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相魏-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河洛一战中,魏国倾心打造的重骑兵虽然并未惊艳世人,相反还几乎被王翦给全歼。

    可谁都不能否认,重骑兵的出现,对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来说,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

    故而无论是王翦还是李牧,在了解了重骑兵之后,当即便上报秦、赵两国国君,欲要打造重骑兵。

    而司马尚手下的这两万重骑兵,便是李牧还在的时候倾力打造你属于赵国的重骑兵。

    赵国地处北方,又与匈奴接壤,故而赵国并不缺战马。如果真缺的话,大可以出雁门向北行走一趟,到时候战马就都有了。

    而且赵国也不缺少铁矿,这就给了赵国充分的条件来打造这支重骑兵。

    赵国自武灵王时期,便已经开始推行胡服骑射,这使得赵国将士大都精于骑射。

    由此种种,赵国打造这支重骑兵并未花费多少东西。

    仆一接触,司马尚便下令军中两万重骑兵出击,向魏军狠狠冲击而去。

    在强大的冲击力以及优良的骑射技术下,不到一个时辰,赵国的重骑兵便已经歼灭了不下五千人的魏国军队。

    冲击,迂回,包抄,分割,剿灭……

    两万重骑兵熟练的使用着先国相李牧创造出来的骑兵包抄战略,不断的收割着魏国将士们的生命。

    见到这种情况,王翦不禁眉头一皱,下令让先锋军队撤退。

    “武卒出击!”

    随着王翦的命令下达,魏国大军后方,一支全身披着厚甲的队伍不疾不徐的向前走了过来。

    魏武卒,华夏历史上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重步兵。

    曾经,魏武卒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刚创立之初,就凭借区区五万之数,一举击溃秦国六十万大军,顿时便名震天下,于是魏武卒也便成为了魏国辉煌的代名词。

    魏惠王时期,随着魏国霸权逐步遭到秦、齐、楚、赵、韩等国家的不断挑战,魏国便是倚靠着魏武卒来维持着魏国那微弱的霸权。

    可马陵一战中,魏武卒损伤殆尽,魏国的霸主地位也正式宣告终结。

    此后,魏武卒便成为了一个遥远的名词,一个如同昔日的辉煌一般,百余年来不再出现在世人眼中。

    而今,魏武卒再次出动,造成的影响可想而知。

    当司马尚看到这支披甲执锐的军队的第一时间,不由愣了一下。

    司马尚没有想到,时隔百余年的时间,魏武卒再次出现在世人的眼前。

    庞癝刚一被拜为魏国国相之时,便与当时的上将军魏无忌商议重建魏武卒之事。

    可当时魏国国小民疲,并没有足够的国力来打造武卒,故而武卒重建一事便不了了之。

    直到后来魏国先后吞并淮泗之地,联合赵、楚两国灭了齐国,武卒重建之事又被重新提起。

    不过当时力挺重建武卒的庞癝此时却反对起来,转而建议魏无忌倾力打造重骑兵。

    可身为中原国家的魏国,其本身并没有优秀的战马。那一段时间,为了从赵国购买足够数量的优良战马,魏国可谓是花费不菲。

    可重骑兵打造出来之后,魏国又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魏国没有优秀的骑兵将领。

    便是因此,魏国的重骑兵其实有些似是而非,并未发挥出其本身应有的实力,便被王翦设伏一举击败。

    此败之后,庞癝细思再三,最终决定打造魏国最为擅长的武卒。

    因为在重骑兵出世之后,庞癝明白无论是秦国,还是赵国,都会在第一时间意识到重骑兵的威力。

    而秦、赵两国紧临北方草原,故而国内并不缺乏战马,再说无论王翦还是李牧,都是优秀的将领,又如何不知该如何打造重骑兵?

    而能对抗重骑兵的军种,其实非常的少,但重步兵却恰好是其中一项。

    武卒便是最早的重步兵,而魏国又有丰富的经验、方法来打造武卒,再凭借魏国雄厚的国力,短短几年时间,魏国便打造出了这支武卒。

第301章 武卒胜() 
经过精挑细选,魏国从数十万大军中一共筛选出五万精锐将士,又经过数年苦训,放成为了现在的武卒。

    五万武卒,和魏国的六十万大军相比,人数上自是不沾一点优势。

    可这五万武卒的每一名成员无不是经过精挑细选又历经苦训的精锐之士。

    即便是最底层的武卒,放在普通军队里担任一名什长都绰绰有余,更不要说里面的将领了。

    此次攻打赵国,魏国也一共派出了一万武卒而已。

    不要感觉武卒人数是不是有些少,要知道这魏国武卒可是击败过秦国六十万大军的存在。

    更何况,魏国的兵力本来就胜于赵国,更有王翦这般能征善战之士,没道理魏国会败,武卒会败。

    原本王翦是不打算出动武卒的,可赵国的重骑兵实在太厉害了,普通军队根本就不是对手,故而王翦这才在此刻派出武卒。

    武卒对重骑兵,可谓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最强大的骑兵,遇上最强大的步兵,究竟谁梦更胜一筹?

    即便是来自后世的庞癝也说不清楚!

    只见武卒方阵缓缓来到阵前,手持强弩,拍着整齐划一的队形向对面的重骑兵而去。

    赵国方面,司马尚虽然惊讶魏国又重新打造出了武卒,可惊讶也只是一瞬间。

    反应过来的司马尚当即就下令两万重骑兵呈锥子型向武卒方阵冲去。

    赵国以骑射强国,其国中将士无不精于骑射,而这支重骑兵尤为甚之。

    “杀!”

    伴随着战马的嘶鸣,两万重骑兵距离武卒方阵越来越近,转眼间便已经来到百步开外。

    “停!”

    “上箭!”

