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介:中外乂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御倭寇,整吏治,一条鞭,万历六年的大明一副欣欣向荣之态。然而按照历史的进程大明帝国将不可避免的走向落日余晖。。。。。。然天不亡明,本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宁修来到晚明,引领大明走向另一条资本兴国,工业强国的道路。谁言明之亡亡于万历?资本迸发,工业崛起的大明再无遗憾!。。。。。。
 102583
第一章 赌约() 
啪!
    一声脆响回荡在狭小的卧房内,宁修被抽得一个趔趄,险些摔倒在地。
    温热的液体从喉头涌过,带起一阵甜腥。
    他舔了舔嘴角的血丝,默然不语。
    茫然,困惑,震惊,不甘。。。。。。
    望着眼前这个身着窄袖藏青色布袍,佝偻着背,三十上下的男人,宁修竟然觉得如此陌生。
    “老子最后跟你说一遍,要么去王员外家当账房先生,要么给老子滚出去。老宁家不养闲人!”
    说罢他竟然一甩衣袖,负气而去。
    宁修独自一人留在屋内,望着书案上的文房四宝怔住了。
    一个个片段从脑海中闪过,父亲的音容笑貌,母亲的一颦一笑,叔叔婶婶的讽刺挖苦。。。。。。宁修回溯着这一切,心头苦涩。
    。。。。。。
    。。。。。。
    “修儿好不容易考上了秀才,可不能半途而废啊。咱老宁家能不能翻身就看他了。”
    “你这婆廪娘忒的不通情理,我又没叫他辍学。只是托关系叫他去王员外家当个账房先生,怎么也能贴补些家用。这馒头铺一年能赚几个钱,你还想像以前那样紧紧巴巴过日子?从这小子开蒙入社学,光是给陈夫子的束脩就花了老子不下五两,现在他考上秀才了老子叫他去赚钱有错吗?”
    “可,可修儿这一去功课就得落下。明年就是乡试了,万一耽误了举业可该如何是好啊?”
    “屁的举业,咱湖广这么多秀才,几十个秀才里也不见能出一位举人老爷,你还真指望这小子能中举光宗耀祖?老子也不指望他中举扬名,早些成家立业娶个婆娘才是正经。”
    宁修推开屋门,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推金山倒玉柱冲那男子行了大礼。
    “爹,孩儿知错了。”
    “哼,少在这里给老子演苦肉计,你既然考不上廪生,就给老子乖乖的去王员外家当账房先生,半大小子的人了还在家里吃白食,你不觉得羞愧吗?”
    这男子便是宁修的便宜老爹宁良了,他气的直哆嗦,抄起手头的木杖狠狠朝宁修臀腿打去。
    “孩子他爹,有话好好说。修儿不是和你赔不是了吗?”
    宁修的娘亲宁刘氏赶忙催步上前抱住丈夫,宁良却不甘心就此罢手,仍然挥杖朝宁修打去。
    宁刘氏一身碎花马面裙,梳着茴香髻,打扮颇为得体,但此时却顾不得仪态,抱紧丈夫往外扯去。
    “孩子他爹,你这是何苦来哉啊。你便是要打,也得听修儿把话说完啊。”
    宁修听到这里,嘴角一阵抽搐,险些背过气去。心道自己这个便宜娘亲也不靠谱啊。
    “哼,这小兔崽子能有什么可说的,还不是央求老子继续供养着他?考了个秀才就了不起吗?他便是考了进士也是老子的种,老子想打便能打!”
    虽然口中仍是骂骂咧咧,可宁良却放下了木杖,一屁股坐在矮凳上。
    宁修觉得机会来了,便恭敬道:“爹爹,儿子思前想后觉得举业不可废。”
    听到这里,宁良的怒火一时又窜到胸口,便要抄起木杖继续揍这不争气的混小子,宁修连忙接道:“不过儿子保证不会再白吃喝家里的。”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宁良眉毛挑了挑,暂缓了教训宁修的计划。
    “儿子的意思是,有办法让咱家过上好日子。”
    宁修低垂着头,两手贴着裤缝,态度十分恭敬。
    “少给老子打马虎眼,快说!”
