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队长咬了咬牙;断然道:〃老子也想杀鞑子!只是;狗鞑子的商队也是商队!听我命令;撤退!〃
说完;队长率先拍马而出;望东南方向而去;麾下军士们紧跟着队长的马屁股;亦纵马而去。
商队头领望着骑步兵消失在地平线上;心里悬了半天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嘟囔了一句:〃狗日的;这样的任务老子不想再来第二次!〃
……
商队头领率领商队继续南行;一直快要接近金州地峡时;忽然有一队骑兵前来通告:〃所有商队;皆前往金州货栈贸易;不得随意出货栈;若有违令者;格杀勿论!〃
通告完毕;骑兵们也不管商队是否同意;径直在前领路。商队头领心里叫苦不止;无奈之下;只好垂头丧气地紧随着骑兵们前往金州货栈。
一路上;商队头领不停地安慰自己:〃进入旅顺堡的任务算是彻底失败了;但愿睿亲王看在我等卖出货物的份上;不要将我等治罪!〃
待到商队进入金州货栈后;头领发现;此货栈临海而建;北边的码头还在建设中;里面的设使不完善;商人也不多。
头领不敢在货栈逗留太久;卖完货物;又就着手头的华夏币买了一些茶叶;丝绸;棉布;瓷器等物;按照规矩缴了税收后;便即离开货栈;踏上了返程。
待头领返回沈阳后;?后;让他惊喜莫名的是;多尔衮没有丝毫处罚的意思;只是询问了货栈内部的一些详情后;便即让他回家。
商队头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睿亲王在玩什么把戏。最终;商队头领只好自嘲地叹道:〃奴才么!需要知道什么?能活下去就已经不错啦!〃
……
多尔衮;济尔哈朗;索尼及范文程又一次聚在了沈阳皇宫内;一起琢磨林纯鸿的用意;商讨金州货栈对满清的利弊得失。
作为派遣商队试探的执行者;多尔衮早已琢磨多时;不待其他人说话;便率先说道:〃商队可前往金州货栈贸易;这点已经确定无疑。这摆明了对我们有利;为何林纯鸿要这么做呢?难道明廷给他的压力太大;让他不得不向我们靠拢?〃
济尔哈朗对多尔衮的说法呲之以鼻;道:〃就明廷那怂样;不被林纯鸿取而代之;已经算是烧了高香了;怎么可能对林纯鸿施压?至于对我们有利;暂时看不出来;我们前往金州贸易;左右不过换一楔花绿绿的纸;最多换一些茶叶;丝绸等无用之物!〃
多尔衮被济尔哈朗挤兑得脸上挂不住;阴声道:〃不知庄亲王家是否有丝绸;瓷器等物?〃
济尔哈朗老脸涨得通红;正待反唇相讥;却被皇太极挥手制止。
皇太极道:〃不必争论。贸易对大清是有好处的;就连那楔花绿绿的纸;也是有用的;朝鲜人也认这些纸;收购朝鲜的粮食;铁器;都用得上。〃
〃至于林纯鸿的用意……〃皇太极沉吟道:〃暂时先不必理会;去不去金州货栈;主动权在于我;万一林纯鸿包藏祸心;大不了禁止就是!〃
皇太极一锤定音;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自然无话可说;皆道声〃皇上英明〃;便一言不发。
范文程一直未曾说话;心里却对济尔哈朗和多尔衮之间的摩擦洞若观火。他一眼就看出;多尔衮的支持贸易;济尔哈朗的反对贸易;无关两人的见识;而是关系到正白旗;镶蓝旗的利益。
这次皇太极将派遣商队试探的任务交给多尔衮;现在任务已经完成;多尔衮很有可能顺理成章地主导商队贸易事宜。
商队贸易的高额利润;这帮王爷贝勒可是一清二楚。多尔衮仅仅只派了五辆大车前往旅。';!'顺;一卖一买;回到沈阳后;又将手头的稀缺之物出售后;总计获利居然高达八百圆!
重利!绝对的重利!