    随着武卒统领的一声令下,武卒方阵停下脚步,不疾不徐的拿出箭矢放在强弩上架好。

    “瞄准!”

    在重骑兵前锋距离武卒方阵五十步距离时,武卒统领方才下令。

    战马上的骑兵呼啸着奔来,转眼间便已经可以看到对方的面孔了。

    “射击!”

    在重骑兵前锋距离武卒方阵前方三十步的距离时,武卒统领终于下达了射击的命令。

    箭矢如雨点般抛向疾驰而来的重骑兵队伍中,顿时便开始有人不断的从马上坠落下来。

    射完手中的箭矢,根本就不用统领下令,武卒便不约而同的扔掉了手中的强弩,从后背取下长刀紧握在手中,义无反顾的向重骑兵冲去。

    吴起创建武卒之时,武卒的武器除了强弩之外,近战武器便是背上的短戈了。

    要知道此时武卒之所以被重建,为的就是对抗秦、赵两国的重骑兵。

    故而,武卒重建伊始,庞癝便设计出了武卒的新武器,一种类似于唐刀的战刀。

    当然,现在这种战刀并不叫做唐刀,而是叫做魏刀。

    而武卒之所以强大,并不紧紧是因为士兵强大的战斗力,更是因为其本身的战阵。

    也就是说,武卒方阵的队形比较紧密。

    这种紧密的队形,在重骑兵刚一冲击进来时,确实给武卒方阵带来了巨大的伤亡。

    可这个伤亡换来的代价却是可取的。因为武卒方阵队形紧密的缘故,重骑兵一旦冲击进去,且不能凿穿武卒方阵的话,那接下来的武卒方阵对重骑兵来说将会是难以摆脱的泥潭。

    重骑兵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其本身强大的冲击力和防御力能够迅速打乱敌军队伍,使得敌军组织不起有效的防御和攻击。

    武卒方阵不同于一般的方阵,不只是因为其本身强大的战斗力,更是因为其独特的战斗技巧。

    如果一般步兵与骑兵作战,杀的大多首先就是战马上的骑兵,而武卒却恰恰相反,他们首先杀的是骑兵座下的战马。

    一旦没有了战马的加持,骑兵的战斗力被削弱的不止是一两成,而是将失去至少七成的战力。

    再说,骑兵的武器并不适合步战,故而即便再精锐的骑兵,一旦下了马,战斗力都将锐减到一个极致。

    就好比现在,武卒方阵呈三人一小队,一人抵挡骑兵的攻击,一人砍马腿,一人杀马背上的骑兵,有条不紊,甚至有些机械化的进行着如此往复的动作。

    看到这一情况,赵军主将司马尚不由倒吸了口冷气。

    别说司马尚,即便连魏军主将王翦也是睁大眼睛看着战场上的变化。

    王翦这也是第一次见到武卒参与战争,武卒方阵的强大战力使得王翦感触颇深。

    此刻,王翦便在想:如果此时老夫依旧还在秦国为将,又该如何应对武卒方阵呢?

    答案是没有可行的办法。

    这倒不是说魏国武卒真的已经天下无敌,而是说想要对付武卒,必须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行。

    在王翦遐想之际,战场上已经呈现出了一面倒的趋势。

    失去了机动性的重骑兵,如同待宰的羔羊一般,等待着武卒挥舞起屠刀。

    “撤退!”

    “全军撤退!”

    看到战场上的重骑兵越来越少,司马尚坐不住,急忙下令道。

    可司马尚的军令下达的显然有些迟了。

    在剩余的重骑兵拼死冲击之下,武卒方阵终于被打开一个出口,这才使得剩余的重骑兵侥幸逃出生天。

    仔细清点人数,司马尚这才发现原本两万人马的重骑兵,此时只剩余不到八千之数。

    而武卒方面,武卒虽然取得了胜利,然而死伤却也不轻,足足有三千将士永远留下了战场上!

    王牌军队的失败,使得司马尚没有了再打下去的欲望。

    “全军撤退!”

    随着司马尚的一声令下,三十万赵国大军开始转身,向被飞快行去。

    说是后退,其实跟窜逃差不多,因为赵国将士都是脚步如飞。

    而魏军这边,王翦却并未下令大军紧追不舍,而是不疾不徐的命令将士们埋锅做饭。

    毕竟从早晨到现在,魏军一众将士们还未用餐。

    用过饭之后,王翦带着四十万大军慢悠悠的向北而行,远远的吊在三十万赵军的后面。

    副将十分不解,便向王翦问道:“上将军,眼下赵军已经丧胆,我军何不乘胜追击?”

    王翦笑道:“本将自然有本将的打算,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第302章 魏 赵决战() 
石邑,又名石城,位于井陉寨南五十里处。

    这日傍晚时分,司马尚率领三十万赵军撤退至这里安营扎寨。

    营寨刚刚安扎完毕,就听斥候前来回报:“启禀将军,刘季率领的十万大军突然绕至石邑北二十里处!”

    司马尚一听,顿时大惊。

    要知道从石邑到井陉寨不过五十里的路程,一旦刘季堵住了赵军的去路,那么三十万赵军将退无可退。

    司马尚急忙令亲卫喊来军中一众将领说道:“眼下刘季率领十万大军突然移动至石邑北二十里处,而王翦的大军距离我军也不过四十里。如今前有猛虎拦路,后有追兵紧追,如之奈何?”

    这就是王翦之所以没有急追司马尚大军的原因所在。

    在司马尚撤退之时,王翦便已经料定司马尚如若撤退至晋阳,必经井陉寨,故而当时便修书一封与刘季,令其在关键时刻兵临井陉寨东,阻挡住司马尚的退路。

    如果当时司马尚在撤退之际由滏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