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亲王-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乱彩遣蛔愕模愀弥溃獯未笤郑⒁彩谴胧植患埃枰痈鞯氐鞫鹊摹!�

    闫茂这话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老夫是为了替你圆话,才说了刚才那番话的,至于粮食,这些老夫可真帮不忙了,可看你自己的能耐了。

    曾毅赶紧拱手,笑道“已经劳烦老大人您作保了,哪能在麻烦您老?这赈灾的粮款,自然是要从那些抄家所得及南阳府的府库当所出,若有不足,相信本地富商也会捐募一些的。”

    “既然如此,看来曾大人是胸有成竹了!”

    闫茂仍旧是没给曾毅一副好脸色,越发的觉得他被曾毅给算计的死死的。

    “不敢不敢,老大人谬赞了,只是些许雕虫小技罢了。”

    曾毅谦虚着,脸还真看不到一丝一毫自傲的神色。

    “既如此,那老夫拭目以待了,此时牵扯重大,曾大人可要小心行事,千万不能出现丝毫的纰漏啊。”

    闫茂说出这话,其实已经等于是他不准备在插手这件事了,能官至三品,没有一个是白痴、

    只是这几句话的时间,闫茂其实已经想明白曾毅的用意了,其实刚才曾毅完全不必让他出面能解决外面聚集的百姓的。

    之所以让自己出面,不过是把他也给牵扯进去罢了。

    而这其的原因,无非是怕自己暗处里给他添堵罢了。

    想明白了这点,闫茂却是第一次这么佩服一个如此年纪的人,更是在心里大呼妖孽,如此年纪,有如此思绪,不是妖孽又是什么?

    “有老大人坐镇,绝对不会出什么乱子的。”

    曾毅拱手,仍旧满脸笑意,现如今,闫茂也是两个选择了,一是立马走人,离开南阳府,去别的府巡视,河南这么大地界,南阳府不过是小小一处罢了。

    第二,是继续留在南阳府,若是曾毅赈灾有功的话,他也能捞点好处,至于他学生南阳府知府廖迁,在曾毅这,他是别想有丝毫的通融了,算是想办法,也只能是另走偏锋了。

    送闫茂去了暂时给他安排好的住处,其实也是南阳府知府闫茂,曾毅挪了一半的地方给他居住。

    毕竟,双方都是钦差,而且,南阳府衙门这么大地方,曾毅也用不完,是以,很大方的让出去了一半。

    “让南阳府的两位同知去书房见我。”

    等送走了闫茂,曾毅在原地站了一会,吩咐旁边一直跟着的梁猛,让其通知南阳府的两位同知李敖和王伦两人去书房见他。

    这梁猛虽然实诚,脑子不灵光,可执行起曾毅的命令来却是毫不含糊的,真的较真的很,却是一个很忠心的属下。

    “俺这去。”

    梁猛点头,然后转头大步离开,这里是知府衙门,现如今的钦差行辕,倒是不用担心曾毅的安全有什么问题的。

第42节第42章 赞赏() 
而南阳府的两位同知,主持这种事情,却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且,曾毅也不怕他们耍诈偷懒。 【首发】

    现如今,可以说,南阳府境内一众大小官员的性命全都捏在他的手,谁若是想耍奸,那只有死路一条。

    至于南阳府境内的那些州县官,除却裕州知州以外,各州县知州、知县,曾毅却是不打算深究了,只是责令他们以捐的名义,捐出往日贪赃所得,用于赈灾。

    曾毅倒是不怕他们藏私之类的,那账册现如今可都在他书房里放着呢,谁敢藏私,或者借此机会想扣留一些,那他绝对不会轻饶。

    想来,在眼下南阳府这种官场人人自危的情况下,这些个本命悬一线的官员还是能意识到孰轻孰重的。

    官员不同于商人,商人,百分之百的利润敢去拼命,可官员,却不同,是惜命的,十年寒窗苦读,不知道是走了多大的运,才从科举当脱颖而出,他们是惜命的很。

    虽说大多数官不怕死,可是,那也指的不是这群蛀虫。

    在曾毅的安排下,南阳府内的赈灾开始有条不絮的进行着,只不过,粥棚却是每日两开,将近午和将近傍晚这两个时间点。

    这也是李敖和王伦两人商议出来的结果,然后经由曾毅同意的。

    现如今可以说是大雪封路,整个河南境内结是如此,算是有银子,也很难买到米粮的,是以,最好是节省点。

    而且,正因为现如今大雪纷纷,几乎是各家各户都无事可做,这种情况下,体力消耗自然也少了,能吊着不死熬到明年开春已经是幸事了,若是真让他们顿顿吃饱,那是绝对没那个可能的。

    对此,曾毅也是深表赞同,一个府城的人,单是稀粥,一天的分量也是不少了,真是不敢敞开了供应的。

    而各州县的官员也被曾毅给遣了回去,各自负责各自的管辖,而裕州知州由于被曾毅下入大牢,裕州知州一职暂时空缺,曾毅则是命令邓州知州于奎咱代裕州知州一直,邓若是监管裕州和邓州两州了。

    至于官员的空缺,曾毅却是已经具折奏了,相信朝廷不日便会派来官员填补空缺了。

    至于裕州知州姚伟和南阳府知府廖迁,曾毅却是已经准备下死手了,这是必须的事情,只惩首恶,这已经是曾毅最大的宽容了。

    历朝历代,都有这么一说,法不责众,而真遇到这种事情,也是有三种解决办法的,第一种,是无论主次,概不追究。

    可今日之事,一旦这样处置,势必会引起百姓的不满,甚至,激起民变也是有可能的。

    第二种办法,则是和法不责众这四个字完全相反了,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决不轻饶,这种手段,也是最为铁血的。