一旦多尔衮掌控了贸易事宜;正白旗;镶白旗势必迅速恢复元气;再次盖过其他旗一头。
济尔哈朗当然不愿意看到这种事情发生;阻止贸易就成了当然之事。
范文程心里有点忧虑;满清朝廷所控人口刚过两百万;能与大明朝廷相抗多年;所依仗的无非就是内部牵扯少;大家都把力往一处使。万一满清朝廷内部分崩离析;还能拿什么与大明朝廷和林纯鸿相抗?
正当范文程对大清前途忧虑时;且听见皇太极说道:〃贸易虽然对大清有好处;但是南方的货物太多;对咱们弊大于利。我们得对货物贸易的量进行控制!今后;商队由朝廷统一派遣;卖什么;买什么;量为多少;都由朝廷决定。〃
范文程一听;大喜;这皇太极果然睿智;他所想到的隐患;皇太极都想到了;而且还以朝廷的名义直接控制了贸易;将所有隐患都消弭于无形中。
皇宫中;传来一阵整齐的马屁:〃皇上英明!〃
只是;范文程的声音;出自内心;发自肺腑。至于多尔衮;济尔哈朗能有几分真诚;就不得而知了。
正当满朝权贵都在为组织商队奔忙时;范文程忽然接到一封拜函:郑芝龙派郑鸿逵前来求见。
范文程大惊;不敢自专;遂上报皇太极;由皇帝陛下定行止。皇太极大喜;正所谓想睡觉就有人递来枕头;哪有不允之理?正待下令范文程隆重接待郑鸿逵;却听范文程建议道:〃大清乃上国;凡事皆按礼而行。郑芝龙不过一军阀;派遣弱弟来访;不如派遣一侍从接待。奴才观之;文秘侍从鲁少飞清心寡欲;为人轻淡;正适合接待。〃
皇太极大悟。
郑芝龙派遣郑鸿逵前来;目的脱离不了结盟;战略协同;贸易的范畴;这一切;都需要耍嘴皮子的功夫解决。与其过于热情;让郑鸿逵误认为大清急切;还不如晾一晾郑鸿逵;以在谈判中占据有利地位。
〃善!就依范章京说的办。〃
……
当范文程将接待郑鸿逵的任务交予鲁少飞时;鲁少飞内心的惊讶可想而知。
出于本能;鲁少飞的第一反应就是将这件事搅黄;让满清朝廷失去与郑芝龙靠近的机会。
不过;待鲁少飞冷静下来;却想到了另外一种可能:郑芝龙是不是受林纯鸿之命与满清接触?
这事并非不可能;毕竟;郑福林允许满清组织商队至金州货栈贸易;透露出与满清的接触之意。
鲁少飞琢磨来琢磨去;纠结无比;最终;他决定;先暂时按照范文程的吩咐;与郑鸿逵接触一二;弄明白郑鸿逵的打算再说。
同时;他迅速联络线人;将情报传递出去;并询问下一步该如何做。
鲁少飞摆足了派头;开始与郑鸿逵周旋。结果;令鲁少飞大跌眼镜的是;根本不需要他想办法试探;郑鸿逵就把郑芝龙的计划摆在了台面上:
由满清朝廷在辽河口设置货栈;方便郑氏商队直接与满清进行贸易。双方共同合作开发南芬的铁矿和煤矿;由郑芝龙提供技术建立高炉;进行钢铁冶炼!
没有林纯鸿的允许;郑芝龙哪里敢跑到南芬开发铁矿?很有可能;高炉炼钢铁的技术工人都是林纯鸿派出的!
鲁少飞悬了几日的心;终于落回肚子。既然是林纯鸿的意思;除了推进;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当范文程得知郑芝龙的打算后;似是有意;又似是无意;对着鲁少飞问了一句:〃鲁侍从觉得郑芝龙是何用意?〃
问完之后;范文程似乎并未期待鲁少飞答出什么有营养的内容;看都没看鲁少飞一眼;继续埋头于案台中。
果然;鲁少飞如往常一般答道:〃卑职不知道郑芝龙有何用意……〃
不过;与往常不同的是;鲁少飞在后面还加了一句:〃卑职只知道;大清极度缺铁。〃
范文程吃了一惊;猛地抬起头来;直愣愣地盯着鲁少飞;就如不认识鲁少飞一般。
盯了半晌;范文程心里叹了口气:只言片语;点出事情本质;必有过人之能!哎;只可惜人缘太差!
