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公子此去邯郸只需带三、四万军队即可,剩下的军队全部用于半路伏击秦国溃兵。”
魏无忌眉宇紧皱:“虽然秦军已是疲弊之师,但三、四万人是不是有些少了?”
庞癝道:“公子,已经不少了,不说面对秦人恨不得生啖其肉的赵国军民,还有十万楚军也是刚到邯郸不久的生力军。
以公子的威名,秦军只要看到公子率魏军赶来,必定溃败。到时公子要做的就是率领魏、赵、楚三国大军一路追击秦军,使秦军不得片刻歇息。
但公子还需牢记,联军只需跟在秦军后面杀敌,切不可冲进溃军之中,以防秦军临死反扑。
而剩余的六、七万大军就由晋鄙将军率领,再有在下和侯老头谋划,于秦军溃败之路上设伏,以逸待劳等待秦军的到来。”
侯嬴点头道:“庞癝小子说的不错,公子只需牢记这次我军出动不止是解邯郸之围,更大的目的是尽量削弱秦国,为我大魏尽量多争取一些时间。”
魏无忌听侯嬴、庞癝二人你一句我一句的相互完善着此战方案,眼睛神采奕奕。
如果这次真能按照两位先生所说消灭大半秦军的话,不止自己的名声更加的响亮,魏国也将会多一些修养生息的时间,甚至得到更多的利益。
魏无忌相信,经过连续两次大战的赵国虽然国力仍然在魏国之上,但这个差距已经很小了,小到只需三、五年时间魏国便能赶超过去。
赵国武灵王改革大多是改革的军事方面,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所实施的改革方案并不多。已经成为上将军的魏无忌有理由,也有信心自己能够在三、五年之内把魏军训练成不下于赵军的强军。
到时候凭借魏国强大的人力物力,只需联合赵、楚中的任何一国都足可以抗秦。
此时的秦王赢稷已经垂垂老矣,而身为太子的安国君不过一碌碌无为之人,根本不足为惧。
这一战如果能够彻底击败秦军,就能为魏国争取十几到二十年的休养生息的时间。
有了这近二十年的时间,到时候鹿死谁手还犹未可知?
待庞癝把心中的伏击之策说完之后,魏无忌和朱亥先后离开营帐,而侯嬴却没有走。
庞癝看向侯嬴:“还有事情?”
侯嬴道:“不错,你小子是不是还有旁的计划?”
“什么都瞒不过你!”庞癝点头承认:“我在想如何在此战过后为魏国争取更大的利益!”
侯嬴道:“说来听听?”
庞癝道:“如果不出现意外的话此战之后秦国实力大损,在战略上将采取保守政策,短时间内没有也不会有进行大规模战争的实力了。那么到时候上党及晋阳地区必定会被韩、赵两国收回。而我大魏呢?”
侯嬴听完不禁一愣:“不会吧?即便按照咱们的谋划可以使秦国实力大损,但秦国仍旧可以调集三十万以上的青壮,再说无论上党还是晋阳都是战略要地,秦国应该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这两个刚被吞掉不久的地区得而复失吧?
特别是上党地区,秦国为得到上党不惜花费近四年时间,牺牲二十余万士兵性命,更别说耗费的那天文数字般的粮草军械了,又怎会眼睁睁的看着呢?
