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战斗感这个东西只有老兵有。
    所幸最初招募的那一千多士兵如今已经有了剿匪的经验,由他们来带新兵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宁修之前就跟戚文等人强调过,练兵最重要的就是士气。这一点十分重要。
    只要稍稍检阅,军队士气如何便可以直截了当的体现出来。
    所以戚文等人按照宁修的要求在一般的队列、阵列训练之外加了负重跑等拉练项目。
    乍一看这是在练体能,实则是在练士气。
    毕竟这些士兵都是新招募来的,彼此之间缺乏了解。
    让他们迅速了解,拧成一股绳最好的方式便是拉练。
    一开始大部分的新兵都感到很难适应,毕竟此前他们从未有过如此大的运动量。
    但十几天之后大部分的士兵都挺了过来。那些仍然感到身体不适的则证明底子太弱,被划归到火兵营。
    宁修甚至命各营士兵编出口号,在拉练过程中喊出来。
    这也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士兵们在喊口号的过程中加深了彼此间的情感,即便是平日里很少说话的人也通过喊口号打开了心扉,融入了集体。
    在这之后,宁修还命各营士兵加入力量训练。
    事实证明这是很有必要的。
    宁修早就觉得这些新兵力量不足,这体现在拉练之中便是总有人掉队,还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很多。
    毕竟大明不是后世,普通百姓的营养很成问题。
    进入军营之后伙食方面自然有极大的改善,虽然不说顿顿有肉,但吃饱吃好还是没有问题的。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力量训练可以让营养得到充分吸收,也不会引起士兵的反感。
    宁修规定新兵们每天必须做一百个俯卧撑,举三十次石锁。
    这些是考核指标,没有特殊原因必须完成。
    本来宁修还担心士兵们会抱怨。但事实证明基本没有人反对。
    毕竟军营自古以来就是个不讲道理的地方。
    远的不说,就说大明的军营中,军官欺压士兵的现象数不胜数。
    像乌猪山岛新军营中氛围良好的实在不多见。
    旧式军营中的惩罚十分严苛,普通士兵动不动就会被斩首,甚至还有贯耳游营这样侮辱人的刑罚。
    而宁修规定新军军中废除一切酷刑,只保留打军棍一项。
    士兵们欢欣雀跃还来不及,又怎会心生怨恨。
    当然,完不成体能训练的任务还是会被打军棍的,一般是十军棍。这是为了不影响士兵们第二天的训练任务,毕竟惩罚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如果把士兵们打的屁股开花下不来床,耽误了训练那就得不偿失了。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刑罚由统一的军法部执行。这样可以保证刑罚尺度一致,不会出现打重打轻的情况。
    人心毕竟难测,万一有人借机报复公报私仇那就和宁修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除此之外,每隔几天新兵们便会被带到船上进行适应性训练。毕竟这些新兵最终是要对决西班牙人的,那可是在海上而不是陆上。
    好在这些新兵大多是广东本地人,对大海都很熟悉,有的甚至本身就是渔民。
    他们对大海和航船没有任何畏惧,能够在船上完成军官们要求的一切动作。
    宁修不由得感慨,照这样下去,三个月练出一只强军并非不可能。
    当然,宁修不可能把所有精力放在新军训练上。因为有一个好消息传来,灵儿有喜了。
    宁修刚刚听到这个消息时直接懵了,直到灵儿低垂着头莺声细语的说起郎中的诊断结果,宁修才相信,妻子真的是有身孕了。
    细算一算,应该是妻子刚刚搬到乌猪山岛的时候。
    那时宁修整日和妻子腻在一起,晚上更是如胶似漆,常常被翻红浪直到天明。
    应该就是那时候怀上的吧。
    宁修竟然有些手足无措。
    两世为人,这却是他第一次要做父亲了。这种感觉实在太过奇妙,宁修只觉得似是梦境一般。
    灵儿也不像以前那样欢跳,而是稳重了不少,有了初为人母的担当和责任。
    无论如何这对宁修都是一件大事。他决定在这段时间多陪陪灵儿。
    虽然妻子的身孕不过两三个月,但宁修甚至已经开始给孩子取名字。
    这可是个技术活,宁修翻遍了典籍,最终定下两个名字。
    男孩就叫宁毅,女孩就叫宁芷。
    对于宁修定下的名字,戚灵儿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在他看来这本就是男人的事情。
    好消息从来都是瞒不住的。没过多久全军上下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宁修倒是无所谓,最多多收一些贺礼罢了。
    至于老泰山那里自然是要报喜的。
    要说戚继光还真是吉人。他写给灵儿的家信中才刚催过不久,灵儿便有喜了。
    宁修相信这个消息绝对能够让戚继光高兴一阵。
    虽然封建王朝重视男嗣,但女儿一向是父亲疼爱的对象。
    何况戚继光已经有了不少儿子,女儿却唯独只有戚灵儿。他对灵儿疼爱有加也就不难理解了。
    “灵儿,你说我们生几个孩子好?”
    床榻上,宁修一边拢着妻子的发丝一边柔声说道。
    “啊?这你就在想生几个了?”
    灵儿狠狠瞪了宁修一眼道:“一个我还嫌累呢,得亏不是你怀孕是吧?”
    宁修惺惺的耸了耸肩道:“这还叫我怎么说啊。娘子你怀孕我也很关心啊。”
    “先别急嘛,这种事情急不来的。”
    戚灵儿靠在宁修怀间,闭上眼睛道:“若生的是个女儿,妾身总该再生一个男儿出来给夫君续香火。若是生的是个男孩,夫君便不会要求妾身再生了吧?”
    “啊?”
