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支点-第4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昌云道:“我准备派新二军去,同时再加强一个炮兵旅、两个汽车团和一个机械化工兵团,推荐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林道庸来担任中国北非远征军司令官,以新二军军部为远征军司令部。”

    蒋介石道:“调走一个机械化军,会不会影响你们十月份以后的作战?”

    谢昌云道:“多少会有一点,但认真调整一下不会有大碍。”

    这个月几个训练基地又是十余万经过一年半训练的优质兵员可以补入各部队,仅各类驾驶人员就有五千多,调走六万多人对谢昌云来说不算什么,不过困难多少要在蒋介石面前体现一点。

    蒋介石道:“事情确定之后,还需要军事委员会履行一个程序,到时候你来重庆一趟,把林道庸和几个师旅长也一起带来。”

    之所以问一番,蒋介石主要是表现一种重视的态度,其实人选问题他也干预不了。人家美国人和英国人要的就是四战区的部队,中央军嫡系连边都挨不上。四战区的部队,当然是由四战区的人来出任指挥官。

    谢昌云所提的五项条件,大部分都超出了美国军方的权限,所以只能由罗斯福和丘吉尔来决定。

    罗斯福和丘吉尔权衡了谢昌云所提的五个条件,认为难点第三条和第四条,也就是要求苏联对苏日中立条约重新表述和在中东留驻军队。

    为此,罗斯福只得又与谢昌云进行了热线联系,希望谢昌云能够放弃或放宽部分要求。

    谢昌云在苏联对苏日中立条约的表述方面做了让步,同意了罗斯福提出的由苏联政府单独向中国政府提交一份备忘录,说明苏联只是承认了满洲为日本所占领,但并没有否定中国对满洲的主权的建议。

    但是在中国军队获得苏伊士运河以东的驻留权问题上,谢昌云却始终不肯让步。

    另一方面,苏伊士运河以西均为英国的势力范围,而且又没有面临战争的威胁,丘吉尔也不肯做出太多妥协。

    可完全拒绝谢昌云,就意味着中国不会出兵帮助北非的英军,甚至在缅甸和印度受到日本威胁时中国也可能不会施以援手。

    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阿拉伯人素以大米为主食,但现在世界最主要的稻米产地都被谢昌云所控制,一旦谢昌云再在这个方面做点动作,造成的后果就非常大了。

    在罗斯福的反复调解下,英国最后答应了中国可在阿拉伯联合酋长的迪拜保留一个含军港在内的军事基地。

    “这就够了!我要的就是有一个落脚之地。别看迪拜现在不起眼,将来可是一块宝地!”谢昌云心中狂喜,立马的答应了下来。

    谢昌云的前世知识又让他捡了一个大便宜。

    可是陈济棠等四战区将领却对谢昌云把军队派到万里之外的异国作战感到不解。

    谢昌云也没有讲大道理,甚至连军事上的事也没提,而是直接道:“美国公司已经在沙特阿拉伯获得了几十万平方公里的石油勘测权,英国公司在伊朗打出了大量的石油,说明中东一带很可能是一个石油储量极为丰富的地区,这是其一。此外中东地区的粮食和生活用品等物资大部分都是依赖进口,我们通过出兵在中东获得了一个立足点,今后我们的产品就可以不通过英国公司而直接运往中东,然后还可以通过中东向北非扩展,这里的利润空间难以想象,对四战区区域内的经济的拉动作用也难以估量。你们说我们该不该出兵?我们是为别人打仗还是为自己打仗?”

    “原来这其中竟藏着这么大的名堂,也只有谢主任这个非凡的头脑才能在打仗的同时想到这些方面!”

    在谢昌云的一通蛊惑之下,众人的态度立刻都变得迫不及待的了。

    这几年四战区那一次大的军事行动,不是赚的盆钵满盈?将领们的家财攀升、官兵们的待遇优厚,与谢昌云的历次操作都有直接的关联。

    蔡南等算了算账,几年来通过廖光恩那里赚的钱,投资的本钱都翻了好几个跟斗了,虽然与廖广泽比不了,但按现实的开销标准,最起码孙子辈已可以较好的生活而衣食无忧,而且廖光恩那里的进项数额还在不断的增加。

    这次如果立足中东,南华公司肯定是立刻跟上,意味着大家的腰包又会鼓起一截。

    再看众人领章上别着的牌牌,不算谢昌云,四战区现在就已经有上将军衔六人、中将军衔二十六人、少将军衔一百三十七人,比之抗战前已是几倍的增长。

    荣誉、地位、金钱,已经把四战区将领与谢昌云紧紧的捆在了一起。

    六万余人的军队派往中东地区不是个小事,物资上的准备、对阿拉伯地区的风俗、当地的气候地理情况、特别是德意军队的武器装备、作战特点、主要指挥官的性格等等的了解,还有部分官兵要抢时间休假探亲、制定铁路公路和海运的运输计划、选派翻译,有诸多的事要在二十天之内基本办理完毕。

    谢昌云把这些事情都做了分工,然后便带着林道庸和陈绪以及新二军的参谋长和三个师长、四战区炮兵四旅旅长赶往了重庆。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当晚便召开了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委员长蒋介石、委员冯玉祥、程潜和谢昌云。列席会议的有总参谋长兼军政部长何应钦、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军令部长徐永昌、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兼外事局长商震、侍从室一处主任林蔚、军统局副局长戴笠等。

    在蒋介石做了开场讲话、谢昌云做了详细说明之后,会议很快就做出了正式成立中国北非远征军、任命林道庸为远征军司令、陈绪为副司令、远征军为集团军级别的决定,同时还决定军事委员会外事局派遣一个小组随远征军行动。