再说别忘了秦国可是还有白起这个杀神呢?虽然现在白起被秦王所恶而屡遭贬摘,但老夫想来如果真到了你说的那个地步,秦王必定会再次起用白起的。”
秦武安侯白起,是这个时代关东六国所以人心中的噩梦,时人惧白起更甚于秦王并不是一句空话。公元前293年,也就是秦昭襄王十四年,时任左庶长的白起在秦相魏冉的举荐下为主将,开始了自己的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是年,白起于伊阙,灭二十四万韩、魏联军,魏将公孙喜被俘,第二年白起又进攻魏国,夺取六十一座城邑。昭襄王二十八年,白起从上庸攻楚,夺鄢、邓等地,兵围楚国都城郢都。第二年白起破郢都,焚楚王室坟墓。
昭襄王三十四年,白起于华阳击败三晋联军,斩首十三万并俘虏三晋大将。
昭襄王四十七年,长平之战爆发,秦国先用王龁为将,和赵将廉颇于上党地区你追我逐,但廉颇层层设防不与秦军主力决战,使得秦军死伤惨重。
在战争爆发的第三个年头,无论是赵国还是秦国都已经快撑不住了,国内粮食减产特别严重,甚至发生了饥荒,赵国尤为严重。
所以赵国便想和秦国决一死战,但廉颇是一名保守的将领,并不合适进行决战,再加上后面秦国用间,赵国便用赵括为将,秦国也秘密用白起为将,而后便是长平之战赵国惨败,四十万降兵被白起坑杀。
总的来说赵括是有些冤枉的,他只是执行了赵王的策略而已,而换赵括代替廉颇为将也是赵王的无奈之举,再说赵括能率领四十万大军在断粮的情况下抗了四十六天,也不能说赵括没有一点能力,实在是不是白起的对手。
赵国那个时候也实在是撑不住了,国内田地没有青壮耕作,粮食减产严重,向齐国借粮又遭拒绝,那个时候赵国已经骑虎难下,只能决一死战。
本来按照战国时期的战争法则来说,降卒是不应该被杀的,可白起却偏偏杀了,而且还杀了个血流成河。
所以对于白起不止赵国上下仇恨至极,韩、魏、楚三国对其也是恨得咬牙切齿,但却偏偏拿他没有办法。
长平之战后,三晋看到了机会,不能只你秦国可以用反间而我魏国不能吧?于是便用重金贿赂秦相范睢离间秦王与白起的关系。因为长平之战及之后攻赵的事情,白起与秦王之间已经有了裂痕,所以范睢只是轻飘飘的几句话,秦王便对白起起了猜忌之心,把白起一贬再贬。
所以当侯嬴说起白起之时,庞癝嘴角微微一动:“只怕这个杀神命不久矣了吧!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这个冬天必死无疑。”
第14章 信陵君虎符调兵()
侯嬴一听大惊,他怎么也没想到会从庞癝口中得到这样的话,白起这个年龄比自己小不了几岁的老人难道就要就此谢幕了吗?
瞥了一眼侯嬴,庞癝继续道:“白起功高震主,又与秦王意见相左,本来就已让秦王起了猜忌之心,在加上韩、赵、魏三国重金贿赂范睢,使得白起与秦王之间的关系更加的微妙起来,因而被一贬再贬。
再加上秦王现在也是年事已高,经常做独断专行之事,而白起不知秦王心思还在不住的劝阻秦王,秦王又怎能不恼恨,现在只差邯郸城下秦军惨败,秦王必定会认为这是因为白起不听秦王宣诏才导致的结果,到那时白起必死无疑。”
说完庞癝有些悠然自得,转而眼神又暗淡起来。
华夏历史上但凡有些雄才的君主性格上好像都有些喜形无度、暴虐无常,特别是到了晚年。不说现在的秦昭王,后来的始皇帝嬴政、汉武帝刘彻、魏武帝曹操、吴帝孙权、隋文帝杨坚、唐明皇李隆基、宋高宗赵构、明太祖朱元璋都是如此。
而历朝历代的能臣大将有好下场的也并不多。
乐羊被魏文侯猜忌而不受重用,吴起被魏武侯猜忌而逃楚,商鞅因私仇被秦惠文王车裂,张仪因秦武王不喜而狼狈逃窜,魏无忌因魏王猜忌而酒色自杀,李牧因赵王猜忌被杀,更遑论后来的蒙恬、扶苏、韩信、萧何、周亚夫、李绩、岳飞、徐达等等不胜凡举。
庞癝心中不禁反思,这到底是怎么了?怎么无论哪朝哪代的帝王将相都跳不出这个历史怪圈,而后庞癝又想到自己,以后的自己会是什么下场呢?向商鞅一样被车裂还是向张仪一样黯然收场?
