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嗣昌吃了一惊;月获利十七万?他陡然对钢轨路产生了兴趣;完全忘记片刻之前;自己还有殴打陈奇瑜和范永斗的冲动。
〃从通州至京师;仅仅只有四十里;数十万投资;便可筑成钢轨路;利润按照方洛线的十分之一算;也有一万七千圆;数年亦可收回投资。〃
范永斗算完了帐;陈奇瑜又接着说道:〃除了利润外;省下的人力;物力就是个大数目;还加快了运货的速度;好处不可胜数!〃
〃若以后有了钱;甚至可以将钢轨路向关辽;宣府延伸;到了那时候;运粮至三边就方便了。若用来调兵;可谓神兵天降!〃
美好的前景;让杨嗣昌不得不动心;不过他好歹还记得刚才自己在愁什么;?么;他长叹了一口气:〃本阁并非不知道钢轨路的好处;只是;铺路需要巨量的钢铁;现在连打造兵甲的钢铁都不足;铺路的钢铁从何而来?〃
杨嗣昌本以为两人也会垂头丧气;哪想到;范永斗和陈奇瑜居然没心没肺地露出了笑容!
陈奇瑜道:〃大明极度缺乏钢铁;都是林纯鸿给闹的。林纯鸿似乎也有点束手无策;大冶;裕州和广州的产量几乎已经到了极限;除非有更高效的冶炼炉出现;难以进一步提高产量。也就是说;在相当长时间内;钢铁价格将居高不下;若能冶炼钢铁;将稳赚不赔!〃
杨嗣昌终于明白了陈奇瑜的打算:力促朝廷大炼钢铁!他想了想;皱眉道:〃利益纠缠;恐怕难以插手。〃
陈奇瑜得意地翻开了一份舆图;指着永平府说道:〃下官曾令人探过;遵化至滦县一带;铁矿蕴藏极其丰富;比大冶的蕴藏量还要多!〃
杨嗣昌瞪大了双眼;不相信地问道:〃果真如此?〃
〃的确如此!〃陈奇瑜非常肯定地答道。
杨嗣昌激动地站起身来;在屋内走来走去;持续片刻后;忽然停住脚步;道:〃若真要开发永平府的铁矿;非得由圣源商号主导不可!〃
陈奇瑜喜道:〃下官与范大夫商议良久;也觉得此事不可交给工部;以工部的效率;五年后能出第一炉铁就算烧了高香;到那时;黄花菜都凉了。〃
杨嗣昌点头;他清楚;陈奇瑜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皇上在圣源商号占有四成份额;必然一路行方便;可以大大减少各路牵扯力量。
杨嗣昌与陈奇瑜说话时;本轮不到范永斗说话。但牵扯到圣源商号;范永斗也顾不得这么多;提议道:〃朝廷打造兵甲;极度缺铁;卑职认为;一旦永平第一炉钢铁出炉;优先供应朝廷;而且……而且……〃
范永斗咬了咬牙;豁出去道:〃最好让朝廷以时价购买!〃
时价?
杨嗣昌;陈奇瑜愣了愣;旋即大喜道:〃范大夫说得对;以时价购买为上上策!〃
范永斗刚才的表情落在了杨嗣昌眼里;杨嗣昌知道范永斗在担心什么;点拨道:〃黄宗羲曾撰文言道;与民有利;与私有利;公私两便;长久之道也!范大夫公利私利一起谋;光明磊落;并无不妥。〃
范永斗激动莫名;张开嘴巴。';!';不知说什么好……
送走陈奇瑜和范永斗后;杨嗣昌一直无法平静。或者说;自从杨嗣昌决定依赖皇权及民间商号推动诸多政策以来;他从未平静过。
他背叛了他所归属的士大夫团体!
幸亏最大的士大夫势力东林党;复社被林纯鸿牵扯;否则;杨嗣昌相信自己早已被士大夫阶层碾成了粉末。
杨嗣昌自己也承认;当前朝廷的困境;士大夫应该负主要责任。就连他本人;也对整个官僚机构失去了信心;任何政策;能绕开官僚机构;就毫不犹豫地绕开。
难道朝廷对士大夫的选拔体制出了问题?