    另外三十五集团军副总司令兼六十四军军长匡兆勋升任三十七集团军总司令,六十四军军长职务由副军长递补。

    会后,蒋介石召见了林道庸等,并亲自向林道庸和陈绪办法了任命状。

    谈话中谢昌云向蒋介石提出了一个请求,鉴于蒋二公子蒋纬国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军官学院、并在德国装甲部队中服役过,所以希望能将蒋纬国临时派往四战区为远征军介绍一些德军的详细情况。

    蒋介石二话没说便答应了下来,并让林蔚立刻通知胡宗南立刻下达调令,由四航司派飞机直接把蒋纬国送往四战区。

第三九五章远征军出动() 
由于何其轩夫妇还在韶关,何雅君又去了暹罗,加上时间很紧,谢昌云这次连欣雅园也没有去,第二天一早就飞回了韶关。

    八月八日,陈绪率远征军先遣组飞往埃及。

    八月十五日,远征军先头部队从河内出发,沿公路横穿印度支那北部向缅甸开进。

    由于日军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因此中国北非远征军只能在印度洋的仰光港登船前往北非,谢昌云为了进入缅甸而扩建的印度支那北部公路没想到竟提前派上了用场。

    谢昌云与八月二十一日飞抵仰光,亲自为远征军首批登船部队送行,并登上英国的一艘大型邮轮,查看了船上的设施情况。

    不得不承认,英国当局为运送中国赴北非部队是做了精心的准备的,这艘能装运两千多人的邮船整洁宽敞、设施完备,坐在上面丝毫感受不到战争的气氛。

    据史迪威说,为了运送中国军队,英国一共准备了十三条大小客轮和八条大型货轮,计划往返两次。另外英国还有七十余架运输机也投入了运输。

    英国人现在正与德意军队僵持在阿拉曼一带,巴不得中国军队能早一点投入战场。

    而被派到远征军当临时教官的蒋纬国,也随远征军的首批部队一起登上了船。

    这位蒋二公子还算有些血性,在部队临出发之前打了个电话给父亲,坚决要求加入远征军出国作战。

    一来是蒋纬国态度恳切,二来可能是蒋介石觉得儿子在胡宗南部无仗可打、无功可建,于是就亲自给谢昌云打了电话要他在远征军给蒋纬国安排个职位。

    谢昌云也没有推却,把蒋纬国从上尉提升为少校,然后便任命他当了新二军一个装甲营的副营长。

    不过谢昌云也暗地里还是向林道庸交代道:“等蒋二公子有了点功绩,你就把他调到司令部当个参谋或者科长什么的,可不能长时间放在作战部队。”

    谢昌云在仰光本想看看部队,当晚便返回河内,但驻缅甸的英军司令亚历山大上将在得知谢昌云来到仰光之后,就主动来到了港口陪同谢昌云,当晚还宴请了谢昌云。

    虽然缅甸目前不属于盟军中国战区管辖,但日军近期连续在马来半岛增兵,兵力已达近四个师团,缅甸的亲日团体和个人也在大肆鼓噪“亚洲人治理亚洲”,甚至还受日本资助在一些地方组织了反英武装活动,预示着日本极有可能在雨季结束之后就会对缅甸发动进攻。

    而目前有能力组织日军从陆地进攻缅甸的也只有部署在暹罗的谢昌云的军队,马来半岛上暹罗和缅甸交界的那个蜂腰部最窄处只有一百公里不到,中国军队只要在那里摆上两个师,以他们的战斗力日军是无论如何也过不来的。

    所以亚历山大要竭力的讨好谢昌云,并想说服谢昌云将曼谷西面的军队调入马来半岛。

    谢昌云是从来不打笑脸人,亚历山大既然放下了身价,谢昌云也就入乡随俗,该应酬的就应酬,在仰光留住了一晚,并于亚历山大讨论了马来半岛和缅甸下一步的局势。

    不过对三十五集团军是否进入马来半岛,谢昌云却始终不做表态,并反复强调不能排除日军从陆路和海上同时向曼谷进攻的可能,金边、西贡也将是重点防御的区域,而且四战区抽走了一个机械化军军赴北非,在东南亚的机动兵力已经被削弱了很多。

    言之意下,中国战区的重点是放在暹罗和印度支那,缅甸就要靠英军自己了来保卫了。

    不过吃了别人的嘴软,何况亚历山大又送给了担任翻译的王思雯一条价值不菲的玉坠,所以谢昌云最后还是答应一旦缅甸局势危急,中国战区一定会予以及时增援。

    亚历山大费尽心思,总算得到了谢昌云的一点承诺,不至于颗粒无收。

    何欣怡怀孕已经有近七个月了,肚子挺得不小,早已被谢刘氏和何其轩夫妇禁足外出,所以英语也算不错的王思雯就补上了这个缺,担任了谢昌云的随行翻译,到缅甸之后的公开场合始终不离谢昌云左右,加上还有一个谢昌云出行必跟随的王秋,一里一外不给谢昌云一点单独活动的机会,这也是何欣怡先见之明、周密布局的结果。

    谢昌云返回韶关之后,紧接着又在韶关火车站送走了一千多人。

    这次谢昌云送的可不是军队,而是广东和赣州地区第一批前往新疆的移民。这些移民大部分都是四战区的江西籍或其他省籍轻度残废的退伍官兵和他们的家属,这些残废官兵在四战区拿着一份优惠的保障,一家子衣食无忧,听说去新疆可以通过开荒来获得自己的一份土地,对伤残军人还有免除税赋的优待,而且这头的抚恤基金任然照发,这些世代耕种的农家后代便动了心,想着去闯一闯也不错,反正不行再回来也可以,于是就纷纷报了名。

    还有一些关在监狱里的犯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