侯嬴作为一个智者,一眼就看出了庞癝心中所想,没有说话只是起身拍了拍庞癝的肩膀就离开了营帐,留下一声叹息。
“管他以后究竟面临的是什么呢?我只需在史书上留下名字,向世人证明我庞癝来过这里,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这就够了。”庞癝拿起案上的酒觞一饮而尽。
顶着凌冽的寒风,庞癝一众人一路向北,渡河、驾车,五日后终于到达邺城北的魏军大营。
在魏无忌拿出虎符的那一刻,晋鄙这个耄耋老将满脸的不虞之色,核实了一遍虎符是真的之后还如同前世历史上一般非得向魏王请示不可。
看着眼前这个不顾魏无忌好言相劝的老将军,庞癝心道:“如果没有我的话,只怕你早就被朱亥一锤给锤死了。”同时庞癝眼神狭促的看向一旁的朱亥。
朱亥见庞癝眼中有狭促之色的看着自己,不禁疑惑的挠了挠头:“庞先生可是有什么事要吩咐?”一副忠厚老实的样子。
庞癝看到朱亥这幅模样,嘴角微动,心中大呼:“我心中的那个勇猛的朱亥呢?这时不应该一言不合就拔锤相见吗?”
庞癝深呼吸一口收起心神,摇了摇头:“没事。”而后看向还在吵闹不休的晋鄙,只能走上前去从怀中拿出早就备好的魏王的亲笔信给晋鄙。
晋鄙接过书信看了一遍又一边,仿佛认为自己看错了,喃喃自语道:“怎么可能?怎么可能?”但最终晋鄙还是接受了事实,顺利的和魏无忌交接兵权,没有再出什么幺蛾子。
在魏无忌下达军令之时晋鄙心不在焉,直到魏无忌连续喊来自己好几遍,晋鄙这才回过神来:“上将军有什么吩咐?”
魏无忌并没有因此而生气,而是又耐心的说了一遍:“此次由晋鄙老将军率军六万前往羊肠陉,寻找合适的地点伏击秦军溃兵。”
晋鄙仍有些茫然:“秦军要逃跑吗?我怎么没听到这个消息?”
魏无忌彻底无语,看了看庞癝,见庞癝双眼无神魂游天外,又看向了旁边的一员副将。
副将把魏无忌的军令详细说了一遍,晋鄙这才明白过来,欣然接受魏无忌的军令。
晋鄙被刚开军营的魏无忌夺了自己的兵权开始就变得闷闷不乐、神情落寞无比,这时一听魏无忌委自己以重任,把大半兵权都交到了自己手中,有种喜极而泣的感觉,欣然接受了魏无忌的军令。
晋鄙可以说是整个魏国资历最老的将领了,虽被魏无忌称之为耄耋老将,可晋鄙的一生却有一半都是在失败中渡过的。
西面的秦国就不说了,连战连败,没有胜过一次。北面的赵国又有廉颇这员大将坐镇,晋鄙还是没有胜过,也只有对楚、齐、韩的战争中有过几次胜利,但也都不是大的战争。
虽然晋鄙一生败多胜少,可凭着多年的经验,即便是败了晋鄙也能将损失降低到最小,因而比较得魏王及魏无忌看中。
魏无忌看着晋鄙又开口道:“此次伏击老将军要多听取侯嬴先生的建议,切莫妄自行动而使此战功败垂成。
老将军如果不能做到,那无忌就只能另选他人了?”
晋鄙拍着胸脯道:“上将军放心,末将一定会听取侯嬴先生的意见的。”
不像庞癝,侯嬴及朱亥并未在军中担任职务,所以主将发号施令时两人是没有资格站在这里的。
见晋鄙答应并允诺,魏无忌大喜。晋鄙常年厮混军中,对于军务极其擅长,在加上侯嬴这名多智之人及朱亥这员猛将,此次伏击想不成都难。
按照原计划,魏无忌发兵四万向邯郸进发,晋鄙率军六万向羊肠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