这好像也说不通;如杨一仁;包哲东;马世奇;朱之瑜;熊文灿辈;都是当前的选拔体制所选出来的;他们没有投靠林纯鸿之前;也算碌碌无为;一旦投靠林纯鸿;就展现出惊人的能力。
难道是整个官僚机制出了问题?
这也说不通;观荆州的官僚机制;表面上看;与朝廷有所不同;实质上差别也不大;也是按照行政;监察;司法三部分进行架构。杨嗣昌甚至推断;莫看荆州目前监察对行政牵扯不大;一旦过个数十年;荆州的监察部门也会变得与大明朝廷的都察院差不多;各种扯皮;谩骂会接踵而来。
这两方面都差不多;为何朝廷与荆州的差别会如此之大?
杨嗣昌想来想去;觉得还是荆州的理念与朝廷不同。
朝廷奉行无为而治;统辖机构仅仅直到县一级;而荆州则事无巨细;统统纳入管理中;统治末梢一直延伸至乡村;朝廷奉行重农轻商;荆州繆力发展工商;借此收取巨额税收;朝廷唯务稳定;恨不得将每个人限制在土地上一辈子也别离开;荆州则鼓励农民脱离土地;甚至还蛊惑百姓远至欧罗巴……
显然;荆州的理念更符合时代的发展;朝廷的那一套已经落伍了!
荆州由林纯鸿一手创建;身边聚集的都是认同荆州理念的人;而朝廷却被一帮死脑筋的士大夫环绕;不落伍才怪!
单单从理念上讲;太监和民间商号更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回想起林纯鸿创立行知书堂;调集大量人力物力创办报纸;不惜冒着得罪天下的风险与江南东林党;复社争辩;杨嗣昌恍然大悟:林纯鸿此举;正是想把认同他理念的人拉到身边;不停地壮大自己的力量!
林纯鸿的算计;还真让他得逞了!杨嗣昌大为后悔;为何直到今天才想透这个关节!
杨嗣昌现在终于明白;自己为何潜意识地要依赖太监和民间商号了!既然明白了这点;杨嗣昌彻底摆脱了这段时间的彷徨与不安。
杨嗣昌心情大好;甚至还有闲工夫对荆州的制度品评一番。杨嗣昌乃人中龙凤;这一琢磨;还真让他发现了不少问题。
他认为;荆州的官僚机构看起来创新很多;实际远不如朝廷完善;既无成型的官僚选拔机制;也无成型的官僚考核提拔机制。这些问题在荆州处于上升期时;尚不明显;一旦荆州步入稳定期;必然出现大规模的渎职;**;甚至有可能让荆州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
比如:元朝由蒙古人建立;刚建立时;横扫天下;无人能敌;一旦稳定之后;迅速陷入崩溃之中。
殷鉴不远;也不知道林纯鸿看到这点了没有?
杨嗣昌认为;只要朝廷能挺过最初的几十年;不仅能看到满清朝廷的崩溃;甚至能看见荆州的崩溃!
荆州崩溃之后;整个华夏将面临何等的浩劫?
杨嗣昌突然发现;维持大明朝廷;甚至关系到整个华夏的未来!
可是;如何让大明朝廷维持数十年?杨嗣昌头痛不已;想来想去;觉得林纯鸿的经验可供借鉴:把能跟上时代变化的有识之士简拔出来;集拢在朝廷周边!
感谢simonluke;uarhuar908;he性1999的捧场;你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六百五十二章 朝廷变局(二)()
简拔有识之士;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杨嗣昌琢磨可行策略时;陡然发现;这帮有识之士的最大聚集地可不就在林纯鸿身边?
若能将林纯鸿引入朝廷;朝廷可不就聚集了数不胜数的有识之士?