第六百四十七章 辽东变局(二)()
皇太极得知郑芝龙的打算后;稍一琢磨;便即明白郑芝龙得到了林纯鸿的允许。
对满清小朝廷而言;只要事涉林纯鸿;就不得不慎重;务必弄明白林纯鸿背后的用意。这是用鲜血得来的教训。
辽东极度缺乏粮食和钢铁;为何林纯鸿拼命限制粮食流入辽东;却允许辽东建立自己的钢铁冶炼炉呢?
皇太极正犹豫不能决时;被范文程用鲁少飞的一句话点醒:〃大清极度缺铁!〃
皇太极马上反应过来;满清以武力立国;只要有善战的将士;有坚硬的兵甲;有犀利的武器;任何阴谋诡计能奈我何?
皇太极不再犹豫;令范文程亲自与郑鸿逵接触;商讨合作事宜。
范文程老奸巨猾;非郑鸿逵可比;不过郑鸿逵捏住了几条底线;让范文程并没有什么发挥的机会。
郑鸿逵提出;绝不售卖粮食;南芬冶炼出的钢铁;七成需售卖与郑氏集团;满清朝廷负责疏浚太子河和辽河航道;建立辽河口货栈。
范文程只觉得心里发苦;看来;郑芝龙对满清炼不出精钢了如指掌;抓住此点狠狠敲诈。
〃可以;不过;南芬铁矿冶炼;年产量必须超过三百万斤;否则;大清绝无可能将七成钢铁进行售卖!〃
三百万斤;大致相当于大冶年产量的七分之一;差不多有裕州年产量的一半。范文程虽不知道大冶;裕州的钢铁产量是多少;但是他狮子大开口;无非就是想让郑鸿逵知难而退。
哪想到郑鸿逵不忧反喜;痛快地答道:〃没问题;一年五百万斤也无妨。不过;这需要沈阳提供足够的人力。〃
范文程吃了一惊;默默地算了一笔账;一年有五百万斤的钢铁产量;就算按照钢一铁四的一般标准;辽东也可以留下三十万斤精钢。
有了三十万斤精钢;足以从根本上解决制造兵甲缺钢的困境!
最终;范文程与郑鸿逵达成协议;最初三年;南芬钢铁工坊所产的精钢需留下三十万斤;多余部分;才能售卖给郑氏集团。三年之后;再将七成的产量全部售卖。
此协议;仅仅只是框架;接下来;需要双方派出专业人士继续在框架下谈判;确定钢铁工坊的所有细节。
当范文程与郑鸿逵唇枪舌剑时;鲁少飞接到了军情司的命令。命令用密语写就;只有寥寥数语;末尾却特意加上了数字零零一!
零零一代表着这条命令由林纯鸿亲拟;这让鲁少飞激动莫名。更何况;林纯鸿在命令中高度赞扬鲁少飞的工作;指示鲁少飞为了避免暴露;要尽可能少地与内线联络。并且;为了确保鲁少飞的绝对安全;荆州方面将在近期更换联络人。
林纯鸿还指示;鉴于鲁少飞在满?在满清内部的地位已经非常高;工作方向需逐步从传递情报向引导满清决策的层次转变。
〃观大局;定大略!〃林纯鸿对鲁少飞的要求非常简略;也非常笼统;让鲁少飞有点摸不着头脑。
不过;想不通可以慢慢揣摩。鲁少飞可以确定的是;推动满族加速汉化;这点绝对是大局中的大局。
鲁少飞有的是时间;他可以等待机会的来临。直到有一天;他见范文程眉头锁得紧紧的;似乎遇到了为难之事。
他有意无意地往范文程旁边靠拢;试图引起范文程的注意;让范文程主动与他商议事情。
果然;范文程一筹莫展时;见鲁少飞出现;随口问道:〃年产量超过五百万斤;至少需要万余工人;现在种植粮食的农民犹嫌不足;哪里能抽调这么多?鲁侍从可有什么好计策?〃
鲁少飞从骨子里一直将自己当成满清朝廷的局外人;正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鲁少飞的思路比皇太极;范文程要开阔。他稍稍思索片刻;便有了对策;不过他没有直说的意思;反而故意显得惊诧;问道:〃大清人口超过两百万;抽调万余工人居然也会为难?〃