清秀的长相,自然就给人一种莫名的好感。张进是大哥,从小也照顾几个兄弟,很是令张道几个信服,不止他们几个,张家其他子弟,也非常满意这个未来的掌门族长。
在路上张道向张进打听昨天的事,张进也是奇怪的不说,
“爷爷不让说!”
爷爷不让说?张道越来越纳闷儿了!难道匈奴真的那边和鲜卑打了起来,这边却向汉廷求娶公主,和亲罢兵!呵呵,不会,哪有这么巧!
来到正书房,径直走到祖父书桌前问安。祖父也问了几句学业。问了张进州府的事,问了张达身体可有好转,又问问张道郭解师父起居可好之类的,甚至让张道和张辽比力气,最后居然是平手。张道也很是愕然,最后只能归功于五禽戏。几个兄弟正讨论张道力气的时候,冷不丁的祖父就说起昨天的事。
“嗯,匈奴和鲜卑打了起来,匈奴要和汉廷和亲!”
第7章 书房再议事(二)()
“嗯,匈奴和鲜卑打了起来,匈奴要和汉廷和亲!”
“成亲,谁要成亲,二哥?”张达没听清祖父说的什么,但是却把几个兄弟注意力引回了祖父身上。
很显然张进昨天就已经知道这个消息了,刚才也放了注意力在祖父身上,这会儿淡定的笑而不语。而张辽压根没听见,小四说他要成亲,他正要和祖父分辨,却不料旁边历来还算稳重的张道一个箭步冲到祖父面前,
“匈奴和鲜卑打起来了!?匈奴要和汉廷和亲!?”
同样的一句话,祖父只是平淡的叙述,而张道却是语气中夹杂着惊讶惊奇疑惑和急切。今天来正书房,就是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所以一直很在意。可听见结果之后,张道就不淡定了!
张道并不认为自己智商有多么高,前世也只是上了个普通大学,但是张道确信自己对大局的把握超出这个时代大多数人。后世信息的发达,使张道能够非常全面形象而又立体的感知了解这个世界。传媒的发达,也使张道阅读到了各种各样关于历史形势的研判。特别是在后世,中华民族梦想着通过努力实现伟大复兴的时候,对历朝历代异族入侵做了全面深入的分析。而在古代,因为交通的闭塞,造成见识的闭塞。世家子弟在成年前后,都有一次游历天下的机会,也是为了让他们眼界开阔。张辽张达还不知道匈奴鲜卑大宛到底有多远的时候,张道已经通过李和这样的边关将领了解了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