    宁修倒是真的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他来自后世,生男生女在他看来都是一样的。
    不曾想灵儿把这件事看的这么重。
    宁修看的出来灵儿是很想生一个女孩的。不过这样一来她就得接着生,直到生出男孩为止。
    宁修笑着打趣道:“要不为夫娶上几个小妾,这样娘子你只生一个就成。”
    。。。
    。。。
第三百九十章 民富国强() 
    爱德华多本杰明这些天来一直在卖力传教。
    因为与广东海防道按察使宁修有约在先,现在他还不能在香山县修建教堂。
    只有等到过了考察期,他才能在这片东方大陆上修建属于自己的教堂,让主的福音散布在大明。
    他传教的对象都是清一色的官绅。因为他认为这些人可以帮助他向宁修施加压力,从而使宁修下定决心。
    但今天,爱德华多本杰明却没有进行这项伟大的工作,而是受邀参观香山县第一玻璃厂。
    邀请他的人便是宁修。
    这让爱德华多本杰明大感意外。他实在想不到明国人竟然还会制玻璃。
    直到进入玻璃厂的那刻,爱德华多本杰明仍然将信将疑。
    “伟大的主啊,玻璃难道不是只有欧罗巴人才会制作的吗?”
    看到工厂仓库里堆放的各式玻璃器皿,爱德华多本杰明在心中疾呼道。
    天哪,明国人是怎么做到的?难道有欧罗巴来的工匠教授他们?
    爱德华多本杰明思前想后觉得只有这种可能性。
    毕竟虽然传教士也知道玻璃,却不懂工艺,更不可能指导明国人制作玻璃。
    可欧罗巴的匠人为何要不远万里来到明国呢?
    传教士为了传教可以牺牲个人利益,花上几年颠簸在海上,工匠们图的是什么?
    爱德华多本杰明百思不得其解。
    “爱德华多先生,这香山县玻璃厂做出的玻璃和你们欧罗巴的玻璃相比哪个更好一些?”
    宁修笑着问道。
    爱德华多本杰明没想到宁修会问出这么一个问题,先是一愣,随即面露不愉道:“这是什么问题,按察使阁下,玻璃是我们欧罗巴人做出的,明国只是仿制。仿制品怎么可以和原创品比较呢?”
    宁修却摇了摇头道:“这玻璃不是仿制的,乃是本官亲自令人做出。”
    爱德华多本杰明张了张嘴巴,一句话也说不出。
    什么,这玻璃竟然是宁修这个按察使命人做出的?
    他一个土生土长的明国人,怎么可能会知晓玻璃的制作工艺!
    不,这绝不可能!
    爱德华多本杰明认为这一定是宁修在撒谎。在他看来一定是宁修雇佣了一名欧罗巴的玻璃匠人,命他做出玻璃,然后把功劳占为己有。
    “爱德华多先生可见过这种彩色玻璃。”
    宁修见爱德华多不肯相信,便叫人拉来一面琉璃如意。
    爱德华多本杰明从未见过这玩意,好奇之下凑到近前细细把玩。
    他哪里知道这其实是中华自古就有的琉璃,制作工艺与玻璃完全不同。
    “竟然有如此绝美之物。主啊,这一定是你的功劳。”
    爱德华多本杰明觉得这一切难以解释,只能把功劳往主的身上推。
    “爱德华多先生若是喜欢,这如意便送给你了。请记住这是我大明特有之物,取吉祥如意之意。”
    宁修一番话气场十足,爱德华多本杰明已经彻底无法招架,灰溜溜的点了点头,接受了馈赠。
    “不知爱德华多先生想不想去看一看香山县陶瓷厂。”
    爱德华多本杰明眼前一亮道。
    “可以吗?”
    宁修一挥手道:“当然可以。”
    爱德华多本杰明心中大喜。
    他最喜欢的明国商品就是丝绸和瓷器了。
    丝绸在欧罗巴价值不菲,只有贵族领主们才穿的起,即便是像他这样小有积蓄的神职人员也不敢打丝绸的主意。
    至于瓷器就更不必说了。
    往往只有皇室才能用的起瓷器,就连公爵、伯爵也以拥有一套完整的瓷制茶具为荣。
    宁修与爱德华多本杰明在仆从、护卫的簇拥下离开了玻璃厂,直奔陶瓷厂。
    相较于玻璃厂这里的工匠更多。
    毕竟制作玻璃可以流水线作业,而制作瓷器基本都是全靠一个人完成,要想制作尽可能多的瓷器就只能堆人数。
    这是爱德华多本杰明第一次近距离的观察制瓷。
    从打坯,拉坯到烧制,整个过程他都看了一遍。
    想不到光鲜亮丽的瓷器,最开始不过是一陶土。
    最后宁修带爱德华多本杰明参观了瓷器仓库。
    看到货架上摆放的琳琅满目的瓷器,爱德华多本杰明眼睛都直了。
    “按察使阁下,这些瓷器都是要卖到欧罗巴的吧?”
    宁修再度摇头。
    “不,这些都是卖给大明百姓的。”
    “什么?卖给大明百姓。”
    爱德华多本杰明差点晕厥过去。
    “这怎可能,瓷器价格高昂,普通百姓怎么可能买得起?”
    宁修耸了耸肩道:“怎么不可能?我大明的百姓人人都能买的起瓷器。”
    爱德华多本杰明只觉得脑子翁的一炸,连站都站不稳了。
    天哪,大明竟然如此富强,连百姓都如此富有。
    在欧罗巴被王公贵族引为至宝的瓷器在明国竟然人人都用的起。
    民间都如此,那皇室该多么富有?
    与这么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