    宁良可是个急性子,当即挥手催促道。
    “不如父亲和儿子打一个赌如何?”宁修眨了眨眼睛道。
    “你!”
    宁良刚想破口大骂,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赌什么?”
    “便赌儿子三日内能赚到一贯银钱。如果可以做到爹就别再让儿子去王家当账房先生了。如果儿子做不到,自然心甘情愿去王家做工,不需要爹操心。”
    宁修说的斩钉截铁,宁良听得一愣,口中喃喃道:“臭小子,三日之内赚到一贯钱?你不是去偷吧?”
    宁修面上一红道:“爹说什么呢,儿子怎么说也是读书人。不过儿子有一个要求,这三日内爹得听儿子的。”
    宁良火气登时便窜上来了。
    “臭小子,老子可是你爹!”
    也难怪宁良火大,父为子纲的观念在大明已经深入人心,宁修这话确实有些讨打。。。。。。
    “爹,孩儿只要三日,一切都是为了赌约啊。”
    宁良犹豫了片刻,不耐烦的一挥手道:“好,老子这次就答应你。你小子要是敢耍花样。。。。。。”
    宁良还没说完,宁修连忙道:“孩儿不敢。”
    。。。。。。
    。。。。。。
    大话说出去了,接下来便要想法子赚钱了。
    宁修前世本是个重点高校化工博士生,做毕业设计时熬通宵猝死,这才穿越到了大明,鸠占鹊巢,附身在了同名同姓的宁秀才身上。
    如今是大明万历六年,宁家所在是湖广承宣布政司,荆州府,江陵县。
    死鬼老爹宁良开了一家馒头铺,靠卖馒头勉强可以填饱一家三口的肚子,但也绝无盈余,生活可谓拮据。不然宁良也不会让刚刚考中秀才的宁修去王家当账房先生来填补家用了。
    对宁修来说,眼下最重要的便是打赢这个赌约,不然将不可避免的去王家做工。
    搞发明赚钱似乎是个不错的想法。穿越小说中攀科技树的男主角也似乎都是这么做的。
    不过搞发明不是动动嘴皮就行的。
    宁修前世是化工博士不假,可如何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化工发明上却是一个难题。
    要知道这可是十六世纪末的大明,工业生产力十分有限,别说那些提纯技术了,便是烧杯试管这些实验室必备器材都不一定能轻易制造出来。
    。。。。。。
    。。。。。。
    ps:新书幼苗,需要大家的呵护啊。大家收藏的同时不妨投一投手中的推荐票票,推荐票是每天刷新的,不投的话也是过期的。看在老坤这么努力写书的份上,大家不妨投一投推荐票,给老坤些支持。新书期间新书榜的作用有多大,不用老坤说了吧?还望各位投一投推荐票助老坤冲榜啊。新书期间不能爆更,老坤一直在努力存稿,上架之后一定会爆更回报诸位的支持的。
第二章 葱香手抓饼(上)() 
虽然宁修有信心凭借自己的技术搞出划时代的发明,但也得建立在有充足资金的情况下。
    而现在的情况是宁家一穷二白,别说资金充足,就是一文钱都得掰成两瓣花。
    那么,似乎就得换个思路了。
    在大明朝,什么行业投入最小,赚钱最快?