杨嗣昌将此荒唐的念头从脑中赶开;决定走一步看一步;先将永平开矿一事办好再说。
要让开矿顺利进行;杨嗣昌首先得说服皇上和张彝宪。
说服张彝宪开矿并不难;张彝宪作为皇上的财神爷;凡是能挣钱的事;就是把刀子架在他脖子上也阻止不了。
难点在于如何说服张彝宪同意让朝廷以时价购买永平的钢铁。
自从户部对朱由检内帑有了监督权之后;终于知道自己手头可能有多少钱可花。陈奇瑜作为士大夫;骨子里以对抗皇权为荣;做事也很绝;居然在做预算时;直接算计皇帝的内帑;将皇帝每年需要拿出的钱弄成白纸黑字;公之于众。
朱由检虽然恼火万分;却又无可奈何;只好令张彝宪拼命挣钱;让内帑的收入高过陈奇瑜的预计;好让自己手头宽松点。
基于上述事实;杨嗣昌向张彝宪承诺;购买钢铁的钱不动内帑分毫;全由户部开支。
张彝宪大喜;朱由检占据圣源商号四成的份额;只要不动用内帑购买钢铁;朱由检就是纯获利者;这对增加朱由检的内帑百利而无一害。
于是;并不需要杨嗣昌出头;张彝宪就不停地撺掇朱由检同意杨嗣昌的打算。
朱由检最初与张彝宪的想法一样;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杨嗣昌的做法;并爽快地在票拟上批红。
可是;事情过后;朱由检回头细细一想;发现自己上了大当!陈奇瑜拿户部的收入购买钢铁;户部在其他方面的钱不够花;还不是把主意打到内帑上?
朱由检大怒;将张彝宪狠狠大骂一顿。他犹嫌不解气;又把杨嗣昌唤来痛骂。
杨嗣昌待朱由检的气稍解;方解释道:〃皇上内帑与户部收入都是大明的收入;本就不该分彼此。近期;朝廷最大的事情就是组建新编军队;兵甲又是重中之重。永平冶铁;又是大规模压制板甲的唯一出路;无论如何也得办好永平冶铁。〃
〃要想办好永平冶铁;得让办事的人获利;他们才会尽心尽力。若是朝廷以低价从永平购铁;永平冶铁始终是亏帐;如何能持续炼出钢铁来?〃
杨嗣昌拿着大明江山压朱由检;朱由检能说什么?他想到自己能从永平冶铁中拿到四成利润;户部又能得到税收;又警告杨嗣昌不得再行欺瞒之事;才消了这口气。
扫清了审批上的障碍;范毓宾马上投入至轰轰烈烈的准备工作中。
招募工人不难;流民多得很;招募工?募工匠也不难;工部就有一大把。募集初期投资也不难;那帮在圣源商号占据份额的豪商听闻准备开采铁矿后;无不看好圣源商号的未来;纷纷追加投资。
但是;一旦涉及到具体的技术事务;范毓宾马上傻了眼。
当前技术水平最高的地方非荆州莫属;据说冶炼钢铁的效率比其他地方高好几倍。要提高永平钢铁的产量;非得引进荆州的技术不可。
涉及到荆州;范毓宾哪敢擅专;立即汇报至范永斗处。范永斗也不敢决定;遂一路请示到杨嗣昌面前。
杨嗣昌思前思后;命令范毓宾找洪齐云接触。
直接求林纯鸿;杨嗣昌拉不下脸面;能通过洪齐云中转一下;搞成民间合作的形式;杨嗣昌觉得更能接受。
洪齐云在购买了火烧坪;马连的钢铁工坊后;一举成为荆州最大的民营钢铁辊商;技术水平虽然不如大冶;裕州的钢铁工坊高;想来也能满足永平的需要。
事不宜迟;范毓宾立即亲自前往荆州找寻洪齐云。洪齐云在得知范毓宾的来意后;哪里敢擅自与圣源商号合作?立即上本至郭铭彦处。
自然;此本又到了林纯鸿处。
林纯鸿将洪齐云唤来;说道:〃辽东的冶炼工匠;本候都派了;永平自然也能派。这事就交予你;不要怕技术外流;做工坊的;最怕固步自封;技术一直不革新。至于你想从这事中得到什么好处;你自己和范毓宾去谈!〃
这可是天大的好处;洪齐云大喜;激动得都不知说什么好。
林纯鸿继续吩咐道:〃不过;你先不要松口;本候还要等等;看杨嗣昌拿出什么好处来。〃
……
洪齐云一直不表态;直把范毓宾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等到第三天;林纯鸿得知杨一仁调任吏部侍郎;包哲东升任工部侍郎;林纯鸿方才命令洪齐云松口;开始与范毓宾谈判。
洪齐云现在最缺的就是矿藏;范毓宾倒也爽快;直接将迁安的一处矿藏转让给洪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