    总的来说,这前两种手段,若真用出来,这执法的官员要么被评为铁血,要么是无能,总之,是没有一个能落下个好名声的。

    唯独第三种做法,也是曾毅现如今的办法,只惩首恶,会落个宽宏大度,顾全大局的局面。

    算是日后真的出了差错,也会让无数人同情,不会真个追究什么的。

    是以,曾毅才会选择了这个最为稳妥,也最为恰当的方法。

    “大人,现如今南阳的百姓都对你尊崇的很呢。”

    陈通站在曾毅旁边,两人在街道的拐角处,看着粥棚前的人群。

    曾毅微微笑了笑,却是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情,只是可恨,南阳府之前的官员太过狠心了。”

    “是啊,要不然大人您来,恐怕现如今南阳府的百姓还在水深火热当,甚至爆发民变了都。”

    陈通也是唏嘘不已,这并不是他在拍曾毅的马屁,故意捡好听的说,而是说的事实。

    前几日,曾毅刚到的时候,城内的街道可等于是死寂一片,这可以说是这座城池的灾难,也可以说是暴乱的前奏。

    任何时候,任何暴漏,都是从官府的欺压开始的,当愤怒积攒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爆发的。

    而曾毅这个钦差来的时候,城内的愤怒已经积压到了快要爆发的前沿,大灾无粮,官府蛮狠,甚至还因此镇杀了不少百姓。

    恐怕曾毅这个钦差若是在晚来半个月左右,这南阳府绝对会爆发一场震惊朝野的暴乱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河南境内目前的情况来看,是绝对容不得一丝乱子的,不然指不定会让整个河南都因此而震动的。

    “自古以来,官逼民反。”

    曾毅叹了口气,南阳府的案宗他全都奏了,包括那些州县的官员的事情,曾毅也都如实奏了。

    京城,御书房。

    弘治皇帝看完受伤的奏折,嘴角竟然是少见的有一丝笑意,竟然轻声把曾毅奏折的最后几句话给念了出来。

    “臣受皇命,巡视河南,更受皇恩,准臣掌河南一切事宜,更赐臣便宜行事之权,南阳府诸官虽罪无可恕,然,综合南阳府今境况,除通判陈铁锤被臣正法,南阳知府廖迁、裕州知州姚伟不思悔改,从重论处,其余诸官,臣体天恩,准予其捐出家财及贪污所得,不予论罪,还望圣圣裁。”

    念完曾毅的这段话,弘治皇帝笑看着下坐的内阁诸公,道“此子倒是有分寸的很,且更难得的是一腔赤子之心,这等事情,也不瞒着朕。”

    刘健平时虽然刚正,很少有夸奖人的时候,可对曾毅,尤其是曾毅的这份奏折,却也是赞赏不已。

    虽然河南的事情只是解决了一个南阳府,但这个开端很好,而且,这个曾毅分寸拿捏的很准,知道如何行事,知道该如何稳定大局,假以时日,必为一方能臣。

    “如此年纪,能做到这一步,倒是难得。”

    李东阳也是对曾毅赞赏的很,只是,最后,却又笑了笑,道“只是还有些不足,需要历练,陛下已然赐他便宜行事之权,他最后这奏章,却是有些卖弄小聪明了。”

第43节第43章 朝事() 
弘治给朱厚照选的是臣子,是那种和朱厚照年纪差不多的臣子,而不需要太多的老成,只要忠心即可。

    曾毅的奏折却实有耍小聪明的意味,可却也没有瞒着朝廷,这才是弘治最为满意的地方。

    当初给曾毅便宜行事之权,只不过是想要看看曾毅这个少年在握有大权以后会是如何的性格,而现如今,曾毅的表现让弘治很是满意。

    虽握有大权,却不骄不纵,对主心存畏惧,且知分寸,懂进退,识大局,以曾毅如今的年纪,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若是让下坐的内阁几位大臣知道弘治皇帝对曾毅如此高的评价,不知会作何感想。

    “朕说过的话,岂会更改。”

    弘治笑过之后,却是把手的奏折扔到了一边,道“曾毅奏折所奏之事,无需复核,照准便是了,总不能让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家伙背后说真言而无信吧?”

    “是,臣等遵旨。”

    刘健等人心却是大惊,能让皇帝如此开玩笑的人,看来,这个曾毅还真是深得皇帝满意。

    不过,暂且不说皇帝,是刘健、李东阳、谢迁,这三个内阁最有分量的大臣对曾毅也都欣赏有加。

    如此年纪,行事却如此果决,而且丝毫不拖泥带水,更是把分寸掌握的很好,没有出现丝毫的乱子,对于这种后生,没有不欣赏的道理。

    只不过,唯独有一点,却是曾毅的出身有些不好,这个出身,并不是指曾毅的身世,而是指曾毅的秀才身份。

    一般来说,入朝为官的,举人,都是各县的县令了,若是曾毅有个进士的身份,那,日后再朝廷却是绝对不会有人说什么的。

    可若是让曾毅以秀才的身份为官,恐怕日后稍微有些错事,会被人揪住不放的。

    而且,也会容易让满朝武,武官倒是可以忽略,唯独官,却是最重出身的,容易对曾毅产生不满。

    这倒不是说曾毅得罪过他们,而是这是一种规矩,大家都是按规矩来的,你突然来一小子,却是破坏了规矩,哪怕曾毅和他们没有什么利益相冲,也会引起他们自发的排斥。

    内阁的这些大学士倒还好些,知道有些民间有大才大能之人,有的,是未必会参加科举或者屡屡落榜却未必没有大才。

    可是那些新科士子还有一帮的翰林们,却肯定是会不满的。

    只不过,这个念头,现如今也是在几个内阁大学士的心里闪过一下罢了,想来,这件事请皇帝肯定也考虑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