    宁修几乎不假思索的想到餐饮业。
    餐饮业需要的初始资金少,流水多,回报快。最适合手上没有多少闲钱的人经营。
    何况宁修的老爹宁良就开了一家馒头铺,做餐饮也算对口了。
    不过做什么着实有些令人犯难。餐饮也分高端路线和平民路线。
    眼下高端路线肯定是做不了,那就得期待薄利多销,以量取胜。
    民以食为天,普通百姓最看中的无非是食物分量足,味道可口。
    至于食物的外观是否精致,绝不是他们首先考虑的。
    明确了目标群体后,宁修便开始思忖该做什么菜品。
    他前世主业是搞化工研究,不过平日里也喜欢尝试烧一些家常菜,手艺虽然不能和高端餐厅主厨相比,但也可算是小有所成。
    只不过这些菜品虽好,却似乎并不足以为宁修带来丰厚的回报。
    正自想着,他脑中忽然灵光一闪,兴奋的挥舞着拳头。
    对啊,方才怎么就没想到呢。
    也许是他太过激动,屋内的动静引起了老爹老娘的注意。
    “臭小子,你又在捣鼓什么!”
    宁良面上可不好看,若不是老娘宁刘氏就在身边,宁修真有些心里没底。
    “爹,儿子昏睡时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位白胡子老人告诉我一种美食的做法,说只要按照他说的去做一定可以生意兴隆。”
    “啊?”
    宁良将信将疑的盯着宁修,把少年弄得好不尴尬。
    “老人家说他叫伊尹。”
    托梦说既然已经祭出,宁修只得继续编下去。
    听到伊尹二字,宁良直是瞪圆了双眼道:“修儿你说,给你托梦的是伊尹?”
    宁修点了点头。
    死鬼老爹这么惊讶完全在他的意料之中。伊尹为人们所熟知,是因为辅佐商汤王建立商朝,被奉为商元圣。
    但伊尹还有一个身份是庖厨鼻祖。
    其创立了“五味调和说”、“火候论”。这一套理论指导了中国数千年的烹饪之法。
    老爹宁良虽然是个蒸馒头的,但勉强也可以归到庖厨行列。
    就像读书人信奉孔圣人一样,在大明所有庖厨对伊尹都崇拜的五体投地。
    伊尹给宁修托梦,自然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他老人家托梦告诉儿子这美食做法,儿子寻思着应该可以大赚一笔,希望爹能够试着做上些,看看行情如何。”
    宁良显然有些犹豫。
    伊尹老人家虽是厨界鼻祖,但毕竟已经仙去数千年,他老人家的口味在大明真的吃的开吗?况且成本也是一个问题,蒸馒头虽然赚的不多,但成本亦很少,属于小本经营。
    伊尹他老人家属意的美食肯定是山珍海味吧?
    宁修知道老爹是担心钱的问题,便笑着问道:“爹,儿子想问一下如今面价几何。”
    宁良就是蒸馒头为生的,自然对面价再熟悉不过。
    他随口说道:“昨日我刚去买了一百斤面,花了七钱银子。”
    宁修心中飞快计算着。明代的斤比之后世要重一些。后世一市斤是500克。而明代一斤是590克。老爹花了七钱银子买到了一百斤面,也就是说一斤面要0。007两白银。
    宁修前世喜欢读一些历史科普读物,对明朝后期的物价也有个大致的了解。
    他知道万历年间一两白银相当于后世的六百元,购买力已经大不如明初。白银的大量涌入导致物价上涨。一石小麦要0。7两银子,一石粳米也要一两银子。
    他将自己知道的物价和老爹给出的实际物价进行了一番对比,确认无误后长出了一口气。
    “这就是了,伊尹他老人家告诉儿子的这美食只用面粉、葱花、鸡蛋即可,不需要花费太多银钱。当然,如果爹愿意,也可以不用鸡蛋。”
    果然,听到只需要面粉、葱花、鸡蛋,宁良的眼中冒出了两道精光。
    与蒸馒头相比,这成本并没有增加太多。何况死小子还说,未必一定需要鸡蛋呢。
    嗯,倒真是可以试上一试。
    。。。。。。
    。。。。。。
    “修儿啊,你快说说,这美食到底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